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开始正题之前不妨先听论述父爱母爱的一段话,已经记不清是哪里看到过还是我自己想出来了的了:
『母爱如水,平时一直绕于身边的日常之中甚至会让人厌烦,可离开了它还真不行,会很不习惯;父爱如山,可能会因为太过沉默而感觉不到,但它确确实实就存在于那里。』
单论特征方面,感觉用于形容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同性友谊亦然。
君子之交淡如水。
如果说女性之间的友谊是秀丽的小桥流水,那男人之间的友谊就是一副气势恢宏的画卷。
拥有真正友谊的男人们,看他们的故事不会感觉黏黏哒哒的,而是给人一种畅快淋漓的体验。
男人们之间的友谊是宏大的,正因为过于宏大,可能反而难以被看清。
两个实际上关系很好的男人,作为旁观者可能永远都摸不清他们的关系到底是好是坏,因为他们也许平时连话都不说上几句,甚至让人怀疑他们究竟是不是好友。然而然而他们之间铁的羁绊,或者他们默契的合作又能在关键时刻大放异彩,惊得那些怀疑者们目瞪口呆。
相比之下,女性之间的情谊深浅往往几眼就能看出——作为旁观者而言,她们的姿态、言语、态度、眼神、表情无一不在诉说着自己与面前这个人的关系如何,那些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也令人着迷。
因为女人似水,男人似山。
水能够隐藏的东西不多,她的流向、清度、流速、深浅一眼就能看个清楚,她也善于表达,如落于水面的花瓣、击于石上的水声般地多姿多彩。然而山却是完全不同的,他太过木讷沉默了,不会更不懂如此复杂的表达方式。更多的时候,他选择沉默地坐着,沉默地守望着,沉默地把肩膀借给身边的兄弟。
那并不代表不懂情,只是换了一种形式。
在女孩们的故事里婉转缠绵的情感纠葛,到了男人们这里可能就化作了简单的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有人说过“男人生来就有一部分是笨蛋”。
不知说这句话的人是男是女,也不晓得当时他/她是以风趣的调侃,还是无奈的感叹,亦或是咬牙切齿的诅咒说出这句话的,但是在这个话题里,实在是让敝人忍不住想举双手赞成。
耶和华在用亚当的肋骨制造女人时,肯定是考虑到了缺少大脑的问题,而把亚当大脑里主司情感的一部分拿走做了夏娃的脑袋吧。
像山一样的男人们天生就有缺少情感表达能力的潜质。
当看到平日嗓门粗大行事利索威严满满的粗犷汉子满面腼腆的温柔对待妻儿时,请不要惊讶,而往常再放荡不羁的花花公子,与真正的心上人见面时也可能表现得像个情窦初开的小男生一般。
男人们之间的友情亦然。
如女人之间那种柔情万千婉转纠葛的情感表达,男人们根本就学不来,与生俱来的阳刚之气更不允许自己去做。与其不会表达,倒不如说认为根本不需要去表达,不需要多余的话语,因为心里早就全部都明白了的。
因此,淡如水。
仿佛永远都是若即若离的距离,不疏远,也不像部分百合本上描写的女性们之间那般亲近,永远没有强烈的悲伤,没有过激的快乐,没有婉转缠绵矛盾的情感纠葛,仅仅是肩并肩背靠背经历一个又一个故事。
但“情”却是确实存在的。
像这样似乎“并不亲近”的人,经历的故事、使出的能力却往往是最震撼人心最精彩绝伦的,也最能让人读后深深地感受到那“若即若离”的表面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强的羁绊。
山与山之间的对话,是亘久沉默而悠远深邃的。
如山一般宏大的交流,也可能使有关的内容变成简单的寥寥数语。
也许两座山上的动物们会相互吵闹不休,但那些最关键最直接的情感表达,却往往纵观全篇都只找得到屈指可数的几句。
那样就够了。
山是无需多言的,每一句的分量都重得如山崩滚下来的巨石,多言便不再是山了。
甚至连离别都是如此。
有可能直到生离死别的前一分钟都在扯些无关的闲话,然后在最后一刻才说出“抱歉呐,得先走了”这样的诀别。
读男人的友谊的故事,总有一个词是不会变的,那就是“畅快洒脱”。
好的故事,比如女性们之间的情感纠葛,或者男女之间的情爱故事,悲剧能让观者难受得心脏被揪住一样,喜剧又能让人仿若阳光普世圣光照体般舒适。无论哪一个,都是有关情感的强烈感受的结果。
然而类似的故事若发生在男人之间,其感受却又会截然不同了。
悲剧性的故事,重要的角色最后死去了,因为给人畅快洒脱之感的缘故,悲伤仿佛也就不那么强烈了。
喜剧向的故事,最后达成目标HAPPY END,因为给人畅快洒脱之感的缘故,原本激情到接近癫狂的快乐之感仿佛也被冲淡了,留下让人会心一笑的程度。
是谓“男人的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