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5-7-4 17: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7月4日更新:增加「難度分級」的說明。因為修改過後,主樓長度超過50000字節了,故把新增的部分貼在這裡。
轉眼已到七月了,各位有心投稿的朋友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可寫,歡迎來稿!
根據你的能力和意願選擇文章難度
有不少網友反映,前一版的撰稿須知,要求太高,可能嚇跑許多有心投稿的同好;我反省了一下,的確如此。故此,按照東方原作的難度分級,這裡也概略劃出Easy, Normal, Hard, Lunatic四種難度等級的寫作方式,請大家依照自己的能力與意願來寫、來玩、來挑戰。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高下分別心,文章刊出時不會說這是什麼難度的,想評比的朋友請自按照心中一把尺來評。而且,並不一定高難度的文章就比較有價值,能讓人有所增益或者愉悅才重要。
E級:直抒己見
這是最簡單的:你看到了什麼,玩過什麼,經歷了什麼,有何感想,寫出來,文字通順,就可以了。評一個遊戲、一篇漫畫、一本小說,或者記敘一場同人展會,都可以這樣寫。
這有什麼價值呢?其他人看到你的文章,不知道那部作品或那場活動的人,可以增廣些見聞;知道、看過或者也參與過的人,看你作何感想,也是有趣的。每個人總會有些別人沒有的經歷,看過一些別人沒看過的,想到一些別人沒想到的。有很多人喜歡跟小孩子聊天,或者看兒童作文,就是因為這些可以提供我們不同的直觀。
所以,這個難度的文章,是只要你會說話、寫字,就可以寫的。中學生、小學生都可以。
如果要再進一步,除了寫你的見聞和感想,也可以寫:你為什麼想看這些,為什麼會喜歡這個、討厭那個……好奇心與求知欲,會引領我們想要知道更多、瞭解更細。你可以想想,如果你是讀者,你還會想知道什麼,然後試著去回答,再繼續問下去。問到一個程度以後,你會發現,單憑你個人現有的見聞,已經不夠用了,那就需要找資料,難度就提升了。
或者,你也可以先留在這個難度,再多講一點你已知的事情。而如果你是編輯、記者、節目主持人,去訪談一般人或者來賓,一個訣竅,就是提問的時候,多問容易回答的問題,一方面增長觀眾的知識,一方面又能幫助解答你的問題。
N級:搜尋、整理、羅列資料
這個難度開始需要做一點功課,也不難。例如,介紹一本書,摘要敘述它的內容;評一個遊戲,多拿幾個同類遊戲來比較;寫展會、活動,它的詳情如何?新聞學上有所謂4W1H:Who(何人), when(何時), where(何地), what(何事、何物), how(如何),就按這些去寫。
在這個層次上,有兩種主要的挑戰,一是「開荒」,二是剪裁。
所謂「開荒」是:還沒有人收集過、整理過的資料,你去收集整理,就是功德一件。當然這也有不同難度,例如這些年來到底有多少東方同人誌,因為大多數並沒有正式出版,沒有書號,幾乎是不可考的。就算你動用幾百人或者寫程式,用所有可能管道去詢問曾參展、發表作品的社團和個人,還是會漏掉很多。然而,你把範圍縮小到一時、一地、一種(例如某某某的本子),或者就現有的收藏來介紹一下,也不強求完整,就會比較好做,而且也有價值。
或者,有些資料,對別人來說,收集難度是H級L級,對你來說卻只有E級N級,那就大可發揮你的優勢。如你在日本讀書工作,能就近尋訪名勝古蹟,甚至參加神主的酒會,那你就可以做很多別人要花很多錢和時間才能做的功課,整理成文,就有開荒的意義。
整理現有的公開統計資料也是一路,但就要避免重複。例如「久幸繙文」社團出版的年刊《東方社群白書》,整理歷年展會資訊,統計歷屆人氣投票,做得非常精美細緻,但就不知道有沒有和別人重複勞動的地方。相對的,他已經做了的,你就可以直接引用(要註出處,不然就是抄襲!)他的書,不用從頭做;他沒做到的,例如台灣、香港、中國大陸各地的相關展會資訊整理,你也可以參考他的格式,從主辦單位取得資料去整理一下。
