破界使 发表于 2013-3-15 23:25:06

【高仿一设】永江衣玖的风氏太极拳(更新,楼顶底部,乱采花)

本帖最后由 破界使 于 2014-4-19 00:46 编辑

首先,19的章子怡·宗师Style镇楼





看过本人胡写乱扯的《文工武艺团》的版友或许有印象(←尼玛分明是打广告最近不是没时间更新么)咱们的龙宫使拿着太极拳来玩仿佛一点不考虑违不违和

今天我就要说,这不是扯,而是相反——衣玖明明就是啊不离太极拳基本一尺之遥,契合度比红美铃高至少三倍,这货基本快要跟着一设走。弥天大雾?且看~不拿别的说,FXT总归能算原作范畴



最普通的A,反而最能说明问题——可别说钻头,钻头直接凹的机会有平A多么?都说克罗地亚战警米尔科左腿之强,逢人必倒,可是米尔科也得连拳打得人架子散掉,才能飞起那一脚——这就是吃了五个包子才饱肚的道理,别看最后一个包子味道最好,前面的铺垫仍然十分重要。

第一手A,这轻飘飘的一巴掌,叫【绵掌】。

这不得不提到内家拳的发力了。现代搏击在内的各路外家拳在发力上,是先蹬脚转胯拧腰,这一转胯就是发力,然后送肩放拳出去,先发力,再出手,看起来是很有力的。
内家拳相反,先伸手摸出去,摸到对方了,再蹬脚转胯拧腰,如果动作干脆,这几个地方就是同时抖身一震,先出手,再发力。由于一开始没有发力,人在放松状态,手法动作就能更多变化,看上去自然也是轻飘飘的——轻飘飘,这可是龙宫使给人的第一感觉呀

但是摸到后那一震,只要足够干脆,足以伤人——想想,人体好比一个硬箱子壳里装了不太结实的瓷器,外面猛一阵,箱子没事儿,里面可就难说了

这种发力方式,叫“暗劲”,方式和寸劲类似,但是寸劲发动时,手和目标仍有一寸间隔,仍是外家“明劲”的范畴。

太极拳最常规的动作,好比拳击手的直拳,就是绵掌,轻飘飘的一巴掌,没摸到人就是普普通通的一挥手,摸到了,就是一震。






如果不会发力又想感受,那么请看这一下:DB,或者某些C也可——这一下,叫【连叠】。
方式简单:一手按上,另一手用力一叠,这是发动暗劲的最简单方式。

另外绵掌可以脑补出“为了减小肢体直接接触的威力所以用袖子弱化并增加长度”的设定
而挥舞、甩动、抽弹这种软东西的发力和内家的方式也有共通点





绵掌是最基本的攻击手段,但这只是一个零件。好比一辆坦克,光有火炮是不行的。一套拳,必须涵盖的基本元素要包括攻,防,身法移动,再组合出突击,反击,斜击,迎击,控制,近缠,擒拿摔跌等等战术,战术全面,并且拥有一定分支特色

太极拳有什么,19又有什么,我们两边都来看看。

太极拳分为陈氏,杨氏,孙氏,吴氏,赵堡,武当,架子有一路二路老架,成名招式有白鹤晾翅金刚倒锥——泥垢了!让我们忘掉这些虚头巴脑的文艺口诀,直面普适性最高的技术核心

攻击靠绵掌,那么防御,大致可以统称为【云手】。
打架,首先是拳脚长远的先接触,然后双方摸上手,胳膊碰了胳膊,这叫接手,云手的作用,就是去摸上对方,然后把对方的胳膊带偏掉,不然靠轻飘飘的绵掌去和别人的重拳对扛,后果可想而知。
当然云手也能做别的用处。实战类的太极云手就算不用石球,不用几十斤的黄泥蛋蛋,也得拿两块砖——这手力,要是把那石球换成脖颈上的脑袋,这一扳有什么作用自己去想


搭上手了,经常听到的推手就派上用场了。很多家拳法都有接手后的技术,螳螂拳靠硬性撕扒,咏春是黐手的套子,太极就是推手来练,听劲,感觉对方的劲路,做出相对应的反应动作,擒拿,摔跌就能连上去了。太极拳在接手后的总体用力路线,大致是画圆。此所谓的【太极圆转劲】


http://www.tudou.com/v/idDl6dNVakE/&resourceId=0_04_05_99/v.swf

顺道介绍一下中华三大内家拳的另外两个:形意,八卦,这两者在接手的时候劲路走的方向,一个偏直,一个偏横。总结下来:形意走直如捉虾,八卦走横如推磨,横竖都有,则是太极画圆如摸鱼。
当然,这个横竖圆,是两方摸上手后才有的方向,还没接触上的拳脚相交的环境,那时候走直都怕不够快,再七扭八拐,大耳刮子已经上脸了。


http://www.tudou.com/v/iHsVnXxzI8g/&resourceId=0_04_05_99/v.swf

所以,为啥很多推手很熟的人还是打不了实战呢?就是在接手搭手前有个重要环节没去学去练。这个东西叫【身法】,格斗游戏里叫立回。
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大活人是长了腿的,你打他他会跑的。太极拳必然也有步法,什么时候直着走向对方,什么时候往对方旁边穿,都是要有才能上阵的。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cyMDY4MzY=/v.swf

