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Qwatermark 于 2019-11-28 21:59 编辑
示例:鬼灭之刃
日式木造建筑的墙体常见的有“真壁造”和“大壁造”,“真壁造”指木结构裸露在墙外的结构做法,常见于和室、数寄屋造、书院造等小型建筑物。“大壁造”与之相对,即木结构的柱和梁全部被埋在墙壁内的结构做法,常见于天守阁这样的城郭。在木构建筑中,柱和梁是建筑物的基本结构,所谓的墙壁只是镶嵌在柱子之间,并不起承重作用。木构建筑与与墙壁为结构主体的建筑不同,没有墙体建筑所具有的重量感,反而因裸露的梁柱而充盈着轻快的气氛。真壁造的墙面,因为柱子对墙面的分割,不可能产生大面积的连续墙面。即便是“大壁造”结构的建筑,也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墙体,而是设置很多屋顶,将墙面划分为许多小块,尽量削减墙面的重量感。
真壁造的墙壁在两柱间的壁体使用细竹编成骨架,再以麻绳绑竹片固定于竹编骨架上,待骨架基底完成后,涂上以麻绒、稻穀等材料拌成的壁土,进行涂抹即成为室内的土壁,又称之为木骨壁。细竹分有完整及剖半两类,完整者称作间渡竹(丸竹),剖半者称作小舞竹(割竹)。壁体表面有时涂以白色的灰泥作为修饰,原本土色的真壁称作荒壁。
真壁的内部结构
然而土壁即使表面涂上白灰泥层,面临风雨时仍易受损剥落,因此在室外的土壁表面加设木板以保护壁体,木板采用上下略为交叠,横向性的排列,称之为“下见板张(下見板張)”,最常见有“簓子下见板张”、“押缘下见板张”等形式,亦有纵向固定木板的“羽目板张”。加设了护墙板的土壁被称为板壁。
下图为由河豚骨拉面为MCGProject绘制的板壁,由于像素的表现力有局限,无法体现下见板张的结构细节。但对于表现人间之里的生活气氛,应该已经足够了。
MCGProject的三种下见板张
延伸阅读 日本建筑解剖书 p134,p135 日本建筑史续说 p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