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ien 发表于 2016-1-5 16:03:54

東方文化學刊再版來了!


東方文化學刊再版來了!現在大家可以找我買,過幾天也會在KOAKUMA和二維鏡像上架。
淘寶網址:http://tw.taobao.com/item/521831000792.htm

這封面和初版有些許不同。




第二期封面重新畫過了。



第三期也改了一些。




youtien 发表于 2016-1-5 16:12:11

再版序
  承蒙各位同好的支持,《東方文化學刊》一、二期的初版500套在五個月之內就出清了庫存,第三期也所剩不多,證明這樣的刊物在這個時代是做得起來的。趁這次再版的機會,我們修正了初版因倉促出刊而未抓到的錯別字與排版、注釋錯誤,也稍微再潤飾了一些語句,讓各篇文章讀起來更為通順,還有就是新加了幾段翻譯、幾張圖片。此外,也申辦了一般同人誌很少申請的ISBN書號,亦應要求為每期加了個副標題,以便今後在實體書店上架或在圖書館歸檔。總之,現在您手上這本書,必定是比初版更適合展讀的。如果您已經擁有初版,可以考慮妥善收藏起來等待增值。

  聽說改版改封面可以刺激收藏慾,所以這一版的封面圖也和初版有所不同:第一期,操琴者是人形的慧音,桌上放她的帽子;現在改成獸化慧音,不戴帽子,那桌上就放一隻饅饅來吧。第二期,初版是手持書卷的幽幽子和妖夢,和背景的〈山禽蠟梅圖〉關係其實不大(因為是他先畫了這張圖,我再找的背景),這回就改畫夜雀看山禽、幽夢看夜雀(在封底);那還有沒有誰在看她們呢?當然就是你啦!之所以畫那善歌的夜雀,也是為了對應書中的填詞心得一文;就像第一期因為封面是慧音,所以後面登一張牛奶廣告也是很合理的。第三期,則是人物的表情、姿態有些微不同。而如果您不清楚這一段在講些什麼,那麼,新朋友,請看下去,然後上網搜一搜「東方Project」,您很快就可以都懂了。

  感謝願意回頭再修訂舊文的本刊作者,也特別感謝京都大學的張齡云同學協助審稿,以對待正規學術著作的嚴謹態度,抓出了好些不易察覺的疏失。話說,編輯這種作者來自兩岸,又頻繁引用日文的文章,最容易疏忽的細節就是漢字的轉換了;簡轉繁還好,最要命的是中日異體漢字;寫法不一樣的也還好抓,難抓的是寫法一樣,但因為字庫不一樣,呈現出來就不一樣。雖然看起來差不多,但這不只是美感問題,而是牽涉到你能不能忠實傳遞各種關於「正名」的態度。我們頗費了一番工夫,修到該用日文漢字的地方保持原樣,該用中文漢字的就改成中文。這原是要兼通中日文,又勤於翻查原典才能抓乾淨的;得力於同學的協助,我們盡量做到了,希能不負大家對本刊所應有品質的期許。如果您還發現什麼疏漏,也請不吝指教。

編者 2015年12月6日

nlp911 发表于 2016-1-5 18:20:26

本帖最后由 nlp911 于 2016-1-5 18:23 编辑

油库里这么摆着好猎奇(我这个收藏癖确实被刺激了。。
原来如此,那个牛奶广告。。

院长each 发表于 2016-1-5 18:34:19

三只馒馒来违和感强烈。
第一期白泽形态慧音竟然不画尾巴{:keine008:};
第二期半灵...吃啥撑的那样,妖梦眼神就没看夜雀吧。山禽是在背景中央占位,但夜雀看的更像是右上角的夜雀帽黄毛...鸡崽?
第三期我还是只看出来早被淘汰的风炉炼铁...因为河童有外来的朝鲜半岛等地铁匠的原型,用的材料大概是砂铁或含铁量丰富的水生植物?岛根县有村名多多良,也是指铁匠山民聚居地,用砂铁炼铁,这大概是一设中就有锻冶天赋的小伞(不带本体?)出场的缘由。新加的光明牛奶左手看上去像在摸炉子,作死请勿模仿。柱子和青蛙子还是很奇怪,看姿势不像柱子搂青蛙子飘,但要是坐着的话那就大过头了。

宴夜曲 发表于 2016-1-5 18:49:15

再增加一些趣味性吧,看得出来很认真,但总觉得距离感特别强,另外这个价格能不能再调调

hatsuneharuka 发表于 2016-1-6 01:18:33

宫酒姬的大名好耀眼……

青炎玉鴞 发表于 2016-1-6 07:03:39

好東西阿 等2月台灣的CH再來買{:keine026:}
另外說好會有年代記的第四期呢

RAIDO 发表于 2016-1-6 10:54:30

油庫里真是夠了……不過勘定方面的嚴謹態度實在令人感動。
雖然出版三本都已入手但是還是好想買……然而最近在吃土於是我決定趕緊發完回復關掉貼子以防剁手。

Capt.Murasa 发表于 2016-1-6 12:35:08

比較喜歡聽干zun傳{:25:}

youtien 发表于 2016-1-6 15:55:55

現在有一個問題需要集思廣益一下。

我申請了書號,就可以上實體通路,到各實體書店販售,我也認識可以幫我發行的出版商。問題是這樣有沒有觸犯到神主的二創政策?

會有問題的部份就是封面上的角色,還有書裡引用的幾個遊戲畫面。考據、評論則是不須得到原作授權也可做來販售的。

就我目前對神主政策的理解,他限制的是大型的、組織化的企業和資本,而我是一個人。說實在話,上實體書店通路,在幾家獨立書店寄賣,和在網路與同人會場上販售,都是商業行為,差別往往是一個感覺而已,但我知道這個感覺很重要。這裡就想問一下大家的看法。上實體通路我還要讓很多分成給人家,就是會比較有一個推廣的效果,讓逛書店的人看到可能好奇拿來翻一翻。這事做得嗎?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東方文化學刊再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