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喵玉殿官方微博

 找回密码
 少女注册中
搜索
查看: 1108|回复: 1

春秋一哥孔夫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1 10: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秋一哥孔夫子
妾身今天闲的没事翻了翻妾身的书架,拿下一本论语,越读越不对劲,于是上网查了查,好家伙,妾身直呼好家伙!春秋第一社会人!
我们先看一下孔子的出身,生于鲁国陬邑,祖先为宋国贵族,即殷商遗族后代,皇族后裔,对吧,那鲁国在哪里咧,山东省西南部,孔子是东北壮汉,我们再看一下他的家庭,他爹是叔梁纥,谁呢,鲁国郰邑大夫,宋国君主的后代,与鲁国名将狄虒弥、孟氏家臣秦堇父合称“鲁国三虎将",看一下战绩,
公元前563年,晋国的荀罃、荀偃、士匄带着诸侯联军进攻偪阳故城。四月初九,联军包围逼阳,不能攻克。孟孙氏的家臣秦堇父用人力拉了装备车到达战地,逼阳人打开城门,诸侯的将士乘机进攻。逼阳国内城的人突然把闸门放下,叔梁纥双手撑住门,把已经攻入城里的将士放出来,为部队的撤出争取了时间。 孟献子称赞说:“这就是《诗经》所说的‘像老虎一样有力气’的人。”什么概念呢,史记中写道"一门三鼎"一个普通的城门大约有三个大鼎那么重,一个大鼎大概440公斤,440x3=1320公斤,差不多1.5吨重.
护送臧纥
公元前556年秋季,齐灵公攻打鲁国边境,高厚把臧武仲围困在防地,叔梁纥与臧畴 、臧贾率领三百名甲士夜袭齐军,把臧武仲送到旅松后返回防地。齐国不久即退兵。
一辈子大大小小二十三场战役,12个孩子,老当益壮,七十二岁得了孔子,(老不修萝莉控),孔子三岁就寄了,但其实挺正常的,四个老婆十二个娃,就是铁棍子也都要磨没了
妈叫颜征在,没有什么太高的战绩,但颜夫人的父亲是鲁国颜氏族人,军官世家,应该身体也不会差
《史记》中记载,孔子身高9尺6寸,西汉时期,1尺约为23厘米。以这个标准来算,孔子的身高不低于220厘米。《吕氏春秋》中有记载到:“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他精通六艺。六艺起源于周朝,出自《周礼》,包含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巧。其中,“礼”指的是日常与人交往的各种礼节;“乐”指的是精通音律,擅长使用各种乐器;“射”指的是精通射箭之术,擅长骑马射箭;“御”音同驭,指的是驾驭马车的技术;“书”指的是写字、书法方面的造诣;“数”指的是天文、算学等需要计算的学问。“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说到孔门武力值最高的学生,绝对是子路无疑。孔子后来周游列国,好几次被军队和百姓追着砍,子路都冲在最前面。就这样一个猛男,是怎么拜孔子为师的呢?是被孔子打服的。故事是这样,有次,两人在路上遇见了,子路一身非主力打扮,头戴着鸡毛帽子,走路大摇大摆,特别嚣张。然后两人杠上了,孔子教育子路不学习,子路则认为,自己是想除暴安良,根本不需要学习。但是,在孔子面前,没几句就被说得哑口无言。既然比口才不行,那就比武力值吧于是子路提议:“我们来打一架吧!”孔子:“我就站在这里,你推得动我,算我输。”于是孔子站定,子路卯足了劲去推孔子,结果孔子纹丝不动。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两人狠狠打了一架,结果自然是孔子赢了。子路智力上比不过,体力也比不过,这才对孔子心服口服,跪地就要拜孔子为师。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而孔子对射箭的具体要求可不止要射的准。具体是“五射”,分别是: “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即箭穿过鹄的,要用力适当,恰中目标,刚刚露出白色箭头。【参连】即先发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中的,看上去像是一根箭。至圣先师也讲一箭三连。【剡注】即箭射出,箭尾高箭头低,徐徐行进的样子。【襄尺】的襄读让,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应退让一尺。【井仪】即连中四矢,射在鹄的上的位置,要上下左右排列像个井字。《史记》“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行相事。齐欲袭鲁君,孔子以礼历阶,诛齐淫乐,齐侯惧,乃止,归鲁侵地而谢过。”孔子在君主会事的场合里,一边按照礼仪不紧不慢地走上台阶,一边杀伐果断地诛杀齐国的吹奏淫乐的乐者而且杀人时,礼仪不乱,既能辩经,还能斗武。逼得齐国归还土地给鲁国”《淮南子·主术训》:“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宏,勇服于孟贲,足蹑效菟,力招城关,能亦多矣。勇服于孟贲————孔子的勇武能和“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虎狼,发怒吐气,声响动天。”的勇士孟贲相提并论。力招城关————孔子的力气大到能举起城门后的一根巨大横木(门闩)足蹑效菟————孔子的速度能追得上郊外的野兔,在六十岁的时候。史书记载,孔子可以一手控马一手挥舞兵器2000年前,中国古代交通十分不便利,孔子带着数十个弟子花费了14年周游列国(春秋战国时期打仗是常事,所以路上劫匪强人山贼野人什么的也常见不稀有,孔子私人能周游列国且平安归来这也是种武力保证),曾被困于陈蔡,被野人围攻七天七夜。最终突出重围,并且没有伤亡。实力可见一斑
然后孔子弟子三千,全部是青壮年男性,四十余年周游列国且平安归来,小国中山国的兵力三百,孔子弟子光名将就出了18个,你要知道,就算是春秋五霸,人家普通大城也就一两万士兵啊,孔子还是严师,弟子不说辕门射戟,至少可以百步取人首级,拔剑就直接砍人,上战车一路冲锋,而且还非常优雅,他的弟子最普通的恐怕都可以以一敌五,