37秒开始,这一走偏,噼里啪啦的绵掌就拍上去——衣玖有张符卡叫“龙鱼得水”,用法上何其相似。




最后,钻头还是要提一提。
其实个人来讲并不喜欢欧洲骑士枪——练武的人,一般都当做电线杆。这东西得要百十骑排一排冲才好用,个人决斗时可就有点胡闹了。

“英国人开车走左边, 就是遵照当年的骑士决斗传统。骑士都是右手持矛, 对撞中必须完全垂直才能收效,所以都走左边。不知众看官是否注意到,现在拍的电影,骑士决斗却都走的右边,这是为了安全。 用龟壳般的硬铠甲把全身罩住, 两马走右边对冲,“电线杆”横着过来, 腰轻轻一顶,杆就断, 人一点事都没有。 就这么点差别,古代的生死相斗就变成了老少咸宜的好娱乐。”

要破之,也不是什么难事,随便挑个国产大枪,单手持,等他矛冲到枪尖抢杆连接的部分,颤手外拨,矛准往外撇,空门就开了。
总结下,钻头,想说的战术含义,是集中性攻击。
内家发力方式容易成渗透效果,只要震上了,不管有多硬的壳,内外都是一起受这个力。除了暗劲这种震法,还有种叫【螺旋力】。
说简单点儿了,一拳放别人身上后继续顶,同时很重要地,转一转。这一转,就能把力量更好地穿打进去。
空手道的正拳,也有类似转拳的动作。

武当的一个螺旋力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I5MTkyMzI0/v.swf


其他的符卡表达的战术还有:

天女的一击 控制性攻击(粘手→如封似闭)
羽衣若水防御反击
羽衣若风/空防御、化解(云手)
雷云棘鱼 缠斗加成

而除了有名字的符卡,战斗中衣玖的各种电球连打,很类似于太极拳【粘黏连随】的思路,虽然动作总体不快,节奏距离的控场类似度已经达到太极拳本体的入门级。


===============

加点东西吧,作者不是我,(现实)武当派郭兄的


太极分门别类的很多种,不少人问我练的拿一门太极,我总是斥到:“太极就是太极,什么这门那门的。”
真正的太极,不是人们看到的阴阳鱼,而是一个空空如也的圈,无边无极,无始无终,阴阳鱼的那叫阴阳图

太极无懈可击的拳理,自道中来。《道德经》有云:“名可名,非常名。”一个事物只要被强行冠上一个名
字,那么这个事物就不再是永恒的了。
所谓的陈式太极,孙式太极等,这前面冠上的姓氏,只能代表创拳始祖的姓氏,而绝对不是代表子孙后代的
姓氏!
太极,本不属于任何人,没有任何固定的理论。但是却偏偏有人爱问各个太极流派的差别,可笑也。如果这
姓氏前坠,是这各个流派的创拳祖师的口中出来的,那么我想,他们在创出自己的风格后,一定有很多人日
夜不停的问他们:“你这是哪一门拳?”不胜其烦之后,他们只好哈哈大笑道:“此乃孙(或陈或吴或马…
…)式太极!”一句玩笑话,就晃点了急功近利的后人,他日我若有成,胡乱来一段,说不定也会被后人冠
上个某某式的说法。
不走过十万八千里路,真经到了手也读不懂。学习太极,除了必须抛开那些污染了太极的三毒与愚昧外,也
得放开怀抱,接纳各种好的武术。要知道,万物也套不出太极圈,我们所有的见识,能组成一个太极,但是
并不是我们盯着太极图看,就能看出天下万物的。
最后一个饼吃不饱,哪朝哪代的宗师,都不止是钻在自己一门的拳眼儿里。我的师父,他吃的最后一个饼是
太极,成就出他现在这种传说中才有的功夫。我曾经问师父,我什么时候才能学习你的太极?师父说用不着
学,让我把形意练好,再练练八卦转掌,太极就差不多自己出来了。在这期间扎根基的功夫,师父让我把无
极桩功、教门弹腿、劈挂掌、易筋经、洗髓经合练,把全身的劲道都改了,把身体变成了适合练内家拳的身
体,才让我开始练习形意,后来形意有点样子了,也会偶尔让我转转八卦,直到有一天,师父一招手,说:
“看你这几天有点按捺不住了,来,我跟你玩玩。”于是乎,我被师父随手丢来甩去的打了一顿,师父告诉
我,他用的是太极,很奇怪,之后我不断回忆师父打我时侯的场面,手上一琢磨,就真的能用了。
功夫是钱,赚钱难,要学会花可容易了。
上面说得粗,没仔细,要论太极,我自己是连武当太极十三式都没学完,因为我老是记不住套路,后来我的
太师父让我除了站桩,就单练云手一式,一练就是几个月,后来双手虽然没有肌肉,与同辈人推手或者动手
,手往上一搁,或打或化或较,都跟一根石柱一样,让对手莫之能御,难以撼动。现在回想起来,这技击时
的妙用,以及对许多事情相对的淡泊,也还多拜那几个月所赐。
当拳法的功力在身体上的每一寸的肌肤,每一段血脉中开始生存并之后,人的心,也会随之而改变,前面我
说过,拳法在什么样的心态中成长,那么拳法就会变成什么样,而拳法变成什么样,内心也就一定会变成什
么,甚至,相貌也有可能随之改变。要知道,改了心,就是改了命数。
内家拳练的东西,一是脑子,二是筋络,三是练气(确切的说,该是“炁”,念qi),肌肉也会练到,但是
前面三样练好了后,肌肉会变得非常适宜于武术与格斗,很柔软,很松活。
练脑子最考师父的功夫,师父说:“来,玩玩吧”,那都是动真格儿的,如果老练推手,教了打法也用不成
,那是脑子里容易疲软,临阵对敌时有功力也难以重创对手。而麻烦的是师父能出手如风的打发徒弟的全力
进攻,还要完全不伤徒弟,这功力至少要高出徒弟五成以上。



