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是几年前了,反正是参观了中国的东方同人展会之后没多久,我拿着白板笔在宿舍窗户上画着画,边画边对在宿舍的组员们说:
“韩国以后会是东亚地区东方同人文化交流的枢纽!”
组员们都是一副“这可能吗”的表情。我则因为去过中国东方展会的现场所以坚信不疑:就算是原作者不在的环境里,一种艺术形式(genre)也能实现自力更生;东方在中国的人气与中国东方展会质和量的更上一层楼,就是最好的例子。我确信我的这一想法将会指导我们日后如何举办东方展会,同时也会为韩国打造“东亚地区东方同人文化交流的枢纽”的一张名片。
然后去年,听完INK的话我也是一副“这可能吗”的表情。居然想把东方展会开到会展中心里,愚不可及!拿饭店创业举个好理解的例子:如果把“租场地举办第二届蓬莱祭及其以前的东方only展”比作接管了设备齐全的小摊的话,那“在会展中心办展”完全就是搬到新建的大楼里从购买设备开始白手起家。租场地的话,考虑租赁费和空调费就足矣;但如果是在会展中心的话,搭台排线、防火措施、地板保养、场地规划的安全性等等事项,都需要我们处理大量的文件,与之相应的预算也会直线增加——后来我们确实也因为文件和预算打了场硬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