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afattokyatto 于 2023-3-1 00:30 编辑
第1章:遗迹 1
大约初夏的时候,幻想乡里下起了一场倾盆暴雨,来势急速猛烈,伴随着电闪雷鸣。村民们躲在家里,只听着外面大雨磅礴,远处隐约传来山体滑坡的轰鸣。
苦苦等了一天一夜,等到第三天天亮,暴雨终于消散,给村庄造成了不少破坏,一些低洼地带还能看到明显的洪水痕迹,山上几吨重的巨岩都被冲刷下来。村民见到此景无不胆战心惊,万幸的是村庄建造高地上,从洪水中幸免于难。
等到太阳升高,确定暴雨不会再来了,村民们就陆续组织人手,去填埋洪水冲刷的沟壑,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把沟壑四周的冲开的泥土铲平,聚拢在一起,再填埋进沟里去。
挖泥的时候,就有眼尖的人在泥沼中看到了一块砖头大小、模样奇怪的碎石,刨出来拿近了看,发现这块石头颜色黝黑,形状扁平、有棱有角,不太像河床的鹅卵石,反而像是切割出来的石板。
大家把石板上的泥土擦干净,一些细小的纹路就显露出来,纵横排列有序,越看越像是人工雕琢的图案符号。
然后众人继续沿着沟壑四处搜寻,最终刨出十几块模样类似的石板,零星散布在沟壑周围,尺寸有大有小,每块石板上面都刻有图案纹理。
村庄的古董贩子打听到了神秘石板的消息,立刻找到当事村民,花钱尽数买购买这些石板。他知道前来挖泥的村民们见短识寡,无法释读石板的含义,但村子里不乏博闻多识的收藏家,对古籍文物感兴趣的人,肯定愿出大价钱收购,到时候转手卖出即可挣一笔大钱。
果然,等到第二天早上,铃奈庵的店主就拜访了古董贩子,看了石板,立刻开出五倍于收购费用的价格,从古董贩子手中买下了全部石板。
把石板运回家里后,铃奈庵店主立刻查阅书籍资料,开始着手研究石板的内容,他认识不少古代文字,看得出那石板刻着的图案并非绘画,而是极为古老的象形文字。
接下来几天里,店主翻遍了藏书,就是找不出契合石板文字的资料。他确定的是,从形状笔画来看,最接近石板文字的就是中国商代的甲骨文,但也仅接近罢了,石板文字真正的年代,恐怕比商朝更加古老。
店主研究石板了很久,一直没有头绪。小铃看到父亲如此纠结,忍不住好奇心,就问父亲,能否把石板让她看看,或许她能看懂其中的含义。
铃奈庵事件发生以后,小铃被折腾得差点丢了性命,从此变得收敛谨慎了许多,不敢随便阅览来路不明的书籍,但眼下这些石板都是从泥坑里挖出来的,上面刻的文字大抵是古代人类的语言,看上一眼总该没太大问题。
小铃就从石板中抽出一块,捧在手里开始端详。没想到的是,与父亲一样,她也看不懂石板上刻的字。
“真是奇怪了,”小铃讪讪地对父亲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事。”
店主放弃了石板的研究。然而小铃仍然不死心。转过天来,她用布袋包了一块石板带在身上,来到村庄中心的寺子屋拜访上白泽慧音老师。
小铃推测石板可能是某个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物,可惜自己对历史一知半解,如果能请慧音老师判断出石板产生的朝代,再从后续朝代的史书入手,或许就能找到一些线索。
小铃来到寺子屋,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这天私塾没有开门,慧音也闲得下来,就请她来到寺子屋的书房叙述。
小铃从袋子里掏出石板,递给慧音,说:“上白泽老师,我猜测这块石板上刻着的是文字,与商朝的甲骨文有些接近,但可能更古老一些,我想不清楚是哪个朝代人制造的。”
慧音望着手中的石板,上面刻着的文字符号的确如同小铃所言,是某种象形文字,自己好像从哪里见过这样古老的文本。
她起身沿着书架寻找一阵子,终于找到了一本颜色暗黄的古籍,小心地翻开以后,递给小铃,问:“你看看,和甲骨文相比,石板上的文字是不是与这个文字更像?”
小铃认真看了很久,才回答说,从形状结构来看,书上描绘的文字确实更接近石板,但奇怪的是,她也看不懂书上的文字,这又是为什么呢?
慧音慢慢点头,开始给小铃解释。
根据慧音的说法,人类语言最初都诞生于表形文字,以汉字为例,殷商甲骨文就是如此,经过漫长的演化,汉字逐渐转变为意音文字,在此之前文明所留下的笔画痕迹只能成为符号,尚不可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字。
小铃读懂任何文字的前提,是她所看的东西可被称之为文字。慧音拿给小铃看的古籍,上面描绘着半坡陶文,即是所有汉字的前身,只能说是一种接近文字形式的符号。小铃能力无法发挥,自然看不懂。
小铃听明白了,又问:“那按照您的说法,石板产生的年代竟早于夏朝吗?”
