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25-8-17 06:27: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西美少女陈阳 于 2025-8-17 14:38 编辑
奈何我是历史,语文苦手啊,对这些文绉绉的东西向来不感冒,没玩过欧陆风云,也没了解过相关历史,读起来有点费劲。
总的来说,这是一篇关于奥斯曼帝国的兴衰的史诗。
“寻 浪下沉桅帆”
赶上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各国对于海军发展的重视也不足以奇怪。平静的波涛下面埋葬的船骸其实也就象征了国家国力的衰微。
“破寺堂 虔信者稀散”
宗教在西方历史上的神秘色彩总是很高,感觉什么历史事件都是围着它转一样,特别是中东那一块啊,基督教,伊斯兰教到冲突被人津津乐道。普罗大众对于信仰的刚需,使得寺庙礼堂这种建筑物广泛分布于各种地区。破败的宗教场所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苦难,已经无暇顾及信仰的民不聊生。
“旧行宫 金瓦晖白砖”
行宫在中国古代指的是皇帝出行时居住的宫室。旧代表着无人维护,也意味着这里的主人不曾来过。说明了统治阶级的覆灭或统治阶级无法顾及地方。
“三色旗 风飘半碎残”
欧洲很多国家的旗帜都是清一色的三色旗,旗手在战争中是个重要角色,战场上破烂不堪的旗帜等于某一方在此处打了一场败仗。此时的欧洲大陆正处在战火纷飞的动荡局面。
至此,第一段从国家整体方面,底层人民,统治阶级,外部威胁的方面述说了帝国的内忧外患。
“圣剑东挥 隐君复位 联邦共主 身首相异 半岛“加齐”急危”
“圣剑东挥”一词我一开始的联想是十字军东征,但在后面的“加齐”一词中发现出错,其意为通过军事征服传播伊斯兰教的圣战勇士,而该词又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发展为对最高领袖的尊称。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确定,歌颂的对象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隐君复位”应指的是穆罕默德一世的上位,所谓隐君,在他上位前还有长达数年的继承人之争,此时的帝国是缺失君主这一人物的,是消失的。“联邦共主”即是穆罕默德二世,他在位的时候重新统一了奥斯曼侯国,固是联邦。“身首相异”方面,我的理解是,当时的奥斯曼帝国版图,除去零零碎碎的岛屿外,陆地部分并不是连在一起的,被海峡隔开着。“半岛“加齐”急危”意值穆罕默德二世在位的多次征战。半岛是奥斯曼帝国的地理环境,“加齐”是统治者的尊称。
“庸君胡俘 将士同勠 铳吼骏舞 手足宫变 含冤清白人间”
“庸君”为巴耶塞特,“胡俘”帖木尔帝国。在安卡拉战役中,奥斯曼军惨败于帖木儿军,君主巴耶塞特被俘,沦为阶下囚。“胡俘”在古代中国指匈奴,而帖木儿帝国正是由蒙古人建立的。“将士同勠 铳吼骏舞”对于战斗的刻画。“手足宫变”意思为关系很亲密的臣民的宫廷政变,而我在查阅资料的时候没有找到相关条目,此处有疑问。“含冤清白人间”时,我联想到一下游戏内的相关情况,触发了政变被人背刺才能把属性更好的下一个统治者拉上台,“含冤”就是被操控的统治者都是无情的为国家某福利的机器,明君中的明君,为了属性好而被迫提前行刑。
“尼罗泛水 埃塞峨巍 内斗外患 马里倾颓 桑海兴起西非”
“尼罗河”指代埃及,也就是奥斯曼帝国向南与埃及马穆鲁克王朝争霸的意图。“内斗外患”埃塞俄比亚,葡萄牙和奥斯曼帝国相继入侵,一个信基督一个信真主的,看不对眼在埃塞俄比亚引起不小动乱。“马里”是非洲的伊斯兰国家之一,它的衰微说明伊斯兰世界力量又一次下降,它的腐朽也为后面桑海帝国的出世奠定了基础。“桑海”帝国逐渐形成一个强盛的帝国,取代了马里帝国在西苏丹的霸主地位。桑海文明的世纪代表着古代非洲黑人文明辉煌的颠峰,使桑海帝国在伊斯兰世界享有盛誉。
“五湖通互 太阳神祝 四州之国 阿兹特克 末日余万骨”
“五湖”五大洋,在地理大发现时代航海技术的发展促使了人类去征服海洋,殖民世界。“四州之国”类似日不落一样,在世界各处都占有殖民地欧,亚,非,美。随着殖民的狂潮席卷世界,陌生土地上的原著民的末日也随之到来,掠夺,瘟疫,摧残土著人的生活。
