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喵玉殿官方微博

 找回密码
 少女注册中
搜索
查看: 5874|回复: 14

对于六月桑的问题的回答,以及一个调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7 10: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谓的感恩教育所指的东西,就是“因为父母生养了我,所以我们必须要回报他们”这种东西吧。对于“感恩教育有用吗?”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看究竟是对于谁、对于什么的作用。
先说一下结论吧。在我看来,感恩教育可能对于维系家庭稳定和社会稳定有用,但是对于我们个人来说的话,我想可能是没什么用的。因为说白了,感恩教育就是在传达一种逻辑罢了。而且对于我们来说,这种逻辑是来自我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孝”的。我们是否有必要认可它、这种逻辑是否是唯一正确的、乃至是否是正确的,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而且我并不认可它。
在在中国的法律上讲,我们接受了父母的养育,就有赡养他们的义务。不过这并不是什么普世都认可的逻辑。我没记错的话,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并不是这样的。事实上我觉得这种逻辑是有问题的。问题的核心,就是在于因果的关联上。
在谈论一切之前,我想先明确一件事。作为孩子的我们,没有选择的自由。身为后一代的我们之中,没有人强迫父母抚养我们,没有人强迫父母生育我们,当然也没有人拥有着选择父母或者是迫使父母去做些什么的权力和自由。作为生养者和监护人的父母们,他们可以要求我们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拥有着按照他们的意志去培养、去引导我们的权力。因为他们生育了我们,所以养育我们的义务也就随之而来了。
那么,为什么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力、没有去选择自己所希望的培养方式的自由的我们,却不得不被迫去在情感上爱父母、认可父母曾经对我们所做出的一切、认可父母所选择的培养方式呢?在物质上的赡养回报被以法律的形式固话下来可以理解,但是要求我们从身心、从思想上认可、去爱戴、去尊敬、去接受这套逻辑,将自己放在一个比父母永远要低的身份上交流和相处而永世不得翻身这种事,我无法认同。
这是什么?用好听的话讲,这是道德绑架。难听的话……我还是不说了。你出生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种、一个家庭或者什么其他的东西,所以你必须在一切之前先爱戴它,认可它曾经选择的一切,认可它的传统而不得存在异议,否则就是“不懂得感恩”、“良心都被狗吃了”、”叛徒“、”逆子“、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反党反革命分裂分子”……逗。话可不是这么讲的呢。
其实孝道这套逻辑,就是儒家的封建礼教最为核心的部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绝对的家长权威制度,构成了我们曾经社会的基石。二十四孝是这套逻辑稍微严重一点的版本的经典代表。鲁迅先生对此曾经做出过一个非常直白的评价,吃人的礼教。这套逻辑曾经束缚了我们的前辈两千余年,余威同样波及到了我们的身上。在我们这一代,是时候敲响它的丧钟了。

说了这么多反对的话,再说一说我认为什么是恰当的吧 。
其实我们这些作为下一代的人,也有很多人对自己的父母持有感激或者是尊敬的心情。但是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并不是感恩教育的结果,而是自发的。这种心情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说他们为了我们的幸福放弃了自己的很多东西,付出了许多汗水、努力和时间,再比如说他们作为人生的前辈去引导着我们,让我们自己选择走上了自己所希望的道路。如果没有兄弟姐妹的话,大概他们是和我们相处时间最长的人了。理由还有很多。这一切都可以成为我们和他们保持良好关系的理由。
我们中也有很多人讨厌甚至是怨恨自己的父母,比如迫使我们去做自己不喜欢的而且对未来没什么帮助的事,去将自己的价值观和逻辑强加于后代的身上,用自己的意志凌驾于我们之上勒令我们放弃自己所喜欢的东西,走上他们所希望的道路。

我们和父母之间的感情或浓或淡,甚至基本没什么感觉,这些都很正常,没什么可以指责的,没有什么不对的,也没有比种关系和态度比哪种更好或是更差。“君事臣如手足,则臣事君如父兄;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入寇仇。”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与态度,是我们与父母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在经过时间的沉淀后的结果。不管与父母的关系或是感情是怎样,我们或许会感到遗憾,但是不必感到愧疚。只要追随着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心,就足够了。人云亦云乃是愚者的盲从,我们的态度与想法应当被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嗯。。。其实,有点好奇大家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所以稍微做一个调查。。。
顺便,和家里的关系变成现在的样子,是什么原因呢?


ps1:最近爆肝学习外加徒步300km野外拉练,消失了很久……不过还是活着回来了
ps2:总算能回家了,嗯。还是很期待家里的食物的。我·要·吃·肉!
psp:啊,说起来,我和家里人的关系一直非常棒,大概是因为我比较早熟,他们因此都很尊重我的态度和选择,也都很支持这样的吧。家里人都很温和而且比较随便,结果就是现在的样子了


单选投票, 共有 51 人参与投票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发表于 2015-7-27 1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上我和家人是半句多情况 不过 其实关系很好
另外卡德加说好的COS说好的COS说好的COS快来广州一起上大河

点评

然而最后期末考试爆肝大成功www  发表于 2015-7-27 11: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7 11: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23副本.jpg

