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喵玉殿官方微博

 找回密码
 少女注册中
搜索
查看: 5850|回复: 2

[填词] 【集句填詞】【東方萃夢想】柳如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5 03: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outien 于 2015-3-14 23:55 编辑


  集句填詞第二發,這回集的是柳如是。曲子是〈東方萃夢想〉(又名〈碎月〉)。此曲因很適合中文的長短句,過去也有一些中文古風填詞,但因為我的眼光早被古代一流作品養刁了,就沒一首能讓我叫好的。讓我來寫,我也沒把握,然而我可以集古人句。這尋章搜句的過程,可讓我神入作者的情思;集將出來,更可以顯見古人文字功底之遠過今人。
  下面主要輯自柳如是的《戊寅草》和《湖上草》,二書結集時,她才二十一、二歲。柳如是出色之處是,她不只能作綺麗的辭章,她的詩文裡亦有一種英氣和奇志,差可與李清照相比,雖然她的出身、命運和成就都比不上李,遇人也比李清照所遇更為不淑,但也很是可觀了,難怪至今還有不少人深深同情。


【東方萃夢想】柳如是
A1
人生苦不樂,聽鐘鳴,長嘯無心閣自憑
風繡幕,雨簾櫳,水雲漻落愁空濛
枒紅箋,青綾被,人何在,意氣何難雄
香燄短,悲歌心不終

B1
畫樓前、曲徑疏籬來往遊 有睡蝶、沉沉罷舞枕枝頭 
誰能知、香偷韓掾身猶困 復誰惜、魂繞莊周夢更幽
豔陽裡、似飲花漿千日醉 俏人兒、卻閑苔影一簾愁 
愁回處、東風無賴憑吹醒 醒來、又趁狂蜂惱畫樓

C1
神女生涯倘是夢,何妨風雨炤嬋娟
(冷然)覽志託誠宏,(何以)感事類濛遠
日暮飄零憂何所,翩翩雁翅獨超前
影落盡,太息遊子篇

C2
西陵雲物自蕭森,壟雊高巖澗水深
(誰能)偕我蘭蕙姿,(馳目)驅車玉虛濱
洗罷新松看沁雪,行殘舊藥寫來禽
都寄與,萬世共靈心

A2
豈無激昂志,只恐怕,朝花夕橤不相識
況晚來,鳴何深,烏啼正照青楓根
月已西,星已沉,霜未息,露未傾
畫樓心,浥浥滄景辭


(括弧內的詞不是原句,而是從其他句子剪過來的,可以照唱,也可以不唱。)

來源: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微縮復制中心




為了寫這詞,找影印店印了一本這個出來,感謝百度,這種極難買的書,一搜就有了。這種影印本還是要印出來自己拿筆標點。




羈望酬和楊柳枝,我來集句寫歌詞
-讀《柳如是詩文集》集句填詞記,並論「古風歌曲」之要義

緣起

  三月二日,張釗維學長於臉書發文:「為什麼沒有人幫柳如是寫首歌?為什麼沒有人幫陳寅恪寫首歌?──聽林夕【暗湧】有感」,我就來勁了:「好啊,我來寫!」
  我大學本科和碩士是歷史系的,之後又研究流行歌詞,雖然沒有細讀過陳寅恪先生的著作,但是,我不寫,誰寫?比我懂的人,不一定有興趣寫歌。
  那麼,怎麼寫?我不會作曲,還沒找到作曲人合作,也不像林夕〈暗湧〉寫前就知道是要給王菲量身訂做的,不知道要寫給什麼人唱,用什麼角度和態度去和這人物和故事互文。也有辦法,就是「集句填詞」。我去年玩過一次,把汪精衛的《雙照樓詩詞稿》集成了一闋〈Bad Apple!!〉。這便來找兩人的詩集吧。
  陳寅恪是史家,他的詩深沉陡峭,學問大,用典多,諷喻性強,不適合入歌;柳如是則是一個在風塵中求取出路的名妓,她的詩詞就很可以作集句的材料了。   
  我在網上找到了《柳如是詩文集》古籍影印版,沒有標點的,在電腦上沒法看。找影印店印了一本出來,回家拿紅筆一句句圈點過去,藍筆作眉批,讀了這麼多年歷史和中文,我還是第一次對一整本古人詩集這樣下功夫。
  從下午到晚上,我把這書啃了一遍,進入她的心境,揣摩了她的種種矛盾,渴望與怨望,幽恨與曠達,我開始佩服她、同情她,漸漸有了主意。

柳如是作了〈古詩十九首〉的同人

  《柳如是詩文集》由《戊寅草》、《湖上草》、《柳和東尺牘》和附編的《東山酬和集》、《柳如是詩文補輯》組成,主要部份是前二書,前二書結集時,作者二十一、二歲,這正是一個人知性、感性和青春美貌盛開的黃金時期,而柳如是是一個名妓,一個寫得一手好詩的名妓,這在當時那個社會,便完全沒有不被追捧的道理。然而,她二十一歲第一部詩集《戊寅草》(1638),開篇的是什麼呢?──〈擬古詩十九首〉!
  讀過的都知道,〈古詩十九首〉是漢代佚名的五言詩,首見輯錄於《昭明文選》。它歌詠別離、羈旅、生活與生命幾個大題目,言語質直,風格純樸,而每能在渾厚中直抵窮極,迥異於後世詩歌放逸、工整或靡麗的取向。柳如是所在的晚明江南,文風和世風正是靡麗的;女性寫詩,特別是名妓,大家通常也都會以為無非就是花前月下、剪紅刻翠那一套。可是,柳如是給你來一個〈擬古詩十九首〉!
  用今天動漫界的流行語來講,這叫「反差萌」。
  所謂「擬」,就是按原作的題意與格式,自己寫一篇。換句話說,是一種通過追擬、揣摩來演繹原作,讓自己和原作的生命互相煥發的同人創作。柳如是是一個身無自由、仰賴顧客與士人追捧的名妓,而〈古詩十九首〉雖然不知作者是哪些人,但從內容來看,大抵是很接近平民的,沒有特別的執念,也沒有特別的不自由,不像文人士大夫慣於咬文嚼字,又背著一大堆包袱。歷代詩家都推崇〈古詩十九首〉,也效仿它的形式與精神,作成「五言古風」這一體裁的主要大宗;但是,沒幾人能真正寫出〈古詩十九首〉的感覺,因為你就不是那樣的人,你的生活環境就不是那樣的社會。
  那麼,柳如是怎麼擬呢?她的作法是:用〈古詩十九首〉映照自己的生活處境,寫出她對自由、淳美、永遠、安適……等等心境的渴望與難得。她寫出了她的〈古詩十九首〉、晚明的〈古詩十九首〉。
  她飽讀詩詞,還能作賦(最講究辭藻的文體),其遣詞用字比原作豐富、華麗許多,並沒有為了模擬就刻意只用漢詩的句式;但在靡麗之中,偶爾來兩句直白的,就特別有力。如這首:

