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喵玉殿官方微博

 找回密码
 少女注册中
搜索
查看: 3075|回复: 40

拥有百万粉丝的漫画《非人哉》,为什么还是赚不了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8 21: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在 2016 年 10 月,《非人哉》的官方微博粉丝数达到了一百万。这是它从 2015 年 8 月 21 日第一次发布漫画以来,“努力”更新一年多的成果。
就像漫画名字所提示的,这是一群“非人类”的故事:“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妖怪们随着时代一起融入了现代生活。他们虽然还有法力但没有隐身,跟凡人和谐共生,而所有的故事也出现在这些非常的日常之中。”
《非人哉》没有强剧情,画的就是一幕幕温馨搞笑的日常。这是一部“条漫”(指适合手机阅读的竖长图型漫画),固定于每周一、三、五更新, 每条都是一幅 “四格漫画” 。


神仙鬼怪们虽然“出身显赫”,但却有二次元属性的性格,造成反差萌。例如“九月”是一直有九条毛尾巴的九尾狐,长相和行为举止都有满满的“少年感”,但其实是个女孩纸。她的朋友“小玉”是天上的玉兔,属性是蝴蝶结小萝莉,但如果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比如嫦娥又喊她吃月饼),就会变得很恐怖。还有观世音“大士”,男,腹黑,最大爱好是饲养长相重口味的生物。
其它角色都是如此:傲娇小鲜肉“哪吒”;西装龙太子“烈烈”;二郎神家的哮天犬,就叫“哮天”;等等。
《非人哉》的人物造型是日漫风格,但是为了营造适合神仙故事的“中国风”,用了传统中国水墨元素,色彩也对传统鲜艳色调有借鉴,但把饱和度下调了一个级数,另外选取了大量的不规则不连续的线条元素。简单来说,就是它在观感上很柔和,有治愈感。


实际上,在微博上以“大号”形式火起来的一些“条漫”,往往都带着此类属性:日常、搞笑、轻松。当你刷微博的时候刷到更新,你点击放大图片,可能几秒钟就看完了——就像看微博上的大部分“碎片化”内容。
《非人哉》起初的目标,就是要做一个内容大号。它并非是在一家动漫公司,而是在一家叫做“分子互动”的公司中诞生的。分子互动成立于 2012 年,之前做的都是社交媒体营销。公司创始人是一对堂兄弟,徐博和徐丁,分别有传统媒体和设计公司的从业经验。
2015 年,徐博和徐丁决定,要尝试进入内容领域——做自家的 IP。“最近这两年,原创内容环境越来越好,并且我们在营销传播上面技能,经验,以及资本的积累上都达到了一个时机成熟的情况。”徐博说。分子互动的营销业务发展稳定。它的客户包括腾讯、完美世界等,收入每年都维持增长,去年整年的收入近千万。
徐博告诉《好奇心日报》,他们意识到还是内容领域最有价值。实际上,这两年抱着想要创造“一个 IP”而有所尝试的公司,可能并不算少数。2015 年,是 IP 被炒得大热的一年。网文、漫画等作品积攒到足够的人气,然后开始被改编成为电视剧、电影、游戏等其它形式,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故事的商业价值。
分子互动选择要从漫画开始做起——事实上这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写网文和微博营销隔得太远。而轻小说在国内的流行程度非常有限,一些年轻读者“只喜欢看漫画”。

更重要的是,分子互动有一位自己的漫画人才。《非人哉》的主笔“一汪空气”,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原本是这家公司的设计。2015 年中,分子互动内部做了一轮漫画提案。“一汪空气”想出来的神仙日常故事脱颖而出。
    小玉


以“一汪空气”为核心,分子互动搭起了一个《非人哉》的创作团队,目前一共有 20 个人, 70% 的人负责创作,30% 负责运营。他们每周开一次创作会,一次确定一周的剧情。《非人哉》会跟着现实的时间表走,遇到什么节假日,就画“应景”的故事。
《非人哉》很快获得了一批粉丝,每个月能够增长几万十几万不等。一些漫画号转载了《非人哉》的微博。不过徐博说他们没有付钱做推广,这些漫画作者“看了喜欢,就帮忙转了”。
粉丝是“IP”形成的基础。但是在这样一段很长的“粉丝积累”阶段里,《非人哉》是没有收入的。这家公司一共有 40 人,营销和漫画各占一半,但前者是生存基础。
“看漫画”本身不会带来收入。微博号发布漫画是免费的。为了让更多的读者看到,《非人哉》还授权转载给了一些热门漫画平台,包括有妖气、快看漫画、网易漫画。尽管有妖气已经开始运行付费会员制度。但《非人哉》作为“非独家”不可能“入 V”,顶多获得一些“很有限”的稿费。
到了 2015 年上半年,《非人哉》的粉丝数就快接近百万了。根据微博后台的用户数据,分子互动获得了一组《非人哉》的粉丝属性数据:“女性占比 80%;年龄集中在 12-34  岁,尤其是 19-24 岁阶段;粉丝多为二次元及泛二次元群体;集中于一线城市”。
《非人哉》获得了第一笔读者的“回馈”——来自于纸质书的出版。4 月份,分子互动在“摩点网”进行了一次众筹,这除了本身是一次宣传,同时也是一次对读者消费能力“试水”。徐博告诉《好奇心日报》,众筹最基础的目标是 5 万元(如果筹到 5 万元就会确定出版)。而令他们所有人都很高兴的是,这个目标开始 3 小时后就达成了。最后一个月内一共有 2398 粉丝参与,众筹总金额超过 30 万。参与者的“支持等级”有 1 元、58 元、288 元……最多 799 元不等,能够拿到不同的衍生品。
6 月份《非人哉》纸质书正式出版,首印 10 万册,卖得不错。徐博告诉《好奇心日报》,书的版税、加上众筹,获得了百万级别的收入——能够大致弥补公司的人力投入成本。

