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Touhou⑧】新加坡篇
本帖最后由 Pak长 于 2018-2-7 17:28 编辑(“狮城”是新加坡的别名,狮子对于新加坡来说是个特殊的存在,据《马来纪年》记载,11世纪时,一位三佛齐王国(马来地区的一古国)的王子在路过马六甲的路上,偶遇了一只神奇的野兽,仆从告诉他那个就是传说中的“狮子”(注:马来地区并没有狮子,关于狮子形象的传说可能来自中国或印度),于是王子遍将这里命名为“新加坡拉(Singapura)”,意为狮子之地。新加坡的地标:鱼尾狮,就是狮头鱼身的形象,狮头代表着新加坡这片土地,而鱼尾则寓意着这里是个与海洋息息相关的地方。)
(PID: 50181054)
Thanks to all the people who helped me.
Special thanks:
罪恋
Vento
Fasntnig
Malaysian Touhou Brigade
关于本系列的详细说明,请参见越南篇的开坑言
往期回顾:
【World,Touhou①】越南篇
喵玉殿:http://bbs.nyasa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6611
贴吧版:http://tieba.baidu.com/p/4238535714
【World,Touhou②】加拿大篇
喵玉殿:http://bbs.nyasa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7739
贴吧:http://tieba.baidu.com/p/4339874650
【World,Touhou③】澳新篇
喵玉殿:http://bbs.nyasa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181
贴吧:http://tieba.baidu.com/p/4456677285
【World,Touhou④】乌克兰篇
喵玉殿:http://bbs.nyasa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911
贴吧:http://tieba.baidu.com/p/4513551807
【World,Touhou⑤】法国篇
喵玉殿:http://bbs.nyasa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1925
贴吧:http://tieba.baidu.com/p/4661091475
【World,Touhou⑥】墨西哥篇
喵玉殿:http://bbs.nyasa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3762
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4776689149
【World,Touhou⑦】韩国篇
喵玉殿:http://bbs.nyasa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6873
If you are from foreign countries,you can use this public account to leave message in the post
Account: World_touhouPassword: worldtouhoufan
正文:
(狮城新加坡)
新加坡地处马来半岛最南端,并扼守着重要的马六甲海峡,所以虽然用大陆的体量来衡量,这里只能是弹丸大小,但又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也是世界的焦点之一。
新加坡社会是由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族共同组成的。虽然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的社会,但由于历史等原因,新加坡社会普遍使用英文,当然官方也同样将汉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作为官方语言。
(Singlishi,新加坡式英文,是一种集合英语、马来语、泰米尔语、闽南语、粤语等语言的特色方言)
