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KLK看完了,这快节奏在最终话前还是有好处的,但跑到最后就显得仓促,最终战也不过瘾。
不过今石洋之的监督风格的确没得说,不仅有张力还巧妙地缓解了尺度和耻度的问题。总的来说立意很有趣,但不管怎样,这部终归还是娱乐作品。其实动画有艺术创造就可以,不知为什么我还是偏执狂一般地想找出有思想性的作品来。(顺带一提,叛逆的物语还没看)
不过无所谓,反正谈及思想性很多东西都要变味。几年来很多好作品到最后都免不了来一个仓促的结局或者不完整的收尾,甚至连当年很优秀的超级动画《Cowboy Bebop》都有这毛病。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毛病完全就是鸡毛蒜皮,无碍大雅,但对我来说却是洪水猛兽。(顺带一提,《天国之扉》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剧场版)
《自新世界》的中文版小说就要出了,似乎还是全译本。译者丁丁虫的译作我也看过是两三本,水平还是很不错的(都是科幻)。日本科幻不管怎么写似乎都有一种颓废感在里面,也许是语言的问题。小说有很多动画没有的细节,结局也许也不会太仓促,就是比较负能量。(不过这作本来就是婊人类利器)。
最后谈一下读书写作。
最近在看《银河铁道之夜》,虽然是好作品,而且具有无数足以让全日本读者奉若珍宝的价值,但相对于西方文学来说,果然也不是我的菜。读这个大概还是想了解岛国人民的审美。
英文版《第五号屠场》读完了,原来我就在想冯内古特这么伟大的作家为什么偏偏只有代表作迟迟不出版,结果是因为里面不仅有婊Communism的东西,还有天朝在未来用氢弹炸平了芝加哥这种设定,简直赞。这本书的黑色幽默已经是耍得神乎其神,每个人、每个动物、甚至是一杯水变质“死掉了”都会跟上一句“So it goes.”,台版翻译是“事情就是这样。”用笑声反击痛苦,还有“笑到最后会感到恐惧。”,估计跟作者德裔美国人和德累斯顿轰炸亲历者的身份有关系。这本书描写德累斯顿轰炸过程只有寥寥几页,重点还是轰炸的结果,如现实情境一样,非常惨烈。(苏联红军一路烧杀抢掠的事实也写了出来。)Billy Pilgrim(Pilgrim有朝圣者的意思)反复在时间中穿梭,反复见证自己的死亡,包括外星人(同样能够看到过去和未来)对达尔文理论的推崇,似乎都在说明战争的不可回避。外星人看到尸体时不会悲伤,因为死者还一直活在时间的某一处,一样是很有深意的象征性描写。反战的书看得不多,但不得不承认,这本书比《永别了,武器》要伟大。
写东西的问题,最近写到某个角色因出离愤怒退群(脱离单位)的事件,发现写这种场面心情简直爽得不能再爽,一口气码了一千七百字有余。写完有些迷茫,因为自己在贴吧也有连载,自觉随便@一堆观众很可耻,但不@又有些老观众看不到,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贴吧毕竟还是贴吧,认真地回复多不过这里。不过没有一条负面评论似乎也是情理之中(不说大话)。
总之就是这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