青青陵上柏   
邑邑雲中鵠,幽幽草間蟲。劣當得道步,恆墜荒思中。人生苦不樂,意氣何難雄。走獵鄴城下,射虎當秋風。芳園置樽酒,妙伎呈嘉容。流蘇夾綺轂,琱道列芙蓉。寶袂逞飛辯,上客齊臥龍。金吾一何鄙,悲歌心不終。

  「人生苦不樂,意氣何難雄」,真不但是她的自我寫照,也是那時代多少人的寫照!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呢?我筆記如下:「諷刺一群嘴炮公子,亦以自婊自傷。」名妓要和名士周旋來維繫聲名,名士靠的是高談闊論,而高談闊論須有銀子和關係打底,他們一面大搞「走獵」「射虎」之類的風流韻事,一面大談救國或者天文地理,個個都是臥龍。這樣最好是能救得了國。但柳如是又不能不和這些人搞在一起,所以「悲歌心不終」看不到未來。或問:既然要靠這些人,又為什麼把他們全罵了呢?曰;文人相輕,每個讀到這首詩的名士,都可以說,這罵的是別人;柳如是也的確講到了大家的堵爛之處:「意氣何難雄」,為什麼這天下就不能交給我來痛快淋漓地幹上一場呢?如果真能讓我大展拳腳,你當我真愛每天跑趴嗎?什麼,你問我行不行?哎,總會比那些鳥人好吧!於是,他大概便要對身不由己的柳如是,更加憐惜了。
  我們小時候學過一句話:「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我覺得我們可以把這句話當成讀古詩的一門訣竅。此詩便有多重的「看看別人,想想自己」:一層,是看到「邑邑雲中鵠,幽幽草間蟲」,想到自己「劣當得道步,恆墜荒思中」──前句有些費解,我不太確定該怎麼講,但大約是,看到這些天上地下悠然自在又或渺小短促的生命,自己內心也不由得墜入一片荒茫,出離後句所寫的那些盛宴。
  另一層,是對應原作:

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斗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驅車策駑馬,遊戲宛與洛。洛中何鬱鬱,冠帶自相索。長衢羅夾巷,王侯多第宅。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極宴娛心意,戚戚何所迫?

  柳如是版和原作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可以看到,原作者大約是一個不得志的文士,有一些酒友,酒薄但是情意厚;一輛算不上好的馬車,可以往來遊戲於宛城、洛陽一帶;洛陽京中有王侯第宅和高高宮牆,但這些跟我有什麼關係呢?原本應該可以有的,但也罷了,我們吃喝玩樂多自在,幹嘛成日愁眉苦臉把什麼大事放在心上?這位仁兄不算成功,但他的心胸還是開闊的,所以他寫「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自比於耐得住寒冷和沖刷的樹與石。
  柳如是呢?「邑邑雲中鵠,幽幽草間蟲」,「邑邑」是憂鬱不樂的樣子,也可以加個心字旁寫作「悒悒」;「幽幽」更不用解釋了。之後每一句都可以和原作對照,我們可以看到,她的物質生活比漢朝那位苦哈哈的老兄豪華不知多少倍,但是她不自由。論時代,東漢和晚明各有各的問題,但原詩對天下還沒喪失信心,估計那時還不算末世;柳如是的時代,明朝已經爛到底,天災、流寇、女真和朝堂內鬥一起來,她詩裡面這些人還在玩,一邊玩一邊罵官,渾不覺他們自家也是問題的一大部份。兩相對照,結合歷史記載,我們可以看到那些人的許多情況;反觀來,我們這個時代又是怎樣呢?我又是怎樣呢?這又是一層「想想自己」了。
  但如果只是嘲諷,格調終究不高。柳如是寫這古風的五言詩,高處在她確實傳承了古風的生命感懷。這一首〈青青陵上柏〉,她寫「人生苦不樂,意氣何難雄」;另一首〈回車駕言邁〉,她寫「美好會有時,金石何足戀。我行大漠中,凜凜風吹面」;又一首〈去者日以疏〉,她寫「豈無激昂志,憂心迺愈疾。但當恣邀游,顧眄垂清逸」……她有雄心壯志,嚮往開闊的人生,但她從小就沒有這樣的機會,只好在詩文裡遙相寄托,托之於「千秋鬯幽期,萬世共靈心」(〈迢迢牽牛星〉)。我確實在詩裡讀到了強烈的感情,柳如是果非浪得虛名。晚明的名士雖然混蛋,但文學造詣一般很高,都是懂詩的;或許,他們良知未泯或是重新冒出一點來的時候,會從柳如是的詩中看到他們失落已久的、應該有的精神,於是會發自內心地敬重她。
  柳如是後來如願嫁給了朝廷元老、文壇魁首錢謙益,甚得寵愛,也仍常參與文友酬和;清軍打掉明朝以後的變局,是另一個故事,但就《戊寅草》的時期來看,她這〈擬古詩十九首〉實在是一張極成功的「同人概念專輯」,一下把自己的格調拉到像王菲那樣高了,而且還都是自己寫的。
  《戊寅草》還有許多原創作品,計有五言、七言、歌行、小令,還有三篇賦,水準大都不差,只有小令寫的是豔詞,不脫「主流芭樂歌」的套路,還有一首標明是「代人作」的〈兩同心•夜景〉,內容就是在賣萌(用古話來說,叫賣憐邀寵、邀寵賣憐),拉客拉得很露,所以必須強調是幫人寫的,她自己要走女神路線,縱傷春也要矜持,不能作此調。一年後的《湖上草》篇幅較短,有〈西陵十首〉、〈西湖八絕句〉等組詩,七言居多,藉景抒情,其幽姿又益加端凝了一些;也有五言,只是沒有〈擬古詩十九首〉那樣英奇的「在地獄中仰望天堂」的反差萌,也沒有和原作對照的意趣,勁道就不免薄弱了些,但也有其格調。
  人家二十出頭就能寫出這樣的詩,我們一輩子也寫不來;如果我從小也成天讀這些東西、和那些文人往來,日夜操練,我大概也可以寫出一批過得去的,但我沒有;你讓我再選一次,我也還是會選擇玩電腦遊戲長大。如果讓我現在開始繼續練,像張大春先生那樣每天寫幾首,不管有無用場,滿意就貼上網,堅持多年,我也應該能寫出一些夠水準的,但我還沒有,估計也不太可能那麼勤奮。
  我現在可以做到的是集句。