新加坡当地文化比较杂糅,古新加坡王朝自14世纪灭亡后,本土文化也就断档了,现代新加坡传承于英殖民新加坡,英国殖民时期对于现代新加坡有着深刻影响,体现在政商、教育、文化、社会格局、通用语言等方面,此后在不断的移民潮里,各民族将自己的本土文化代入新加坡,其中以华人规模最广泛,涉及东南沿海的各个地区(当然华人文化也是个笼统的概念,按照宗族、信仰、方言、地区等可以细化的更具体,这里我就不多介绍了)。和华人一样,印度人、马来人也从各自的故乡移民到了新加坡,同样将各自的本土文化传入这里。在不断的文化碰撞与文化融合中,新加坡的社会从多元异质形态发展成为了多元共融的社会形态,不仅对于国内,对于国外文化(注:合法的),新加坡人也采取包容的方式对待,在新加坡,你可以看到各种文化风格迥异的社区、街道、庙宇,同时也有很多西方元素,因此新加坡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国际化都市。
(新加坡的印度裔聚集区—“小印度”,充满了香料及色彩的特色地带)
由于新加坡的国土、地理环境等方面的限制,新加坡的资源匮乏,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坡要进行发展,就必须依靠外围国际环境,所以新加坡对于国际环境的变动异常敏感,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新加坡人重视商业文化与精英教育,形成了特有的竞争意识、好强心与集体荣誉感,同时也很精明,这种国民性格促使新加坡在国际博弈中不断取得成果,但这种竞争环境也增加了国民的社会压力。
关于教育和经济我再说一下。
得益于马六甲海峡和国际海上贸易线的繁荣,在建国后,新加坡的经济迅速腾飞,成为了“亚洲四小龙”之一,而当人们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就不仅局限在物质需求方面,对于精神文化层需求的呼声使得国外文化的大量引入,当人们舍得为文化方面消费时,激发了当地的年轻人投身文创事业中的热情,同时新加坡所具备的工业基础也承载了将这些精神创作转化成实体创作的可能,现代新加坡有着大大小小的艺术工作室,承接着从国内倒国外的设计、绘画等创作订单,同时大大小小的展会也给文创工作者们提供了展现的舞台,不少海外艺术家也选择移民到新加坡进行作品创作。
教育与经济相辅相成,在教育方面,新加坡承接英殖民时期的精英教育,同时秉承儒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进取精神,社会、家庭在教育方面投入大量资源,使得新加坡的整体社会素质比较高,加之英语环境,新加坡人具有很高的竞争力。教育的发达促使素质教育的发展,比方说绘画、音乐等(当然以表演系为特色学校也有),学习社团活动丰富,甚至可以作为升学的考核指标,一些绘画、动漫类社团也会进行文娱创作,并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展会。
(新加坡当地贩售动漫周边的宅文化店“Otaku House”)
得益于新加坡开放的文化政策及互联网的发展,在新加坡,日本流行文化越来越受欢迎。
在80年代前,出于对二战日据问题的顾虑及文化差异的原因,日本文化在东南亚推广受到了限制,只有少量少女漫、童话向作品被当地人所接触到,此时充斥在东南亚的软文化以美漫、科幻题材作品为主(即使今日,在东南亚,这些作品依然有着规模庞大的粉丝团)(有一些资料提到过港漫也在东南亚流行过,但我对于这一块缺乏了解),80年代中期,SBC等电视台引进、译制了包括阿童木、超时空要塞等日本科幻向作品,迅速掀起了热潮,到90年代,在发现日本动漫文化被当地人所接纳后,日本政府借机决定通过“软实力”打通与东南亚的桥梁,政经层面的开放后,相关ACG类作品也理所当然的涌入进来,题材范围越来越广泛,在录像带、VCD、杂志等媒介的推动下(东南亚早期存在盗版问题,但同时也对日漫在东南亚的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年轻人热情的接受了日本动画、漫画、流行音乐、时尚等舶来文化。但我这里再说明一点,日本文化的绝对受众是年轻人,同时新加坡的社会是传统的,长辈阶层希望年轻人以学业为重的望子成龙心态,通常不鼓励他们花很多时间在动漫方面,电视台也只选取适合于青少年的全年龄向作品,限制了年轻人在动漫方面的接触面,此外相比于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因为文化差异的原因,对于日漫作品的接受程度都普遍较低。
(新加坡当地漫展)
千禧年的到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年轻人接触日本动漫文化的渠道变得越来越方便,包括COSPLAY、宅舞、同人等亚文化也随之传入到新加坡,圈子的规模也迅速扩大(从当地漫展参观人数及新加坡人口结构等方面,我推测目前新加坡的宅圈规模为20万~30万左右)。人群基础所支撑起的消费购买力,使得相关资源、展会等资本形式能够及时跟进,新加坡有着高质量、高密度的展会资源,如东南亚最大的日本动漫展会Anime Festival Asia(AFA)就举办在新加坡,在东南亚的其他城市也有分会场,新加坡优质的漫展资源也吸引了30%外参观者,据统计平均每位参观者消费在100新加坡币左右(约合470¥左右)。
