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路遇山姥吟留别 于 2024-2-22 08:53 编辑  
 
今天过生日,并且是18岁……不知道说点啥,赏赏诗,并且提供个人的理解。 
至于为什么说“个人的”,因为肯定和传统解读多少有点不一样,当然还是应该肯定传统解读,因为是被公认的自然有道理,不过我哪怕是个人解读,也会忠于文本,而不是搞阴谋论和胡说八道。就比如读《水浒传》潘金莲混蛋可以,说潘金莲是无可奈何嫁给武大郎的也行,反正还是得忠于文本,怎么解读也不可能得出“武大郎是紫砂”的结论,那就是阴谋论。 
今天我想解读的是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千古名诗。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嗯,传统解读一般是这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归来之际,老友已逝,人事全非,恍若隔世,不禁悲从中来。但诗人并未沉浸于悲痛之中,他挺身向前,千帆竞发于沉舟之侧,万木争春于病树之前,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在诗的末联,他点明酬赠之意,感激友人的关怀,也以此与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情感真挚,虽有沉郁之感,却不失豪放之气,它不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也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今天说点不一样的东西,我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因为是对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的和诗,白居易的这首诗是这样的。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这首诗表达的情感不是需要过多分析的,满满的同情和可惜。 
而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的情感没有传统解读这么一种,我感觉还有别的路可以走。 
那就是,23年的贬谪,真的能一笑了之吗? 
我个人解读一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当时没有怎么开化的蛮荒之地,并且一去就是23年。回到故乡之后发现,曾经的旧友,已经离自己而去,简直是恍如隔世一般。 
这部分,我和传统解读还是保持一致。 
下一句,千古绝唱。 
 
一般以为都是表示兴衰是自然规律,表现诗人的豁达。 
嗯……设想一下,明明其他的船都在顺流而下或者是逆流而上,而自己,还没有扬帆起航,就已经沉没。万木争春,自己享受不到一点春天的光景,只能做一棵病树,并且,他一沉就是23年,一病就是23年……等到残骸被打捞上来做成新船,树木的病被医好,自己也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了。 
是啊,自然规律是残酷的,刘禹锡承认世界上有兴有衰,但是他还是对这种规律,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自然规律是这样的,他自己改变不了,怎么也改变不了。新船和新树,都有老去死去的一天,但是他们至少都拥有过,刘禹锡没有,就这么,浪费了23年。 
真是无比的大悲痛,比这更悲痛的是,他早就看破了,他懂这一切,但是,他改变不了。 
就这么独自沉没,当一棵病树。 
不过看着新船,和新生的树木,刘禹锡也是有感慨的,他希望那些后辈,不要再经历自己的命运,他们的前途是光明的,有无尽的河,和无尽的春光,他已经没机会了。 
确实是“二十三年折太多”。是啊,他为什么,就只能默默承受这一切呢? 
并且尾联是这样的。 
 
没想到,世界上还有同情的我的人啊…… 
但是没办法,只能喝杯酒,暂时让自己振奋起来。 
为了活下去,活着,就是一切。 
无论自己曾经多么痛苦,失去了一切,不再年轻。 
也得活下去。 
这个“暂”和“凭”,只能说,过去的23年,化这些东西为一笑,往往在万念俱灰的时候,会有一种残忍的滑稽感。真可笑,你看看这家伙,当了这么多年废物,哈哈。 
但是总是得活着。 
活着,而已。 
我的解读就是这些。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