    在前人传给我们的全部制度中,没有什么比今天的家庭更为混乱和越轨了。本来,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孩子对父母的爱应该是幸福的最大源泉之一,但在今日的现实社会里,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在90%的情况下倒成了双方不幸的根源,在99%的情况下成了双方之一的不幸的根源。这种家庭关系未能给人们以基本的满足,是我们的时代不幸的最深刻的一种原因。如果成人想与自己的孩子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关系,或者给他们一种幸福的生活,他就必须对如何当好父母亲的问题深思一番,然后明智地付诸行动。
      在西方每个国家内,世俗的道学家们竭力用着激励和感伤性来对付这个问题。一方面,他们说儿女的数量是上帝的意志,所以每对夫妇的责任是尽量生育,不问生下来的子女将来能否享有健康与幸福。另一方面,教士们唱着高调,颂扬母性的圣洁的欢乐,以为一个患病与贫苦的大家庭是幸福之源。政府再来谆谆劝告,说相当数量的炮灰是必要的,因为倘没有充分的人口留下来给毁灭 ,所有这些精巧奇妙的毁灭械器又如何能有适当的运用?奇怪的是,当父母的即使承认这些论据可应用于旁人,但一朝应用到自己身 上时就装聋了。教士和爱国主义者的心理学完全走错了路。教士只有能用地狱之火来威吓人的时候才会成功,但现在只剩少数人把这威吓当真了。一切不到这个程度的威吓,决计不能在一件如是属于私人性质的事情上控制人的行为。至于政府,它的论据实在太残酷了。人们曾同意由别人去供给炮灰,但决不高兴想到自己的儿子将来派此用场。因此,政府所能采取的唯一的办法,是保留穷人的愚昧,但这种努力,据统计所示,除了西方各国最落后的地方以外,遭受完全的失败。很少男人或女人会抱着公共责任的念头而生育子女,即使真有什么公共责任存在。当男女生育时,或 是因为相信子女能增加他们的幸福,或是因为不知道怎样避免生育。这后面的理由至今还有很大的作用,但它的力量已经在很快的减退下去。教会也好,政府也好,不论它们如何措置,总不能阻止这减退的继续。所以倘白种人要存活下去,就得使做父母这件事重新能予父母以幸福。


……父母若是真正顾到儿女的幸福甚于自己对儿女的威权的话,就用不到任何精神分析的教科书才能知道何者当做,何者不当做,单是冲动便能把他们导入正路。而在这个情形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从头至尾都和谐的,既不会使孩子反抗,也不致使父母失望。但要达到这一步,父母方面必须一开始便尊重儿女的个性, —— 且这尊重不当单单是一种伦理的或智识的原则,并当加以深刻的体验,使它几乎成为一种神秘的信念,方能完全排除占有和压迫的欲望。当然这样的一种态度不独宜于对待子女,即在婚姻中,友谊中 ,也一样的重要,虽然在友谊中比较容易办到。在一个良好的社会里,人群之间应当普遍地建立一种政治关系,不过这是一种极其遥远的希望,决不能引颈以待。但这一类的慈爱,需要既如是其普遍,至少在涉及儿童的场合应该促其实现,因为儿童是无助的,因为他们以幼小和娇弱之故受到俗人轻视。


在现代社会里要获得做父母的完满的乐趣,必须深切地感到前此所讲的对儿童的敬意。这样的人才毋须把权力之爱苦恼地抑压下去,也毋需害怕象专制的父母一般,当儿女自由独立之日感到悲苦的失望。他所能感到的欢乐,必远过于专制的父母在对儿女的威权上所能感到的。因为情爱经温柔把一切趋于专制的倾向洗刷干净之后,能给人一种更美妙更甜蜜的欢悦更能把粗糙的日常生活点铁成金般炼做神秘的欢乐,那种情绪,在一个奋斗着、挣扎着想在此动荡不定的世界上维持他的优势的人,是万万梦想不到的。




点评

对孩子的敬意是很重要的呢。“以孩子的幸福为最优先事项”这种话,可不能只是随便说说呢  发表于 2015-7-27 11: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7 11: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还是心情问题,无论做什么都好,自己想做就才想做呢
父母,感恩是必须的,但是不要摆上台面上说,毕竟,特意说出来什么的,味道都不同了

点评

对呀,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想的太复杂太严肃也没啥卵用  发表于 2015-7-28 00:06
的确,摆到台面上的话,余味就会很糟了  发表于 2015-7-27 11: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7 11:42: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7 12: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把他们人生里本该最出彩的二十年给了我们,当然要报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7 13: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和我们之间有代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7 14: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里最吸引我的  第一是妈妈   第二是美食   第三是空气

最反感的一二三都是爸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7 23: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为何感觉这种想法有点可怕
可能是因为我被传统洗脑了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8 01:20: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冬眠的小德 于 2015-7-28 01:26 编辑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其实我想说的是
life sucks deal with it
小德 于巴塞罗那机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少女注册中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与事务联系|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喵玉殿

GMT+8, 2025-10-31 12: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