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战争》武器装备/剧情原型介绍帖
大家好,我是Rio-澪,因为手头事情很多的缘故,我断断续续看了三个多月才终于看完了这部神作,这其中已经不记得泪崩过几次了。正好放暑假了,有大把的时间码字,所以很想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我的感想,但站内已经有过几篇了,而且理解比我透彻多了,于是我换了个思路:东方战争作为一部一定程度上改编于COD现代战争系列的东方同人军事小说,里面包含了很多军事名词以及COD的剧情要素,而这些元素并不是简单的堆砌,其对剧情和角色塑造也是有一定关联的,如果把这些剥离开的话一些剧情上的细节和安排可能就无法完全展现。正好我喜欢军事,也通关过4代(6代因为配置带不动所以只看了全流程)所以我就想把这些名词的含义解释一下方便大家理解。本人水平有限,专业知识欠缺,所以可能会有一些数据上的出入甚至谬误,欢迎大家指正,同时该帖也可能会有对于剧情的主观想法,也同样欢迎大家共同交流讨论,非常感谢!那么就是这样,《东方战争》武器装备/剧情原型介绍帖正式开帖!
(没看过这部作品的话非常推荐去看一下,在本站的幻想终结之日~EOF板块中) 由于本人电子设备管控严格(而且我游戏杂谈的坑还没填完),所以更新频率可能会非常漫长,并且开学就要高三了,后面管控力度可能会更大。不排除帖子长期未更甚至停更的可能(不过但凡有一点时间我都会尽量坚持的),先在这里给大家说声抱歉。
如果弃帖的话还请狠狠惩罚我(不是
武器装备的话因为实在太多了,而且我知识储备真的不多,可能只会对优缺点和关键参数做简要说明,还请见谅。
如果可能的话我还会给每个装备配张图,不过话说图太多了帖子会不会崩啊?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本帖可能提及小说情节对应到COD中的关卡原型,但并没有踩一捧一和故意挑刺的意思!绝无恶意!我只是觉得有些情节安排或多或少带点COD的影子,而那些取自COD的经典场面也值得一提,同时也是想注明原关卡并推荐大家去看一眼流程视频,这样一边看小说一边脑补游戏画面的话会更有代入感。
不过我不确定会不会有人对此反感,如果有的话我会立马改正的!
我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写得好……总之先挑战一下自己吧。 本帖最后由 Rio-澪 于 2025-7-4 20:21 编辑
绯红破晓:第一章:五千公尺
F-35B
F-35“闪电”II型联合攻击机是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一款五代隐身战斗机,是美国JSF(联合攻击战斗机)计划的一部分(JSF计划是20世纪世界最后一个重大军用飞机采购和研制项目,由美国牵头,英国,意大利等国家联合投资)。F-35B是F-35项目的三个衍生型号之一(A为传统起降,B为垂直/短距起降,C为舰载),使用普惠公司研制的F135发动机。为了满足垂直起降要求,普惠设计了升力风扇+发动机喷管下偏+调姿喷管的垂直起降动力方案。升力风扇由涵道、风扇、D形喷管、联轴器、作动装置和伺服系统组成,由主发动机F135的2级低压涡轮驱动;升力风扇直径为1.27m,可以向前偏转13°,向后偏转30°,在STOVL(垂直/短距起降)工作状态下使战斗机上方的冷气流以230kg/s的流量垂直向下喷出,产生90千牛的升力;3轴承偏转喷管垂直向下偏转,产生71.1千牛的升力;该喷管可使发动机的排气从水平偏转到垂直甚至向前,从而使推力从水平方向偏转到垂直向后。F-35B拥有强大的纯内挂能力(武器载荷,挂点就是可用来挂载武器,吊舱和油箱的点位),机身设置有多达11个挂点(不过A和C型内弹舱的2500磅重挂点在B型身上被削减到1000磅),可携带AIM-120C,AIM-9X等空空导弹,GBU-31 JDAM,GBU-12等精确制导炸弹,载重可达8.2吨,不过使用外挂点时会牺牲隐身性能。而内油系数也非常之高,F-35B作为三个型号中内油最低的一个,其系数也维持在F-15和F/A-18E/F超级大黄蜂等典型三代重型战斗机的水准,作战半径约907千米(2枚2000磅炸弹和2枚AIM-120挂载下)。尽管F-35B拥有如此优秀的性能,但其也存在着诸如系统复杂性、维护难度和成本高,VTOL模式对起降场地要求严苛(发动机容易吸入碎石,外来物风险高)等缺点,一些技术也尚不成熟,飞行事故不断。并且最重要的是,F-35B的超重毛病导致其加速性和持续机动性较差,而空战机动性要略逊于一些优化后的四代半战机,特别是在高亚音速/跨音速区间。总而言之,F-35B是一款优秀的五代STOVL隐身战斗机,对于需要前沿部署、快速响应、从海上或简易基地发起攻击的用户(如美国海军陆战队)来说,F-35B绝对是不二之选(图一是F-35B的垂直起降模式,图二是外挂点图)
