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喵玉殿官方微博

 找回密码
 少女注册中
搜索
查看: 7806|回复: 5

[资讯] 《遊戲時代的新邦樂》卷二中文版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8 10: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白鷺雪所著《遊戲時代的新邦樂 - 東方Project樂曲與音樂理論之考察 II 和聲篇》的中文版序,以及他音樂會的廣告。如果你也有要主辦東方音樂活動,也歡迎來登廣告。




遊戲時代的新邦樂
東方Project樂曲與音樂理論之考察 II 和聲篇

~ 中文版序 ~

大家好,首先再度向給予我發行中文版機會的胡老師、以及翻譯小組的各位,致以最誠摯的謝意。

本回的主題是東方曲中的「和聲」理論。這套書雖然以東方曲之特徵作為主題,但是內容僅限於音樂理論上的知識點,至於ZUN先生使用的「音源」——即音色,並不在本系列的討論範圍之內。雖然我們必須承認,若以《東方Project》風格為範本作曲,對「音源」進行模仿是首要任務,但是也不能忽略本書所介紹的「和弦進行」對於構成東方風格的重要性:就像東方眾們常把東方曲中的小號音源比喻成「ZUN小號」那樣,ZUN樂曲中非常常見的和弦進行,也經常被冠以「ZUN進行」的名號。但是,即使這些和弦的組合被稱為「ZUN進行」,也並不代表它們的使用範圍局限於東方曲中--實際上這些進行在日本的流行音樂中也經常可以聽到。——中華圈的音樂又是怎樣的呢?


在第一卷「旋律篇」的後半部分,我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紹了日本的傳統音樂。在這類音樂中,除了一千多年前從中國大陸傳來,並被日本人應用至雅樂的笙以外,幾乎沒有與「和聲」相關的樂器及理論。因此,「和聲」這一詞不免給討論的內容添加了西洋的味道——本卷的介紹內容,就是以西方和聲學為基礎,來論述及分析東方曲中的特徵。


若看世界地圖便會明白,日本與歐洲的地理位置相距甚遠。西洋音樂開始輸入日本,已經是明治時代(19世紀末)的事情了。在此之前日本人幾乎沒有接觸西洋音樂的機會,因此對於當時的日本人來說,創作、亦或是演奏歐洲人所謂的「和聲」,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不過在經過了一百多年後的21世紀,雖然日本音樂家仍然無法與西洋人所匹敵,但是比起沒有西方音樂基礎的時代來講,已經有了不小的進步;「西方和聲」這一經過西歐傳統音樂史洗練的極具西方特色的音樂要素,在當代日本樂壇中也不再是什麼稀有的名詞。西洋音樂,以及在此基礎上所發展的商業音樂,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擴散至世界各地。這也許象徵著以西洋音樂為首的,西洋文化的「普遍性」吧。


但是,西洋音樂的要素和理論,真的對整個世界的文化來講都是「普遍」的嗎?我在創作時多次遇到並思考著這個問題。一個人一旦接觸了音樂,他的音樂思想便無法退回到學習音樂之前的狀態。我對於西洋音樂,既有理解的地方,亦有無法認可的地方,可以說是一半一半。正因此,我思考著該如何創作才能體現出作為一名日本音樂家應有的藝術品質,卻又發現自己的思想已經不知不覺地逐漸被西方音樂理論所感染。我在此請各位讀者憑藉自己的感覺來讀完這本書。至於無法讚同或接受的部分,並沒有必要勉強自己。因為對於某個論點的贊同與否,完全取決於讀者的個性,倘若要使其徹底改變,恐怕要花上半年左右吧。


我曾經聽過幾次中文的東方歌曲,並感歎於中華圈的作家對曲中歌詞韻律,以及文字與旋律搭配的追求,這賦予了中文東方歌曲不一樣的美感。雖然本書的大部分讀者應該是在中文語言文化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但是利用中華文化背景將來自日本的遊戲音樂改變成歌曲、或是器樂曲,也是值得發揚的。我希望各位讀者,尤其是在讀完前一卷和本卷以後,能夠親自感受並體會中華圈作家們所創造出的富有獨特魅力的東方同人作品——即便它們不基於中華圈的文化背景。如果有機會的話,我也很想聽聽讀者們對於自己文化背景下同人創作的感想。


那麼,一扇新的東方音樂大門,即將打開。

白鷺雪 2017年3月


P.S. 我所組成的管樂隊「針之音樂團」 ,擬於2017秋季舉辦東方管樂改編曲的音樂會。屆時將會以拙作CD《幻想鄉音詩錄‧吹奏樂之調》的收錄曲為中心,以管樂的形式為觀眾帶來〈妖精大戰爭〉、〈優雅地綻放吧,墨染的櫻花〉、〈感情的摩天樓〉、〈伊奘諾物質〉、〈千年幻想鄉〉、〈竹取飛翔〉、〈古老的元神〉、〈聖德傳說〉等東方曲。這隻由八十餘人所組成的大型管樂團,致力於表現幻想鄉的世界觀,正在日本全國活動中。如果您的興趣跨越了國界,請務必來會場支持!