挑戰之二,剪裁:我們不宜查到什麼資料就全部貼上來,要看哪個方面和你的問題關聯較大,就寫詳細一些;哪個方面和你的問題關聯較小,就簡略一些;如果你發覺有些東西很有趣,但無關你正在寫的文章主題,可以在註釋裡提一下,說這個也很有意思,詳情可見哪本書哪個網站,或者有待同好再去探討。
只要認準問題,劃定範圍,量力而為,這裡面的事情做起來都不難,只可能需要比較多的勞力,如果一個人做不來,你也可以找同好合作。
做任何研究都要先做這普通級的基本功課,所以基本資料的收集整理,也是有著普遍的意義與價值。如果想要追求更高、更多,那就是H級的層次了。
H級:分析、論證、解答問題
這一級開始需要用到比較多的知識與科學方法,如演繹、歸納、比較。
舉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評論一首樂曲,E級就是好不好聽、喜不喜歡,講你主觀的感覺;N級是搜集它的相關資料,概略地指出好在哪裡,你怎麼看,其他人又怎麼看;H級,就要詳細地從節奏、旋律、編曲、與遊戲的配合等方面,說它究竟是哪些地方做得好;除了講你的感覺、引述他人的評論,也要試著解釋,你為什麼會這樣想,他那樣講又是為什麼……再連繫到你的「問題意識」上,說我們從這首曲子和它的影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看到什麼。在這個基礎上繼續深挖,繼續開展,連結更大的問題,或者用更多不同角度來探討,就進到L級了。
想講愈細,就愈要用到專業知識。每個人都可以寫樂評,但要懂一些樂理,才能作音樂分析。想研究東方角色設定和日本神話民俗的關係,那就要去多讀這方面的論著。我們大約會從大學開始培養自己的專業能力,你有音樂或美術的專業,就可以很輕鬆地在音樂、美術上寫出H級的研究與評論;如果沒有,多花一點功夫去自學,補充基礎知識,也可以達到水準。
寫到能夠詳細回答問題,提供經得起檢驗的論據與觀點,又合乎一般論文格式的話,也就是一篇合格的期刊論文甚至學位論文了。真的,你給本刊投完稿,改改可以拿去交作業或者投正式期刊。
L級:嚴密考究、創新方法、拓展視野
相對於Hard的「難」,Lunatic的意思是「狂」、神經病。L級和H級最大的不同,在求全、求新、求變,不以合格、過關為滿足,還要打出個人色彩,挑戰no miss、no bomb、極限擦彈或世界高分排名,等等。在學術上,你能做到這一層,就有博士論文和出版專書的水平了。
好在我們不只是學術,我們也是藝術。除了嚴密考證,連繫古今中外歷史與哲學種種問題與細節的路子,我們也可以「開腦洞」,例如冏仙、星期六上線寫的東方系列與漫畫解讀,就常常提出各種假說,解釋神主建構的世界觀、宇宙觀可能是怎樣。這種文章,證據力可能不足,但它可以拓展我們的視野與思路,這就有很高的價值。
當然,也不能隨口亂講,就像打L級,一般N黨、H黨靠放B也可以打到二面、三面,但到難度大增的四面就不行了。L級的論文是很容易失誤的,因為你想得寬、講得大,所需知識就多,也容易過度解釋。
例如,神主的音樂,放在整個電子遊戲音樂史和日本ACG音樂史裡面,有何地位、特色與影響?這個問題如果要真的從頭到尾好好研究,相當難,且亟須掌握分寸,不能太讓你的主觀意願影響判斷。我們一般碰到它,用E級、N級的程度,寫一下自己的意見、別人的觀感也就可以了,頂多再劃定一個小範圍來細說,作H級的分析;如果野心再大一點,工夫又不夠,就可能無法自圓其說,造成L級過不去,或勉強過得很難看的結果。然而如果你真的想挑戰這個,我們自然是要支持的。
大家看上面說得那麼可怕,也不要太畏懼。我們寫東西,不是整篇都一個難度,例如評一個遊戲,可分四大段來寫,第一段用N級功夫概述它是誰寫的、何時何地發行的、是什麼類型,劇情大約如何,和同類作品相比有什麼不同;第二段用E級手筆,寫你的體驗;第三段開動H級知識,詳細分析它成功和失敗的地方;最後一段挑戰一下L級視野,把它連上一些文學、哲學、科學的大問題,或者現實中的政治、經濟、產業議題,作個結論,提出一些可以繼續發展的研究與思考方向。這四大段的次序,也可以隨意調動,看怎樣起承轉合最能順你的意,把話講清楚,也不必每一級的功夫都用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