众筹页面

但是《非人哉》离盈利,仍然还有一段距离。
《非人哉》至今为止没有向任何公司,出售过影视版权。在这件事情上,它在“IP 界”简直显得有点落后——这么说的原因,是因为当人们谈论起“一个 IP 有多值钱”的时候,其实主要就是在谈,它的影视版权值多少钱。因为这两年,随着一些改编作品在市场上成功示范,影视公司愿意为“抢版权”做出的投入也水涨船高。
一些微博上的高人气漫画,可能快要有真人版本。“中汇影视”(一家主要经营版权加投资的公司)9 月份宣布获得耽美漫画《19 天》的改编权,将与《上瘾》制作人柴鸡蛋获得光线投资的“锋芒文化”一起,打造网剧版本。
《19 天》于 2013 年最初连载于微博上,是微博上最红的条漫之一。作者“old 先”的微博粉丝已经接近 410 多万。“old 先”和“坛九”(百合漫《SQ》),都是杭州漫画工作室“幕星社”的成员。
除了《19 天》,中汇影视还买了作者“幽灵”的快看独家漫画《快把我哥带走》、《头条都是他》。这两部分别是一对兄妹的生活故事,以及三个偶像的搞笑日常。
中汇影视没有公开版权费用。但他们可能为《19 天》投入不菲,专门在宣传稿里提了一句“历经大批影视公司疯抢”。
      《19 天》  
“他们有自己的方式。”徐博告诉《好奇心日报》,“《19 天》《快把我哥带走》比较适合改编成真人版。”
事实上,《非人哉》对于真人影视来说是个难题:它的玄幻属性,要求很高的特效制作成本——但与之相矛盾的是,它又属于萌系日常,没有“大制作”的剧本基础。
徐博也意识到自己的团队没有“强剧情”的能力。他说他们无法独立创作剧本,除非找到专业编剧来再创作——但对于影视公司来说,买 IP 故事的原因之一就是原创能力不强。
相对于真人影视,一些公司对于改编《非人哉》的动画电影,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徐博说,已经有一些大公司的动画部门找过来——但是他们拒绝了。原因很简单——他们害怕拍出来烂片。
动画电影当然有可能帮助《非人哉》进入更主流的市场。《十万个冷笑话》在电影之后才真正盈利,收获了 1.2 亿元的票房,相关手游每天的充值收入也达到了 500 万元。但问题是——这一切都是基于电影口碑成功了的基础之上。
徐博觉得,如果想把《非人哉》的成人向玄幻题材拍好,需要一笔“上亿”的高额投入,而“如果投个两三千万随便拍一拍”,就连最基础的画面品质可能都无法保障,还不如先不拍。
他们的担忧,显然是出于为粉丝考虑。徐博用了一句话:“一个 IP 很容易就毁掉了。”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粉丝的好感度,是很容易毁掉的。如果《非人哉》成为一部被吐槽的“国产动画”——它本来“赖以生存”的好口碑,就要打折扣了。
同样是因为顾虑粉丝的感受,《非人哉》目前还没有“接广告”。徐博说他们现在的态度很“谨慎”,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客户接受、粉丝不反感的方法。
我们曾经在写 B 站融资的文章中讨论过,一些年轻的二次元用户,会认为“商业是邪恶的”。《19 天》和《SQ》都只在微博连载,能够靠商业推广盈利。“幕星社”用画漫画的形式接商业广告,一条广告最高可能达到几十万的级别。这些广告得到的反馈是两面化的。一部分读者可能无所谓,一部分却会产生反感。在知乎“如何评价幕星社?”的问题下面,有不少类似“打着梦想和漫画爱好者旗号的商业社团”的答案。
当然,另一方面,《非人哉》的热度和《19 天》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分子互动在挑选客户,以及沟通内容形式的时候,可能就会遇到更多问题。

