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7-2-10 18: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接着上回的故事,却说青娥使了点小心机,骗刘江儿研习《道德经》。
自那天后,得闲的刘江儿研读完四书五经便开始翻阅《道德经》。
熟料,当刘江儿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孔老夫子的思想与老子的道相比,根本不是一个境界。
寥寥五千言,似是道破世间一切。
这就让他更加喜爱与研读这本书了。
他把手头上的《道德经》放在四书五经之上看着。
当翻到又什么疑问的时候,便思索着要跑去问霍恒。
但摇头一想,却还是算了。
因为嫂嫂每与兄长聊天,不经意间嫂嫂性质来了,突然聊及道学的时候,霍恒的脸色都不会好看。
有时还会生气的指着嫂嫂,大声斥责妇人家学这些道学异端干什么。
想到这里,他便感觉心里不是滋味。
若是让自家兄长知道自己不研习仁义礼智信,反倒去看道家学说,那可是会被骂不思进取的。
还是去找嫂嫂吧。
他把那《道德经》小心翼翼的放进袖子里,稍稍的甩了甩袖子。
里面的书虽然不怎么稳当,但却也不至于飞出袖口。
他才推开房门,满意地走了出去。
自是寻找青娥不提。
话便转到青娥这头。
为什么青娥会动用这种心机去骗刘江儿学道学呢?
这也是有原因的。
青娥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对于求仙问道有非常强烈的向往。
为了追求仙道,她曾经立志终生不嫁。
却没想到遇到了霍恒这个家伙……
过程对于青娥来说并不怎么样,结局就是他两成亲了。
成亲之后的生活让青娥更加厌恶。
霍恒虽然是个机智聪明的年轻人,但是却莫名的不喜欢青娥所学的道学,甚至非常的鄙夷道学。
每当她跟霍恒讲自己喜欢的道时,霍恒都会不高兴的反驳她。
为此两人经常争吵。
虽然表面上,青娥依旧非常恭敬贤淑,但是内心却对霍恒感到非常的失望。
本来当年就是他不要脸的耍赖才骗到矜持的自己,现在到手了,一切却还是没有半点改变。
她时常会想着,若是自己能够从那里逃出去那该多好啊。
但是她并不能。
她是一个妇人,所以在这个社会必须依附着丈夫生活。
必须坚持三从四德。
她希望她是个仙人,只要轻轻一抬手,自己便能飞出院子。
但是她并不是。
所以她只能忍受……
她时常感觉自己被困。
她感觉到无比难受,无比压抑。
不能逃出,她也希望有个共同爱好的朋友可以与她聊天,可以与她商讨她喜欢的。
可以与她讨论这美妙的大道。
所以,她才会去哄骗刘江儿学习《道德经》。
她倚在凉亭之中的柱子上,如往常一样,一边拨弄着自己的头发一边看着池水之中的鱼儿。
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而恰好在此刻,那个孩子出现了。
他拿着一本《道德经》出现在她背后,连礼也不施,急匆匆地说道。
“嫂嫂,可以告诉我这一段的大意么?”
刘江儿眼神里冒出的精光,就好像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想要拼命的吸取知识一般。
他对于这些知识充满了渴望。
……
青娥笑了。
难得的笑了。
(三)
却说那刘江儿自此便跟着青娥学起了道学,受道学影响,整个人心性自是变得桀骜不拘。
行为也变得没那么拘束。
而霍老太却十分欢喜。
却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是因为霍恒从小便十分懂礼,长大之后便不再和霍老太像过去一般亲昵,这让老太太感觉到心理有种说不出的失落感。
但那刘江儿学了道学,开始回归天性,和老太太相处自是没有那么多礼节。
高兴的时候就笑,不开心的时候也不忍。
时常和老人家玩耍,累了便要搂搂抱抱。
老人家自是爱煞了这个小亲戚。
青娥却也是和刘江儿相处的开心。
不说教书,就是现在被这孩子一来,之前被压在牢笼里的感觉却似挥发一般。
她行为也越加恭敬,而且比平时多出来的笑容却也让霍家的两位感觉到舒适不少。
而那霍恒虽不高兴刘江儿学道学,但也碍于老太太面子不好发作,更何况青娥也开心不少,却也没什么阻止的道理。
而时过一年,那刘江儿得了个秀才。
这让霍恒找不到什么理由发作了,便打算给他找个教书先生,等过几年之后,让他学得更多诗书。
刘江儿孝敬老太太,青娥也如往常一般教书,一家人自是其乐融融。
话却又转向另一头。
却说这城镇里,人多,病痛自然也多。
但可惜的却是自今年以后,便只有一家医馆。
并不是说那镇子里大夫多,而是镇子里有户大户人家,唐家。
把大夫都给聚集起来,全都安排在一家医馆里干事。
那唐家今年有个子孙考中了个官员,有了靠山当后台,唐家自然能干这种事。
如果小镇里有大夫要单干的话,那是无法在这里立足的。
唐家垄断了镇子里的医护产业。
油水自是开始不断的流进来。
穷苦的人吃不起那些人的药,要么自己忍着小病小痛,要么开始自学成医。
也别管怎么样吧,反正就是没有什么大病,那绝对不会进那医馆里。
却说在一天,天色刚刚明亮,医馆门还没开。
一个长得粗狂,身上裹着一层虎皮,露出的肌肉晒得跟古铜颜色似的粗实大汉,小心翼翼的背着一个年老妇人。
那老妇人咳嗽连连,脸色发白,怎么看都是害了场病的模样。
那汉子走到那医馆门前,回想起这医馆种种劣行,粗壮的大腿差点没忍住一脚踹上了。
当然,也只是差点。
他忍住了自己的怒火,轻轻的喊了声。
“大夫,大夫在么?”
