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觉得你这大学两年有什么收获?”
那天和同学一起回家的路上,被这样问了
当时想了想,说:
“没有收获。”
——骗你的。
只是不想说出来罢了。
大学最大的收获是学到了很多知识——那是不可能的,每次考试都提前一个月进行突击复习的人有什么知识敢说真正的掌握了?考后几天就忘得差不多了。
不过见到了很多人,很多事,倒的确是真的。
当初和社团里的大一学弟对话的时候跟学弟说:“如果有老师或者学弟请我去说说大一的感想,我一定会说大一的时候不要被某些学长说的‘大学要多多参与各种活动,要争取加入学生会’这种话所鼓动。”
——虽然不会有人请我去就是了。大一的时候和某些人一起表面上干了许多事,但是实际上除了那几位“某些人”闹得风生水起以外,自己除了搭进去不少时间什么也没得到,有的时候还成为了笑柄。
所以大二的时候就变得对大部分活动不闻不问,虽然因此闲得无所事事,不过个人却觉得这样反倒是最好。
实际上仔细想想,大一一年基本上算是混沌的一年,直到大二才有一点想明白的意思。
再说说人。
记得军训结束的时候学院里面做入党动员,坐在我旁边的一位跟我说:“入党什么用也没有,如果去外企的话还有可能因此受限制。”
这纯粹扯淡——因为这位仁兄后来成为了我们班的第一批入党积极分子。选举结果出来之后,我在回宿舍的路上像疯了一样整整笑了一路,引来无数人民群众侧目。不过直到今天,我也没想明白当时到底是因为什么而笑。
可能是因为好笑而笑吧。
然后又到了班级评比的时候,要求每个班都出一个舞台剧,又有一位大胆的说出了自己新颖而又有创意的想法,但是让一个一应俱缺的班级去实现那个想法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于是我提出了许多改进的意见,那位仁兄也很有耐心的将这些意见一一反驳了回来。
结果是,我们班的班级评比以一个大众化的形式惨淡收场——因为那位仁兄最后自己放弃了他的想法。
有些人不可信,有些人不可劝。
不可信者,妄言来,戏言去;不可劝者,随他来,随他去。
当然也有些人,看似粗鄙但重情重义,看似散漫但思维缜密,看似软弱但待人以礼。
似乎也就是大二的时候,自己开始决定从一个参与者变成一个观测者,所观诸事,一文记之以待他日之考。
大学还有一半。
我还可以记下些什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