ps:F-35B一些数据仍未公开,并且还处于技术优化中,这里引用的数据不代表F-35B的最终数据
F2000
魔理沙的武器,由比利时著名制造商FN Herstal(代表作有SCAR,P90)在二十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推出的一款无托结构突击步枪,使用5.56×45mm NATO弹,机匣上有一个聚合物框座,包含有机械瞄具及模制燕尾槽,并且还带有一个MIL-STD-1913式皮卡汀尼导轨,可安装光学瞄具(初始型号自带一个1.6倍瞄具)。这把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前抛壳系统,彻底解决了无托枪左右手互换的问题,同时也不用担心弹壳打脸或者干扰视线,但是前抛壳系统的设计比较复杂,排除很难:大多数步枪卡弹的话只要一拉机柄就可以退弹,但F2000的前置抛壳是通过其安装在闭锁上的摇臂系统抽出空弹壳再从枪管上方的管道抛出来实现的,所以卡弹的话只能找个安静的地方一点点清理了,也正因如此F2000比较挑子弹,间接导致其采购和维护成本高,这也是F2000未能大量装备的原因之一。(图一是自带1.6倍的型号,图二是带导轨的战术版)
ps:F2000的标准弹容量是30发,魔改到75发的话枪稳定性和故障率真的呆胶布吗?果然还是贯彻着火力就是一切的准则啊,不愧是你魔理沙
M14EBR/MK14
爱丽丝的武器,全称M14 Enhanced Battle Rifle(增强型战斗步枪),其实多少也能从名字上看出来,这把枪是由传统的M14步枪改装而来的(M14是冷战时期的了,曾在越战中作为突击步枪使用,后被M16取代,不过海豹挺喜欢用M14的,因为性能比较可靠,而且7.62的侵彻力较强)。2000年代初由美国海军特种司令部应海豹突击队的要求委托塞奇国际公司对库存M14进行模块化改装,诞生了EBR系列(陆军的EBR是由罗恩-史密斯公司提供的,主要是给精确射手使用的,而海豹的EBR则是为了满足CQB战斗的需求的,二者虽然同为EBR但定位不同,还有一款DMR则是专注于精确射击的),使用7.62×51mm NATO弹,有效射程500米,其加装的皮卡汀尼导轨支持多样化战术附件,可适应不同的任务场景。不过M14EBR也有缺点,比如重量过大,空枪超5kg,并且重心过于靠前,改装套件也挺贵的。
ps:M14EBR感觉的确符合爱丽丝的人设啊,心思细腻,严谨而又认真。
在这一章还出现了M14RBR,疑似笔误,而且我没查到RBR这个改型
FN57
爱丽丝的武器,同样由比利时的FN公司研发,与P90共用5.7×28mm弹药(专用弹),为推销SS190穿甲弹所开发,旨在提供优秀的防弹衣穿透力(100m内可击穿北约CRISAT标准防弹衣(不过仅软质),9×19mm即便是10m内都不行)的同时控制后坐力。除了破甲能力之外,FN57的优势还在于其高弹药容量(20发)与轻量化,使用大量聚合物作为枪身材料,并首次在手枪套筒上使用了钢-塑料复合结构,保证强度要求的同时也减轻了重量(全枪带弹的重量小于空载M1911(1.1kg)),且FN57的握感较舒适,后坐力也较低。不过FN57并非是完美的,比如它的枪口火焰太明显,容易暴露射手位置(主要是冲锋枪子弹在短枪管内燃烧不充分),而且子弹很贵
ps:打过CS的应该对这把枪不陌生,警家独占¥750,虽然准头差了点,伤害衰减强但是穿甲效果好,近距离能一枪收掉头甲,适合eco局用
剧情原型:后半段直升机索降那里是COD4第二关“全部清除”(同样是根据情报寻找核弹),不过小说中将货轮改成了飞艇(可能是因为幻想乡没海?)
是军事领域大佬,敬仰
这下真得封你为喵玉殿慧音了,这根本就是创造历史(长篇帖子)的能力
不过居然是东方战争?好老的名字啊,虽然对于只看过EOF的我来说也是大坑的说。那我就坐等更新了,希望有朝一日能见到EOF,你要坚持啊(恬不知耻) 因为是刀子,所以不敢看 Rio-澪 发表于 2025-7-4 20:10
绯红破晓:第一章:五千公尺
F-35B
肥电真的是一款生不逢时的好飞机,同时满足了很多近乎变态的苛刻需求,令人感慨
支持楼主的爱好,能坚持下来是很好的
另外,催更 被投反对了啊,似乎的确有人会对标注COD关卡原型的做法反感,是我考虑不周了
那么麻烦大家在这条回复投一下票,支持/反对,有什么修改提议的话也欢迎提出来,我看看要怎么改 提个小建议,介绍武器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引用原文中对该武器的描述,或者是结合相关情节分析。
期待更新。 也期待楼主讲到空天母舰那里,真的好奇那东西有没有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