======================



太极对练是推手,但推手不是实战,半套路。练到家了,叫“离手”“断手”,就是一开始不是你我胳膊接触,也叫乱采花

老实说,红美铃的动作,和视频里像不像……且看吧。


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95741608_1918491992_bh2yRnZqD2HK+l1lHz2stqlF+6xCpv2xhGu9ulqgLA9QXA6YJMXNb9QC5y3XBs9K5yoUEJU2cPki1hstYA/s.swf

陨星镰 发表于 2013-3-15 23:39:45

看上去很强大啊......

清水星 发表于 2013-3-15 23:54:46

噗……所以衣玖就成了太极拳选手了,这个“考据”实在太碉堡

星期六上线 发表于 2013-3-16 00:05:40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

霜月 发表于 2013-3-16 00:17:26

告訴我,我該怎麼個評論法啊
我整個人都囧了

kasim 发表于 2013-3-16 00:39:45

本帖最后由 kasim 于 2013-3-16 00:41 编辑

好帖~而且我身为武术之乡的人居然没看懂~~233

ooxoo 发表于 2013-3-16 00:42:01

……咱说点啥呢……
……就说点咱知道的……

……近A以及DB(包括AAAA最后一下)就算是某些C……
……这玩意都是带电球的啊……
……来哪个太极拳出个电球给咱看看……
……看我内功隔山打皇带鱼……

……龙鱼得水乃确定看过原卡吗……
……先不说不是符卡就是个必杀技……

……这个236改就是做着这个动作然后在版面上窜来窜去……
……我有姿势我自豪唰唰唰抓我啊抓我啊唰唰唰……

……钻头和中世纪长枪相提并论就有点扯了……
……工具和武器的差别不说……
……旋转能增加破坏力是真的……
……来个谁拳头转720度看看……
……我的钻头突破天际!!!!……

……天女的一击……
……这个623改不是粘手它根本是触手……
……而且还带电……
……不行了要19了啊啊啊啊……

……羽衣若水……
……原623是个标准的防反这没错……
……但是啥防反能用一种姿势防所有攻击的呢……
……估计也只有19的带风的防御(看防御效果)……
……抽一脸……

……羽衣若风……
……这个623改比那个还能算防反的还扯……
……一个空气漩涡……
……看上去和2C一模一样但是毫无攻击力却能反弹弹幕……
……什么狙击手居然被自己的子弹射中了这不科学……

……羽衣【羽衣若空】……
……这张4卡先不说能用来当神级取消SC……
……这玩意效果是能用D和28擦物理攻击……
……咱一直在想花昙天和这张卡在实际状况下是怎么擦掉物理攻击的呢……
……大概这样:



……棘符【雷云棘鱼】……
……先不说咱不知道【缠斗加成】这个buff一样的名称是啥……
……这玩意是身体带电啊……
……靠近就给弹飞啊……
……咳啊……这是什么掌法……


……所以把这篇帖子过滤掉大部分和标题没有任何关系的东西后得到的是啥呢……

“19的动作像太极拳,所以这是一设”

……既然是【考据】就请不要随便用【一设】的说法……
……一设指的是【现在是什么】……
……考据考证的是【原来可能是什么】……

……顺便CMX和FXTZ里美铃的武术动作混合了非常多的武术种类……
……貌似记得有个行家说过最多的其实是八极拳来着……


流風幻想 发表于 2013-3-16 00:51:43

貌似我想说的楼上的都说完了

伫暮 发表于 2013-3-16 02:14:47

虽然看的一头雾水不过感觉确实碉堡了..

冰夜华 发表于 2013-3-16 04:01:03

按照这个思路,你把所有人物的动作都拿来逐一分析,我保证你会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所有人都是武林高手,因为几乎所有的非违反物理定律的动作你都可以从现有世界各种武术上找到一样的动作,你信不信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高仿一设】永江衣玖的风氏太极拳(更新,楼顶底部,乱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