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清风凌影 于 2023-9-24 12:49 编辑 
 
   本文纯属上课闲着没事突发奇想随手写的,对于哲学也仅仅是看了几本书,各位图一乐便可,也欢迎各位与我一同讨论。  当我们以形而上学的观点来探讨东方项目的世界观时,我们就必须思考这个虚拟世界的性质、存在与意义。本文将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探索东方project世界观的哲学层面,并探究其所蕴含的哲理,及其对我们自身世界观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考虑东方project的虚构世界“幻想乡”。幻想乡是一个被现实世界遗忘的地方,其中居住着各种各样的妖怪、人类和神明。既然如此,幻想乡本身的存在便涉及到形而上学问题,即虚构世界是否存在于形而上?又是否与现实世界有所联系。因为他不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之中,但是它却拥有自己的物理规则和生态系统。   在哲学上,存在问题一直是形而上学的核心议题之一。从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到康德的现象世界,哲学家们一直在探讨什么是真正的存在。在幻想乡中,虽然它是虚构的,但它对于其中的角色和玩家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这引发了一个有趣的思考:虚构世界是否有其自身的存在形式,即使它们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没有实体存在?   一个可能的角度是,虚构世界存在于人们的思维和想象之中。这个观点强调虚构世界的存在是一种思维构造。在这种理解下,虚构世界的存在性并不依赖于物质实体,而是建立在观众或创作者的认知和情感之上。幻想乡代表了创作者的思想和想象力的体现,这种思想和想象力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现实性。这种观点有点类似于康德的“先验”,即某些概念和想法可以超越经验而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幻想乡可以被视为一种抽象的存在形式,代表着创作者和玩家的集体意识和创造力。   另外一种看法是,虚拟世界并非只是人类思想的产物,它也可以有自己的生存方式。这一观念可以从“存在”和“实在”两个哲学概念出发,认为虚拟世界虽然不属于现实世界,但也有其自身的存在。这一视角或许需要对虚拟世界的本体论(“存在”)问题进行思考,也就是虚拟世界究竟是什么,又是怎样和真实世界联系在一起。   另一个值得考虑的形而上学问题是关于幻想乡的时间和空间属性。在游戏中,时间似乎是相对的,而空间则不受传统规则的约束。这引发了关于时间和空间本质的问题。在哲学上,时间和空间一直是复杂的主题,涉及到相对论、宇宙学和心灵哲学等领域的许多争论。   在幻想乡中,时间似乎是可塑的,因为一些角色可以操纵时间,就比如咲夜能够静止时间。这引发了对时间是绝对存在还是相对存在的问题。空间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前面我提到了幻想乡与虚构世界的讨论,而虚构世界中的地理特征似乎没有固定的规则。这使我们思考空间是否是一种绝对存在,或者它可以根据个体的认知和需求而变化。   还有一个值得考虑的形而上学问题是关于角色的本质和存在。在东方project中,角色拥有各种的能力,有些能力自身就能成为哲学问题,但这里我尽可能讨论形而上学以及东方大体上的世界观层面,就不做太多赘述;在东方里,我们通过角色的各种能力又能够引发了一个问题:什么是个体的本质?而在哲学上,这个问题便与身份和自我认同有关。   在幻想乡中,角色的本质似乎是可塑的,因为他们可以改变自己的能力和形态。这可能引发一个关于自我认同和自我改变的哲学问题。如果一个角色可以改变自己的本质,那么自我认同是否仍然是固定的?这也引发了对个体的存在和一致性的问题。   最后,让我们考虑东方Project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东方project中,角色有自己的想法和道德观。既然这样,那么什么又是道德的本质呢?而道德也一直是哲学的核心议题之一。在幻想乡中,道德似乎是相对的,因为不同角色有不同的道德标准。这使我们思考道德是否是客观存在,还是只是个体亦或是文化的构建。这也引发了一个多样性和相对性的形而上学问题。   总而言之,从形而上学的观点出发,东方project的世界观,在“存在”、“时间”与“空间”、“个体的本质”以及“道德的性质”这四个层面以及其它鄙人还未涉及的方面上,产生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尽管以上都是假设性的,但是透过对它们的探索,却能让我们对东方Project的世界观,及其在哲学与思想上的意义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