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 都市传说セピア》……
朱川老师写的,一共五篇故事。看完感觉……怎么说呢。
第一篇冰人我居然有种想要流泪的感觉……结局很温馨吧,大概。
第二篇昨日公园我也很喜欢,知晓未来却无力改变的感觉反抗命运却遭到更加巨大的惩罚……读完后我有种很奇特的感觉呢。
三、四篇对于我来说的话大概就是一个心理变态和另一个重度心理变态2333
第五篇月之石2333感觉还是不错的,话说日本人心理都是很如此细腻敏感吗2333另外标题和内容中间有点不搭杠的感觉,如果叫假人的话或许会更符合的感觉2333{:16_438:} йдЩжЩСССССС9070жп崦
ий磬д
лò塣 本帖最后由 六月三 于 2016-3-2 00:51 编辑
日本的很多作品风格和外国的都有些不太一样,就心理变态这个,今天看三联生活周刊讲日本战后文学逐渐发展出的一类特点,“病态”,从川端康成渡边淳一直至村上春树,很多作家或多或少都写过这类病态的小说,原因有二,一是日本岛国相对封闭的大环境和战后萧条的生活小环境,二是“私小说”的发展。病态文学盛行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私小说却产生于二十世纪早些时候,是一种日本文学界与外国文学截然不同的文学特点,一开始被人所鄙弃,后来被捧上神坛,这类小说的发展实打实的为“病态”文学打下了祭奠。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与之牺牲的是人们的工作时间,但当时的人们为了国家经济复苏,辛勤工作,或有苦不能言。为了国家利益还能忍,却给社会埋下了压抑的隐患。到了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自杀率徒升,许多社员心中苦闷,但工作量只增不减,公司继续压迫员工,该加班还是加班,彻底引爆了人们心中的炸弹。
事实上,这就是当时那时候日本社会的风气写照,很多社员心里压力山大,充满压抑和绝望,却得不到释放,自杀率的徒升还催生了一种特殊的,与社会几近隔绝的职业,我忘了名称,大概类似自杀尸体处理人。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病态文学获得了人们的欢迎,压抑,苦闷,强撑,然后爆发。在那个时期几乎每年都会有与病态相关的小说电影出现,还不包括某些地下文学和私货电影。但是文学作品的发展适应是迎合社会,起源却是现实,日本曾经有一部电影,感官世界,禁片,取自真实案件,电影和案件的最终结局都是一样,女主角在和男友做爱的时候杀害了男友,割下他的阳具得以保存,并在男友胸口用血写下自己会和男友一直在一起的字样。所以不要以为都是些小说电影,艺术的来源到底还是生活。
时至今日,这类作品还有很多。日本的社会人员工作——不管是在超市还是公司——都有一种分外的客气,高效率,每天依旧加班加点,社会已经习惯了这种风气,并习以为常。如果人的情绪长期这样压抑而得不到释放,最终容易走向极端。这可不是心思细腻敏感说得那么简单。
以上,都是些闲谈,关于对日本作品的一些看法,或者说印象吧,码了很久,发出来正好遇上神谕异变,未保存。其实我并没有看过都市传说,因为我很不喜欢在小说里看见这类心理变态,特别是日本小说,简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朵奇葩。反正我对这类作品都充满了以上偏见。
昨日公园是在世界奇妙物语里看的,很有趣啊,那个时候真的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不过我这种看非纸质版的好像有点low啊,请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哈哈哈 六月三 at 7?小时前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本帖最后由 六月三 于 2016-3-2 00:51 ...
看了你的想法,的确,我看的那五篇但并不全是心理变态,除了三、四篇猫头鹰男和死者恋(死者恋简直变态,爱死人爱到发狂,实在难以理解),其他都是我能够理解的,并没有太过崩坏。(甚至有种很温馨的感觉)
{:16_457:}不过说起来,中国人貌似也很喜欢这种病态,比如说一部动漫,基本上具有这种病态的人物人气往往更高,而且其他的则一般。
其实吧,在我看来,这些现象的出现大概也是社会现实压迫人的原因,在现实受压迫,那只能找另一个地方释放了。
不过不能全部否认哦,其实日本小说并不全是心理变态呢。 事实上也有天生的杀人者哦@吉良吉影
嘛,就算是圣人也会有突然对某样东西产生暴虐欲望的时候哦
据说这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一种【感情】
对于压迫的反抗什么的都容易简化为暴虐
至于心理崩溃……人是很脆弱的也是很坚强的,没有定则。
心理变态什么的,只能说压力太大一口气释放要么变态极致变身超S要么心理崩溃变身社畜
日本小说的确更注重细节的刻画描写,但是他们的小说眼界也因此变得蛮小的,比如描写世界末日级别的危机却是只有几个人的日常。
可以说是典型的文学著作,充分发挥所谓的【以小见大】
嘛以上是我随便乱说 的,请尽量无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