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月7日,论文答辩结束。
答辩完成的那一刻,我并不感到如释重负,而是感觉吞了一大口爬着蛆的粪便。
实习的这三个月期间遇到的各种人和事......
花了三个月时间最后在答辩时自己对着PPT说了一半都不愿再继续讲......
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做出了这坨屎一样的东西。
中间病了两周,于是最后的两个多星期没日没夜的在重复着“修改条件-实验”的过程。
自己的指导BOSS很忙,好,那所有任务我自己来完成就好。实验设计、文献检索、修改、操作、结果分析、仪器试剂的准备和订购,除了必须要倒是修改的论文,剩下的,全部是我自己独立完成的东西。
试验中出现问题,我问遍了几乎所有的BOSS和学长学姐。
期间还要面对同学的排挤,和这样那样的琐事。
最终,却离我预期的目标,相差甚远。
答辩结束了,我和周围的人虚伪的打着招呼、笑着。
矛盾的心态。
终究不仅没能得到他人的承认、就连我自己,也开始否定自己了。
某些BOSS总是会说“这是你自己/操作/设计等等的问题”,并且每当我提到客观影响因素的时候就会做出一副“你TM别找借口/太可笑了”的样子,总是在我一提到某某方法实际缺陷的时候就说“可是现在这种方法不是还存在吗/药典里不是还收载了这种方法吗”,全然不管哪种方法所面对的目标物质和实验目的是不是适合面前的这个实验。
薄层色谱的R分明是随着展距而变化的,这一点就相当于经典色谱法中R与柱长L的关系,这个经过理论和事件证明的事实直接就被BOSS抹杀了,然后接着回头继续说“这是你的问题”。
总之不管怎么样,只要实验中出现问题,那么就是我的问题。仿佛世界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类主观意识形成的产物。
我嘴角撕裂般的笑了。
谢谢某些自以为是的BOSS们(我承认我或许也是个自以为是的狂B),因为你们的存在,我相信仅凭自己一个人就能做到所有事情(并且我也几乎做到了),我创下了我大学四年以来的最高效学习记录(12小时内看完整整一部色谱专著并且纯熟的掌握了如何针对样品建立方法),我开始把自己当做一部机器来使用,而不是人类。
我怀着一腔热血和真诚的心,想在我的毕业论文里做出点什么,但是最后,我只能无力的向现实举起白旗。
我开始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的学术界&高等教育一直不如日本、欧美等国家,为什么我们培养出的人才陆陆续续跳出去后不再回来。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伟大的体制,还有从事科研工作的态度,以及我们长年累月形成的对于学生的糟糕态度。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在人名反应里只看到一个黄鸣龙,为什么我们在世界级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领域内只有人工牛胰岛素和吴宪;为什么我们的所谓新药多数是仿制药,就算偶尔从老祖宗留下的重要宝库里发现个新组分,也会被国外同行改进的药效更好、副作用更小、选择性更好,而且以更贵的价格在中国市场上出售,而真正的中医中药则在西方科学的枷锁下痛苦呻吟,却又无力反抗。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们没有诺奖,为什么我们没有冷泉港,为什么我们没有李比希、戴维、法拉第、Suzuki、Wittig、Mannich、Corey、Woodward,为什么我们难以再有各领域的真·大师级人物(比如华罗庚)。
或许,当天朝大学的学位授予率达到与西方国家一致,甚至更高的水平,这些问题才能有一线被解决的希望。
或许,当踏入学界的新手们开始重视自己能创造什么,学界里的老手们开始重视这些想要创造些什么的年轻人,资金专款专用,资金流动透明合理,学界内部不再黑幕横行乌烟瘴气,看不到上吃国库下吃学生还整天喊饿的大多数所谓“大学”,我们才能拥有活着的国际级大师,以及不断产生大师的能力。
或许,人类补完计划才是王道(口胡)。我会告诉你我在NERV下属的某个机关实习么?(弥天大误)
不说了。还是为自己,以及可能看到的中学生们留一点希望吧。
祝贺参加高考的喵玉们正常发挥。考完了就可以去尽情的啪啪啪了(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