萃夢想•柳如是
曲:U2〈東方萃夢想〉

A1
人生苦不樂,聽鐘鳴,長嘯無心閣自憑
風繡幕,雨簾櫳,水雲漻落愁空濛
枒紅箋,青綾被,美人意氣何難雄
香燄短,悲歌心不終
B1
畫樓前、曲徑疏籬來往遊 睡蝶、沉沉罷舞枕枝頭 
誰能知、香偷韓掾身猶困 復誰惜、魂繞莊周夢更幽
豔陽裡、似飲花漿千日醉 俏人兒、卻閑苔影一簾愁 
愁回處、東風無賴憑吹醒 醒來、又趁狂蜂惱畫樓
C1
神女生涯倘是夢,何妨風雨炤嬋娟
(冷然)覽志託誠宏,(何以)感事類濛遠
日暮飄零憂何所,翩翩雁翅獨超前
影落盡,太息〈遊子篇〉
C2
西陵雲物自蕭森,壟雊高巖澗水深
(誰能)偕我蘭蕙姿,(馳目)驅車玉虛濱
洗罷新松看沁雪,行殘舊藥寫來禽
都寄與,萬世共靈心
A2
豈無激昂志,只恐怕,蘭皋秋荻已荒靡
聽鐘鳴,鳴何深,烏啼正照青楓根
月已西,星已沉,霜未息,露未傾
畫樓心,浥浥滄景辭
畫樓心,千秋鬯幽期

選曲說明

  我選的曲子,是日本《東方Project》系列第7.5號作品《東方萃夢想》的主題曲,一名〈碎月〉。這個系列作品在2002-04年的第6-8作竄紅,因為原作者ZUN不但遊戲寫得好玩,角色設定有特色,音樂又寫得非常動聽,而且他授權大眾,開放同人創作,於是出現了極大量的衍生作品,成為同人界的奇蹟,儘管沒有特別宣傳,也在網上積累了大批愛好者,我也在2012年底「入了坑」,進入了這廣大同人營造出來的世界,嘆為觀止。
  《東方萃夢想》是ZUN和「黃昏邊境」社團的合作作品,作曲者其實是該團的網名U2者,因為ZUN在音樂上名聲太高,〈萃夢想〉又很出色,頗有一些人誤以為它是ZUN的作品,我也查了一下才確定作者。特此註明。
  這首〈萃夢想〉原本寫的是歡宴,但它的旋律也很適合抒情、哀歌,後來便出現不少改編歌曲。它又頗具中國風,而且三、五、七的句式正好適合中文詩詞,旋律也有不少處可隨歌詞的長短、平仄來調整,所以也有了一些用文言來填詞的中文版,在近年所謂「古風歌曲」的愛好者裡也有一些名氣。
  我選這首曲子來填,有三個原因。一、它的確不錯,很可以和柳如是的詩詞配出意境。二、我希望藉著這樣的跨界(crossover),把柳如是故事、古典文學、《東方》系列推廣給不同圈子的人,主要是為古詩詞在現代的繼續發展多找一條路。三、我對現有的「古風歌曲」很不滿意,所以想自己來寫一些;我還寫不出夠好的文言歌詞,那麼拿古人的字句來組合,能否組出佳作?做了就知道。

「古風歌曲」該怎麼寫才好?

