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二战传奇?陆军武器在二战后印度的一次表现
1962年10月至11月的中印边境战争,印度军队的英国二战武器不如中方使用的56式步枪等武器,是战斗失利的原因之一。
想到二战武器很多粉丝,于是发出来看看会有什么反响。
相比二战英国枪,在抗美援朝中被美军使用打朝鲜和志愿军的M1加兰德步枪,实用性的事不晓得,看起来1957年淘汰了。
原来如此……中印开战的那时候印度也没这边好过呢………另外,中印边境战争的这段历史在网上没找到什么资料呢,难道那时候还隐藏着什么吗? 李恩菲尔德是一把神枪
当然是自动武器出来之前很神,号称一个排的步兵能打出机枪射击的效果。
和半自动步枪比射速确实差了一大截,但是也有他的好处,56半的子弹是7.62*39弹(减装药弹),老李打的是7.92*57弹(全装药弹),有效射程比我56半长了一大截(56半400米,老李900米)
楼主所言长弹实际上应该指全装药弹,这种弹在20世纪初的时候因为各国军事理论强调步兵火力精度的时候很流行,这种子弹能够提供较大的初速和较好的远距精度,老李的长枪管也能在精度上加分,当然前提是工艺标准一样的通场情况下。
减装药弹,我国用的标准也叫中间型威力枪弹,是后期设计半自动全自动武器的时候,考虑全装药较大的后坐力在连续射击时较难控制,而步兵又不能像机枪那样展开脚架找好掩体,因此减少装药以此更好的实现‘受控高速射击的目标’
但是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期,也就是二战开始之后,发现实际上交火距离并没有非常长,实际上步兵互相射击经常发生在近距离,也就是我国步枪的有效射程内,毕竟人太远了看不清,这时候我国装备的减装药子弹在初速精度上的劣势并不明显,反而因为较大的火力投射能力能够得到较多的命中弹(100发1%命中率的命中弹为1发,10发10%命中率的命中弹也只有一发)。而且实际上作战也不会真的像设计师想象的那样认真瞄准才开火,往往是粗略瞄准然后不停开火,因此半自动步枪拥有较大优势
布伦轻机枪也是一款经典武器发展而来的,其原型应该是捷克的ZB26型选送英国轻机枪选型的型号,随后按照英国要求改进而来,这枪我国抗战也有引进,抗战型号是"七九勃然加拿大造",为中国毛瑟7.92mm弹改膛的版本,比日本的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歪把子)不知高到哪里去,日军使用之九六式轻机枪可靠性依旧不咋,因此传言日军大量使用缴获自我军的捷克式(来源可信度不高)。
其30发弹夹的轻机枪虽说火力不行,但也不是不能接受,考虑其全球客户和其枪族超长的服役时间(ZB26 从20年代服役到80年代),给个神枪名号并不过分,加上1958年后英国为7.62NATO弹设计的L4机枪还是从布伦改过来的,实际上他超长待机到了21世纪
但是相比我军用的56班用机枪,火力怎么看都吃亏,我军弹鼓100发,射速650,印度射速550,子弹30.从火力投射力上在当时的交战距离上完败,但是印度人用的布伦应该是.303British弹,也就是7.7*56mm,这是全装药弹,远距离压制的的效果优于我军,但还是那句话,火力才是王道,数量才是真理,其小弹夹的火力压制效果注定不如我100发邪教
至于其落伍,嗯其实就当时的交战状况讲,如果印度用的枪是1的话,我军的枪大约也就是1.3-1.7的水平,并没有完全碾压优势,而至于印度落伍,一个是其国际化装备,口径不统一,就算口径一样,子弹长度不同不能通用,这也是我军抗战期间战力不足的原因之一,但是你看当时我军,由于吸取朝战万国牌武器的教训,我军的装备和通用度高于印度,轻机枪和步枪用的是同一种子弹,就算子弹用光,步兵匀一点出来照样打的有声有色,更何况当时东部我方后勤状况并不好,我军‘所有弹药粮食及增援部队均需翻越雪山高原运至前线’,印度背靠大平原,后勤充足而不能有效防守,于我国而言印度的万国牌武器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了。因此如果加入此等考量,实际上印度若是1的话,我军的武器实际能达到3甚至5的水平,实现碾压优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