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院长each 于 2016-1-6 16:37 编辑
youtien 发表于 2016-1-6 15: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現在有一個問題需要集思廣益一下。
我申請了書號,就可以上實體通路,到各實體書店販售,我也認識可以幫 ...
我今天翻第三期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所以随手查过下,封面的同人作画多了去了我是觉得没哪特殊,游戏截图你以zun以前的这个发言为准吧:
http://thwiki.cc/二次创作以及使用规则/二次创作及使用FAQ
比这更为严重的我倒觉得是引用文献时所采用的译版没太讲清,尤其是《古事记》这样原文没法看、一般都是看现代语版的古书。以《古事记》为例,周作人以前翻的不太可靠,本居宣长的《古事记传》又没有中文版,我现在日文主要还是看有朋堂的1915年版,辅以学习研究社的“现代语翻译日本古典”企划中梅原猛的现代文译本(其进一步的中文版在经济日报出版社翻译的《诸神流窜》里有收录),久远の绊那里东西是很多但也是参考了很多方面资料后自己整理出来的。湾湾的独立书店你觉得会把这种主题小众又非期刊的书籍放在显眼位置吗?你说等第四期发布后再考虑定期出版的事,那样会不会在将来因与店家的协约导致社团在时间与场地上无法配合例大祭之类活动的出场呢?
對了這裡再占層樓問一下,投稿的內容有包含從設定衍生出的一些想法這種東西嗎{:keine007:}
最近有點想寫一篇關於露米亞的
青炎玉鴞 发表于 2016-1-6 17: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對了這裡再占層樓問一下,投稿的內容有包含從設定衍生出的一些想法這種東西嗎
最近有點想寫一 ...
露米娅这种zun以嘲讽姿态NetaFF9而创作的小角色,一次设定和元Neta就没啥可挖出来用的料,一设补全方面的潜力...我直说了吧,没戏,除非你能严密地补全出个大新闻来,《幼灵梦》、“三小姐”那样单纯的阴谋论还是算了吧。以露米娅为题材,我要搞也只能搞出二次创作,篇幅也有限,现在刊登的主要就三种文章:一设考据、二次作品赏析、专栏碎碎念,这些X次考据/创作的分别在主席日志(?)那你可以先了解个大概。
你在楼上跟我说的“晚于例大祭再发布”是什么意思?“定期上架”又是在哪里和“定期出版”不同?请具体说说。
本帖最后由 youtien 于 2016-1-6 21:35 编辑
不用考慮簽約定期之類的,我們就一本本做。我登記也是以單行本來登記,不是雜誌或期刊。不定期比較有彈性。基本上今年我想出四期,如果來稿踴躍可以多一點,不過好文章需要時間,我也不是只出這個,我還要出別的書。如果沒那麼多料,就少出一點。
古事記之類的問題不是輕易能解決的,待我請教日本史專家,或許請他寫篇入門指引,免得網上東一條西一條也講不清。你還有什麼問題,都講一講,我們整理一下,我付稿費去請專家答。
延伸創作是二設向,考據是零設向,都做得。惟二設是你開的腦洞,零設是開腦洞的器具,一般來說是後者較有廣泛的價值。賣牛仔褲比挖金礦好賺,而我們做的是牛仔褲研發者與評論家。最好是上下游都顧到。有興趣來稿者可以先想想這個思路。
本帖最后由 nlp911 于 2016-1-6 19:53 编辑
youtien 发表于 2016-1-6 15: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現在有一個問題需要集思廣益一下。
我申請了書號,就可以上實體通路,到各實體書店販售,我也認識可以幫 ...
说是不能经过商业平台发售,同人展网上卖或者专门卖同人作品的店没问题吧,书店应该不行吧。。和zun说一下什么的吧。。
本帖最后由 院长each 于 2016-1-7 08:53 编辑
youtien 发表于 2016-1-6 19: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用考慮簽約定期之類的,我們就一本本做。我登記也是以單行本來登記,不是雜誌或期刊。不定期比較有彈性。 ...
