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冰不动桑
以下是我没吃药的时候个人的一些想法不喜右上
在抱怨东方衰败 二创热情不高的时候
真正举旗出来踏踏实实做点东西的人到底有多少
单论ACG平台而言 天朝的人口基数是11区的10倍
但二次创作数量和质量是人家的10分之一不到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我不想多说
很多人只是说 爱莫能助 精神支持
当然这种事情也不能强求 却多多少少感到一种凄凉
真正站出来做一些国人的东西 真的很难吗?
的确有很多障碍 技术 分歧 人脉 宣传 热情
但是为我们喜爱的东西稍稍出一份力 我觉得还是不难的
问题就在于你想不想做
有时间抱怨 还不如踏踏实实做点东西出来
我也是这么觉得,不过我觉得更关键的地方在于……之前的热情是怎么来的,现在为什么不那么热了?
只是谈去做的话,到最后一定是做不下去的。 本帖最后由 冬眠的小德 于 2014-2-17 02:24 编辑
这种事还是有点儿深层的原因和社会因素的
不过国人性格就是这样,有时候很浮躁
明知该怎么做却做不了
没有心思做实事,只是空谈
毕竟动动嘴总比动动手轻松地多
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唉,不过我也在这儿发这个帖子,不也只是动动嘴嘛
说来说去,都是废话和老生常谈,没什么实质还不如不说,
很矛盾,请无视吧
其实金圣叹先生有个对联颇有几分应景,请看在下的签名吧
还是希望以后能慢慢好起来吧
本帖最后由 凤凰院凶真 于 2014-2-17 04:19 编辑
很久以前,當我看《少女愛上姐姐》《心跳回憶》這類動漫時會覺得非常激動,做夢都夢到女主。現在再去回味,發現毫無看點,臺詞老套,不禁要問“當年我爲何連這種動漫都迷的不行”。
很久以前,初瞭解東方幻想鄉的時候,覺得人物個性鮮明,故事曲折感人,千年組的《相鄰兩人,相對三人》,守矢神社的《風哭了》,紅魔館的蕾米在芙兰暴走時仍捨身關懷最終讓她清醒等故事歷歷在目,難以忘懷。然而,現如今即便東方仍舊盛產佳作也再難拾曾今那份感動。不禁要問”當年那份感動哪裏去了?“
人總是喜新厭舊,即便再好的東西,看多了也會感到膩煩。這也是爲何人總常常說”希望得到永恒的東西“,可惜”永恒的美好“根本不存在,這話是自我的嘲諷,卻被一些人傻傻的認爲成了願望。
只是,即便自己認爲的”最爲精彩“已經成為過去式,也不應該任憑情緒宣洩說作品的錯,東方仍舊盛產佳作,變了的是你不再喜歡,而不是它不出佳作。
瞭解到這點的很多人,隨之漸漸淡出活躍的話題圈,只默默呆在這個給自己留下無數美好的這個地方,開始打醬油。另一部分有著更高的進取心,不甘就此結束的人開始用自己的手去傳播更多的故事,是對這領域奉獻出了愛。剩下迷途者,整天抱怨日不如昔,只能說所做之事讓人嗤之以鼻。
我下面所說只是自我感受,並不要求理解與接受,只是”鳳凰院凶真“這個人的個人感受罷了:
很久以前我就跟某人說了,東方的故事基於一设,也是神主那僅僅數句的解釋,是不足的。就比如很多二次作品在描述幽幽子的故事時只能寫到”幽幽子說算了,不去管西行妖下面埋著什麽了“就此結束。只能止步于此,時間一長令人由渴望看到後續變成不耐煩失去興趣。敢于去寫自己的故事是件好事,卻有很多人說這是妄想,可即便這是妄想也仍舊是一個不錯的故事,除了是故事還會認爲它是什麽呢? 把自己束縛在一设之中,也同時不讓其他人去寫自己想寫的故事,總是旁敲側擊地詆毀他人作品,這便是國人難以創新的原因所在啊。
入坑的人口基数显然日本远大于中国。
不过抱怨总归是没有意义的。 有热情是很好啦,但是国情摆在这…11区ACG曾因为杀人案招来的舆论压力陷入低谷,天朝ACG则简直随时都承受着这样的压力…
曾经我也是一腔热血要投身ACG产业,最终还是因为各种原因半途而废了…
嘛,不管怎么说,还是衷心为楼主喊一句加油。 天朝人创造力本身就低
而且天朝人大多都是眼高手低
而且现在小学生越来越多什么都不做就知道喷
诶... 不动这是咋了,国内可没有11区那样的创作环境。