(新加坡Doujima同人展会在举办期间以民间形式进行的“世界同人日”活动)
(顺便提一下,新加坡和韩国一样存在义务兵制度,但由于没有过于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所以远不像韩国一样的严格,平时休息时可以上网娱乐,周末时也可以回家,所以也不存在爱好断档的问题)
下面开始正文,我就来介绍一下新加坡东方Project圈吧。
【新加坡东方圈概览】
(漫展上的场拍)
新加坡的东方圈历史可能算是东南亚里历史最久的,由于大部分网络资料因为年久问题而失效,我目前无法找到准确的参考,但从一些09年及更早的搜索快照里,就有人提到了对于新加坡东方圈的羡慕之情(新加坡东方圈可以在展会上线下面基,而自己在本国却没有见到过一个东方众),加之网络开放、年轻人普遍接受日本动漫文化、电脑普及程度高等因素,我个人认为新加坡东方圈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05年(从网络上获知或者参加CM展时接触到),最早的东方COSPLAY可以追溯到08年,
(目前我见到最早有图像的COSPLAY拍摄于2008年,但不排除再往前推的可能)
而最早的同人物可以确定为08年,
(CDS社团在08年的时候创作出了一个东方X初音的同人本+OST作品,更早的同人物已不可考了,但据我目前调查来看可能性不大)
(2011年某展会上的东方COSPLAY)
新加坡的东方圈并不大,从我的调查来看,从狭义到广义,人数处于400~3000的范围内。由于相关资料的缺乏,我难以了解到2012年以前新加坡东方圈的规模,从一些零碎的资料上可以旁征博引的看出来(如CDS社团曾经出过不少东方本、非想天则比赛等),此时的新加坡东方圈是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的,但我认为和现在新加坡东方圈的规模差别并不大。虽然新加坡东方众的主体是华人,但由于语言习惯等原因,新加坡的东方众更愿意使用英文,也偏向于英文东方圈的内容(论坛、社区、wiki等),少部分东方众使用汉语圈的东方社区(如贴吧、微博、半次元等)以了解一些最新情报,大部分东方众选择主流社交媒体(FB、推特等)来进行东方Project的交流。新加坡东方众除了参与本地展会外,部分预算充足的人也常常参加包括大马、台湾地区、日本等地的海外展会,除了会在漫展上购买东方的同人制品,部分人还会走海淘渠道,从中国、日本等地获得相关的东方同人物。
由于很多的原因,新加坡东方圈与大马东方圈交流比较广泛,双方经常参加领国的展会,不少社团的作品也是由两国东方众共同完成的。
(马来西亚COSer: Tira,马来人,这位就是TAM大叔曾经在微博上发的那位,她在马来西亚东方圈里有着一定的人气。东南亚也有不少马来裔东方众,新加坡的马来东方众大概也有个50人以上的规模,关于马来裔东方众我打算在将来的大马篇及穆斯林世界篇里进行详细介绍)
(新加坡的纪伊国屋书店播放的BGM里有东方同人曲)
(由新加坡社团Resonant Echo代理一些日本东方同音社团的CD,委托JABEN店(一家贩卖音像制品及相关器材的店面)进行展示和贩售)
(AFA2014上某个社团的摊位)
(AFA11上的东方摊位)
(某届漫展上一位观众买到的同人物)
现在的新加坡虽然有着很棒的同人创作环境,展会上有很多同人社团,也创作了很多本土同人物,但东方同人却难以寻见,这里并不是说没有,展会上依然有着包括本土东方同人物在内的作品进行着贩售,但按照比例来说,东方这个题材所占贩售物的比例很低,我查了很多资料,但都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说明,所以基于目前我所掌握的情报,我这里做一个推测:新加坡ACG宅占年轻人的比例比较高,年轻人也普遍接受宅文化,虽然很多宅圈内的人多少会对东方系列有所耳闻,但介于在现实及网络上的接触面,他们与东方Project的交集并不充分,而新加坡的漫展上充斥着热门IP作品的影子,同期所能接触的热门IP作品及其同人物数量远超东方系列,对于东方Project的冲击及新人分流是明显的,随着年轻的一代又一代的涌入,老IP的影响力也因此被冲淡了,而新加坡当地的东方圈比较分散,也难以组织起可观的活动,老东方众的退散和缺乏新东方众的加入,导致了新加坡的东方圈规模维持在了一个相对低的平衡点上。虽然新加坡有着良好的创作环境,但当地东方圈难以提供充足的购买力,老东方社团除了参加本地漫展活动外,也广泛参加海外展会,对于新社团来说,采取保守的作品策略才可能在高成本的环境下存活,所以普遍将当下ACG热门作品作为同人创作首选,而对于V家、东方等在内旧热门IP的创作热情并不高。