梅原猛早期的《记纪备忘录》和《诸神流窜》还是太幼稚了,序言中“白兔=宗像女神”和“八歧大蛇=三轮山”两个说法自己后来都否定掉我就不鞭尸了,但“稗田阿礼=藤原不比等”简直就是外行人有了个新点子然后混杂一些经不起推敲的证据,歪打误撞得诱导出的结论,“《古事记》秘藏说”完全就是他在一本道。
小岛宪之通过语言学研究提出存在于“帝记”、“旧辞”与《古事记》之间的“原古事记”,这个观点我不置可否,但是,西宫一民为引援此观点而从《万叶集》里找的两个例子都是有缺陷的,是对《万叶集》第90、3263两首的注的误读,而这一错误被梅原猛在《记纪备忘录》中完整地继承了,这就是一例。因为是梅原猛率先提出来的观点,我现在写的论文又必须提到他,所以不得不专门花一节来勘误,以免日语水平有限的读者们看《诸神流窜》有中文版就跟着跳他的脑洞里去。
总之,第一个问题是当前可信的古籍译版有哪些,这点我觉得在考据取材时需要统一一下,市面上冠以“日本神话”之名的书籍内容大多和记纪原文差别过大。《六国史》开来以汉文书写的自然好些,《魏志倭人传》更是母语,现在主要用得上且存疑的我数了一下,最要紧的果然还是《古事记》了,然后是各国现存的《风土记》和《万叶集》(我暂时用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汉文体写的注都一样、不打紧,歌本身和久远の绊上的差别很大啊)。
第二个问题是对鸟山石燕四部著作的解读,这是《东方铃奈庵》中都常Neta到的书籍,但是其内涵绝不止记录传说,鸟山石燕在书中自己创作的妖怪也不少,而这又有当时环境的因素在内,靠京极堂的小说只能是管中窥豹,水木茂的解释也很随意,认真解释的书籍到底太少了,自《妖怪学讲义》这样一部否定姿态的开山作以来,妖怪学就不受学界待见,基本都是民俗学的分支了。
第三个问题是日本方面比较神话学当前的发展方向,其对考古学的依赖程度,以及自高木敏熊发表《比较神话学》这一百年来在调研方式上把神话学、民俗学这二者统合的程度,这在对东方进行考据时是很重要的参考资料,尤其是在考据行为与结果两者的分类上,我想趁这篇论文的机会提出比主席更进一步的模型,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层次的元Neta追溯与利用。至于可用的新研究方法我也有一些想法,举例来说,哈伊奴维丽型神话我以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其形成之时就不是扎根于稻作神话的一类,比较神话学最终要追溯的并非到哪认祖宗这种无聊且引战的噱头,而是“人性”这一概念的形成。
二次创作中对古明地恋角色的普遍误读我之前和@南宫云提到过,可以说是在谈二设,但学刊的要求至少应该是利用统计学的思路、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来谈已有的二设流派与发展倾向,这和我归纳的“对二次创作的赏析”其实是一回事,只是赏析或者说批评的对象数目有所不同。
院长each 发表于 2016-1-7 08: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梅原猛早期的《记纪备忘录》和《诸神流窜》还是太幼稚了,序言中“白兔=宗像女神”和“八歧大蛇=三轮山” ...
关于第二,三问,其实这边可以帮忙翻一些书
不过目前实在是太忙了,想帮忙可是时间吃紧啊
翻了下你和院长each的谈话,这研究定位何其之高,至少要掌握一门外语才能跟得上你们的节奏……
我要是能写出一个能通过你们审核的文章,我都敢投稿EI检索级别的文章了,一本书的目录就5、6个,还能写的那么多,就像我之前给你提建议时说的,投稿者首先吓退一大半(我说的距离感就是这个,不是价格)
本帖最后由 院长each 于 2016-1-7 18:38 编辑
宴夜曲 发表于 2016-1-7 16: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翻了下你和院长each的谈话,这研究定位何其之高,至少要掌握一门外语才能跟得上你们的节奏……
虽然不是由我审核,但我认同你说的“距离感”。
我对前三期文章的分类,当前想投稿的都可以参考:
一设考据...感觉我这个在历史学上没专业性、随性写点的只能夸口说“专业是心态”,写的再细致,对一设没底子的读者(比如做MMD主题老是红魔馆的那些)还是吃不深,只限于元Neta考据的科普向还算好读些,不过我对自己的lunatic级别标准是一定要拿出新的一设补全来就是了,还至少得是《东方求闻狸话》以上的大新闻,想不出来宁愿不写;
