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翔 发表于 2014-1-18 20:40:23

【转】东方同人小说写作技巧——叙述

(绝望镇楼)

  LZ最近发现了一个关于东方同人小说写作技巧的文章,看完一遍后感觉受益匪浅。我觉得吧,这么好的东西不来分享给大家实在太自私了,所以呢,特地转发过来,让各位文者一同品尝。(话说不敢发在文区里……只好发在水区了。)
  这第一章,便是“叙述”。
  如果各位有需要的后,我以后会把接下来的继续转发过来。

风中的翔 发表于 2014-1-18 20:40:31

一.叙述角度
 
 
  1.谁来说
 
  我们来看看《露米娅的微小印记》的开头一段:
 
  那是铺道蚁,一种城市中常见的蚂蚁,铺道蚁是一个属,有四百多种,大多都以团结和凶猛著称,经常可见两窝蚂蚁在路边打群战,这种群战的蚁群有时甚至能延伸十多米长,所以才有‘铺道’之称,对于能发动如此战争的蚂蚁来说,要撕裂单一目标太简单了,即使目标比它们大了千百倍。
 
  小说是要有一个讲述人的,故事由谁来讲,它的视角和口吻都不一样。《露米娅的微小印记》的叙述人决定了小说要以一个微小的人的眼睛来看待事物,她的视角对于常人来说是扩大化的,以至于对于蚂蚁这样人们平时看不上眼的生物也要着重描述一番。微小的人的视角也就导致了观察点的不同。
 
  2.“上帝视角”和“人物视角”
 
  我们可以把叙事角度分为“上帝视角”和“人物视角”。
  先说“上帝视角”。
  “上帝视角”可谓是东方同人作者作为青睐的一种叙事视角,在这样儿的叙事方式中,叙述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所有线索,发展和结局都了如指掌,对每个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都清清楚楚,甚至还偶尔对几个人物评头论足,进行总结和情感。就比如刚刚《露米娅的微小印记》中的例子,作为微小露米娅的主角是不会对蚂蚁了解得如此透彻的,而作为“上帝”的叙述人则无比得清楚明晰。
  再说“人物视角”。
  “人物视角”在东方同人中所使用地并不太多,因为这种视角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待小说中的事物,完全依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每个角落,使读者的主观能动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使读者运用自己的脑筋,经验和想象力来认识整部小说。这需要作者对小说和人物的掌控能力极其成熟,因此我在各类东方同人小说中都很难见到这种视角。但也不是没有,比如《我恨你,你爱我》中:
 
  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我是如此的憎恨着你。
明明是没落的小人族末裔,明明是弱者的一类,明明是在幻想乡中如此的受到不屑,明明什么都不是。
  为什么,为什么你可以笑的这么开心,即使一个人空守着逆城,即使已经没有同族作伴,即使没有人知道你的存在,你为什么还是可以笑得这么开心!
  你的一切的一切,都令我不快,甚至憎恨,身体中流淌着的天邪鬼一族血液鞭打着我,催促着我,我是如此迫切的想要毁掉你的一切,我是如此渴望看到你绝望的面庞,将这欢乐的笑脸翻转,那是一件多么令人愉悦的事情啊!……
 
 
二.叙述人称
 
 
  1.人称的分类
  人称是区分叙述人在叙述时是置身事内还是置身事外的依据。叙述者是站在局外还是局内,所达到的叙事角度各不相同。当使用第一人称时,叙述者是故事中的参与者,采取的是有限的角度;当使用第三人称时,叙述者并非故事中的人物,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其视角可以有限也可以无限。
 
  2.第一人称
  采用第一人称,会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亲切,拉进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也便于抒发感情。但它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作者很容易从第一人称不知不觉扩大到第三人称,这一点是许多东方同人作者的通病。
 
  3.第三人称
  采用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见闻和感觉的约束,比较开放。它可以深入人物的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给读者;它也可以展示不同人物不同场景发生的不同事情。但它却不如第一人称的叙述那么亲切和没有距离感。
  
  大多东方同人作者比较喜欢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混用,然而却并不知晓到底何时该用第一人称何时该用第三人称。实际上,审美的需要与特定的阅读效果是选择人称的重要依据。《我恨你,你爱我》中,由于采用了第一人称,使主角鬼人正邪对针妙丸的一连串扭曲的情感变化得以运用自如,如果换成了第三人称,就显得有点疏远和不真实了。而《露米娅的微小印记》的第三人称叙述便于向读者交代微小露米娅的坎坷命运和其生活环境等,突出了微小露米亚的生活艰难,以引人入胜。
 
 
三.叙述腔调
 
 
  1.叙述腔调
  叙述腔调,是指叙述人在叙述中流露出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特征,通常用于第一人称叙述中。
  很可惜,在我所阅览过的东方同人小说中,没有一篇曾在这一点上下过文章,因此我只能以非东方的小说来举例,如《麦田里的守望者》:
 