(拍摄于新加坡的地铁)
不过呢,即便如此,当地东方众们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热情,以我目前接触到的新加坡东方众来说,他们都很乐意交流东方Project的话题,此外也可以从每届展会的东方COSPLAY,当地人创办的关于THDB博客(http://blog.midnightinsomnia.com/)等可以看出。从TAM、紅い流星、Amateras Records等受漫展方邀请进行LIVE时当地人的反应来看,东方也绝对不是沉寂在当地阿宅们脑海里的存在,相信新加坡东方圈的再次发展需要一个契机,只是不知这个契机何时能来。
【漫展】
(Cosfest 2012 上的板画创作)
新加坡的展会非常之多,这也和当地的政策、地理、交通环境因素有关,各类国际性、地区性展会的举办也使得新加坡具备完善的展会举办设施,借鉴日本、欧美等地的动漫游戏展会经验,当地的爱好者也以组织团体的形式筹办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ACG类展会。
这里我列举一下新加坡2017里主要的ACG类展会
Anime Festival Asia(AFA)(漫展)
Singapore Toy, Game & Comic Convention(STGCC)(游戏展+漫展)
CharaExpo(漫展)
Doujin Market\Doujima(同人展)
EOY Cosplay Festival(COSPLAY展)
Cosfest(COSPLAY展)
从展会主题来看,新加坡的ACG展会可以细分为游戏展、漫展、COSPLAY展和同人展,当然各类展会并不是严格划分的,你可以在COSPLAY展上看到同人贩售摊位,在游戏展上看到贩卖肥姑妈的商摊,在同人展上可以买到从个人烘培到手绘等各种个人作品。各类展会都会提供摊位租赁服务,在活动举办前,任何人和团体都可以提交摊位租赁申请,在展会上进行展览、宣传、贩售活动。
新加坡展会的参与人数也是很可观,比方说AFA 2017展会,官方统计的参与人数约9.6万,STGCC则有约5万人,其他的展会一般也都有1万到2万左右的人流量。
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新加坡最大的两个ACG展会:STGCC与AFA
STGCC,Singapore Toy, Game & Comic Convention,早期是一个以欧美动漫及游戏、美漫概念为主的展览会,现今已发展成融合东西ACG文化交集的综合性展会,每年展会都会邀请海内外知名的电影、游戏、动漫、同人等圈内人士(囊括IP代表、绘画、音乐、概念设计、模型师、COSPLAY、社区人士等方方面面),作为特约嘉宾来参加展会,同时嘉宾们都会带上自己得意的作品参展,或是在展会的LIVE上进行表演,这也是STGCC展会所吸引人的地方,不少海外参观者为此慕名而来,有相当一部分参观者以COSPLAY的形式参加,在展会的摊位上,人们也会贩售相关的商业周边和同人物,或者用以展览宣传。
近年来,STGCC数次邀请包括TAM、紅い流星 、Alstroemeria Records等日本东方同音社团参与STGCC展会,除了进行社团作品贩售外,也在LIVE上献上了自己的表演。
(STGCC2014)
(STGCC 216的LIVE宣传图)
(STGCC 2016 Amateras Records 的live表演)
(STGCC 2016 nomico(Alstroemeria Records)演唱BA)
(TAM in STGCC,TAM大叔多次参与过新加坡及大马当地的漫展活动,并在漫展后的闲暇时参与当地东方社团的邀请活动,因此他在东南亚拥有着很高的人气)
(STGCC 2016 紅い流星 和TAM)
(stgcc 2015 手绘)
(STGCC 2014 某摊位的预览板)
(STGCC 2014 HOWAKYAN 的摊位(不清楚性质,有东方同人物))
(STGCC 2013 上某人买到的东方同人物)
(STGCC 2012 某东方摊位)
AFA(ANIME FESTIVAL ASIA,亚洲动漫节,现已改名为“C3 AFA”),作为东南亚最大的日本动漫文化展会,迄今已有快10年的经历,展会一般举办于11,同时在大马的吉隆坡、泰国的曼谷、印尼的雅加达、香港等地也有分会场,每届主办方邀请一些海外嘉宾进行交流活动、签售活动、或是进行会场LIVE。展会同时划分了“创作者市场”区域,面向个人、工作室、同人社团等,用以贩卖、展出相关创作作品。AFA展会同样也吸引了不少海外参观者,许多海外东方同人社团选择将AFA作为海外站首选,像大马的wolf den、Malaysian Touhou Brigade,印尼的Vesuvia等都有参加过新加坡的AFA,国内的二维镜像和bunny_rhyTHm社也曾参加过新加坡当地的漫展。
