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美国。
当一个年轻帅气的白人小伙子扭动着肩膀、双臂、大腿,还有那要命的胯部出现在人们的电视上时,一个久经酝酿的新时代在终于拉开了帷幕。
在四十年代末期与五十年代初期,黑人音乐家之间逐渐流行起摇滚的雏形,这种新的音乐类型结合了布鲁斯、爵士乐、乡村音乐、福音音乐的一些特点,同时有着迷人的根源——真实。
摇滚不死,因为摇滚是真实的。摇滚乐能够简单、真实的反应、抒发人们的内心感情,所以一场摇滚风暴经由猫王以及猫王背后的团队引发,迅速地席卷了全球。“猫王之前,世界一无所有”,约翰·列侬如此称赞猫王,因为是猫王将摇滚乐带给了美国大众,扩散到了全世界。在猫王之前,摇滚因为种族歧视而受到白人政府的抨击与阻挠,所以时代在呼唤着一个能够将摇滚这一艺术形式带给大众的英雄,猫王便由此应运而生。
猫王原名“Elvis Presley”,中文可以译作“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猫王一称其实是中国叫法,来源大概是美国南方歌迷对他的昵称——“The Hillbilly Cat and King of Rock and Roll”,你看,有“cat”,有“king”,最开始不知怎么着就直接叫做“猫王”了。
或许你会觉的猫王的年代离我们有些久远了,可是从那些留下来的珍贵影像资料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到那个帅气的年轻男人跳着、唱着。
猫王伟大的光环甚至超过了他本身的价值,即便中年后身材严重走样,记忆力也大幅衰退,可人们仍然深深的爱着他。
当然,摇滚乐不可能是一夜之间诞生的,在猫王之前,还有着大量先驱们,他们虽然没有猫王那样的名气,却是摇滚乐的奠基人,是摇滚发展史上永垂不朽的丰碑。
1954年4月12日,比尔·哈利(Bill·Haley)录制了《Rock Around the Clock》,这被认为是第一首摇滚乐。
不过可惜的是,他后期并没有像猫王那样出名,或许是因为每日守在收音机前的歌迷产生了多余的期待,总之,在看到这样一个穿着正装,身材略显发福的男人时,稍显失望。不过他的那一小撮奇形怪状的刘海倒是成为了人们模仿的对象,尽管这一撮刘海其实是为了掩饰他自己失明的左眼而使用的小障眼法。
查克·贝里(Chuck·Berry)奠定了摇滚乐的基本形态,发展出摇滚的特色,消除了黑人与白人间音乐文化的差异。
比如他1956年5月录制的《Roll Over Beethoven》成为了摇滚经典,被大量的乐队翻唱过。而他的第一张专辑《Maybellene》一经推出便成为了热卖唱片。人人都想听一听那充满节奏的音乐,看一看查克·贝里让人忍俊不禁的鸭子步。
小理查德(Little Richard)则像是塔罗牌中的“The Fool”,他的音乐充满了欢快与活力。
嘴巴夸张的张得大大的,一口雪白的牙齿和灿烂的笑容让人打心底欢心,而他像个活泼的小丑一样的表演风格更吸引人。在人们都穿正装规规矩矩的唱些传统歌曲的时候,他甚至会站在钢琴上边弹边唱。
胖子多米诺(Fats Domino)
杰瑞·李·刘易斯(Jerry Lee Lewis)
巴迪·霍利(Buddy_Holly)和他的蟋蟀乐队
类似的先驱还有一些,他们都对披头士、滚石、鲍勃·迪伦、埃里克·克莱普顿等日后摇滚的中坚力量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