孔子也将这些贵族战争的技艺传授给弟子,他们也都以“士”自诩,而封建时代的“士”,本身便具有允文允武的特质。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公元前484年孔门弟子冉有作为季氏的将领,击败了齐国军队,季康子问他在哪学的打仗,冉有回答“学之于孔子”。

孔门的贵族战争技艺,不但用于国与国之间,在当时也用于宗族之间的武装斗争。

《礼记·檀弓上》记载子夏请教孔子,如何报父母之仇?

孔子说“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即睡觉也要头枕盾牌,不上班,成天琢磨报仇,武器不离身,不和仇人共存于天地间,遇到了就拿出武器和他拼命,绝不退缩。

子夏受孔子这种教育,当然也是很能打的,《韩诗外传》记载子夏陪伴国君遇到了“两特肩”,即两只三岁的野兽,子夏“拔矛下格而还”,即拔出长矛杀死了这两头壮年野兽,救了国君。

另一次,子夏以“颈血溅君之服”的武力和勇气,强迫赵简子对自己的国君以礼相待。

孔门弟子受封建贵族武德教育,普遍能打,子夏以“文学科”著称,却也被孔子教得能宰杀猛兽和武力威慑君主,至于政事诸科弟子,能打当然更不在话下。

如冉有、子路之类,随时把“子行三军则谁与”挂在嘴边,相当于勇猛太过头,以至于孔子要教他别“暴虎冯河”玩匹夫之勇,因为孔子最慎重“斋、战、疾”,对于战争要重视,不教民战是谓弃之,但勇敢的同时是审慎而不是鲁莽。

子路好勇能战,最后也是以君子的高贵身姿在战斗中“结缨而死”。

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孔门是被各种势力视为一种武力团体来对待的。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曾考证孔门在匡、蒲遭遇的战斗其实是同一件事,是因为叛乱的蒲人担心孔门帮助卫君,这种恐惧也和孔门的战斗力有关。

在战斗中,“有弟子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德,有勇力”,在战斗中宣称“宁斗而死”,并“斗甚疾”,使“蒲人惧”(《史记·孔子世家》),可见追随孔子的弟子不但能打,其中一些人还提供了战车。


此外,又如孔门弟子有若,鲁国大夫微虎从七百人中选三百个勇士夜袭吴王,选拔标准是“三踊于幕庭”,即一种体能测试和跳高比赛,有若通过了筛选,参与了对吴王的夜袭,吓得吴王一夜之间迁徙了三处营地(《左传·哀公八年》)。

又如孔门弟子曾参,被孟子比喻为“孟施舍之勇”。而子夏则被比喻为像北宫黝一样勇敢,“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孟子·公孙丑上》),刺杀一国之君,完全没任何心理障碍,可谓不但有勇,而且能看出侠客文化最初源出于孔门。

哪怕是孔门中以“德行”著称的颜回,也不是一副窝囊相,而是很有武德与勇气的。

孔门与蒲人的战斗中,颜回与众人走散,孔子甚至担心他战死。

钱穆先生《孔子传》中指出颜回“斗乱中失群在后”,当时颜回25岁,正是能打的年龄,很可能承担了战斗的殿后任务。

高培华《卜子夏考论》认为:善于殿后,需要高超的武艺。颜渊在孔门师徒“斗于蒲”突围之际,为了掩护老师和同学脱险,独自担当了殿后的任务




















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知道去他家的路,晚上就去干死他。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中必然有个拜我为师。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们没听说过我但是我还没有发怒,我这真是太(tm)君子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该知道的知道,不该知道的不知道,明白了吗,兄dei。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晓武艺的人喜欢凭力断水流,仁德的武者喜欢徒手开山锻炼身体。
君子不重则不威:君子不下重手啊,就没有威严
吾未见刚者: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有刚的
君子不器:君子打架,不用武器(徒手就能搞定)。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他爸妈都在这,他也跑不远。跑了也有方法给他抓回来。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三十个对手来了才能让我站起来,四十个我就不用犹豫(是不是该出手)了,五十个我能告诉他们我是天命注定的(克星),六十个我能打到他们跪地求饶说好话,七十个我就随便来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远方来的朋友想和我练练,我笑出了声”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千秋大名 + 1 孔次郎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11-21 12: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道,堂堂连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少女注册中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与事务联系|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喵玉殿

GMT+8, 2025-11-4 20: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