话说你的手书呢? 我覺得問題在於政府管不管,人家十一區政府就算不支持國民搞也不會阻攔嘿 本帖最后由 udumbara 于 2014-2-17 10:05 编辑
无他,正在做。
不那还是多说点……
“有多少人做”和“有多少作品”是不同的概念,“有多少作品”和“出现多少作品”又是不同的概念。国内的话,“有多少人做”的基数初估还是不少的大概,“有多少作品”估计就锐减,这之间的落差可以归结为环境原因,没有培育的环境所以无法支撑个人完成自己的作品,可是同时也是个人本身的原因,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支撑自己完成作品,而在开始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对对环境过分乐观了,结果没有得到期望的帮助和相应,当然个人能力不足又可以归结到教育上,总之又是环境原因……“出现多少作品”是在“有作品”的基础上更市场化的现象,这几乎完全靠环境支撑,在作品数本来就寥寥无几的情况下暂时没什么好谈的。
可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真的有许多人,尚挣扎在“多少人”的基数中,找不到组织,看不到方向,不知道自己努力是否只是浪费资源。他们中大多数会在两三年内因为学业或生计或孤独或舰C放弃手中的工作,成为从“人”到“作品”巨大落差深渊中的一员。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只会埋怨政府,埋怨大环境,埋怨经济实力,埋怨芒果台和腾讯……我们有没有试图尽自己所能将光播撒到需要的地方?在冲着新人喊“你行你上啊”的同时,前辈们有没有给上了的新人指出一条方向?
举一个简单但有点脱离常识的例子,可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例子:
曾经我会拿录音笔记录自己哼的两小节的动机,生怕忘了一点点灵感,结果存了一大页短音频,完全不知头绪,时间久了旧的点子究竟有哪些细节也忘了。于是我放下录音笔,打开编辑器,从两小节开始,往后发展。动机不值钱,随时随地都可以哼出一个段子作为动机,重要的是能否将这短短的两小节展开成为词曲齐备的4分钟的歌啊。
光想着扩大基数是没有意义的,基数不值钱,而且已经够大了。如今已经不是创意制胜的年代了,创意进一步成为成品才是硬道理。如今默默编wiki的那一群,默默改百科的那一群,默默维护论坛的那一群【似乎是同一群……】,都做着“环境建设”,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提供给每一个创意进一步生长并最终成熟的机会。
当我说出【似乎是同一群】的时候,本来是开玩笑,然后就觉得居然真的只有一群好悲哀……想想11区例大祭的规模,我国如今的基本环境……任重而道远啊……
曾经我也很郁闷摇滚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后来成了金属党,再后来成了同人金属党……倒是越来越不纠结了,因为现状就是这样,你自己做点什么都可以让它更好。于是我盖了个资源楼,于是我开始写乐评,于是我开始为萌核点蜡烛,于是我开始写歌……不知道自己的资源楼会吸引到多少人,不知道自己的乐评会影响到多少人,不知道自己点的蜡烛能燃多久,不知道这歌还要坑到什么时候……但总是要有个产品的,doing总是要done的。
亚月的搬运基本完结了,可是他一直在各手书视频中留下评论,光是这一点,就足够吸引更多关注者前去查看了。环境的建设有很多方法,我想留下评论是最简单也最直接迅速的方法,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像那一群一样献身,不过至少力所能及的营造氛围是费不了什么工夫的。
不必催着洒下太多种子,如果它真会成为大树的话,多浇点水又有何不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