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幻想旅人 于 2016-1-16 21:25 编辑
一之缘 旅人见遇之事
林风肃杀。 山雨倏然降坠了,阴厉的雾势积压着落叶所勾画出的峰脉。 凝萃、又再度散落的空气像是排斥着异邦人。我反而涌起了——并非是勇敢、也不能言说为蓄势待发而来的——感动。静聆着这雾雨所遮笼的森林那呢喃耳语的指引。 山径深密,凄凄无语,故作风吟。 在这风声中呼唤着我的,究竟是什么?
以魔法这全无东方美感之名而称的原始密林,散诱着若蛛捕蝶般的清蜜气质。魔法与魔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以这妖怪蘑菇的孢子在林间悉悉索索中产生的幻觉而言……不仅是目视所能见闻的,还能将意识里所抗拒的记忆引诱到表层来,十足恶意。 或有人行的痕迹稍稍显露出千转百折的径道。大致是离上一场呜呜咽咽的梅雨的时日还未算居丧终了,碾碎着的菌菇权且作了泥泞团子的馅心,在编草鞋下微声细语……听起来颇像是动物了。又像是呼吸时黏结不畅的气息……那奔跑的规律,如狂乱的流镝马飞驰在祭典街城之中……时而又如眠婴的静息,悄声死寂。 这悄然阴沉了音声与光线、却有着丰润质感的森林密不透风,洗磨出的墨意将隐于静态之动物的边线也一一描摹缮写,即便是我这般行游于云光山海间的旅人,却也很难以在此间觅求到——如云密般的叶隙中洒漫的泄光——那是为山人所奉礼的美感。
嘚、嘚——嘚、嘚、嘚—— 哟咧、哟咧——呵吁呀—— 噼呲、噼呲——
扪心自问,我胆战心惊。 手持提灯,仅依稀看见,逢魔时刻的落夕强作昏沉。 难以洞若观火了。 作鸢职打扮的背影已近在咫尺了。要为我奉祀上手古舞般,那长烛愈发纤微的山车铮铮作响,如花影的舞者将饰马的花笠以手棍轻挑而起,纤弱细长的胳臂环绕着被袢缠下摆所掩饰的膝节,指尖也似触非及地摩挲着踝骨,花街的风俗感一如满斥街市的少年少女。 “若并非您所期求的,即请归去罢。在这灵秘之处所祭请的慰灵,只是为了葬仪而存在的。”颇觉中性的声线。 咿咿呀呀地唱起祝词了,旁若无人般的感觉。让我怀想起了御旅所中所听到的邦乐。
啊,那是位稚儿呀。
近十日来,村落里发潮得以致怪异了吧——原本整适清爽的羽织袴尽皆黏濡在表肤上,以至于质感隐隐地要与这肉囊同化了似的,诱发出颇惊异的异香——像是妖怪魍魉之辈会激起兴致前来叨扰的气味,无论如何思索都感受到了危险。 “喂诶——京极先生?” 在大陆的时代并没有经历过梅雨时节,到现在也仅能说是勉强过活。然而却愈发闷熟……虱虫叮咬带来的瘙痒,以及交流不便带来的压抑。远徙到极东之岛壤,居住下来时便察觉到有些不堪。着实没有被赤子之心般的人群、又或是自然所欣悦欢迎。风土也颇若苍莽、蛮荒的远古世纪,被若即若离的妖物、神巫掀起着感觉上的舞宴…… 像是逐渐衰死的蓬莱荒土、或是幽蝶所栖居的…… 我本能地厌恶、敬畏着这份幻想。
贷书家的——唤为本居的苗字,即使是初读史书,也能稍窥知其名姓——读书时很是严谨,贷书时又颇觉狡黠的少女。 聪睿灼见、而又礼貌的孩子,最为容易让大多数人都能欣赏品玩,我也并不厌恶这样的资质。就像过去的自己一样,默言间希冀着这样的孩子的未来能更为明晰……至少不应如我之辙。 少女用脏兮兮的卷轴戳了戳我青须污乱的脸颊:“啊呀……就算是在店内看书,也不能一次性拿太多的。会给别人添麻烦。” “铃屋的大小姐,对于初读,而又难以理解意味的书籍,你会怎么做呢?”毕竟有未能熟通日语的缘由,以至于我吐字稍显模糊,自觉有点狎昵,匆促间更为端正礼姿……虽然贷书屋现在也没有第三人。 这村落里的人不热爱读书吗?不过这封闭之地的乡人即使饱读经卷,也多半会埋没在乡野里,反觉惶惶终生,有些可惜。 少女歪首,那捉弄人般的表情悄然浮现了,很是开朗地笑道:
“不求甚解哦。”
这位少女着实是聪明得让人钦慕嫉愿。 但窥测更深层次的理的世界,其实是将自己也涂抹上鄙陋与污秽的做法,不禁让我横生怜爱。 猜读是在作者原有的记忆、或说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层次地添缀了新知的读书方式,是能与作者同一位面进行讲谈的,若是对灵诡之事不够敏感,而又能恪守规矩、礼貌地对待作品的优劣,甚至能摆脱——原本便不过是枯芒野草,不足道哉的——怪谈作乱。 读书研习时若对于难以理解、揣摩其意,抑或换言——可被理解、接受、称名为“不可思议”的词句,若是深究意愿,强作解读,是颇为容易被妖魔书附身、驱使、显露异相的。 