二创赏析中又分两类,一是针对个别作品的赏析,同人作我是没深入过几个,不过当前的推广效果我不看好,第三期“下期预告”中“表彰其成就”一句也让我觉得姿态略奇怪;二是对大量同一主题作品的统计分析,方法最笨(名正言顺地多看本子),门槛最低(MMD炸红魔馆的次数都有人统计),和一设对比并分析其间差别的发展是进阶要求,我觉得已经是非常亲民、好读的类别,再不自信的都能尝试下;
专栏碎碎念...我不想褒贬什么,反正再资深的东方众也不会专为了这内容买就是了,篇幅还是不能太多的,要是放开接受投稿猜也猜得出会有大量水军。
参考书面内容的官作,漫画和小说是连载在杂志上的略过(《香霖堂》之前不知为何还是登在R18刊物上),专门的设定集出不多也略过,我觉得两本合辑本和新开的杂志是很值得借鉴的发展理念。
《文花帖》168面里有68面是二创漫画一共8篇,剩下的部分里一篇采访和曲目自评论栏目也不能直接拿来当一设用;
《紫香花》最过分,177面下来zun就在最后刊了一篇小说一共7页,别的全是二创漫画一共16篇;
《外来韦编》第一期160面只有44到52一共19面可能可以直接看作一设作品(具体我也没把握,翻译还没出来),访谈这样的间接资料加上下期预告和官作广告也就五个小篇幅的栏目,二创漫画是7篇。
以上三本全都有附带CD。zun都是按官作规格出的,但内容算一设的到后来少了很多,二创漫画一堆他也不是不划界限,既能凑页数又没美其名曰提拔新人(然后比良坂真琴就赖坑里不走了2333)。学刊面临商业化,二创作品或许不能收,但内容还是得往更能吸引一般水准的东方众的方向想,中文圈的出版行业现况、我所知的方面我是不愿拿来给难得简单的学刊借鉴的,总之想投稿的话认真的态度依旧不可或缺。
本帖最后由 院长each 于 2016-1-8 12:11 编辑
宴夜曲 发表于 2016-1-7 16: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翻了下你和院长each的谈话,这研究定位何其之高,至少要掌握一门外语才能跟得上你们的节奏……
回头看了下6月份(那时我还没入坑)对第三期学刊的两版征稿启事,终于有点明白你为何要重复一遍对高标的质疑了。
我就学刊约稿的一个作者,你投稿自然不是我审,我自己稿子都还没交呢。我对自己文章的级别要求你是不必当作投稿模板的,既然又天放话说接受那么高标的文,我就以那个标准的语言回复了他在本主题10和14层提出的偏专业性问题,我说把文献的可信版本统一一下也是想方便各位有兴趣考据时直接拿去用,这附加的活是要量力而为的,和一般的收稿要求没关系,又天也说了可能会另外找专业人士来帮忙。
当时又天也说过对考据向和评论向文章的不同要求,但是,就第三期最终刊载的两篇评论而言,你或许感觉标准还是太高了。其实评论的取材范围远比考据来的大,撞车几率也更小。一设考据不能开太大的挂,得把元Neta的范围限定在zun可能有的学术水平内,也不能主动提出和一设冲突的补全观点,受限是很大的,我对自己必须提出新的一设补全的要求也是为了避免撞车。拿主席对咲夜能力的解读来看,解读者的物理学水平再牛也得先用在搞清楚zun具体有的水平上,进一步还得考虑zun是看什么资料来的灵感,这就是“新考据理念”,而zun的水平到底如何呢?zun让八云蓝计算三途河的宽度,“据说必须要解数千次的方程式才行”,结果就一条反比例曲线。再打个比方,假设今天哪里突然发现个失传的古本,谁以此为根据写篇专著,把《竹取物语》的变化历程、和《斑竹姑娘》的关系等问题理得一干二净,学术水平也杠杠的,成为对《竹取物语》的研究的新一代指标,但是...关zun嘛事?没有《竹取物语》或许就没有YYC,但是没有YYC也无碍于《竹取物语》,我要真写出那样的文章也不会强行改成东方主题,直接找学术途径发表就是了。YYC都发布十多年了,zun就算要因此吞设定也是将来的事,只要他没这么做的痕迹,东方众对YYC的理解就不必变,东方到底也算是二设作品。
但是评论一开始就是二创,放开了谈都没关系的。解读的深度、原作自身的水准、对二设的影响力,这三者都不差且有一项凸出我觉得就够了(所以让我们来谈谈火鸟吧2333),当然,主题要真撞车了那还是会优先选更高级别的登(除非按分级出专辑分头登,但那样又太欺负人了2333),这没办法,尽力而为吧。也不是说评曲子就得谈乐理、评本子就得评分镜,你单纯看歌词和台词里的故事也成啊。我发在喵玉的第一篇文是把《正直者之死》当独立的推理小说来解读的(现在我看东方的官作也是这么个心态,没啥不可以的,又没有推理作品一定得死人的硬性规矩,毕竟我接触京极堂的书更早),就特意在主体部分厘清了它和东方世界观的关系,不过这样一来也就不适合登在学刊上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