(印尼同音社团Vesuvia Circle参加过新加坡当地的AFA漫展)
(马来西亚社团Wolf Den参加过新加坡的AFA漫展)
(马来西亚Surface社团的东方本参加AFA11)
(二维镜像社团参加了新加坡AFA 2014)
(兔子社bunny_rhyTHm,以寄卖的形式参加了C3 AFA 2017)
(台湾COSER ElEY 参与 AFA 2015)
(AFA 2011 某人购买的东方本)
(AFA 2009)
(AFA 2012)
(AFA 2013)
(AFA 2014)
(AFA 2015)
(AFA 2016)
(AFA 2017)
(Cosfest 2009)
(Cosfest X (2011))
(Cosfest XIII (2014))
(CosFest 2017)
(Gamestart 2015)
(O'hanami Sakura Festival 2013)
(STGCC 2012)
(STGCC 2013)
(Pan-In-The-Box 一家化装舞会道具店里的一些“淘宝货”)
(新加坡的漫展有过盗版问题,摊主以一些自制的小物件进行摊位申请,但实际贩卖中却主要盗版物贩售为主,新加坡的展会都会对这种盗版行为进行打击,接到举报后,参与者除了会被列入黑名单外,一些大型展会也会对摊位的相关盗版物将进行扣留、没收处理)
经过更深入的调查,我发现当地同人创作者与展会方存在着许多微妙的地方。
新加坡的动漫类展会虽然多,但并不是说完美,比如在新加坡的同人圈里,有观点认为如STGCC和AFA这些大型展会其实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文化促进作用,昂贵的摊位费使得许多社团望而却步(除了固定费用外(AFA约500SGD/3天,STGCC更是高达800SGD/2天),似乎我还看到了有人提到门票提成,即主办方卖的门票越多,摊位所要交的费用也越多),回本对于同人创作者来说是个问题,这也导致新加坡本地贩卖的周边、同人物等要比海外其他地方要贵。从不少参观者们的博客/推特记录来看,比起同人摊位与同人作品,大部分参观者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了展会本身,如展会活动、官方摊位及COSPLAY上,此外商摊对于同人创作者们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会抢占部分摊位份额,所贩卖热门作品的商业周边也削弱了参观者的购买力,这些情况也或多或少的发生在其他的漫展上,种种原因以至部分新加坡的同人创作者往往选择海外展会进行贩售。有意思的是,即使存在亏本的可能,不少日本等地的社团依然愿意将新加坡的展会作为海外贩售的第一站,排除作者们对于海外展会缺乏认知的因素后,我认为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大型展会即便是身处海外的他们也有所耳濡,自然可以算作贩售的可选地之一,此外便利的交通、免签、良好的旅游环境等因素也客观的影响到创作者们的将新加坡的展会作为选择。事实上这些展会都视同人为整个展会活动的一部分,各个展会都提供了可以用来租赁的摊位以供作者们进行贩售,但因为摊位价格、摊位数量、空间位置、活动受众及信息沟通不足等问题造成了限制,毕竟漫展不是公益活动,主办方要在盈利、流量、赞助商、摊主等几个方面取得一个平衡,所以并不能过于侧重为同人摊位提供一个理想的环境,相比较这些不足,展会所吸引的人流量在某些方面也会为摊主们提供着更充足的贩售机会。
(多个社团合用一个摊位,以减少成本)
当然一些展会还是在当地的同人圈里取得了较好的口碑,比如Doujin Market(也叫Doujima),就是以同人物贩售、创作,及同人文化讲座为主题的同人展,并以民间形式设立了“World Doujin Day”,此外像CharaExpo这类展会,对于在展会上有新作首发的社团,会予以一些鼓励(不过并不是完全鼓励,比方说由于主办方之一是LL系列的母公司,所以对LL的一些同人作品进行了限制,以保证官方摊位的流量)
(doujima 2017)
(Doujin Market 2016)
(Doujima 2014)
(DOUJIN MARKET 2015 Ice berry社团)
(EOY 2016 COSPLAY展上的Ice berry社团的摊位)