  何謂「古風歌曲」?這是「中國風」一名在流行歌壇流行後,大陸網友生出來的一個名堂,特指古典風味的歌曲,近十幾年網路普及後,陸續有人投入創作,從專業歌手、同人社團到業餘玩票都有,你在網上找「古風歌曲」,沒有幾千首,也有幾百首了。
  但敏感的人,馬上就會想到兩個問題啦:一、這些「古風」,和真正古代的、或者從傳統文學、音樂蛻變出來的作品,有何異同?能否不只是現代人對過去的浪漫想像?二、現代人寫得好文言歌詞嗎?退一步問,能夠傳得古典詩詞的精髓,化用在自己的新作中嗎?
  我是研究流行歌詞的,大學也還算用心地修過詩選、詞選,古代、現代的一流作品,我都研究過一些,眼界就高了。眼界高,便處處看不順眼,如《破壞之王》的名台詞:「我不是針對你,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這現代人寫的古風歌曲,真就沒有幾首讓我讚賞的,堪稱及格的也很少。我也知道古文不易學,今人也很少有那個工夫去把它學到家,拿古代一流標準來要求今人,不太實際;但是你不能要求人放寬鑑賞標準,人家聽了看了,覺得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古風歌曲的常見弊病,首先是在文辭上,很多達不到基本的通順,只是把看上去很美的字詞堆在一起,這是基本功不到;另一方面,你得照顧不懂那麼多詩的聽眾,如果你抄了些生僻詞句,中文系也要查詞典的,誰聽?這顧慮有理,但一這樣設限,就少了很多可用的詞了。
  再來,是在音樂上,幾乎都是國語芭樂歌的調調,和弦進行變化也不大,聽來千篇一律;也有些刻意求新,用節奏藍調、嘻哈或自創曲風,但唱起來又不自然,拿腔作調,陰陽怪氣(陰聲不陰聲,陽聲不陽聲),惹人嫌惡,更糟。有些直接拿古詩來譜曲的,用國語唱,也有天然缺陷,因為國語是簡化的制訂語,聲調變化有限,韻也有異古韻,藝術表現力比不上存古較多的閩、粵、客語等等。大部份的歌手,唱這些歌曲時,也沒有存意用心去把字詞裡的韻味展現出來,而是大概決定了一個情調,便一字一音唱了過去。我聽過各地傳統民謠和傳統戲曲,也聽過傳統中人出來寫的流行歌,聽過他們怎樣表現每個字詞的韻致,如何在轉折滑腔、抑揚頓挫處再現斯土斯民的生活情調;和現在的作品一比,說今人完全比不上,那還算客氣的。不客氣的說,恐怕今人很多是完全沒有這個意識,完全不知道我們漢語可以唱得那麼活潑、深長、靈動、端凝又自然。既然要作「古風」,不就應該講求這等古意嗎?中國語言和中國音樂該如何才能和西方十二平均律體系的音樂融合好,古老的聲音能如何在這裡面得到蘇生,這是一百多年來還沒有通解的大問題,「古風」在此正可作先鋒,也已有許多前人作過先鋒,成果不盡美好,但也好過近年只是跟風的今人。
  最嚴重的弊病,是在思想、情調上:大部份作情歌的,只是作出一個傷感的氛圍,耽溺其中;少部份,想要作出瀟灑自在的感覺,結果往往亂扯一氣,也很膚淺。這繼承的,是古典詩詞裡最壞的部份。我最尊敬的詩家顧隨先生,有此一說:

  人對煩惱苦痛,可分三等: 
  第一等人,不去苦痛,不免煩惱,不斷煩惱而入菩提。煩惱是人的境界,菩提是佛的境界,惟佛能之。煩惱痛苦在這種人身上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力量、動機。
  第二等人,是能借外來事物減少或免除苦痛煩惱。如波特來爾有一篇散文詩《你醉吧》,不只是酒,或景致,或道德,或詩,不論什麼,總之是醉。
  第三等人,終天生活在苦痛煩惱中,整個被這種洪流所淹沒。
(葉嘉瑩編,《迦陵學詩筆記》上冊,頁99-100)
  顧先生又說:
  詩中之傷感便如嗜好中之大煙,最害人而最不容易去掉。
(《迦陵學詩筆記》下冊,頁172

  傷感、凋零、沒落、飄忽、無常、失戀,多麼淒美啊,可是有什麼意思?不是說不能寫這些,但你能不只是沉浸在這裡面嗎?如果你真有如此經歷,那也罷了,但如果是覺得那樣很浪漫,歌詠一下,過一把言情小說的癮,消費那種甚至並非實有的悲劇,這算什麼?我不懂。
  顧先生推崇的是「擔荷」,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推崇南唐後主李煜「儼然有釋迦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即便傷感,也不要只是傷感,而還要能凝結出一種「得失寸心知」的文章,或許他人將能以我為借鑑,而我也就能多少告慰一些了──這大約是「第二等人」的辦法,然而平易可學;歷代詩人,多在此中看到以前的人,也將自己的感觸,貢獻到這部千年的同人誌裡。
  我們若能穿透表面上的華麗辭藻,或者不那麼易解的典故、僻句,去體會他們是怎麼總結自己的際遇,描述自己的性命,我們也就能透過其鍛字煉句的矜持,發見一種格調,這格調是歷經千百年無數認真的詩人,反覆檢討出來的。我認為這才是中國詩歌的精髓。我們把握了這個要領,便可以比較流利地解讀各個詩人的作品與生平;輪到我們自己來創作,格調也就不至太過膚淺或混亂。
  現代人能有這層認識的大概不多,不能怪大家,我也是修課又自己找書才學到一點;可以怪現代教育,但怪了也沒用。最該怪的是我們讀中文系的人,傳承、普及、推廣的工作都沒做夠。所以我要把這工夫拿來寫流行歌曲,要倚聲於〈萃夢想〉這種有同人基礎的樂曲來填詞。
  為什麼不填一些華人更熟悉的曲子呢?如《仙劍奇俠傳》的〈蝶戀〉?這首我也想很久了,國中就想填,至今快二十年了,還沒有。我讀這本《柳如是詩文集》也覺得這頗適合〈蝶戀〉,但還沒能集出來。如果這本不成,我換別人的或許可以;就算都不成,我再多練練,也當自己寫。現在就先講這首〈柳如是〉吧。

集句填詞──如何重組出她的生命?

