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院长each 于 2017-2-24 16:53 编辑
根据创作于平安时代末期(公元12世纪)的《信贵山缘起》第三卷,命莲的姐姐尼公(即白莲的原型)在命莲出发前往东大寺受戒的20年后前去寻找他,在由圣德太子建造的信贵山朝护孙子寺与之重逢,随他入佛门并一同于此地修行终老,现今命莲之墓便在寺内(一说尼公也埋骨于此处,可喜可贺)。深秘录一轮线结局中出现了一座近似毘沙門天的坐佛像,但是朝护孙子寺中平安时代的文物里只有一座铜铸的站像。《信贵山缘起》对命莲的称呼是“法师”,第二卷中因为治好了醍醐天皇的病(这一点上与《宇治拾遗物语》和《今昔物语》观点相同)而被允诺僧正、僧都之位但没有接受。“命莲”之名也有“命練”、“明練”、“まう蓮”等版本。
1951年从高野山真言宗中宣布独立出来的信贵山真言宗现有的僧阶一共15级,比高野山少一级最底层的教师试补,两者自上而下都有僧正和僧都的僧阶各六级,跨度相当之广。与《信贵山缘起》同时期的《扶桑略记》中的命莲为醍醐天皇(死于延长8年9月29日)祈祷是在延长8年8月19日(公元年份是930年,但根据所使用的历法,日期可能有数日的偏差),而由864年颁布的律令制中规定的僧官体制可知,当年10级僧阶中分别占3级和4级的僧正和僧都在种数(并非人数)上也是居多的。大概和这个版本中祈祷的失败不无关系(反正纪念祈祷成功的剑镫护法堂在信贵山是建了的),其中对命莲的称呼只是沙弥(是佛教中对年龄不足20岁,或其他初级出家男子的称呼。《扶桑略记》卷廿四原文:“十九日庚戌,依修驗之聞,召河內國志貴山寺住沙彌命蓮,令候左兵衛陣。為加持候御前。”)。因为佛教里僧阶的评定经常会有年龄方面的要求,假如这两者说法对当时命莲的僧阶的评价均无误,那么当时还年纪轻轻的命莲连僧都之阶都没有也没什么不正常的。《信贵山缘起》中说是命莲在信贵山上主持修建的供奉毗沙门天的寺院(即千手院),《今昔物语集》第十一卷第三十六篇《修行僧明练始建信贵山》中更是跳过圣德太子成了开山始祖(命莲寺欢喜),现在千手院方面也承认命莲为中兴朝护孙子寺的该院奠基人,然而历代千手院的住持名单上没有命莲这两个字(只有玉藏院网站上的介绍说他是住持),更不用说信贵山真言宗和高野山真言宗的了。现在文献中对命莲的称呼除了少见一点的“阿阇梨”(种类不少,最低级别的传法阿闍梨在真言宗是花至少十年进行一系列修习、经传法灌顶就有,说直接点就是当住持的资格,能教导出传法阿阇梨的是传灯阿闍梨。不过,在现在的真言宗只要是个修习密法的和尚都能叫阿阇梨,以前主要是用来指高僧的),都是“命莲上人”也就是“命莲高僧”的意思——说了等于没说,不管醍醐天皇在他手上咋样了,命莲他都被承认为千手院奠基人,这个级别的称呼总还是会有的。顺带一提,雨山电信社的《Rainmaker》第三话里命莲寺那个纹章和信贵山真言宗的宗纹毗沙门龟甲一点不像,高野山真言宗的五三桐和三つ巴也对不上,求纹章学考证Neta出处。
现今留存的对命莲形象的描述除了开山堂里的雕像(这个在我找到的图片里和圣德太子等人的像摆在一起,光线又差,没分辨出来是哪个),还可在《信贵山缘起》绘卷及平群町的一座石室找到线索...总之就一个和尚,我没看出啥特别的,拿的法器有数珠和扇子,袈裟后来一直穿尼公带给他的那一件,渐变色头发当然不可能有,另外脸似乎略胖?《信贵山缘起》就三卷,每卷中不止是命莲的年龄不同,画风还不一样。
东方设定中圣白莲的俯视在诸宗教家(咱能不提地狱那杀马特么)中至少就配色而言是最不正经的哥特萝莉风(并非黑白),而黑白两色在日本又大多是禅宗才会用的,真言宗即密宗的袈裟会用的颜色里有和白莲的打扮相近的吗?有。XLC中圣白莲有一件披风,正面视角只能看见其内侧为深红色,这件披风又在求闻口授的画像和新闻照片中有出现过,后来这件服饰的存在感就被斗笠给取代了。因为是黑白图片,所以上述两张图片中出现的披风外侧颜色只能看出是比内侧更深的颜色,和衣服的黑色相比又稍微浅一点,在p站上基本绘制成和衣服一样的黑色。《东方铃奈庵》中白莲在多次扮演其他的僧人时穿的袈裟不足采信,第34话中她自己穿的袈裟因是黑白漫画又难以辨别,直到刚刚公布的、收录了该话的第5卷单行本的预订特典书皮:
因为有黑♂肛在,所以不是cos别的僧人,同时又因为在彩图上有黑♂肛的对比,白莲自己的袈裟颜色可以清楚地辨别为紫色。既然是紫色的话那么真言宗的衣色中就有对应的僧阶了,是第2到第6级的僧正。再往上的绯色只有第1级的大僧正可以穿,第2级的权大僧正上位时也能穿一次,黄衣的一轮则是僧都(总不能说一轮那袈裟是绯色的吧)。假设命莲在20岁之前就在东大寺成为了沙弥然后去的信贵山,尼公在他出发的20年后前去寻找他,找到时两者基本都在40岁以上了,不管醍醐天皇到底救没救成,对命莲去世时作为千手院奠基人在信贵山朝护子孙寺有僧正之位的猜测是合情合理的。那么,命莲可能是大僧正吗?