普通人本就应当悠然愉快地求知。 可惜的是,这少女的能力非常危险,人类与妖怪,本就不该那么过近地接触。 妖怪是危险的,若是被凭依而诱发出病理,就近乎无可救药,即使被村八分也无法处理掉所有遗恶。怀有妖病的人往往会寻求药学医理、灵巫退魔……但这些的本质,都仍是有着历史痕迹的籍卷,是被歌颂着的毒。妖怪虽然会书写、传承历史,但却不会去整理历史,反倒会胁迫着人类的历史进行扭曲的纂写。从富有历史美感的事物中再学习到的事物,只不过是妖怪有所意图留下的滑稽绘卷。 对这样的知识深刻探知,并毫无怀疑的话,这个世代也将如静止的“隐里”。而如果愿意拒绝着世界的循环与轮回,使记忆、或是概率增加的话…… 这无疑是危险的知识。幸好,博丽的巫女发觉到了。 放松的身心均从舒适松软的沙发上醒转起意识,我朝着可爱的少女莞尔作揖。少女那很有商事风情的机灵声色,附和着云壁侧的响铃声转鸣未尽,心中的兴致忽地让我享受起这样的幻想。
“哦呀,这不是掉书袋先生吗?”幼小的邋遢少女轻拢好了遮帘,放浪而蓬松的巫礼帽之下,看起来雍华的微卷洋金却小作编结,于阴潮的狭间中,散透着早春时节那温暖的真那伽合香。 “久疏问候,雾雨的小姐。”礼法不可缺失,尤其对于这位少女更应该做好榜样。就算接受了丛林法则,在人类社会中也应当遵从适当程度的规则。合适的问候与交流方式会让人更舒心,人人都能这么做的话,对双方的感受都会有所照顾。活着就应该多加愉适,只是一点点也可以。 “什么啊,那种奇怪的叫法。不过你在这,也是正好。”随意的少女随意地捋起了缝织着星座的披风,绵软的小臂舒展开来,那是种稍许会让人揣度成婴儿肥的感觉。她转而随意而又零乱地——几乎可说是手舞足蹈——将置放在小圆桌上的《山怪散乐图》提起泛卷的一角来,拉近到虹膜前,近乎要触到了似的……又甩手弃抛了。 “你在之前,欸……大概左义长的时候来着?悄悄跑到森林里去了吧?”眼神闪烁,犹似星空的少女继而说道,“刚听村落里的人说了,有一个杀人犯到那里去了哦。” “杀人犯?还逃亡去了那个森林里?”村落里的人类仍怀持着乡士的淳朴,即使与妖怪朝夕为邻,我也未曾见过几分争扰……以至于我怀疑这讯息。人类无缘无故地自相残杀,很难理解,就算是关系着利益的纷争对峙,也大多是能通过稗田氏来公平解决的。 “我刚好被半吊子的老师……就是寺子屋的慧音啦,你这家伙总是想的太多太杂,又毫无逻辑,这样迟早会秃顶的吧。要不要试着拜托我的店?”她语速加快,忽而又渐缓了,“啊,对了对了,那个……被她拜托了别的事,就麻烦你代为巡视呢。以及……”
“有危险的话,就回来吧。”
近似于孱弱婴童般的影子,在树干与树干之间所形成的空洞中幢幢回转,像是为掏空了的眼眶所弥补的瞳孔。 或许原本就在那里,可为什么一直都未能察觉到呢……被藏起来的嫩笋,终究是不愿意被人挖掘到地面上来的。所以要做好遮蔽着的陷阱,避免着平庸的食客与狡猾的走兽的侵犯。 在什么时候放松了警惕而被蛊惑了吗? 本想观察得更细致些、算计得更巧妙些,可何时自己已经做出了选择也没有察觉到…… 只能听到和太鼓的嗡嗡余响了。
----------------
*1 流镝马:日本传统骑射的技术、训练、仪式,也是骑射三物之一。在奔驰的马上飞射镝矢。
*2 逢魔时刻:亦作大祸时,是指黄昏时的薄暗,昼夜转变的时刻。据称此时容易遭遇魔物,蒙受灾厄。
*3 鸢职:原指高处建筑作业的专家,也有消防员的职务。在文化艺术中也是神道式的参与者,负责工作歌唱与狮子舞等。
*4 手古舞:艺伎在祭礼之中女扮男装手持铁棒,引导轿子,警护山车。于江户时代流行,多以山王祭和神田祭为中心。
*5 袢缠:一种简化的羽织。
*6 御旅所:神社的祭礼中,神明(多为神体乘坐神舆)巡幸途中休憩之所,抑或神明临幸的目标。
*7 邦乐:日本传统音乐,也称和乐。史料记载,公元701年,通过大宝律令设置了专管音乐的部门雅乐寮。
*8 苗字:家系之姓氏。日本古代只有氏族、武士才可称姓,天皇与平民都是没有姓氏的。近代明治时期颁布《平民苗字必称义务令》后平民皆有姓。
*9 村八分:村落中对于破坏秩序者的制裁行为,是一种采取共同断绝交往的方式。地域生活中有十种共同行为,其中入葬和灭火这两种情况无法放置不管。
*10 隐里:亦作隐世,日本民间传说中的仙境。
*11 真那伽:香道中的六国五味之一,香气轻柔艳丽,喻之女子。
*12 合香:单一原料与其他原料、调料合烹。
*13 和太鼓:日式打击乐器,多用于祭礼、歌舞伎、能乐、神社佛阁的仪式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