奇怪的现象,虽然展会资源优秀,且创作环境良好,但现今新加坡的东方主题社团却寥寥无几,即使是Doujima这种同人展,除了新加坡本地社团ice*berry和大马的Wolf Den社团外,100多个摊位没有其他的东方主题社团了(可能存在其他一些社团或个人单独贩卖了东方题材的胸章、单幅手绘等,但没找到相关图片资料),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关于新加坡本地东方社团的困境我会在之后提到。
新加坡并没有东方ONLY这类活动,我也未找到有关的线下活动,毕竟对于当地人来说,这并不是必须的,新加坡已经有了各类ACG展会,而人数等问题也不利于东方ONLY展会的举办,对于经济条件尚可的新加坡东方众,周边已经有马来西亚的Touhou Festival、台湾例大祭、及日本的各类东方活动可以参加,所以使得新加坡没有东方ONLY的活动。目前已知的新加坡东方性质的活动大概要数A Certain Magical Event (ACME)(注:我并不清楚这个展会和《魔法禁书目录》有什么太多关联) 展会上举办的非想天则比赛了,ACME是一个同人展,举办于2009~2012,目前尚不清楚是否第一届ACME也举办了非想天则比赛,从第二届开始,每年展会都会将非想天则比赛作为活动的一环,并给与优胜者奖品。
( ACME II 的一个东方摊位)
( ACME II CDS社团的展台)
(ACME II 非想天则比赛现场)
(ACME III 宣传图)
(ACME III同人物)
(A.C.M.E III 贩售的同人物)
(ACME IV)
ACME展会自从2012年第四届后就不再举办了,非想天则比赛也随之停止了,似乎当地东方FTG众们对此难以接受,我偶然间从FB上看到了个2013年当地自发组织的非想天则活动比赛通知(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9728224058037/),组织者称之为“最后一次”,可以想象这是承接了ACME的非想天则比赛,也从侧面表示了对非想天则活动停办的惋惜和不甘。
【COSPLAY】
(李光耀出席新加坡的COSPLAY展Tanjong Pagar Town Council International Cosplay(2007年)并为之肯定,表示年轻人要将这种文化坚持下去)
如同其他地方一样,COSPLAY文化带给新加坡青少年的积极因素远大于其不利的影响。
新加坡的COSPLAY历史据说可追溯到96年以后(在此之前只有过非COSPLAY形式的线下交流,到97年已经存在COSPLAY社团),新加坡的COSPLAY文化发展迅速,1999年当地第一届动漫展会MAC(Miyuki Animation Club)上就已经有了COSPLAY进行游场,截止到目前,新加坡的COSER数量已经多达1w人左右,同期活跃的COSER约为3000人,每届展会都有至少400~500左右的COSER参与,新加坡目前COSPLAY的主体是20岁左右的女性,占总数的半数以上,也有相当一部分COS龄在10年以上的COSER,许多人从一开始的好玩态度,渐渐发展成从专业角度来研究作品的态度。
新加坡的COSPLAY展会繁多,仅去年(2017年)就有超过25个大小展会允许COSPLAY(其中的Cosfest Sea是以海上游轮的形式举办),除了COSPLAY展外,漫展上有1/5的人进行COSPLAY,除了展会外,各地也能偶遇进行外景拍摄的COSPLAY。COSPLAY对于原作有着很高的推广作用,一些参观者也是从欣赏COSPLAY中第一次接触到这个作品,进而通过这个契机深入到作品中。
(70岁的COSER Shirley Chua(扮演艾玛老太太),关于她的采访可以看机核网的文章: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95875 )
新加坡社会是传统的,或者说老一辈是传统保守的,持保守观念的局外人会对COSPLAY产生偏见,但总体上新加坡对待COSPLAY还是持开放的态度。此外新加坡社会特有的竞争风气对于新加坡的COSPLAY圈也有影响,虽然大部分COSER是抱着玩玩看的心态进行COSPLAY,但在看到他人与自己扮演着同样的角色时,会去思考如何才能比对方扮演、还原的更好,虽然对COS圈来说良性竞争,但难免让COSPLAY失去了一些原有的乐趣本质。
但瑕不掩瑜,对于当地的真正爱好COSPLAY的人来说,COSPLAY带给他们的更多的是积极因素。
我在调查新加坡的COSPLAY圈时,在看到各类对当地COSER的采访时,时常看到有人提到这个关键字:confidence(自信),人们如果看到喜欢角色的COSPLAY时,对于COSER也会投以钦佩的感情,这种捆绑的心理也促使了COSER变的更自信,即使是原本内向孤独的青少年(包括一些患有自闭症的人),当他们第一次以COSPLAY的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后,心底里怀揣了各种的感情,也看开了过往的纠结,并敢于承认现在的自己。