“看这个样子可能是了,”慧音说,“我也不敢百分百确定,但估计是上古时代的产物。”
慧音所讲的上古时代,其实是一系列极为远古的中华部落文明。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更远古的时期也存在过部落文明,分别由五个帝王统治着,不过那时文字还未系统化,发生的事件或人物无法在器物上记录下来。
慧音的意思是,既然上古时代没有文本手稿记录,发生的事件就只能口口相传,经过了几代人的反复流传,中间不知道被修改过多少次,最后就演变成了神话故事,诸如《后羿射日》或者《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等,至于是否真的存在过那些伟人神灵,谁也不知道。
这就是最让小铃无法理解的地方。这样昌盛的部落文明,诞生了无数伟大的存在,偏偏没有给后人留下遗迹,倒是神话传说广而流传。
小铃再仔细一想,就感到更奇怪了。慧音如此精通历史,应该知道人类文明的事情才对,但听她的话说,慧音对于上古时代的描述模棱两可,换句话说,她其实也不清楚夏朝之前的历史到底是怎么回事。
慧音看出了小铃的疑惑,于是给她解释。从慧音自己的角度看来,历史并不是虚无的概念,而是连续一致的介质。这就是慧音最强大的地方,她的能力类形同概念媒介,能够让将抽象信息转化为类似实体的介质,由此对历史介质进行编辑或者修改。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面对上古时代的历史,慧音尝试施展她的能力,试图抹除或者修改,但无论如何,都无法触碰到任何介质。一片空无,什么都没有。
慧音知道,这样诡异的现象发生,只存在一个解释:历史本该是连续的,延伸到上古时代这里,突然变得不连续,她的能力就不管用了。
“不连续……” 小铃开始明白了,“您的意思是,历史出现了中断?”
“再说的明白点,就是时间意义上的中断,”慧音点点头,“之前我在数学课上讲过函数分析。如果你还记得的话,应该能理解连续性的含义。”
小铃当然能理解,只是她实在很难想象,一个消失文明的遗物,如今毫无征兆地出现在幻想乡,而且阴差阳错流通到了自己的手上,然后以这种巧合的方式重见天日。对于慧音这样的学者来说,石板肯定是一个完美的文物证明。
“如果我们能翻译出石板的文字,是不是就知道上古文明消失的真相了?” 小铃问。
“可能吧,”慧音平淡的说,面对这样巨大的秘密,她倒是反应得异样起来,没有兴趣从小铃手中讨要石板来研究。
“您不想破译石板的秘密吗?” 小铃好奇的问,“您不是历史学家吗?”
慧音没吭声,过了很久,才慢慢说:“无论上古文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他们绝对没遇上什么好事。”
“再说得明白点,他们很可能遭遇了什么灭顶之灾,”看小铃没反应过来,慧音变得严肃,“否则,哪有人愿意自己的历史从时间线被抹除掉。”
到了这个时候,小铃才想清楚了一点。慧音说的“抹除”,并非是天灾或者人祸,导致文明覆灭。这样是不够的,而是现实上的抹除,让上古文明之民根本就没有在现实中出现过,只存在于虚幻的神话故事中。
只是不知道,慧音说的“原因”,是如何做到把一个存在了几百年的文明,从现实层面抹除掉了的。
小铃突然明白了什么,开始感到头皮发麻。
现在她已经完全理解慧音的意思。手中这块石板,或许的确记载了上古文明的秘密,其中也很可能包含了文明灭亡的原因,但这种信息太过危险,谁能保证一旦被解读出来,会不会对幻想乡产生无法预料的影响?
小铃之前还纠结过,自己是否要继续追查下去,但现在她被慧音彻底说服了,就问:“您建议如何安置这些石板呢?”
慧音皱着眉头想了会,说:“这种珍贵的文物随便扔掉也不合适,放在家藏好,别让其他人知道,应该就没问题了。如果你我都看不懂,别人想搞清楚也不太可能。”
两人决定放弃破译石板,不再追寻其中的秘密。但让她们没预料到的是,世上很多事情往往事与愿违,越不想面对的麻烦,反而自己找上门来。
还要说回最初发现石板的村民,看到石板能卖出这么高的价钱,非常高兴,第二天就自发组织起来,想要找到更多的石板。
一伙人沿着洪水沟渠逆向寻找,找了一阵,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土堆,土堆周围全是水洼,看上去就是被洪水冲开的。大家认为,石板很可能就是从土堆里面冲出来的,就开始挖土堆顶端的淤泥。
挖了半个小时,石板没找到,倒是遇到了一些颜色黝黑的石砖,想把这些石砖挖出来,却发现石砖下面还有很长一截,都深深地埋在土里。
有人抡起锄头凿在石砖上,一个白点也没留下来。村民们看到都傻眼了,铁做的锄头都挖不动,这石砖该是多坚硬啊。
大家就继续挖。挖得越深,就有越多的石砖建筑从土壤里暴露出来,大部分是单根柱子,下面垫着石墙石瓦,而且这些建筑的规模越来越大。
村民们这时才意识到,他们挖出来的石砖和石砖下面的建筑,是一个埋藏在土里的遗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