隔不多时,那门微微开了条缝。
里面的人懒懒的开了门。
流着小胡子,还穿得不怎么整齐的大夫揉揉眼睛,睡意朦胧的看着来人。
“哟,感情是张大哥啊?今天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唉,唐大夫,你这什么话,来医馆自然是看病的。”
一听到看病,唐大夫就请那张大哥进来。
那张大汉子走到椅子旁慢慢蹲下,把老妇轻轻放到椅子上。
那老妇伸出手,唐大夫诊脉。
“前些日子,我老娘受了点风寒,原来我是给她熬了几剂土方子,刚吃的那几天还见得好转,但昨晚突然间就又严重起来了,吃那些药也一直在吐。”
那大夫一听,却皱了皱眉头,一脸不悦的样子。
“我说你们这些人,没事乱吃什么土方子?又不是没大夫可以给你们开药,你们这么乱来,自己家人死了,那可不是开玩笑。”
张大汉子把手放在后脑,连声说是。
那大夫把双手往袖子一伸,不紧不慢的走到了药柜前抓药。
“哒哒哒”。
药柜开开关关的声音连连,转眼间就抓了一大把药。
包成了几包药,放在柜台前。
“三两银子。”
“什……什么?!三两?这也太贵了吧?这是要吸人血肉么?”
尽管早就做好准备,但是张大汉子还是被吓了一跳。
平常诊病拿药,也就几钱银子罢了。
就算是要拨人血肉,在他估计最多也就一两多银子。
“咳咳……”
那老妇人咳了几声,对儿子说道。
“唉……算了吧,孩子。娘也活够了,这钱我们哪里交得起啊。我死了也好……省得你多个累赘。”
“哪有这么说的。”
张大汉子一脸不高兴的对着老娘说。
“哪有说家里人没钱买药就不看病让自己死了好解脱子女的。老娘你放心,俺们也交得起那点钱。”
那唐大夫看了看,脸色却也变了变。
他叹了口气。
“唉,当年药店也不是这么黑心的,可惜我也做不了主啊……”
“……”
虽然唐大夫也姓唐,但是却和药店老板唐家没有半点亲戚关系,也是不好发善心。
谁也知道谁的难处。
“张大哥啊,我给你的药虽然不能降价,但是你却先拿一包回去。给老娘服了,钱的事虽然也不是我说,但是终归,钱哪里有家里人金贵。”
唐大夫拉着那大汉的手,把一包包好了的药放他手心里继续说道。
“早晚一次,一天两次,记得三碗水熬成一碗。这药只能用一天,最好不要断药。”
那大汉说是,把药钱给了那大夫。
大夫帮着张大汉子把老娘背上,送他们俩出去。
门外挂着刺骨的风,张大汉子怕老娘受不起折腾,把身上的虎皮脱了给老娘盖上。
他娘在嘀咕着些什么,他却也笑着回答。
不冷,有什么冷的。俺大老爷们一个,光膀子也受得了。
那大夫站在门前,看着两人渐行渐远,不禁连连叹气。
“这个世道啊……”
“这世道怎么了?”
正叹息间,背后来了个人。
这倒好,把唐大夫给逗乐了。
“你来得却也正好,你帮别人治病唐家不敢多说些什么。你却听我慢慢道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