COSPLAY除了带来自信心,也扩大了他们的交际圈,新加坡的COSPLAY群体相对庞大,而支撑COSPLAY的各种摄影、后勤圈子也扩大了交际范围,此外不少海外COSER也会参与新加坡的漫展,新加坡的COSER可以无障碍的使用英语与他们交流。
从调查及交流中得知,部分人是通过海淘、朋友的方式从海外获取服装、道具等资源,新加坡当地也有很多人自己动手制作道具、裁剪COS服,并接受订单定制服装道具,提高了动手能力,在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够制作出精巧的衣服道具后,部分家长从一开始的拒绝态度,逐渐转向了接受态度。
新加坡目前的东方COSPLAY圈大约有40~50人左右的规模,除了在新加坡本地活动,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参与海外展会,包括马来西亚、日本和台湾地区等地的展会,并进行东方角色的COSPLAY。
以下我列举一些新加坡的COSER及他们的东方COSPLAY:
Kirami(https://worldcosplay.net/member/kirami)
ArishigeAIKO(https://worldcosplay.net/member/ArishigeAIKO)
Balleash(https://balleash.deviantart.com)
Fasntnig(https://worldcosplay.net/member/19999)
(幽幽子:Fasntnig妖梦:Sei)
Jo(https://costumelover1.deviantart.com/art/Touhou-Project-Cirno-639674861)
Kazeko(http://kazeko.deviantart.com)
KIRIE(https://worldcosplay.net/member/Kirieee)
Kiyomi DamnNuaa(https://www.facebook.com/kiyomi.damnnuaa)
Nekoneko JX(https://worldcosplay.net/member/NekonekoJX)
(蕾米莉亚:Nekoneko JX 咲夜:Sei Hisoka)
Ning(https://worldcosplay.net/member/ningx)
Ototsuki(https://worldcosplay.net/member/Ototsuki)
Rika(https://ishiguro-rika.deviantart.com/)
Sei Hisoka(https://worldcosplay.net/member/seihisoka)
つぐみ(https://worldcosplay.net/member/tsugumi)
貴子(https://worldcosplay.net/member/Naomi)
黒暁(https://worldcosplay.net/member/kuro2310)
(咲夜:黒暁 红美铃:JiaXin)
(梅丽 cy5an 莲子 fourbucks,https://worldcosplay.net/photo/6205585)
【同人创作】
如果我们不局限于同人作品,那么新加坡的漫展上有来自个人、社会性社团、学校性社团、艺术工作室、网络上的艺术小组、出版社、机构等原创作品,这点上从侧面的反应出新加坡良好的创作环境,对于同人也是如此。
新加坡的文化发展起步较晚,早期的新加坡出于现实考虑,采取务实重商主义,国家因此而得到了繁荣,然而这种社会氛围却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并不友好,艺术、文学创作这时被视为不务正业,创作者也很难靠艺术创作来维持生活。在70年代后,新加坡社会的经济问题已经得到了缓解,经济发展不再为人们所担忧的问题,在物质生活充实的情况下,新加坡人开始寻求精神上的满足,海外各类作品的涌入引起了一次次的风靡,也刺激了当地人创作的欲望,此时新加坡政府也采取引导性政策,鼓励本土的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艺术创作者们的社会地位不断得到提升,同时对于设计、绘画、音乐等等方面的需求,各类艺术类订单也随之而来(包括大量海外订单),在新加坡,通过纯艺术创作完全可以得到体面的生活,加之素质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当地年轻人投向艺术创作的生涯中。