  你要是真想听我讲,你想要知道的第一件事可能是我在什么地方出生,我倒楣的童年是怎样度过,我父母在生我之前干些什么,以及诸如此类的大卫科波菲尔式废话,可我老实告诉你,我无意告诉你这一切。首先,这类事情叫我腻烦;其次,我要是细谈我父母的个人私事,他们俩淮会大发脾气。对于这类事情,他们最容易生气,特别是我父亲。他们为人倒是挺不错——我并不想说他们的坏话——可他们的确很容易生气。再说,我也不是要告诉你草泥马的我整个自传。我想告诉你的只是我在去年圣诞节前所过的那段荒唐生活,后来我的身体整个儿垮了,不得不离家到这儿来休养一阵。
 
  作者模仿少年的口气,用夸张的词汇来表达自己强烈的感受,句子短小,有些地方有语病,甚至还有脏话。从这些情感强烈的语句中,我们感受到叙述者对现实强烈的不满。这部小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在于这种独特腔调的运用。
 
  2.“讲述”与“显示”
  所谓“讲述”,就是叙述者会时不时在读者面前讲上几句,对小说中的人与事加以一定解释和评判,有时还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它对那些人和事的感情。如《东方·罪与罚的轮回》中:
 
  更加反常的是,作为驱魔除妖的神社,却经常被妖怪光顾。这也许是人类很少来的原因吧。不过,博丽灵梦的好友,同为人类的雾雨魔理沙经常来这里,多半是不请自来。不过,每次都说个不停的魔理沙,灵梦也许有些厌倦吧?
 
  而所谓“显示”,就是这个叙述者差不多完全消失在文字的背后,不作出任何主观评判。这个不肯露面的叙述者,只是客观地将那些人与事呈现出来。很可惜,笔者没有发现能够完全使用“显示”腔调的东方同人小说,我推荐大家去看海明威的小说,其中就有很多是完全是使用“显示”的腔调的杰作。
 
 
四.速度控制
 
 
  小说里的时间与生活中的时间是不对应的,小说有着自己的节奏,有时加速,一笔带过;有时减速,徘徊不前。故事实际发生的时间长短与小说的篇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同样很可惜,笔者没能发现有能够成熟控制小说速度的东方同人小说,因此在这里举一个非东方小说的例子,《雨伞》中:
 
  刚才少女看见少年经过门口,顾不及整理一下头发就飞奔出来,头发蓬乱得像是刚摘下游泳帽似的。少女一直为这乱发耿耿于怀,可是在少年面前连拢拢两鬓的短发一下都觉得害羞;少年也觉得对她说一声“拢拢头发吧”都会羞辱少女的。
 
  作者川端康成叙述少年进来时,少女的动作是迅速的;而少女在少年面前羞涩的刹那,却写得非常细腻和悠长。小说叙事正是如此往往注重故事的关键段落,而对无关紧要的段落忽略不计。这不均匀的速度,正是小说吸引人的地方。
 
 
 
  下一回,我们来谈谈“场景”。

大河奏鸣曲 发表于 2014-1-18 20:49:38

感觉十分有用呢……

贤狼假寐 发表于 2014-1-18 22:37:17

原来如此,虽然不写作,但是以后去看小说也好评论一下呢

belotsebelo 发表于 2014-1-18 23:15:18

本帖最后由 belotsebelo 于 2014-1-18 23:17 编辑

我又想去開坑了……(但大學狗太TM忙了有沒有……)
不繼續轉發過來麼?

LLBlack 发表于 2014-1-19 00:46:44

不错,所有小说都适用。有的概念文学课上也讲过。

Capt.Murasa 发表于 2014-1-19 00:53:07

文科白痴擼過,晚一點兒,教授大家 如何計算三途河的寬度

Tokinomania 发表于 2014-1-19 08:31:28

文学杰作经常就是通篇慢接着在高潮时突然来一个狂飙突进一发入怀的节奏。详情可参考加缪的局外人。
话说海明威这种白描型的作家不管怎么读都不习惯呢,太阳照常升起虽然写得好但看得也是一知半解。
叙述投入也有晦涩和浅显两种,了不起的盖茨比属于晦涩而麦田里的守望者不管是读中文还是原版都很浅显,当然我读不懂俚语就是了。
日本两个诺贝尔奖作家的文章都是难得要死,川端康成太华丽太意识流而大江健三郎的排句对我这种读通俗小说出生的简直就是地狱。反倒是怎么着都只是被提名的村上老师来得爽快。
说到意识流,福克纳和乔伊斯都是”读不懂”的绝佳范例啊,尤其是消失的标点符号之类的做法,简直是降低阅读速度的一大奇招。
圣诞节假期读了一个月的畅销书都快把文学给忘了233

破界使 发表于 2014-1-19 10:47:29

本帖最后由 破界使 于 2014-1-19 10:48 编辑

我不想比较,但是这么概括仍然不在主节上。

先得弄明白要讲个什么样的故事表达什么中心思想观点,然后再去决定要怎么做。

伽蓝圣堂 发表于 2014-1-19 11:44:40

既然是转,敢写个出处么,转人家抓的碟子还得写上出处表示感谢呢。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转】东方同人小说写作技巧——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