  因為不知道這首填出來能用在什麼場合、給誰唱,我決定就以柳如是為主角,用她自己的詞句,演繹她的生涯、她的悲哀、她的羈望。A段首句當開門見山點出主題,我沒多想,就選了「人生苦不樂」,沒有別句比它更能作開場白了。
  C段副歌,也是原曲的高潮,要揭出她的根本態度,我也沒多費神,就選定了「神女生涯倘是夢,何妨風雨炤嬋娟」,出自《湖上草》開篇第一首〈雨中遊斷橋〉末兩句,變自李商隱的「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用巫山神女的典故講春夢的虛幻;而在柳如是來說,她的現實生活就是不折不扣的「神女生涯」,賣夢想,賣相思,賣欲望,操弄虛幻,保持價格。這種現實生活也可以說是夢一場,然而柳如是不只是傷感怨艾,她拉出一個坦然的態度來面對:「何妨風雨炤嬋娟」,炤通「照」,原書這樣印,或許是想強調,要用自己的生命來輝映月亮,而不只是平常的對月亮發呆。
  剛剛查了一下,2012年有一部電影《柳如是》,也拿了這兩句作文案;該片評價不高,這裡也先不談,但可知大家想法差不多,這兩句的確很招牌。蓋用典是交疊同人圈的最好用的手法,柳如是在此作神女傳說和李商隱的同仁,而因為她自己就是「神女」,所以後句可以更具「主體性」地表出一種態度,不像李商隱後句也只能排比另一個故事(這也是因為七律頷聯必須對仗,而柳詩是末兩句,不受限)。
  這兩句定下來,全詞的基調也就確定了:人生苦不樂,很虛幻,但我又何妨在這風雨摧折之中,炤亮某種永世的美好?這便是不止於傷感的態度了,即便還不到第一等人的境界,在第二等裡也很不錯了。有沮喪,但她不甘、不屈;她沒辦法像超級英雄或穿越小說那樣毅然決然地反抗,但她還是能在周旋委蛇中盡量給自己鋪設出路,她後來也成功了,這便很能鼓舞我們凡人,也自然就超越了那些只耽溺在傷感裡虛晃的詩人詞人。
  接下來,是個很現實的技術問題:這曲子有很多三言的樂句,但這詩集裡有多少?我翻了一遍,把所有可用的都抄在下面:

聽鐘鳴 鳴何深 驚妾思 動妾情 月已西 星已沉 霜未息 露未傾
情有異 愁仍多 昔何密 今何疏 
悲落葉 誰能知 復誰惜 委秋日 針與絲 亦可量 
憶來時 憶立時 憶坐時 憶眠時 憶起時 憶去時
人去也 人何在 
有時候 貼天飛 只恐怕 畫樓前 豔陽裡 渾牽繫 時時愁
風繡幕 雨簾櫳 被兒裡 夢兒中 香燄短 黃昏促 只怕是 那人兒
花夢滑 杏絲飛 合歡被 水晶幃 影落盡 人歸去 都寄與 有些兒
芙蓉淚 櫻桃語 要他來 來得麼 枒紅箋 青綾被 人近也 愁回處
雨絲零 畫樓心 況銷魂 俏人兒 
更吹起 還記得 況晚來 見行客 縱饒有 冷落盡 憶從前 
空回首 空自守

  「積木」就這些。先盡量從裡面找,如果不行,再從其他句子裡截,或者把兩個三言句合併成一個五言句來唱。如果你來堆,後面可以接什麼?不滿意的話,也可以把前句改掉。
  還要先考慮B段,要用八組,而且B段後半句前三字的節奏是「□□、□」,頗不利於連貫。這裡我想偷個懶,直接搬她一首七律過來,每句前面加三字,起到鋪陳、補白的作用。
  很幸運,我找到〈詩文補輯〉裡一首〈咏睡蝶〉,輯自鄒漪《柳如是詩》,此詩的視角在作者與睡蝶間來回切換,頭兩句寫蝴蝶,三四句用典,是作者的思維發散,五六句兼寫蝴蝶與本人,到第七句東風同時吹醒二者,最後,蝴蝶又和狂蜂(無聊男子的代稱)一起讓畫樓裡的人兒著惱了。這首詩,本身是寫她的生涯,而上可承A段設定的背景,下可接C段的「夢」字,唱起來也還算順,我就採用了。「睡蝶」是標題,把集句規矩放寬一點也能用,這裡必須用它,不然不知道是在寫什麼。「咏」改成「有」,一顧文意,二可與前句「遊」同音、連音,成一個頂真,好唱。
  「香偷韓掾」典故:西晉權臣賈充門下有個叫韓壽的美男子,祖上也是中高層官員,但不在權力核心;他本人任司空掾,掾就是秘書,秘書如果是親信,那便是個老二職位:看起來很小,用時就會變大。我們不知道他秘書做得怎樣,不過賈充小女兒賈午愛上了他,與之私通,還偷外國進貢的香給他,結果被發現了,賈充無奈,只好讓她嫁給他。
  賈充約有四女,三女賈南風是有名的醜女加悍婦,嫁給晉惠帝,興風作浪,搞得一團糟,估計這賈午也好不到哪裡去。韓壽算是和皇家結親了,好像很好命吧,但後來沒多久便和大家一樣捲入亂事,家人被殺了不少,他自己可能有逃過一劫,但總也好不到哪裡去。
  所以柳如是寫「香偷韓掾身猶困」:你就算得到權勢者的寵愛,也還是困在一個怪圈。下句「魂繞莊周夢更幽」,莊周夢蝶,在《莊子》原書的記載中是很曠達的,因為莊子是一個自由人,而她不自由,這幽便不是幽雅,而是幽暗了。理解至此,積木裡正好有「誰能知」、「復誰惜」一組,這便可以層遞地從生態(上句)到心理(下句),表達她的悲哀,尤其一個「惜」字,可以提示,她這「夢更幽」可不是什麼美景。幻想的底下是殘酷的現實,同具並陳,不以一者掩沒另一者,詩家推崇這樣的表現,我也認為應該這樣寫,才有對比,才有層次。
  「豔陽裡」、「俏人兒」是勉強湊,或許從別句剪裁可以有更好的。「愁回處」沒花什麼腦筋,頂真,又順。「醒來」則打破集句規矩,因為沒有合用的,那裡也不好再唱三個字,只好頂著前句續一下,亦不出原作範圍便是。
  再回來砌A1段。