新加坡的同人创作环境良好,早在2007年,CDS社团就发表了自己第一本同人志(虽然我尚未发现更早的同人物,但存在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到了2008年,新加坡就有10多个同人社团及更多的个人独立创作。相比于职业创作,同人创作的门槛相对较低,在水平、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借助当下热门IP进行的同人创作是一个不错的尝试,许多同人创作者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会转型成小型工作室,或是成为职业创作者。新加坡的同人物形式主要集中在印刷品方面,如绘本、胸章、书签、扇子、痛衫等,而其他类型的创作并不多见,这个现象也能说明一些情况:因为新加坡本地对于艺术创作方面的鼓励,及海内外对于绘画、概念设计方面的需求,导致新加坡拥有非常多优质的绘画类资源,社会也有着良好的绘画类创作环境,创作者们优先选择擅长且方便的绘画作品作为试水,此外当地应该有完善的印刷类制品制作渠道,降低了制作门槛,当然也不排除创作者们可以方便的从海外定制这些物品的可能。当然印刷物制品只是占据同人物的主要份额,极少数的摊位也会尝试制作手工方面的物品。
下面我来介绍一些本土社团及相关东方作品
C.D.S-Collateral Damage Studios
官网:http://www.collateralds.com/
(CDS 在 SOY'C 2011)
(CDS在AFA11的宣传图)
(CDS社团在日本的C84)
要谈起新加坡的同人文化,就必须谈一谈当地最大的同人社团:C.D.S,该社团建立于2006年,早期以插画本创作为主,经过10年的发展,如今社团也由同人社团转型成半商半同人的工作室,除了同人本、插画本创作外,也涉及概念设计、表演等形式,社团也云集了新加坡许多知名的绘画类创作者,如大家熟知的绿茶猫(GreenTeaNeko),社团设计的IE娘形象:蓝泽祈,也获得了微软的认可。
(GreenTeaNeko广为人知的魔物娘系列)(注:GreenTeaNeko是马来西亚人,现定居在新加坡)
(GreenTeaNeko的东方同人作品)
(CDS设计的IE娘人设:蓝泽祈)
(CDS曾经接受过媒体的采访,详见链接:https://www.pressreader.com/australia/imaginefx/20160422/284391263409709)
如今C.D.S不再进行东方同人作品的创作,社团早期对东方Project系列的创作为其积累了许多经验,促使了社团有着今天的成功。CDS第一个东方本《Talisman》(编号:CDS0004),是以东方xV家为主题的漫画,此后社团陆陆续续创作了多个东方主题本,并获得了不少的好评,在2013年社团出品了最后一部东方本《Gears Phantasia》(编号:CDS0035),社团也开始了转型之路。
(CDS0004 - Talisman Touhou project x Hatsune Miku fanworks- OST + doujin manga special)
(CDS0015a - 東方天子交友祭)
(CDS0020 - 東方百雲の夢Touhou project A hundred clouds of dreams)
(CDS0022b Starry Night)
(CDS0023 - Lotus Destiny)、
(CDS0029 Unlimited Touhou Hunter)
(CDS0035Gears Phantasia)
社团东方同人作品作品《东方圣缘记(Lotus Destiny)》(编号:CDS0023)在Facebook上公开发表过,有兴趣的可参考:https://www.facebook.com/Lotus-Destiny-812729328773417/?hc_ref=ARQtT7EQ3G90ECdaPej0Mo8PNYCImYuNFjHzhnL4FEWYCcnPKIbZDUOw2CcNrIxx388 (需翻)
Ice*Berry:
http://ice-berry.net
https://www.pixiv.net/member.php?id=44784(主催)
主催詩韻成立的一个以东方同人志创作为主的社团,社团每年都会出一部东方主题的日历,此外Ice Berry也常常参与日本的展会,并贩售同人物。此外主催詩韻也常常为其他社团的作品绘制同人图。
(日历作品相关图片)
(社团插画本的相关图片)
(书签等同人制品的相关图片)
(ice berry 为 Murder Ground 社团(日本)的新专绘制的封面)
(ice berry 参与 Danmaku 并绘制的一个卡牌)
(ice berry 在AFA 2013)
(ice berry 在EOY Cosplay Festival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