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文——Monitor 
 
 Monitor,其“摄像头”之意源自乔治·奥威尔《1984》中“老大哥”监管人们举止的工具,后引申出“监视”之意。而DECO*27的红曲《Montoring》被本土化地译为“视奸”,自此一词传开。
 而我常行视奸之事。我常常旁观QQ群成员吹水、吃瓜、打游戏、开impact、穿女装、玩梗。其实我也很想加入,但是,但是,
 我又能说些什么。
 为了加入别人的话题圈子,我也开始主动去向他们靠扰。事实上有很多爱好本是为了“也想融入大家”才尝试的。比如历史,最初是孩提时特别热衷的爱好,成长时慢慢淡忘。后为了朋友畅谈“战地”系列游戏而重拾那几本书柜中那几本蒙灰的书;光棒,是因为班级里的好朋友会打而跟着一起学。只是这些最后成了我真心热爱的事物了。曾经我也试过音游phigros与maimai,发现不适合我就退了。
 当我学会后,却还是无话可说。要么是他人不懂你在说什么,毫无兴趣;要么是自己会的就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与烂梗,用的多了会被当作云玩家、小鬼。
 至此,还是乖乖地看大家聊天最好。群友很高兴,我也许也会高兴;群友很伤心,安慰几句。实在闷得慌,就双击别人头像。
 如此浪费了孤零零的课堂与课间,群等级还是那么低,电量快要耗光了,只有在线时长是实实在在地提高了。视奸别人的快乐、戏谑,多多少少也可以满足自己吧。
 思垂空文以自见。
 
 有感——包装
 因为《战地1》的故事模式认识了“阿拉伯的劳伦斯”,后面观看了其同名电影更是喜欢这个怪才英雄,爱其名言“事在人为”。他亲率阿拉伯人穿越沙漠突袭阿喀巴,领游击队破坏铁路,无私地主持阿拉伯大会为其谋求民族独立。浪漫故事得到我多少敬佩。
 然而我后来知道,这一切只是英国人的包装。他们用劳伦斯留下的文字打造出一个无私帮助阿拉伯人反抗奥斯曼帝国暴政的形象,只是为了掩盖自己蚕食落暮帝国、在阿拉伯地区扶持傀儡政权的无耻行径。劳伦斯不论本心如何,终只是大英的一颗棋子。
 而值此一战奥斯曼山河分裂时,有一猛男从天而降,名为穆斯塔法·凯末尔。他勇敢肩负领导土耳其人民抵抗之责,捏卫了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国,之后力推共和图走向世俗化、现代化。那时我对他的敬爱溢于言表,曾经在英语课的演讲中用十多页PPT讲述他的一生。
 可是最近我才知道,土耳其起义不仅他一个功臣,还有曾经的战友、无名的士兵、挑物资的伙夫。曾有人想为此写本回忆录,却被当局禁止,直到几十年后才得发表。而在大地新立起的座座的铜像都是凯末尔。
 我只是还很年少,不知道为多少类似包装的历史所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