  人生苦不樂,聽鐘鳴,長嘯無心閣自憑

  「聽鐘鳴」取自〈聽鐘鳴〉,《戊寅草》裡一首感嘆時光流逝和人情變易的歌行,其中有些連用的三言句很好,我留到A2段用。「長嘯無心閣自憑」出自《湖上草》的〈月夜登湖心亭〉,一句裡兼有衝動和沉默、開闊和堵爛,是個好開頭。一開始我湊的是「人生苦不樂,見行客,總有家園歸不得」,雖然押韻了,但缺乏層次,又太武斷,不行。也有別的,都不甚好。

  風繡幕,雨簾櫳,水雲漻落愁空濛

  「櫳」,檻、窗格。這裡「繡」和「廉」應是動詞,風吹動幕帳,吹出刺繡般的波浪招展;雨下過窗櫺,形成它一道簾子。這兩句寫近處,同時埋藏著心緒,我就找了一句遠處的來湊。但恐「漻落」是雨後貌有違前句,那或許解作微雨就可以了吧?「愁空濛」表出心思了,唱到這邊也是張揚處,和上一行呼應到。

  枒紅箋,青綾被,美人意氣何難雄
  枒,一種樹木,或者是形容枝椏岐出的樣子,我沒查到「枒紅」是什麼,查「枒」字的圖片,Google給我的是一個賣爆乳的女藝人,這樣對嗎?綾,就是綾羅綢緞的綾,如果你用Google查圖片,它給你的是幾十個日本女優,這樣對嗎?
  這一行初擬作「被兒裡,夢兒中,人何在,意氣何難雄」,想寫個雄心壯志被香豔紅粉所消磨的樣子。前兩句太露了,換;「人何在」後面接五言句太急,改從「美人生南國,更自好金篌」(〈城東高且長〉)剪兩字過來。「美人」在詩經、楚辭的時代亦可指男性,而且也能以雄健為美,到後世愈來愈偏指女性,偏向柔媚。柳如是就生活在這種文化發展到極致的環境,而以〈擬古詩十九首〉拉出一個「雄」字來作反問。我沿續這個思路,再放個「美人」到前面,加強反差。
  香燄短,悲歌心不終
  香燒盡,可以聯想到青春短暫,然而悲劇長遠。不但柳如是的悲劇看不到盡頭,千千萬萬女人,以及一切身不由己的人也是。學作詩詞,掌握了情與景、覺與知、物與我、小與大、……之間的排比與對比,便不難疊出層次。我有四個口訣:「比」、「收放」,「正反合」,「起承轉合」,寫東西無非就是這一套。
  歌曲有律動,詩也有律動,律詩絕句大約都是「收-放-放-收」或「放-收-收-放」的節奏,平仄格律也是由此而來。〈萃夢想〉的旋律大約也是這樣起伏,我們憑著直覺跟著填,填出來感覺也不會差太多,但若有了概念,就可以更精準地選擇適合的字詞與意象。
  再看C段:
  
  神女生涯倘是夢,何妨風雨炤嬋娟
  (冷然)覽志託誠宏,(何以)感事類濛遠
  原曲有很多改編版,第二行的音符,7-75-75-57-5的都有,我就以五言句為基底,從同一首詩別句裡再各剪兩字過來,唱或不唱皆可。我想,柳如是既拉出了一個正視淋漓現實的態度,下面就接個五言古風的句子出來好,於是從〈遣懷〉一詩(〈擬古詩十九首〉之後第一首)選了這兩句最「士大夫」的。原詩是「感事類濛遠,覽志託誠宏」,這裡為協韻而倒過來,感覺也比較順。她讀經史,以其中記載的「誠宏」為精神寄託。然而,男人讀這些,可以惕勵自己去做大事,做有用的人;她讀這些,又能怎樣呢?還不是繼續陪公子讀書、作詩、玩樂?也只好將自己「類濛遠」,求取一點超脫現實的寧靜了吧。
  那首〈遣懷〉大抵就是這個意思,是一種很深很冷,但內心又還燃著火種的諷刺。然而貼在這裡,「感事類濛遠」底下的意思尚未展開,所以再接下去:
  日暮飄零憂何所,翩翩雁翅獨超前
  出自《戊寅草》的〈初秋八首〉其三。由情至景、由景見情、情景交融,這是中國詩歌的基本手法,永不過時;我們看她怎麼描寫自然景觀(或曰「物象」),就可以看到她的心境。為什麼柳如是在這裡特寫一具「獨超前」的雁翅?最簡單最不花腦筋的解讀:因為她覺得她就像是雁群裡一個「獨超前」的;或者,她想做這樣的人。把這樣的心象和期望貼過來,也就把前兩行沉抑下來的情緒,又轉出到高遠之處了。
  影落盡,太息〈遊子篇〉
  旋律又沉抑下來,詞也要。黃昏過了,雁群也過了,影落盡,讓我們把畫面交回給主角。後句出自《戊寅草》另一首五古〈游鴛湖作〉尾段:「日暮儆窿仄,太息游子篇。靈星伏蒼嶕,靃靡盈吾前。」〈遊子篇〉好像是一首很古的詩,結果我查到北宋呂南公(1047-1086)作有一首,並不太古,也是五言古風,內容主要是諷刺那種成天冶遊跑趴的公子哥的,柳如是指的應該就是這首沒錯了。
  如果只看字面,這和一般傷春悲秋的詩詞也差不多;查到她引的〈遊子篇〉是什麼,才知道她這太息,嘆得非常有社會寫實的意義。再想想,古人可沒有我們這麼強大的搜尋引擎,而呂南公在史上不算特別著名的詩人,柳如是那時有多少人熟悉他?還須考證。同代人如果不明就裡便追捧此詩,就要落入被她罵而不自知的那群人啦。這種慧黠也是學霸才玩得起的遊戲。
C2
西陵雲物自蕭森,壟雊高巗澗水深
  副歌要唱兩遍。前面三段,主角都太苦悶了,這裡我想多給她一些清新、開闊的,便從《湖上草》的〈西陵十首〉其六找到這兩句。
  西陵,又稱西泠,杭州西湖景區,我去過,如果沒那麼多人和現代建築就好了。根據野史記載,明朝那時候西湖就很擠,難得清靜,好在詩人可以只留下自己想見到的。「壟雊」,壟是田埂(條形土堆),「雊」是雄雞的鳴叫聲,如晉代張協:「澤雉登壟雊,寒猿擁條吟」,「雊」和「吟」是動詞來的──有點意外吧!單看後文,還以為這是在形容山谷?我就理解錯了。原來「高巗」是田埂上面公雞叫的形容詞,猶如「深」是「澗水」的形容詞。她不是描寫一個遠離人煙的蕭森山谷,而就是寫市區附近的田野,只戴著一副清幽的眼鏡,於是家養的公雞也高巗(峻峭),溝渠溪水也深。這一層反差,我集句時還沒察覺,剛剛寫到這裡,查字典,我才發現這一層。這樣一來,這一句或下面幾句,可能必須修改了。
  
