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喵玉殿官方微博

 找回密码
 少女注册中
搜索
楼主: Rio-澪

《东方战争》武器装备/剧情原型介绍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19 22: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幻想乡的一面 发表于 2025-7-7 09:05
提个小建议,介绍武器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引用原文中对该武器的描述,或者是结合相关情节分析。

期待更新。   ...

单论空天母舰这个概念的话是有的,而且有服役记录,只不过年代都比较早
美国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曾服役过两架可搭载双翼侦察机的大型飞艇:阿克伦号和梅肯号,作为美国海军航空兵的侦察力量,效果还不错但是两架飞艇分别在1933年和1935年因事故坠毁
苏联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有过这方面的尝试,只不过用的不是飞艇而是大型轰炸机,TB-3重型轰炸机可以像挂载炸弹一样挂载3架i16战斗机,还能在机翼背部停放两架战斗机。只不过这么做的可靠性问题很大,实战效果比较堪忧,而且TB-3本身在卫国战争时期也是非常落后的平台,所以这种挂载形式没什么战绩
二战后美国也有其他的空天母舰实验计划,比如b36或b29挂f84,波音747塞微型战斗机之类的,只不过再也没真正服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19 23: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io-澪 于 2025-8-19 23:51 编辑

第五章:兔子的骗局
AK-74
AK大家族的一员,不同于传统的7.62mm中间威力弹,AK-74创新性的使用了综合性能更优的5.45×39mm小口径步枪弹。同期竞标的5.45mm步枪还有伊效玛什公司研发的AL-4和AL-7,不过最终卡拉什尼科夫的试验枪凭借着与AKM的高零件通用率胜出,并于1974年定型为AK-74,配套的5.45×39mm M74弹也于同年大批量生产  
AK-74是以AKM为基础研制的,因此在闭锁结构,击发装置等设计上完全相同,不过为了发挥小口径弹的性能,AK-74对枪机、导气箍等方面进行了改进。AK-74的膛距较AKM更短,使弹头转速高,飞行稳定,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并且相较于AKM,AK-74的枪身配置更加合理,这使得AK-74在自动机射击时表现更为可靠,不过该变化对拉壳组件强度要求更高,因此AK-74针对枪机、拉壳钩等强度要求较高的组件进行了重新设计。而AK-74与AKM在外观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在枪口处新增的枪口装置  
该装置外观为圆柱形,内部为双室结构,两侧铣有两个方形开口,并在后室开有三个泄气孔,可根据导气原理使射击时产生的火药燃气在枪口装置内进行冲击膨胀与偏流,以此达到制退和减震的作用,有助于减少后坐力并大幅提高射击精度。考虑到枪口装置在1972年的试用期间出现了积水问题,因此枪口装置下方还配有两个排水孔。而导气孔的开口位置也是经过反复实验摸索出来的,即使用一个开满了口的实验装置,通过使用螺栓堵塞不同的孔来确定最佳的开孔组合。科学的设计使得AK-74射击时的枪托后坐力大大低于M16A2和AKM,成为了连续射击最稳定的枪械之一(当然AK系统的局限还是限制了单发精度)  
AK-74的枪托依然为木制枪托,不过在底部安装了黑色橡胶垫,抵肩射击的时候可以进行缓冲以有效减轻后座。由于使用了小口径子弹,AK-74的携带量大大增加。在重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额外多带67发弹药  
不过AK-74仍有局限性,设计优秀的枪口装置虽然制退效果明显,但是枪口焰过大,隐蔽性差,不适合在黑暗环境射击。而照门依然是AK传统的缺口式,相较于西方流行的觇孔式射击精度要差,而且枪机撞击机匣的问题也未得到解决,并且因为生产工艺复杂,比如枪管还要使用精锻机较直,打磨内膛等,所以AK-74注定不会像老前辈AK-47和AKM铺的那么开
AK-74使用已有五十多年,经受住了阿富汗和车臣战争的种种考验,被阿联酋、约旦、叙利亚及一些东欧国家使用并借鉴。俄罗斯还有乌克兰等前苏联加盟国用的则是91年的AK-74M。此外AK-74还有在机匣左侧加装光学瞄具座的AK-74N改型,折叠枪托的AKS-74以及短枪管型的AKS-74U
R-C (1).jpeg

ps:AK-74的光学瞄具长的怪粗放的,感兴趣的可以去搜搜1PN51夜视瞄准镜和1P29白光瞄准镜(


AN-94
说起俄罗斯的主力步枪,发展七十余年的AK枪族绝对当仁不让。但AK系列一直以较低的点射精度而饱受诟病,即便是新型的AK-74也未能摆脱。因此苏联军方在1981年宣布了一项名为“阿巴甘”的新一代自动步枪选型计划,旨在选拔作战效能高于AK-74的新一代突击步枪。经过对比试验,俄罗斯军方于1994年选中了伊孜玛什兵工厂的坚纳基尼科诺夫带领的设计小组研发的ASN步枪,并定型为AN-94突击步枪,依然使用5.45×39mm M74弹。AN是“Avtomat Nikonova”,即尼科诺夫突击步枪的意思。
AN-94经过了漫长的研发过程,在定型之前尼科诺夫一共研制了超过20种ASN样枪。最开始的NA-221型采用的是无托结构,据尼科诺夫称这个方案受了德国MP43和MP44冲锋枪的影响,同时也模仿了AK-47的结构。不过NA型样枪长的很怪,和传统无托步枪还不一样,NA的握把和弹匣都是沿着一个平行方向弯曲的。
na4.jpg