打字的时候睡着了,剩下的之后再来。
“六里墙崩 巨炮震轰 旱地行舟 渴望之城 征服星月囊中”
看到“旱地行舟”就知道了,著名的君士坦丁堡战役。“巨炮”的新式攻城武器无情的攻破了坚不可摧的城墙,我本来还想着找个故事,记得是三体里面提到的,拜占庭付不起某个工程师的钱还是拖欠工程款,导致那个工程师反水到奥斯曼去了,造出的攻城武器足以对付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征服拜占庭之后,为奥斯曼的昌盛奠定了基础。
“百年烟平 鸢尾集沁 玫瑰刺棘 追思古韵 调新琴亚平宁”
百年的征战结束,奥斯曼迎来历史上的极盛时期。“鸢尾”是产于中国的花卉,大概是其对远东世界的贸易的象征,“玫瑰”就是欧洲地区的贸易网络。“追思古韵”应该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调新琴亚平宁”我原以为和“征服星月囊中”是一样的音律,“调新 琴亚 平宁”调整翻新使琴亚这个地方平和安宁。后面才看到“亚平宁半岛”这个地方。所以应该是“调新琴 亚平宁”,“调新琴”可以理解成对占领的“亚平宁半岛”的控制,就像新卖的琴需要调音,新占领的土地需要政策调整。“调新琴”也可以理解成对爱琴海诸岛的管理控制。
“爪哇分阂 玛札坠落 观斗银阁 应仁明应 错位上下战国”
“爪哇岛”脱离控制,预示着帝国对于部分地区的管控力度已经大不如前,是走下坡路的前兆。“玛扎”,不清楚是什么,可能是“阿巴霍加麻扎”,新疆喀什最大的伊斯兰教麻扎。也可能是“伊玛目麻札”新疆地区以伊斯兰教什叶派第四至第十二代伊玛目的名义建造的九座陵墓的总称,当地穆斯林常有人去那朝圣。不管意指那个,都是伊斯兰的象征,“坠落”即是伊斯兰世界的开始走下坡路,奥斯曼帝国开始走下坡路。“银阁”指银阁寺,和之后的“明应”有联系,明应之变是发生在明应二年的一场足利将军废立事件本事件被视为战国时代的起始期, 慈照寺(银阁寺)是幕府将军足利义政退位后隐居的别院,后来成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禅寺之一。日本地区的局势动荡不安,战国时代的血雨腥风即将到来。
“身死乱起 子孙内阋 黑白相争 黄金之裔 南掳终传奇”
“身死乱起”是苏莱曼一世逝世后,奥斯曼帝国的衰变危机,土地扩展减缓,西欧列国海事力量增长。“子孙内阋”即子代兄弟之间闹不和,没查到具体的情况,我想可能是塞利姆二世时期的大维齐尔索科鲁·穆罕默德·帕夏开始进行苏伊士及伏尔加航道的开发,以挽救经济,但这些计划在后来被取消这一事件。“黑白相争”可能是奥斯曼帝国明里暗里都开始动乱,“黄金之裔”应该是经历过奥斯曼由盛转衰的奥斯曼人,像是杜甫经历的唐朝由盛转衰。“南掳”应该是奥斯曼帝国向南的掠夺,扩展,给之前的帝国带来的相当的财富,但传奇总会终结,属于奥斯曼的时代要谢幕了。
后面会把剩下的全补完的,有点累,歇一会。
“王嗣才平 姊妹斗心 大婚合一 摩尔患驱 彼岸十字新立”
“王嗣才平”应该是年幼的穆罕默德四世登位,而“姊妹斗心”应该是那时候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女权时期,统治者无法管理国家,政务就交帝国后宫治理。“斗心”指的历史事件应该是柯塞姆苏丹及其儿媳杜亨·哈提婕的明争暗斗吧,柯塞姆苏丹因摄政招致政敌在1651年将她杀害。“大婚合一”奥斯曼帝国进入科普律鲁时期,科普律鲁·穆罕默德·帕夏得到杜亨·哈提婕保证帝国后宫不会干预他处理政务。“摩尔”主要指在伊比利亚半岛的伊斯兰征服者,摩尔人内部从750年代开始兄弟阋墙,这与之前提到的“子孙内阋”呼应了。“彼岸十字新立”一开始我以为是十字军东征,但时间线对不上,“十字”应该是某个崛起的基督教国家,1683年5月,奥斯曼帝国刚得到重振的军事力量再遭到毁灭,卡拉·穆斯塔法·帕夏再次举兵进攻维也纳,土耳其军被波兰国王约翰三世领导的哈布斯堡王朝、德国及波兰联军击败,此战之后签订的《卡洛维茨条约》也被认为是奥斯曼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准
(野望南 失冕冠 心血散 俘米兰 燹燃弦断)