就算《信贵山缘起》第二卷记录的赏赐属实(由文化帖DS中圣白莲的符卡「スターソードの护護法」的Neta可知zun是采取了《信贵山缘起》的设定),在信贵山真言宗尚未独立之时,醍醐天皇想将本山即高野山的大僧正之位交给在信贵山修行且年纪轻轻的命莲也是很难做到的。到现在,白莲(并非三次元的尼公)的僧阶为僧正是比较可信的说法——反正复活后幻想乡就她一座寺庙,穿什么颜色还不是她自己说了算(划去)。在东方一设中,对白莲的僧阶类别的其它描述除了“住持”和“阿闍梨”(出自XQL:超越了灵长类的阿阇梨)就要从她的名字下手了。
首先要明确,命莲其人在历史上是存在的,但是不管是东方还是三次元都没有“圣命莲”之说(用“圣命莲”作tag大概是为了防止搜到一堆“命莲寺”)。“命莲”本是法名,即法号,在佛教徒归入佛门时由戒师所起。出家者原本是没有姓氏的,因为他们早已摒弃了自己俗世的身份。直到室町时代后期(约公元16世纪)之后,他们才正式在称谓中增加姓氏,所以真正的命莲不会在自称或被称为“命莲”时带有姓氏。虽然XQL白莲线stage2失败时报纸头条的文字中有“圣氏”一词(@《圣姐传》),圣白莲的“圣”指的仍是僧侣中不属于寺院中僧人的游行僧,文化帖DS中她也有张名为「遊行聖」的符卡,行圣就是行脚僧的意思,即游说各国说法的僧人。因为《缘起》第三卷中说尼公在与命莲重逢之后才剃度入的僧籍,这一连僧阶都算不上的称号指的便是东方设定中命莲死后白莲的云游经历。从XLC中星的设定文档可以得知,当年圣白莲是另外在一座山上建立了寺庙(因为几百年后就荒废了所以基本不可能是朝护子孙寺)来供奉毗沙门天的,当时的她既然能当住持,那么至少是传法阿阇梨的僧阶肯定是有的(虽然当时连尼寺都还不存在,更不用说尼在僧的监督之外传法了),但是冒充的可能性不能彻底排除。因为,虽然她在和命莲一起修行时可能顺带着得到过象征性的僧阶(不可能在命莲之上),但下山后接受了退治妖怪的委托而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她(名字倒是一直叫白莲)已经是通过妖术返老还童了的。总之,在幻想乡以僧正之名称呼圣白莲基本不会有错(错了对方也不会不高兴),虽然叫住持就可以了,又没有别人有僧阶(护法童子当然不是僧阶),命莲寺唯一一个看着像佛教徒的一轮也只管她叫“您”或“圣大人”或“姐姐”(代替命莲的心态?)。
最后,关于《信贵山缘起》第三卷中尼公在东大寺没打听到命莲的下落和第二卷中命莲的丰功伟绩似乎不符一事,可以这样理解,平安时代之时,东大寺是与真言宗相对的天台宗下属以华严宗为首的六宗修习之地,而真言宗即密宗是向来不与其他宗派同居一堂的,时隔20年记录难以查证,而且尼公和命莲失联已久,不知道其法号是完全可能的,即使东大寺的僧众听说过命莲恐怕也难以将其与尼公口中的弟弟挂上钩。不知道弟弟包括僧阶在内的情况时,尼公也不会乐观到特意给他制作僧正级别的紫色僧衣,所以基本不考虑白莲在命莲去世后将自己赠与他的袈裟取回穿着的可能。
综上所述,因《东方星莲船》旁白对白莲符合其清规的评价“以不打诳语、直言无隐的态度对待妖怪和人类”,最终不认为她在僧阶上有所欺瞒,新发布的书皮上的紫色袈裟便是证明了其僧阶为僧正(不一定有在高野山登记,反正信贵山后来都独立出去了,当年的事无从查证,大不了叫毗沙门天认证一下喽,毗沙门天又不是谁家独有的);命莲在东方世界观下最终的僧阶基本不可能比她低,即同为僧正,因零设的缘故没到大僧正就是了。公元930年,命莲作为沙弥在20岁以内,因已能主持祈祷设他在10岁以上,而尼公年长于他,那么白莲至《东方星莲船》为止的年龄保守估计也有2009-(930-10)+1=1090岁,至今约有1100岁。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