当然无托步枪的毛病懂得都懂,而尼科诺夫也认为无托步枪不适合全军使用,于是NA型很快就被放弃了,取而代之的是换回了传统构型的AS型,该型使用后退式弹匣和三发点射结构,与最终的AN-94已经比较接近了,不过后来又被取消后退弹匣并采用两发点射的ASM型取代。再经历了4个型号的演变之后通过所有技术验证的6P33/LE-291型终于出现,也至此ASN样枪才被真正命名为尼科诺夫突击步枪。
如何提高点射精度?简单的方法是采用枪口制退器抑制跳动或者采用直枪托使其焦点处于枪管轴线避免产生力矩。不过AN-94提出了一个比较新颖的方案,“改变后坐冲量的枪机后坐(Blowback Shifted Pulse)”,简称BBSP系统。
det10.jpg

该系统由滑轮、钢索、撞锤、枪机组、枪管/机匣组成。如果快慢机处于点射或全自动模式下发射,当被发射的弹头经过导气孔时,传统导气操作开始,由于枪机组相对较轻,在气体压力下会迅速后坐,开锁、抛壳。枪管和机匣组开始后坐,压缩复进簧,同时撞锤迅速将下—发弹药推进正在后退的供弹板上,然后由复进的枪机组推入弹膛。当枪机组和枪管闭锁后击锤会自动释放,将第二发子弹以1800发/分的理论射速发射出去。而此时机匣才后坐到位,释放积累的后坐,击锤也随之恢复到待击状态。也就是说射手在前两发发射过后才会感受到后坐,因此不会受到后坐对于弹道产生的影响。两发点射模式下击锤则会保持待击,直到板机松开后再次扣击才会释放。不过该射击模式会导致单发射速比全自动更快,前两发是以1800发/分的高射速发射的,而后会自动降低至600发/分。虽然后续的后坐仍会对精度产生影响,但得益于机匣缓冲器和枪口制退器的作用,AN-94的连发精度还是要比AK更高的。
除了BBSP系统以外,AN-94在很多方面都和AK系列大有不同。比如AN-94采用的是柱形准星和旋转式圆孔门而非AK的缺口照门,孔内可装激光源,有助于射手在弱光环境下进行瞄准。刺刀也非传统的下挂式,而是安装在枪口右侧,允许AN-94在安装刺刀的同时还可以加装榴弹发射器,这在AK上是不可能的。此外,考虑到人机工效,AN-94的枪托可向右侧折叠,打开快速且操作方便。还有一点比较特殊的是AN-94为了让开BBSP的钢索结构,其弹匣相应的向右侧倾斜了15度。
不过即便有如此多新颖设计的加持下,AN-94依然未能取代AK系列成为主力步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性价比较低。虽然AN-94完美完成了提升单发精度的任务,但是为达成这一目标所使用的复杂结构导致AN-94的生产和维护成本远远高于AK,并且BBSP只是提升了单发精度,对于单发和全自动的提升并没有点射那么明显。是否值得为了这种散布小的两发点射模式去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这便是AN-94的性价比最受质疑的一点。并且两发点射毕竟是个应用较少的方案,对于射击技巧的要求较高,因此AN-94只有在精锐作战单位的手中才能发挥出作战效能,不符合主力武器的定位。除了定位的偏离之外AN-94的设计上也有不成熟的地方,偏向15度的弹匣导致重心不平衡,使用起来不舒服。而枪身也相当粗糙,容易割破衣物或皮肤。折叠枪托虽说方便高效,但折叠情况下会对扳机和快慢机的操作产生干扰。种种缺陷导致AN-94未能大放异彩,仅在一些精锐单位有着小规模列装,比如内务部特种部队。其生产量很少,也因此枪况良好的AN-94非常稀有,很受收藏家的喜爱。
3418cf82efcc425ea2d6693aee4a3df3.jpg


防爆盾
不知道这里是不是笔误,一般来说透明材质的应该是防暴盾,通常由透明聚碳酸酯PC材料制造,也就只能挡挡刀,弹片或是勉强防御流弹,防弹性能极其有限。别说步枪弹了,一些手枪弹在近距离都能击穿。当然有防弹玻璃制成的防弹盾,不过没听说过有哪个国家的军警在用
防爆盾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大多采用凯夫拉、碳化硼和陶瓷片等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防弹性能,俄罗斯精锐单位比如阿尔法、OMOH就特别喜欢用防爆盾牌打CQB,也确实上过战场,在车臣战争中就曾使用过。小说中硬抗M4A1近距离射击并非是不可能的,NIJ RF1的标准就已经能够抵御5.56mm M193弹了,RF2更是可以抵御威力更强的M855。
1547460374662302.png-.png

