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喵玉殿官方微博

 找回密码
 少女注册中
搜索

[讨论] 东方红魔乡与《勇闯夺命岛》在剧情上的相似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3 14: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普颠茄素
在影片《石破天惊》(亦译“勇闯夺命岛”)中,古斯比(尼古拉斯·凯奇饰演)在接触VX毒气以后,即行在心脏上注射颠茄素,略有夸张成分。原理如下:
人体神经是依赖乙酰胆碱在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之前传递信号的,细胞表面有乙酰胆碱的受体,接受乙酰胆碱。信号传递完成后,细胞间会有乙酰胆碱酯酶,将乙酰胆碱分解成乙酸和胆碱。
VX、沙林这样的神经毒剂是破坏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得乙酰胆碱能够持续传递信号,其结果是导致肌肉(包括呼吸肌和心肌)持续收缩,直至痉挛。

点评

一看到乙酰胆碱这个就会立马联想到琥珀酰胆碱神马的…………  发表于 2014-1-23 15: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3 15: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冬眠的小德 于 2014-1-23 15:45 编辑

个人觉得如果比较红魔乡和the rock之间是否相似,光看剧情似乎有点儿牵强附会
因为the rock也借鉴了欧美商业片的剧情套路
拿the rock和007系列稍作对比,举个例子
the rock里反派占据了恶魔岛,架设导弹
Dr.No里面反派在一个加勒比小岛上搞了核设施
the rock里面主角们和海豹们一起潜入恶魔岛
You Only Live Twice里面007带了一堆忍者
至于主角们置之死地而后生之类的桥段就不多做赘述了。
而且电影和小说等等注重的都是人物角色的刻画,
可是红魔乡的人物和the rock的人物根本对不上,
如果非要对号入座主角梅森和斯坦利可以对应红白和黑白
汉莫将军是大小姐,二小姐是巴克斯特少校,其余人物对应杂兵
汉莫将军是战功卓著的将军,纯粹的军人劫持导弹也是为了阵亡士兵所受的不公正待遇,同时其保留了军人的荣誉
可是大小姐的红雾异变似乎并非出自高尚目的,
而且若以lz的观点将红雾对应vx毒气的话,异变的红雾可是放出了,而电影里导弹发射则是被阻止了
电影里的少校为了钱才和将军一起劫持导弹,目的是钱,动机是贪婪
异变里的二小姐,则是混乱而又没目的的破坏吧
主角组二人对应老牌间谍mason和菜鸟武器专家stanley,那么stanley应该对应黑白,老间谍则是红白
Mason是英国人,有一个女儿,忍受着不白之冤,干完这一票之后就销声匿迹隐居去了,
和红白设定完全不一样啊
stanley是个毛头小子,最后放弃了追捕Mason,似乎也不是很能和黑白的角色重合
还有若干重要剧情角色找不到对应人物,比如海豹突击队的队长,Mason的女儿,Stanley的女朋友之类的。
因此,个人觉得楼主这比较,有合理的地方但是稍显牵强

点评

没注意到,看得太快了  发表于 2014-1-23 15:46
我第一句话说的就是“剧情流程”,从来没提到人物  发表于 2014-1-23 15: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3 18: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為也有看過一次這部片所以大概講一下想法

第一點這點坦白說很勉強,不論是歐美日的小說電影戲劇中常常都會出現孤島,然後一群人上島的劇情
第二點我想不出重刑犯跟破壞+精神病的關係點為何,要知道很多能被抓到的重刑犯精神上其實都很正常,正常到在犯案前完全沒有跡象,頂多是事後從家中找出部分跡象而已,剩下抓不到的......要嘛被弊掉了要嘛就是在國外過爽爽

第三點的話上面也有一些人有說過,電影到最後的最後才放出來,遊戲則是開始前就放了,如果要說是為了對比......那就沒問題吧XD

第四點......其實有印象看過類似的電影,但是這邊的確可以視同相似
第五點我認為的反而要求的是能力,不是勇氣,因為光是有勇氣也做不出紅霧吧,而電影那段我的權勢是一切都是為了讓老間諜有機會逃跑,所以兩人共同設下的局,所以相似點應該是能力(也可以說是智慧)

話說講到椅腳我就想到一個問題......理論上這東西應該被放了幾十年了,為什麼從來沒做過修補裝潢之類的X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3 18: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1、妖雾,岛屿,这一点可以说是巧合,但也太巧了。
2、这一点很相似。
3、还是相似。
4、关键点之一,当初我也搞不懂为嘛先从地下钻过去。
5、主要关键点,我想楼主这席话就靠“颠茄”两个字来点题了,我想我们可以确认红魔馆的设计来源之一便是《勇闯夺命岛》

结论:楼主精神可嘉,哪个大喵玉去其他东方相关的网站发一下楼主的这段分析,看看其他一设党是怎么想的,反响不错的话,或许能跟囧仙商量下,把这段内容加进THBWiki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4 00: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说的经典套路就是一般故事的经典套路啊,人类历史上从神话时代开始各种故事都有几个模板式的套路。背叛、复仇、屠龙、英雄受难等等。按荣格的理论,这是人类进化史上遗传下来的集体无意识。
比如当前例子中就是典型的洞穴探险或登陆孤岛套路,进化史上洞穴对人类的意义在于庇护所和食物源,而同时也可能有野兽栖居,这种潜意识便造成了现代人的思维习惯,食物的吸引与对野兽的恐惧感可以具象化为孤岛上散发的气体武器或者,在多数探险故事中——仅仅是神秘感。简化来说,即“可见的未知之处给人以调查的欲望”,这便是此类故事的统一动机。随后,进入此地的途径往往是狭窄曲折而危险的,这与进化史上的人类遭遇相似,而且即使并不危险,人类那脆弱的情绪也会将其渲染得很危险。而最后,这帮穴居人也许在洞中发现熊,他们驱逐它,最终将洞据为己有。这便是故事中“战斗”与“征服”的部分。
the rock算是套用此类模式很经典的了。


另外关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虽然有神秘学嫌疑,但是有一点事实请细心考虑:全世界的儿童都怕蛇、蜘蛛、大型猫科动物,大半成年人也对此类生物本能地恐惧,而这其中,欧美国家的许多居民,甚至一辈子就没见过活的蜘蛛,他们耳濡目染的死亡事件都是来自车祸、空难、爆炸,可是他们的大多数并不会对现代产物敬而远之,相反继续惧怕着这些可以一巴掌拍死或一枪击毙的东西——对茹毛饮血时代的人类来说致命的东西。这至少说明了一点:情感在物种进化尺度上也是可以遗传的。

点评

正因为存在本质,才使得断言“一个创意来源于另一个特定创意”并不是那么简单地对比就能得到的。更何况这5条的普适性更接近氢、氧、液态、可食用。  发表于 2014-1-26 00:33
例如果汁、汽水、矿泉,本质上都是“水”,只不过添加了各种成分,所以我就用两种饮料的相似配方进行比较  发表于 2014-1-25 13:42
这个理论应该属于模糊意义上的本质概括吧?我是用更加具体的实际表现方法来做对比  发表于 2014-1-25 13:39
只是说明一下所谓灵感更多可能来自更general一些的素材而非某个特定存在。  发表于 2014-1-24 11:12
看得一头雾水……  发表于 2014-1-24 09: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5 09: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一说,感觉还真是像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10: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許,可能,有參考一點也說不定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15: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需要补一下勇闯夺命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少女注册中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与事务联系|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喵玉殿

GMT+8, 2025-11-5 16: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