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喵玉殿官方微博

 找回密码
 少女注册中
搜索
查看: 5594|回复: 20

又看到新闻说美国牛蛙泛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1 23: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听说喵玉的网游遍全球,就问问真实情况牛蛙鲤鱼大闸蟹真没人吃吗?华侨呢?中国的野生动物能吃的都上桌了,美国人据我了解不吃内脏(不知道真的假的,为什么鹅肝是名菜),现在看新闻连牛蛙鲤鱼大闸蟹都不吃,否则应该不会泛滥了吧毕竟也有3亿多人了。那美国人荤菜就几个常见家畜类?河海鲜,山珍(如熊掌)什么的都不吃吗
发表于 2014-10-11 23: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人都吃快餐
真要自己做饭的话,鸡腿,牛排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1 23: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本主义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哪像我们天天有土豆炖牛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1 23: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得看他们那边泛滥的生物是不是“食材”,也就是可以保证无毒无害可食用品种,无论是青蛙还是蜗牛,也都是有不能吃,或者是不敢保证吃了没事的品种的,野外随便跑出来一堆,如果不是闹饥荒,肯定会先顾虑一下有没有毒

而且就外国人来说,首先考虑的不是怎么吃掉,而是怎么保护起来,或者是引导到适合他们生存的地方,看啥吃啥,对野外生物的味道有着无比好奇心的是我朝习惯(四条腿的唯桌子不吃,长翅膀的独飞机不啃)


PS:说句离题的,当年神农尝百草辨药材,如果这是真的,首先就表示“我朝人民钢铁神胃百毒不侵”已经有远古先例了,这点货色不算啥的。



点评

大正解,野外的当然没有饲养的保险,尽管饲养的也会有问题产品出现就是了……  发表于 2014-10-12 00:49
正解,不过不完全是怎么保护起来。野生鲑鱼泛滥的时候干脆用了军队扑杀...我觉得关键是人家观念上就不觉得野生的东西值得吃...  发表于 2014-10-12 00: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1 23: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有人权,蛙有蛙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2 00: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那边应该会天敌去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2 00: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對付分佈廣泛的野生入侵物種,叫人改變習慣去大量進食它當作解決辦法,你說這可行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2 01: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guokr.com/article/436827/
吃货能击退入侵物种?不要太天真了!

点评

其他什么物种和我们没关系,打个比方老虎在某个地方突然泛滥开来当地允许随意扑杀,你说然后呢?当然这是极端例子,只想说如果真是被人类所需要,且有可观利润,那么应该会被遏制的物种入侵的几个好吃的种类  发表于 2014-10-12 08:20
我觉得这篇文章有问题,吃掉入侵物种只是指那几种可以吃的且很好吃的入侵物种,那篇微博本身没写清楚导致被攻击说微生物什么的不能吃,没法解决所有的。像我提的也就三种我看到而且认为很好吃的东西牛蛙大闸蟹鲤鱼  发表于 2014-10-12 08: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2 01: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ormG 于 2014-10-11 18:50 编辑

1.鹅肝是法国菜,而法国菜是装逼神器,,,
2.不吃只是习惯问题,这东西没见过,没那习惯,那就不吃。大闸蟹在英国和德国也很成问题,也曾提过吃的解决办法,但没人鸟。龙虾吃得螃蟹怎么就吃不得?只能说习惯问题,,,
3.鲤鱼那么多刺会弄出人命的,白人习惯吃没刺的东西,毕竟鸡骨头都能卡到,,,


(德国图片报报道过欧洲黑市上的非洲野生动物肉很火,鉴于这份报纸如同太阳报一样水准必须对真实性打个问号。相比之下每日邮报报道的可信度高一些,,,至少可以确信一点,白人并不排斥奇怪的肉,,,


点评

真没有  发表于 2014-10-14 22:24
你是不是把图片报和每日邮报与太阳报的地位弄反了  发表于 2014-10-14 21:06
反白了都没发现3,逼死强迫症  发表于 2014-10-12 01: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2 01: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造吗,俺们可死拱液化的闻名人,才不悔去刺夜深动物咧。俺们刺麦当劳!!
(速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少女注册中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与事务联系|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喵玉殿

GMT+8, 2025-11-9 09: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