而小说中5米内的距离恰是子弹侵彻能力最差的时候(因为弹头速度过高,击中硬目标时会受应力碎裂),所以原NIJ level III住上的防爆盾牌抵御步枪弹是完全没问题的,但不管你防弹效果多么强悍,中弹形变肯定是少不了的,毕竟防弹材料靠的就是吸收功能,所以小说中能抗步枪弹但却只有划痕的防爆盾牌现实中大概率是不存在的,在我印象里能做到这一点的估计只有美队的盾牌了吧,果然还得是河童科技震撼人心(

MON-90
在反步兵地雷当中最为著名的应该就是美国的M18A1“阔剑”地雷了,定向杀伤的破片钢珠是所有步兵的噩梦。这等优秀的杀伤效能自然逃不过苏联军方的视线,经过仿制后俄版阔剑MON-50于1965年服役,威力与M18A1相当。但是军方认为装药量不够劲(不是我喜欢的装药量,直接翻倍),于是MON-50的威力加强版MON-90应运而生。
相较于前辈MON-50,MON-90可谓丧心病狂。作为一枚地雷,MON-90的重量为12千克,其中一半都是战斗部,包含近两千枚预制破片,而MON-50和M18A1才区区六七百枚破片,这意味着MON-90的装药量是前者的近三倍左右,有效杀伤距离也要高出近一倍,达到90米左右,但现实情况下即便在数百米开外也具有一定杀伤力
MON-90有手动引爆和EDP-R引爆方式,通常被布置在地表或插在树上,对暴露在开阔地带的步兵杀伤力极强,同时也可以伏击无装甲防护的车辆或低飞的直升机。该型地雷尺寸较大,全长34.5厘米,宽15.1厘米,高20.2厘米,放置在地表的时候可以被肉眼观察到或是被金属探测仪探测到,但是MON-90一般会进行伪装,特别是会和其他地雷一起形成复杂雷场,又因为大蝮蛇和M58 MICLC等先进爆破排雷系统对MON-90不起作用,因此发现和排除的难度极大。
fa2d029ba5dd4caea09848a022757d4d.jpg

ps:预制破片其实就是截断的小钢条或钢珠,可以想象一下高速穿过人体之后有多疼了
反步兵地雷一般都是以杀伤为目标而非杀灭,因为相较于死亡的人员,受伤的人员需要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可以有效地拖累步兵单位的作战效率,所以装药量都不会很大,比如很著名的M16跳雷和BLU-43B蝴蝶雷
w700d1q75cms.jpg

图中的是苏联仿制款
(这个是真反人类,美军曾在越战使用过,使用飞机散布,落到哪里完全随缘。而且体积小,肉眼很难发现,虽然不会致命但会致残。蝴蝶雷的大部分的战绩都是平民而非士兵,因为战后遗留的危害过大而被国际公约禁止)

剧情原型
神社小队潜入妖怪山和犬走椛汇合营救文这一段的原型是COD4第四关“黑障”,那从这可以看出妖怪山对应的应该就是俄军了。
从帝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她已经意识到这场战争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当大多数人都像棋盘上的卒相互厮杀的时候,只有帝游离于棋局之外,并试图找出这一切悲剧背后的操局者。她宣称的拒绝承认铃仙政权并非是对辉夜政府的忠心,只是单纯的不甘心成为任何一个势力的棋子,这也是为什么帝利用了红魔馆来救出自己的队友,这并不是帝整人整习惯了。而是因为向红魔馆求援就等同于站队,会被迫拉入这场棋局,这是帝极力避免的。帝无愧于欺诈师的名号,但像新月小队这样孤立无援的势力要像在夹缝中求生存,没点狡猾的头脑还真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20 12:29: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io-澪 于 2025-8-20 12:46 编辑
海星罐头 发表于 2025-8-19 22:10
单论空天母舰这个概念的话是有的,而且有服役记录,只不过年代都比较早
美国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曾服役过 ...


感觉最接近空天母舰这个概念的应该是冷战期间的CL-1201,由美国军方委托洛克希德研制的,搭载二十多架战斗机或三架运输机,使用核动力,可以持续飞行41天,巡航速度0.8马赫,还支持VTOL(垂直起降靠机翼下方的升力发动机,水平飞行靠背部的四具大型涡轮发动机)。不过由于指标太过科幻了所以连验证机都没造出来,但也有传言说97年UFO目击事件中的不明飞行物其实是CL-1201,而且飞机本身的谜团也挺多的,CL-1201-1和1201-3都能搜到资料,但2完全是一片空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少女注册中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与事务联系|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喵玉殿

GMT+8, 2025-10-31 11: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