    烈烈和哪吒
不过已经有一些品牌,对《非人哉》接下来的计划表示出了一点意向。
在真人影视、动画电影都暂且行不通的情况之下,分子互动想要靠自己来运作——做《非人哉》的“泡面番”。

“泡面番”的形式来自日本,指的是这两年出现的越来越多的“短动画”,算上主题曲也不过就 3-6 分钟,因为时间也就差不多够观众泡碗面,所以被称为泡面番。
2010 年日本只有 3 部泡面番上映,2011 年增加到 6 部,去年更是有超过 18 部泡面番上映。而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动画选择以泡面番的形式播出,比如有妖气的《十万个冷笑话》、翼下之风的《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腾讯动漫的《尸兄》等等。
不过,泡面番在中国和日本流行起来的原因却不大相同。我们在讨论中日动画合作的文章中谈过这点,国内的产能和日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于日本来说,泡面番不过是一种另类商业模式或者营销方式,在中国,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对于腾讯动漫等有资本底气的大公司,可以靠通过找日本团队的形式进入传统剧情番(20 分钟以上)的领域。而对于更多的小公司来说,“产能”是道非常难以逾越的障碍。
分子互动也是一样。泡面番是他们目前唯一可能能够靠自己的力量做出来的。普通动画片制作每分钟大约 2 万。如果《非人哉》做每集 3 分钟,除去片头片尾实际内容也就 1 分多钟。他们就有可能做出来每周更新不间断的,类似于综艺节目一样的短片集。(实际上,最完美的泡面番形式,是类似《齐木楠雄的灾难》这样的日更。但这也不在考虑范围内。)
他们也不想要让引入其它大公司,例如视频网站的投资,目的是为了保证未来可能收益的完整性。
这样一来,他们就需要自己的资金源。
不久之前,分子互动拿到了一笔 EMC (一个针对中国公司的文化基金,背景是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德太投资 TPG,以及经济公司 CAA)的 1000 万元的融资。这笔融资将主要用于扩大公司的规模。一方面,营销业务还将继续发展。另一方面,《非人哉》的动画制作已经在筹备中。
他们目前搭起了一个几个人的前期团队,准备先以四格漫画为基础,做一个样片出来,然后再考虑下一步,是找外包团队,还是自己招人更合适。
如果这部泡面番能够做成功,《非人哉》可能会在“IP”道路上走得更远一点——获得更多的观众更多的喜爱,尽可能往“主流”再靠一点。那么徐博设想的“植入广告”的盈利形式自然就有可能实现。

品牌对于动画有更多兴趣,可能也是认为视频的受众空间,比漫画要大。
    《十万个冷笑话》
实际上,漫画《非人哉》的粉丝积累,可能已经很难再获得质的增长。这个日常风漫画,比较难以靠内容(例如爱情漫画中的吻戏章节)再制造新高潮。(当然它也可以试试转变画风,但这又需要考虑粉丝的感受了。)
分子互动在摸索更多的方向。《非人哉》的“衍生漫画”《1031》10 月份刚刚上线,主笔是另一位员工 @ 零子还有钞。这个选取万圣节日期为名字的漫画,讲的是狼人、吸血鬼等西方妖怪在中国的故事,相当于《非人哉》的西方版。
   
在《非人哉》的基础之上,《1031》现在已经得到 11 万粉丝关注。但是这个作品的设定太过于“衍生向”,它自己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绩,还不好说。
而至于更重要的泡面番,它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

目前,在一切设想落地之前,分子互动能做的,就是让《非人哉》日常更新下去。

個人短評:內地轉的,圖看不到再補。

发表于 2016-11-9 07: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少,宣传肯定做得不到位,这么有趣的漫画现在才知道呢,可是……只能上他微博看么

点评

布卡……么,哼  发表于 2016-11-9 08:22
布卡也能看  发表于 2016-11-9 08: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9 18:18: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神作被埋没都有些宣传不到位啊,尤其是好多游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9 18: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粉丝多=能赚钱谁告诉你的?

点评

2333  发表于 2016-11-13 23:59
总有刁民想要害本宫  发表于 2016-11-13 23:58
不是总有刁民想要害本宫吗?  发表于 2016-11-13 23:57
总有刁民想要害朕  发表于 2016-11-13 23:55
总有刁民想要害朕  发表于 2016-11-13 23:55
还要趋势去死  发表于 2016-11-13 23:53
走好不送  发表于 2016-11-13 23:50
LZ费穆  发表于 2016-11-13 23:48
感动东方十大人物  发表于 2016-11-13 23:46
做死结劳模  发表于 2016-11-13 23: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9 22: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0 22: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我从未听过啊

点评

看來還要多推廣~!~x+  发表于 2016-11-11 07: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少女注册中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与事务联系|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喵玉殿

GMT+8, 2025-11-8 06: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