  (誰能)偕我蘭蕙姿,(馳目)驅車玉虛濱
  取自〈擬古詩十九首〉的〈今日良晏會〉:「馳目玩冥奇,揚蛾肆態神。流眄當佳麗,心期桐柏臻。偕我蘭蕙姿,驅車玉虛濱。」全詩寫的是一群所謂嘉賓在清談宴會裡模擬出塵的道家勝境,而柳如是身在其中,自是真的好想要能夠出塵啊。玉虛,仙宮也,道教稱玉帝的居處。原來的設想是,上一行寫出塵的山林清境,這一行接她的出塵之思;剛剛一查,西陵其實不遠,這樣還順嗎?曰:順,而且更見層次。如陶淵明「心遠地自偏」,柳如是身在近郊而心遠,所以腦補完「壟雊高巗澗水深」之後再接這兩句,就更合理了。
  原詩中沒有「誰能」兩字,「偕」句前面是「心期桐柏臻」,桐、柏都是德性比較樸實的樹,你用Google查圖片,它會先給你真的桐樹柏樹,而不是什麼男星女星,這就可以佐證。但這裡集句填詞沒辦法把這一層也寫進去,只好化約為問句。
  洗罷新松看沁雪,行殘舊藥寫來禽
  到了出塵的仙境,可以做什麼呢?可以這樣。「洗罷新松看沁雪」,和旋律完全入扣,是全曲唱出來最有感覺的一句,單憑這個我就認定它了,何況「洗罷新松」,這是什麼意思?是心靈從新的(新生的、更新的都可以)松樹裡得到洗滌,還是真的去清理松樹?兩種都很雅致,很自在的樣子。「行殘舊藥」又是什麼?散步踩過舊的、去年的青草,這些青草也都不是雜草,而是有品格的藥?又寫生,畫飛來的鳥,何等雅致的生活。
  這兩句的出處是《詩文補輯》的〈依韻奉和二首〉,和的是錢牧齋〈庚寅人日示內〉:「圖花卻喜同心蔕,學鳥應師共命情」。庚寅年是1650年,《戊寅草》的十二年後,柳如是三十三歲,已經跟了老錢好幾年;人日是正月初七,他們清掃庭園,作詩。
  如果她還在火坑裡,八成寫不出這種句子的。現在想想,這裡這樣把它貼過來,放在一整首都是二十歲左右所寫的句子中,就像是──不,這就是:把她後來確實擁有了的美好生活,拿回過去,來表現她的渴望。
  我翻著詩集集句,感覺便是在重組她這個人;我很欣慰,我還找得到這樣的幸福剪影,來回應當年還身在樊籠、鬱鬱不得志的柳如是。
  
  都寄與,萬世共靈心
  取自〈迢迢牽牛星〉:「千秋鬯幽期,萬世共靈心」。畫畫畫給誰?給過去、現在、未來我們共同追求的那個什麼,給我們這片寄託之心。常人著涼,靠到小圈圈裡取暖;我們有傷,在這大圈圈裡得到永遠的慰藉。這慰藉並非「小確幸」,因為這萬世所共的「靈心」是有一個高標準的,不會隨便給你拍拍摸摸:你心有多高,標準就有多高,或者更高一點。藉由依託這個高標準,我們的性命、我們的苦難得到昇華。
  這種追求與氣魄,是仁人志士代代相傳的,古典文學一直講究這個,我也有幸,在學校裡接到了一點這樣的氣息,之後再去讀書,我漸漸真的可以體會到他們心情的跌宕起伏。我的理解未必準確,但總要把這樣的精神傳下去,所以我選擇這些句子來重組柳如是。這樣,或許可以作出一種從「第二等人」上探「第一等人」境界的期許吧。
  我聽的二胡版,演奏至此,拔高拉長來結尾;原曲的其中一版則是「3-3-3」平平收尾,節奏不變,因為要循環播放。我選起伏比較高的版本來填,所以末字也要用較響亮的陰平(一聲)的「心」。
  填完這段,後面或許來個間奏,然後重複A段、C1、C2,所以再填一段A2。下面,給你幾個選項,你來選選看:
  
