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⑤号坦克 于 2023-1-14 18:10 编辑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只能粗略地谈一谈,若内容有错误请不吝赐教,若错误属实保证立即修改)
 众所周知,根据翻译日本人名的一般习惯,名字为假名的人名在被翻译成汉语时必须先转写成漢字再转成简体字,但因为日语那比较匮乏的音系与阿尔泰语系(虽然严格来说日语和琉球语得单拎出来组成一个日琉语系,不能大笔一挥直接划进阿尔泰语系)内比较常见的元音调和(例如有り難くarigataku→ありがたうarigatau→ありがとうarigatō的演变中的第二步),一个读音往往能对应上一大堆相应词汇,所以悲惨的姫海棠はたて小姐就一下子有了“姬海棠极”、“姬海棠果”和“姬海棠羽立”三个汉语译名……
 不过今天我们的主角貌似是小老帝()
 所以说,先让我们把小老帝的名字——“因幡てゐ”拎上来吧,因幡不用解释,可以直接查百科,但这个てゐtewi可就有点讲头了……
 首先,ゐ这个假名实际上并不属于现代日语,在语言的发展中,日语中的わwa行假名除了那个坚挺着的わ外,ゐ、ゑ和を的读音已经演化成了いi、えe和おo。顺道提一嘴,在战前日语的书面语中,由于像这样的一些历史问题,当时的日语言文不一致现象非常严重,以至于学了好几年国语的中学生都不一定能把正常的报纸正确地读出来。
 于是,在战后,日语的正字法得到了修改,除了部分需要保留的地方外,现代日语基本上做到了言文一致,但也因为这次修改,ゐ/ヰ和ゑ/ヱ被彻底废掉,不再频繁出现在日常文本中。
 好像又扯远了,让我们再把小老帝拽上来吧()
 根据上文,我们可以知道,てゐtewi是写作てゐ读作ていtei,因此,“帝”这个翻译似乎也可以,毕竟帝字的音读就是てい
 但,そうなのかsōnanoka?(是那样吗)
 关于てゐ的翻译,在thbwiki中已经十分详尽,在此我不予赘述,“天为”这一译名实际上也是てゐ的原汉字转写。てゐ这个名字或许是ZUN为了表现那种古老的感觉,或许也可能是这个老酒鬼喝醉了后脸滚键盘滚出来的(笑),不过,为什么日本人要用假名而非汉字呢?
 这就要说到万叶假名了。
 如果不把江户时期那帮国学家捣鼓出来的神代文字和那些出土文物上的各类符号算作古代日本的文字的话,古代日本实际上并没有自己的原生文字,目前在日本国内现存最早的记录日语的资料是《稻荷山古坟铁剑铭》,其全文为汉字,但已经开始使用汉字来表音,而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的汉字表音现象就更为明显,其中记载的歌谣均由万葉仮名写成,例如古事记中八千矛神向沼河比卖求婚时整的这一段:
 
 夜知富許能  迦微能美許能波  夜斯麻久爾  都麻麻岐迦泥弖  登富登富斯即为:
 やちほこの  かみのみことは  やしまくに  つままきかねて  とほとほし(yachihokono  kaminomikotowa(ha)  yashimakuni  tsumamakikanete  tohotohoshi)
 八千矛の、神の命は、八島国、妻枕きかねて、遠遠し
 翻译:八千矛神命 在八岛国难以娶到妻子
 由于相关歌谣均为和语,并无汉语词,而且用汉字表意的话,就会“词不逮心”,而只用汉字表音就可“意趣更长”(双引号内的内容出自安万侣自己给古事记作的序),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录歌谣时都只使用万叶假名,而万叶假名在平假名和片假名演化出来之前也被广泛使用。
 但是,到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出现了,那就是……
 汉字笔画太多了……
 这里引用的仅仅是原文中的一句话,如果把原文里八千矛神和沼河比卖你一段我一段然后直接开干的全文规规矩矩地拿着毛笔用万叶假名写一遍,那对手和它的好兄弟手腕来说绝对是一场灾难,因此,假名,逐渐演化出来了
 实际上,假名就是古代日本人偷懒的结果——毕竟用汉字来表音真的是太累人了。
 片假名主要是省略笔画,保留主要偏旁部首,而平假名则是在草书的基础上再度草化,最终就形成了类似于现在的样子
 (具体内容请看附带的平假片假对应汉字表)
 受限于时间问题,今天大概只能讲到这里了,在此之前,让我们再把小老帝……欸?小老帝呢?
 啊,小老帝和海里的鳄鱼玩去了()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再见
 
 平假名对应汉字   
 片假名对应汉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