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Ue10332 于 2022-1-21 19:08 编辑
--------------------------------------------------
日治時代的臺灣狂想
-----------------------------------------------------
請避談政治 避談政治 純手繪分享 若有不適請立刻離開 圖片若無法加載,可以到我相冊看
前言 :
對我而言,我的出生地是在那遙遠的東之國。這個地方座位過去的貿易樞紐,自宋元時期就有人來此活動,其中又可分成荷治時期、明鄭時期、清領時期、日治時代和民國時代,其中由於政權時常更迭,導致許多的文獻喪失,便給與了我定義過去的權利,其中我對日治時代尤感興趣。因為其是影響最大、變化最多的。因此我便開始收集史料,嘗試還原以前的台北城。
台北城,在清末以前都是荒郊野嶺,是因為其茶葉、運輸產業的興起,才開始繁榮起來,以前就有"一府(府城,指台南)二鹿(鹿港,位於彰化)三艋舺(今台北萬華)"的稱號,而進入日治之後,相較於南部那動輒上百年的古城,北部比較好開發,也因此日本在台北搞了一套都市計畫。而對我而言,它正是象徵的古典和現代的衝突,很明顯後者勝利了。但是在轉變的過程中,那衝突的美感是無可比擬的,因此我挑選了明治末、大正初的時態最為背景,開始繪製,由於當時要比賽來著,花了約70個小時加緊趕工都還沒完成,所以並沒有很精緻。
取材 :
首先最核心的內容便是地圖了,但那個時代正因為處於變化的時候,所以很多地圖都只能當作參考(像是其中的台北府,其實已經撤裁了,但有些地圖一覺標示出來),其次是照片、明信片等,加起來約百來張。
台北市街平面圖部分(1916)
最新臺北市街鳥目部分(1912)
台北市街全圖部分(1919)
成品 :
經歷了7天70小時以上的趕工,免強處理了一個作品出來。其整體採用油性源子筆,並以浮世繪的方式繪製(類似山口晃那樣,但與之相比我根本是以卵擊石)。中最令人遺憾的是因為時間不足,導致最具有美感的台北公園畫不好,且土木部、台灣銀行(二代)等象徵"現代"的建築都尚未繪製,實屬遺憾。且後來許多地方都尚未處理,本作僅能以"半成品"看待,但還是想請大老指教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