A)    豈無激昂志,只恐怕,朝花夕橤不相識
B)    豈無激昂志,只恐怕,顧盼縱橫人不知
C)    豈無激昂志,憶來時,袖裡琅玕今尚持
D)  豈無激昂志,只恐怕,蘭皋秋荻已荒靡
E)  豈無激昂志,只怕是,杜宇聲消不上枝
F)  旨酒與哀音,同百年,楊舲歷歷大江陰
G)  其他

  F項是從〈別賦〉改的:「君有旨酒,妾有哀音,同在百年之內,共為幽怨之人;事有參商,勢有難易,雖知己而必別,縱暫別其必深。」為什麼開始從其他文章裡剪裁?因為詞窮了。每項都不夠好,A的話,有志何須怕身名隱沒?B同理,要怕應該是怕做不來,而且這樣寫,失之太平,沒有對比。C太囉嗦,不通;D項是怕大環境已不可為──蘭皋,生長著蘭花的水邊低地;E項是怕努力、悲鳴都被和諧、上不了位。D和E比較合理,而人在E的情況下或許還有可為,D就沒辦法了。絕望較大,意象也比較清楚,又有時間的意味,接下文較順。而F項湊起來也不甚好,是故且選定為D。
  聽鐘鳴,鳴何深,烏啼正照青楓根
  月已西,星已沉,霜未息,露未傾
  皆出自〈聽鐘鳴〉。原詩如下:
聽鐘鳴,鳴何深,妖欄妍夢輕。不續流蘇翠羽郁清曲,烏啼正照青楓根。
一楓兩楓啼不足,鶤弦煩激猶未明。淒淒朏朏傷人心。
驚妾思,動妾情,妾思縱橫陳。海唱彎弧君不得,相思樹下多明星。
用力獨彈楊柳恨,盡情啼敲芙蓉行。月已西,星已沉。霜未息,露未傾。
妾心知已亂,君思未全生。情有異,愁仍多。昔何密,今何疏。
對此徒下淚,聽我鳴鐘歌。
  A1已用了一次「聽鐘鳴」,就一般集句的規矩來說不應再用,但我作的是流行歌詞不是古典詩,考慮後覺得這裡實在應該重複,一因為和A1段相連,遞進前段的情思;二因為,「積木」裡沒別句比它通順了。
  至此還要考慮時間。鐘鳴自然是在夜裡,所以A1段是夜晚(時段不特定),B段是白天到黃昏──可以是回想──C1是黃昏到入夜,C2是主角的心象,在這另一個苦悶的夜裡想像a brighter tomorrow,一個明亮自在的未來;想完,這段應該進展到深夜了,所以鐘又鳴一次也很合理;「霜未息,露未傾」,具體是幾點當因時節而異,總之是深夜。然後,結句:
  
A)  畫樓心,猶待捲廉知
B)  畫樓心,惆悵易不食[url=]返回[/url]
C)  畫樓心,霑裳不能止
D)  畫樓心,浥浥滄景辭
E)  畫樓心,千秋鬯幽期

  選「畫樓心」是最方便的,再次點明場景,呼應B段;心是這樓的中心,也是她的內心。
  如果要賣弄感傷,可能選BC,我們拒絕感傷,刷掉。A項則亦不脫等待王孫公子來拯救的火山套路,主體性不足,刷掉。
  D最佳:浥浥──微溼、微涼(話說我覺得陳綺貞〈微涼的你〉歌名真好,像在歌詠剛被她親手殺掉的伴侶,不過這好像比較是陳珊妮的風格)、微冷、微憂;滄景辭──(描寫)滄桑景致的文辭?這樣,思緒歸到她腦裡轉的、筆下寫的這些詩句,這便是個含蓄的凝結,不再揮發情緒,因為已紓發完了,至此可以圓滿,向「萬世共靈心」交待了。而且,「浥浥滄景辭」是動態的(雖然動得慢)、大的,「畫樓心」是靜態的、小的,有對比。
  但這是在旋律與A1相同的情況而言。如果這末句旋律要像「萬世共靈心」一樣拔高,就不能用這種沉澱的詞,所以配一個「千秋鬯幽期」備用。鬯,通「暢」。也不錯,但意思和「萬世共靈心」一樣,缺乏變化,就不如D項好。也可以都用,看編曲能怎麼安排。
  這就填完了。初稿費時約七小時,之後幾天陸續修改,到現在這樣也忘了共計多久。不知道能如何錄製出來,不知道能有多少人喜歡,但至少,在技法研究的意義上,我這樣的「集句填詞」,對流行歌曲、特別是古風歌曲的創作,當可讓同好有以參考。至少至少,拼一些有骨氣、有精神的東西出來,讓我們廣大聽眾有以比較,請大家不要再以為「中國風」就只能那樣柔柔靡靡賣弄感傷了,不要再把虛無的耽美當成風尚了,那就不是我們該有的人生觀,就不是我們該有的審美觀!看看柳如是,看看那些歷經了時間淘汰、被肯定的古人作品,其真面目是怎樣。
  個人心得:我想我已真懂得一些柳如是了,今後我可以繼續如此去瞭解其他詩人,把他們的故事重組成歌。放眼當今中華,似乎還沒有幾個人做過這種事,所以這裡也特意撰寫長文,把填詞過程從頭到尾敘述一遍,希望能有更多朋友前來嘗試,一方面探索這種寫法的可能,一方面從古人的精華來增進自己的功力,有朝一日,當能作出傳得古意精髓、不亞於古人的古風歌曲,不論用文言還是白話。
  如此便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喵玉币 +45 萌度 +39 收起 理由
タユタイ + 4 + 45 + 39 お疲れ様でした~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5-3-5 03: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outien 于 2015-3-14 23:55 编辑

-已合併至上樓-
IMG_6126.JPG
IMG_6128.JPG
IMG_612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5 16: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中考那年课外阅读就是考柳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少女注册中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与事务联系|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喵玉殿

GMT+8, 2025-10-31 23: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