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灭 发表于 2012-11-27 12:22 
刚看了倭寇的踪迹,有点惊艳的感觉,尤其是最后一段点到为止的比试简直帅爆了。看来导演是想还原真剑胜负那 ...
《倭寇的踪迹》,我追随得有点莫名。
导演不算年轻,但对于影视的确还算新人,说“导龄”年轻应该不反对。年轻人的成功指标是什么?
是理想+努力+勤奋+汗水+苍井空+...
不对。
年轻人成功的公式是,坚定的片面认知+大家表面公认给自己的自信,仅此而已。
说是一场武侠的革命之作,最后还是结尾一样,多半是输给了老头子,但是,总算开宗立派,这才是实质性的。
总得说来,这部片子非常晦涩,也充斥着所谓古龙的味道,但原味的东西,未必能立刻和大家的口。像我也是砖家自称,第一次看完,手一颤居然就点了Delete,还是带着Shift一起按下去的。
这真的实在太过分了点儿,虽然我有理由。
错的地方还是有错,而且比较离谱,比如鸳鸯阵根本是老戚的发明,俞大猷反而靠武学提高士兵个人素质,以及现在的苗刀都是全开刃,翻了翻明朝下来的《单刀法选》,拔刀扶着刀背扯出来,没抓刃儿,一掌开刃似乎没有(但似乎也有存在),这几点下来,让我几乎错看了这部片子。
黑的地方也有黑,不过也是常见的,比如四大门派的人比武,拿着长杆大刀玩游场;四大家族的“高手”如云,包括老余扔掉双手剑饰演的双枪老头,脑补了那么多种可能,被一个如响的初学者简简单单一棍子洗白——当然,名门正派这四个字,本身就是用来高级黑的。
但是,他妈的但是!!转过头来,就发觉不对劲,被师兄轻轻一点,想起了片中的几个地方。
第一个,是一句台词。
“不要看我的枪,要看我的脚。”
第二个,是最后一场过招的概括。
试探为主,一击胜负。
第三个,如影如响,其中,如响还有句话我知道,“听手响,往里闯。”
试问过去几年下来飞来飞去,用各种牵强的语言解释制钢丝功夫的武侠电影中,谁拿出了这几句真金干货的?
我开始觉得愧疚了。
教你个打人一打一个准的法子,学不学?
传功没有,练气没有,金丹没有,秘籍没有,心法没有,鬼扯没有,就看看你体力够不够。
太实在了,我教点三脚猫的东西说不准还得忽悠下,不然别人就像会那个将军一样说,你内行,你是内行,可我就是喜欢铁的。
但这部片子的口碑也证明了,实在点,没吃亏。
而喜欢铁的人最后也会发现,真给一丫纯铁的,未必喜欢。
我的境界应该很低,因为我认为武术,就跟枪械似的,是人都能用,哪里都能用,武出侠来,还是武出军来,还是武出功夫熊猫来,哪怕是武出翔来,是武就无所谓。
西部片,就用胡椒盒式转管手枪;古代军事片,就用三眼火铳;二战片,就用李-恩菲尔德步枪;美国黑帮警匪,汤姆逊而且要弹鼓不要弹夹;科幻片,请发明电磁轨道。需要瞄准了再扣扳机,需要上膛上子弹,就无所谓。
于是我声讨的问题是,当人认为用电磁炮爽完一发后,就只能用电磁炮了,如果不继续赡养名贵的炮姐,就毁了。
可如今,连我也差点把电磁炮当成了唯一的火力标准,或者认为最起码,也得是个RPG。
不自反省,恐怕自己也就读不懂,闭门造车,就是容易夜郎自大。
还好,悬崖勒马,就是片中到了最后,分了输赢,也不用拿命来付,没像那四大门,把残兵当倭寇。
那么,这个“倭寇”的踪迹,还是学着看清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