  音樂會名稱:「針之音樂團演奏會‧用管樂描繪日本與幻想鄉的世界」
       (「針の音楽団演奏会 吹奏楽で描く日本と幻想郷の世界」)
  日期:2017年9月23日(週六) (時間段未定)
  地址:日本 埼玉縣川口市川口三丁目1-1 川口綜合文化中心•莉莉婭(LILIA) 主廳
  (川口総合文化センター・リリア(LILIA)」メインホール(Main Hall))
  (距成田機場約兩小時,乘坐JR京浜東北線至川口站西口下車步行即到)
  入場費:免費
adver-large_看图王.jpg

点评

大推!!!!!!!!!!!!!!!!!!!!!!!!!!!!!!!!!!!!  发表于 2017-4-8 11:08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2 喵玉币 +50 萌度 +45 收起 理由
Atlanswer + 35 支持
刘钰 + 1 + 5 + 20 辛苦了~
RedstoneGate + 1 + 10 + 2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4-10 18: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是这两本都出中文版了么,可以在大陆购买到么?

点评

第二卷本月底應該可以出版,第一卷現在可在二維或KOAKUMA買到。  发表于 2017-4-10 20: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7 20: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被白鷺支配的恐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8 13: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起開放預購,現已在二維上架,懇請支持。

網址: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 ... amp;id=548961507633



~ 譯後記 ~

  正如本書第一卷出版後,得到了令作者大為意外的熱烈迴響,我們的中文譯本,也得到了許多同好的懇切支持,然而,我們並不意外。「在同人圈出這麼專業的書,有幾人會想看?」如果按照早年的刻板印象,答案應該是「很少」。但為什麼會有這種刻板印象呢?因為大家認為這電腦遊戲並非精緻藝術,消費者也只是想要輕鬆的娛樂、感官的愉悅?那麼,如果創作者其實很用心、而且有真材實學;如果我們的同好其實也有興趣尋求一些更高深的東西,這種刻板印象也就不準了。

  在我們小時候,1980年代至2000年以前,電子遊戲和遊戲音樂似乎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小孩玩藝,被老師家長視為洪水猛獸,藝文界的精英也不怎麼理睬;這種成見,後來漸漸改變了,到近幾年,有越來越多人將遊戲、動漫提上「大雅之堂」與其他藝術形式並列了。為什麼人們漸漸改觀了呢?這之中有技術、產業等多方面因素,但最核心的,只有一點,就是我們長大了。我們逐漸成為社會中堅,而為了美好的青春記憶,我們自然會想要遊戲愈來愈好,會想聽到以一流規格來製作、演繹的遊戲音樂,並且賦予它一個名副其實的文化地位。東亞的戲曲,歐洲的歌劇,誕生之初,也只是不甚高尚的大眾娛樂,及至眾人喜愛,並且將各自的才學、金錢與名譽投入其中,精益求精,它就成為可以免疫鄙視,乃至於君王也要尊重的藝術了。漫畫、電影、動畫、爵士樂、搖滾樂都走過了這段歷程,如今輪到遊戲。

  本書原名只是《東方Project樂曲與音樂理論之考察》,我們中文版則取了一個高屋建甑的《遊戲時代的新邦樂》,為什麼?因為作者寫這本書,就是想回答他一個大膽的問題:東方曲可否算是日本傳統音樂在現代的新生呢?其實,ZUN本人也表明過這個意圖:「有些曲子號稱純正日本音樂,但我覺得那完全是人工塑造出來的……我認為實際上應該利用現代風的手段,自然地設法讓日本從某處切入才對。[1]」很顯然,年紀相差近二十歲的ZUN與白鷺雪,都不想讓「傳統」變成與現代大眾脫節的古董;因此,我們也就大膽給東方曲安上一個「新邦樂」的名號了,英文還拼作Neo-Hougaku,故意用學術腔的拉丁文neo而不用淺近的英文new。如此把格調作起來,一方面,是為了讓你在外面把這本書拿給學院派朋友、老師看的時候,可以有點威嚴,去與他分庭抗禮而不自卑;一方面,是希望大家能夠內省:日本人已經如此認真將電子遊戲作為他們傳統文化的載體,進而更新著傳統了,我們的遊戲人與音樂人呢?然後,如果你能對有在這方面努力用功的作者,稍微多加關注與支持,那就再好不過了。

  我們現正處在一個文化產品激烈競爭的大時代,跨國資本如同洋流,互相衝突交匯,形成無數浪潮與漩渦,吞沒著多少英雄精血、豪傑氣概;即便在相對小眾而平易近人的同人圈,競爭同樣存在。翻開這本書的您,或許是想要提升自己,有朝一日也來扛起我們文明的統緒,到世界舞台上高歌一曲;也或許,您只是單純想徜徉在喜歡的作品氛圍裡,順帶多學一些樂理,靜靜做一個知音。這兩種選擇都是可貴的,我們社群的底蘊,就是要有這樣的同人,才好日漸厚實,茁壯而成為不懼浮沉的島礁,甚至進化成足以掀起屬於我們自己的浪潮的超級觸手大海怪,亦未可知。

  祝大家心懷博麗、威嚴滿點。我們下回再會!

恆萃工坊 胡又天

2017 年 4 月


[1] ZUN著,霖之助譯:《東方文花帖》,台北:青文,2013年7月,頁89,「幻想音覺」之〈亞細亞的本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少女注册中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与事务联系|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喵玉殿

GMT+8, 2025-11-1 02: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