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TKTD 于 2022-3-24 10:57 编辑 
 最近自己的研究项目刚刚被学校批准,现在可以分享一下如何做研究,确保做研究的自己和研究项目不要和鲑鱼一起见蒋公。
 研究开始之前,要先看一看最近研究的方向。不要用25年以前的文章作为方向的参考。
 
 写在前面的话:不要先想实验方法,因为Intro部分会literally turns into a death march
 
 第一条:研究的题目要小一点
 
 记得某年音乐课是讲的世界音乐。那年写的文章是明治时期日本音乐受到外国的影响。(因为课上没有日本人,瞎讲应该不会出问题)那个文章很好找,但是如果要研究日本音乐受到的外国影响,或者日本音乐历史,那就不是一个文章,而是一本书。别的文章同理。对于社会科学找Jstor很容易找到相应文档。
 
 第二条:研究的题目要避雷
 
 研究的东西一定要有清晰的定义。这个是最大的雷区。如果研究的东西没有清晰的定义,比如“自信”或者“负面情绪”,这样的标题会需要你先定义研究的主体。这一部分很可能会出问题,很多抽象的概念有很多很多不同的定义。这种的先要找meta-definition, 很容易出问题。
 
 第三条:了解学校的能力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学校能够批准什么项目。动物实验,病例访谈实验需要更长时间批准,一个学期大概率下不来。除非是学校有honor program什么或者是教授领导的,否则真的不太现实。
 
 第四条:和教授沟通
 
 这个有一个很歧视性的技巧,就是找年轻但是又不能过于年轻的教授。年老的教授知识深度够但是广度不够,很有可能没有正好落在题目上。年轻的教授广度够但是深度不太够。而且很多颠覆性的理论很可能是1990年后提出来的,说不定教授都不了解。但是如果找研究方法一定要找老教授,老教授的研究方法见的多,有问题一下能看出来。找这些教授的目的是有没有重要的相关研究。重要的相关研究指研究的主体有没有出现重要的颠覆性/重新定义类的研究,或者有新的统一模型类理论。这个如果给教授看了,他们会告诉你的。不过遇到这种研究的是小概率事件。但是一旦遇到了,可能就会有很大的麻烦。
 
 
 第五条:数据库查找有没有人已经做过
 
 这个数据库我用的最方便的是web of science/ebsco. 关键词查出来就有了。如果有人做过了,那么你可以尝试解释你的研究和他们的有什么不同。
 
 第六条:开始填表
 
 根据美国法律规定,只有IRB填表被批准后才能发在期刊上面。IRB表是最讨厌的地方。但是这个填写是有技巧来提高通过率。比如样本填高一点(视觉追踪30人,访谈20人,问卷50人)。尽量简化复杂的概念和定义,只要用词一致就可以。至于Consent and Debrief要写得尽量简单,只要说明研究的是什么就行。点到“我研究是A和B的关联”就可以,尽量避免复杂的概念。IRB最难的部分是实验rationale and design,这两个部分自己很难看出问题。 rationale要写的是为什么这个研究可以做。这个是通过前人研究证明你研究的东西为什么有关联&你的实验为什么能出成果。Design的部分要注意写你的问题顺序是不是随机的, 如果是interview/reading 要写有没有时间限制。
 
 第七条:peer review
 
 自己填完表在送审之前要被同龄人一起看一遍。研究的东西要尽量附带完整,包括IRB, consent, debrief, citation/reference, appendix, interview manuscript等等。这个部分就是决死时刻,很可能直接被否掉。记得有个别的组的写的是足球的研究,但是我们整组学生和教授都对专业术语不熟悉+最后材料给的图片过于诡异,所以整组觉得就没戏了。其实建议还是和教授一边讨论一边做。整个IRB改下来,10个稿左右完全是有可能的。
 
 第八条: 杂项
 
 1. 第一次做研究建议还是找别人的研究进行继续研究,会容易很多, 但是这个方法的弊端是你的结果未必会比前人的好/学校的设备未必会比上个researcher更容易出结果。
 2. 如果是调查问卷,建议直接动学校资金,不推荐尝试自己收集数据, 因为数据很有可能bias/样本过少。
 
 3. 如果研究的语言要翻译成外语,需要有translate 的 validity 支持
 
 4.  curse of knowledge。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有你的背景知识。 这个最好找别人proof read一下,帮忙圈出不懂的部分。
 
 5. 第二次写研究课题的时候,强烈建议先选择大方向,找重叠的研究再看看要研究什么。
 很多人喜欢先想实验,我知道你们的实验可能很炫酷,但是NO. 除非你能证明你的实验有什么意义。
 直接conceive一个课题是Post Doc/学阀才能做的事情。25岁以下(除非家长是学阀,例如某毅的孩子)基本不用考虑。
 
 6. 如果统计数据不significant, 不一定是 “样本没有差异/关联”;没有结果的时候反而要谨慎。(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的期刊不要没有结果的paper。大样本能强行得出结果,但是可能强度不够。)这些属于统计的内容,但是我的统计不厉害,改天可以开新帖子讲讲。
 
 7. 在看别人的研究的时候不要”想当然“,也就是不要认为所有的实验步骤是应当的。这一点因为我自己也做不到,所以在前文中提到了要让教授看看研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