“野望南”是穆拉德四世重夺埃里温及巴格达一事。“失冠冕”是穆斯塔法二世在1695-1696年反攻哈布斯堡王朝的匈牙利,但在桑达被欧根亲王击败一事。百年的繁华幻梦一场,奥斯曼已无力回天,“心血散”伊斯兰世界最伟大的国家的没落。“俘米兰”是18世纪奥地利取代西班牙成为米兰的统治者。“燹”多指战乱时纵起的火,“弦断”可能是弓弦或者琴弦,弓弦指米兰打了败仗,琴弦指作为艺术上文艺复兴时期的重镇被他国占领。
“俊主少起 刀落汗颈 冷酷挫击 炮口南转 漠惊蹄喧金陵”
视角回到大明这边,“俊主”是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土木之变朱祁镇被俘后,其弟弟被迫上任。“刀落汗颈”可能是指明朝现在是被人拿刀架住脖子的危机情况。“冷酷挫击”是朱祁钰抵抗瓦刺的北京保卫战的成功。“漠惊蹄喧金陵”是部分权贵因对于瓦刺的恐惧而赶忙逃往南京,明英宗被俘,瓦剌咄咄逼人,消息传至京师,一时之间,朝野震惊,京城人人自危,甚至有的富户准备转移财产,个别大臣也要把自己的子女送往南京。
(起阿瓦 袭澜沧 索白象 灭暹罗 伐镇掸邦)
此处又把视角下至明朝时的东南亚小国身上。主角应该是东吁王朝,1535年,开始进攻白古王朝。1539年,攻灭白古王朝1555年,阿瓦王朝被东吁王朝所灭,征服各掸邦,完成了缅甸的第二次统一。“灭暹罗”可能是1349年,南方的“罗斛国”征服了“暹国”,也可能是公元16世纪中叶以后,曾经盛极一时的阿瑜陀耶与缅甸发生旷日持久的战争。
“枷锁掷地 雷威帝名 鞑靼吞并 大公重迎 共和国卢布林”
一刻也没有为亚洲老牌帝国大明和欧洲老牌帝国奥斯曼的衰弱而悲哀,现在崛起的是横跨亚欧的沙俄帝国。“雷帝”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开始实行独裁统治,“枷锁掷地”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束缚他的野心。“鞑靼吞并”在1547年至1552年的远征中灭亡了喀山汗国,这是俄罗斯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标志着从此以后俄罗斯力量强于鞑靼人的力量,为俄罗斯越过乌拉尔山脉吞并地域辽阔的西伯利亚扫平了道路。伊凡四世虽然加冕沙皇但仍保留大公称号。“共和国卢布林”应该是1815年波兰会议后卢布林开始被俄国直接统治。
(主裂坠 国亡隳 疯女随 且姻婚 日落一晖)
这一句除了最后的我基本都没看懂,“主裂坠 国亡隳”应该是奥斯曼帝国和大明的末路,“疯女随”我想是不是穆拉德五世继位,因精神问题,在上任短短数个月内再遭废黜。“且姻婚 ”应该是那段时间著名的联姻事件吧,但是我没查到,“日落一晖”好理解。你滴带英,老伦敦正米字旗。日不落弟国。
纲论信义 铅传福音 异端和平 夜屠血溅 新王南特宽令
《九十五条论纲》标志新教的宗教改革运动之始。“铅传福音”通过铅笔书写文字传播上帝的福音,新教强调因信称义,弱化了教堂和神职人员的作用。“异端和平 夜屠血溅”是同为基督教的新教和天主教的不和,两派教义理念的不和下放到两派信徒间的不和,参考近代北爱尔兰的英国新教居民和爱尔兰天主教原住民的冲突。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大致在1598年4月13日签署颁布的一条敕令。这条敕令承认了法国国内胡格诺教徒的信仰自由,并在法律上享有和公民同等的权利。而这条敕令也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份有关宗教宽容的敕令。新教一经出世便引起轩然大波。
(城围急 法典立 复中兴 入德里 狮日又一)
16世纪起,意大利大部分领土先后被法国、西班牙、奥地利占领。18世纪民族精神觉醒。19世纪民族复兴运动兴起。1861年3月建立意大利王国。1870年攻克罗马,完成领土统一。经过民族复兴运动,意大利实现了从“地理概念”到“民族国家”的变化。宁做一日雄狮,不做百日羔羊。“入德里”方面不太清楚,可能是英国占领印度的时候,占领了印度原首都德里。
括号里的开始难理解了,先这样吧,摸两下鱼再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