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5-7-17 15: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問題是刊物取向和定位。那種「最終研究」什麼的,在前網路時代大概還可以多賣一些,現在?怎麼比得上時時更新的討論區和百科?而且作者群還隱名,不知道誰寫的,你就沒有辦法用個人名譽來背書。
《素》辦得就比較好,有著提攜個人的作用,不過文章很少超過三千字,這樣,廣度有了,深度還少一些,而市面上比較成功的傳統雜誌或MOOK,像《讀書》和《讀庫》,是要刊登長文的。要把一個題目談得深、談得細,一般來說該要五千至兩萬字(也有特例)。這樣的份量才足以讓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江湖上打出名號。不然,你光是面向陌生讀者,介紹這作品、作者的概況,就要用掉一兩千字了。
而且,除了簡轉繁的問題,刊物名也取得不好,只有一個字,教人家怎麼在搜尋引擎上找到?它後面還有附平假名,但又不是誰都會在電腦上裝日文輸入法,也有很多人是五十音都沒學的。
我想,辛辛苦苦辦個刊物,能期望的不外乎金錢、名譽,或者滿足興趣。錢我們是不用想了,這年頭你就算能賺一點,也比不上去做其他事。要就只能在名譽和興趣上挑戰高難度,沖L級就算失敗也比待在N級好。不過這當然也不是適合所有人,所以大家各自耕耘,有機會互相呼應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