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超新星的恐惧贯穿人类太空时代的伊始,数颗大质量恒星的转轴偏角变化范围间接推动他们成为多行星物种,那份报告,那组阵列,那些团队,那场混乱,催生出“狂泉之水”,但总归是好的。“那份报告我看了,那些家伙质量大不假,但它们的距离是不是太远了?”“观测总会出错误的,她们毕竟被发现几十年。”“银河系没有那么小吧,金属含量也不低。”“哪位知道会出什么事,你我可都不是这方面的。”“嗯,好吧。” 万千星辰被淡忘的母星不计其数,或失踪,或记录,或繁荣,或衰败,对于地球,亦是如此,没有一个成年人愿意回到儿时的摇篮,些许奇怪的是,以太阳系为中心半径五百光年的地区向来是人类最为繁荣发达的地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地球是因超新星而衰败,说她因过度的野心而跌落也不为过,历史这种事称不上少,那些古老的语言在太空时代更快地消除了故土的痕迹,不过最远的拥有最古老的血脉,也算得上那场交响乐的最后乐章。在各个星域,主人接待客人时会穿上根据他们的文化所能追溯到的时代的服装,语言自然是使用标准语,时间亦是如此。各个星球由于大气成分的不同,微生物的种类不同,光照时间的不同,会拥有自己的气味,当每一位外星人士登上其他星球,空气的气味总是第一个让他们难受,好不容易适应了,来自母星的空气也变臭了。不过那些祖辈一直住在金属罐头里的人就没有这个问题了。这个无伤大雅的麻烦,逐渐成为了人类宇宙事业的标志。 “我们目前有多少个政权了?”“地区上有过多少蚂蚁窝呢?”“倒不如问有多少位爬到兔子耳朵上。”“用神圣罗马帝国来描述现在的状态是不合适的,没有任何一段历史可让现在的人们借鉴,她是未知的。”“想想恐龙和企鹅吧!”“哪里有合适的外科医生呢?”“扩张太快了,任何一种由人类创造的社会形态都无法驾驭她。”“他们的种子没法在人类这开花结果。”“照这样下去,毁灭是必然的,我们看着她慢慢死去?”“所以那个计划便重启了?但愿能缓和一些时日。”“但愿。”“那个文明实在是太像我们了,简直就是出生在土卫六上的人类文明” 过去的一百年(按他们历法)中,他们成为了万物的主宰。十八世纪的人们向后人挑衅,他们释放了原子中巨大的能量,亲自登上了遥远的星球,揭开了生命的奥秘,甚至让使祖先被折磨了数千年的病毒销声匿迹。能与他们比肩的怕只有二十二世纪众人。这两个世纪的人们放出知识的恶魔,那时的人们相信后人的智慧,然而事实表明后人并没有足够的智慧。生物学没有摧毁文明,核物理没有摧毁文明,持续的动乱摧毁了她。二十四世纪,生活在巨行星卫星上的这帮米粒再次把目光投向星空。加快文明恢复进程的因素中少不了“英雄”,但技术的拾起与再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这个种族是幸运的同时也不幸的,一颗巨行星及其周围宜居卫星是他们美好的家园,大自然奇妙的安排使得他们的太空开发进度较快,然而达到自然预设的目标耗费了他们自有文字以来几千代的时间"
 “我们的队伍里混进了什么东西?”“你就习惯吧,那是上面默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