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文献的实验数据是伪造的?还是说写文献的大佬们为了给逆合成分析挖陷阱而故意修改了实验数据?
嗯。。。。很多专利以常人看不懂的语序来写(还是英文。。)。。。接着中文的文献几乎是处于不能看。。。外文的部分虽然看起来靠谱但实际做出来的差别还是很明显(不过也由于多了一个螺环性质变化有点大),设计敏感的可以卖钱的部分真的是会用一种很诡异的方法去修改。。。农药逆合成的不少步骤都是让人头疼的不行(有的直接会给你完全不通的路线啊!)。。。。 本帖最后由 koishisatori 于 2014-3-7 10:47 编辑
真做出来什么好东西的话,发文章不可能把实验细节原原本本的完整的发上去的
细节什么的虽然不至于发个不对的,但是关键部分肯定是不会说的比如说大家都是烧石墨烯,都知道要用管式炉通保护气,那么咱做出来的文章就只告诉你底物和温度时间升温降温速率还有保护气用啥,至于管式炉的直径,保护气的流量(其实这两个往往也很关键),那就不好意思自己慢慢试吧。等着样品往下继续探索?那找我要啊做出来的下一篇文章记得署我们的名字就哦亲
总之学术界的水也不浅(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腹黑,但是的确不是所有人都是活雷锋)
同学你有没有考虑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 為什麼我第一個反應是金坷垃,雖然金坷垃是化肥不是農藥…… 化学课最近刚学平衡来着…… 素裸天狐 发表于 2014-3-8 19:48
同学你有没有考虑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
想到了同学课上用苯环做了一个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喷气式阿姆斯特朗炮出来…… {:16_458:}说到这个……有个人用DDT与相关的化学名称做用户名呢,娘化他?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