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里の志】 [概况]
 人间之里位于幻想乡的东部地区,是由几个小村落汇集起来而成的。西边靠着雾之湖,北部是群山,南部与魔法森林接壤。 为了更好地描绘与介绍人间之里的地域情况,根据四季的名称,人间之里被划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村庄,分别为春、夏、秋、冬之村(当然,这四个村仅仅是人间之里的组成部分),整个人间之里的最中心,是整个人类村庄所拥有的最大的市集(座)。人间之里的人类数量较少,但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大约为1000人。(这个数量,是根据日本江户时期或更早的“城下町”的人口数量所推断的,当时的城下町人数大约为几百户,推算出来的话,最多能够达到两千人以上,当然,人间之里最多算是一个村庄,所以规模比町要小得多,所以,暂且设定为1000人。自幻想乡的形成之后,就有一定的人类进入此地定居,我想经历了千年如此之长的时间,人间之里的人数应该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当然,人间之里的人口分布,处于一种比较均衡的水平,男女比例相近。(不全是少女就是了。)在地理环境上,人间之里主要处于平原地带,由于幻想乡处于内陆,所以在人间之里有一个人造的大鱼场,除此外没有太多的水源。而人间之里的周边地区,除了充斥野兽和妖兽的森林之外,还存有一些丘陵与较矮的山峰。
 [经济]
 这个问题,一直是很多对于幻想乡人类生活感到兴趣的朋友们所关心的。我的观点是,人间之里在与外界存在着联系的时期中,在经济方面也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与支持。(至少在妖怪被清除的区域是这样的。)所以,在结界形成之前的人间之里,经济形式同样是具有多样性特征的。这样的情况直到博丽大结界形成后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今的人间之里,生产活动是以农业为主,但由于与外界的隔绝,导致人间之里的经济模式停滞在江户时代,所以在人间之里商品经济与农本经济并存,并且如江户时期别的地区一样出现了新兴的阶层。在博丽大结界形成之前,人间之里的乡村商人统一收购村中的手工制品与农产品,销往其他地区,并从中获利。
 随着明治维新之后,人间之里在到被隔绝的十几年间,将这种商业模式继续发扬,巩固着新兴的商人阶层的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在与外界隔绝之后,人间之里的商业发展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由于地域出现了极大的限制,使得行商的范围缩小,人间之里的商品无法进行流通,商品经济被严重打击,再加上妖怪对人类的威胁,人间之里又重新回到了自产自销的自然经济时期。人间之里的商人们要么就是陷入破产,要么就是铤而走险试图靠自己力量打破结界冲出隔离,最后身死家亡,最后只剩下极少数的商人苦苦经营着自己的生意。
 
 当然,单单在人间之里进行商业活动,是很难获利的。人间之里人口不多,可流动的货币更是有限。(除非紫妈从外界带货币进来。紫妈=印钞机?)所以,人间之里内部的商业活动,是商品货币(以物换物)、代用货币(就是那些还在幻想乡内部流通的货币)相混合。当然,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以从商为经济支柱的人并不多,而且通常是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会形成口碑较好,有一定影响的商家。(这些商家的实质权力,显然要比同时期外界的商家弱得多。)
 
 
 人间之里特有的自然经济对于妖怪来说,可以算是食物的供给源。但是随着妖怪与人类之间的紧张关系缓和,妖怪以及其他非人类住民也逐渐干涉到人类所创造的小农——商业模式中。妖怪所居住的幻想乡其他地点,往往会蕴含丰富的资源。(例如像妖怪之山,天狗享受着先进的科技,我想没有丰富资源的基础是不行的吧。)而人类所生产的食物、器具等要素,对于一些妖怪来说,也的确存在一定的价值。(这一点上,结合了一定的二次设定)随着人们对妖怪的态度渐渐平缓,商人的活动范围得以逐渐变大,再加上几个主要商家联合起来以“商圈发展有利于维持幻想乡平衡”为由与八云紫谈判,同时又因为妖怪给人间之里也带来了一定的商机(一设与二设有所涉及),八云紫便对人类商圈向人间之里外围扩大的举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间之里的商品经济又重新恢复到江户时代或更早的水平,不同的是,人们面对的,是与从前不一样的新主顾。
 不过,就总体而言,人间之里依然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这一点是确信无疑,但是潜在的商业关系,为人类和非人类住民妖怪之间提供了一个隐性的互动机会,这也是一条重要的纽带。
 
 
 [社会结构]
 
 除去结界、妖怪或者其他非人类住民的影响,人间之里同外界的很多农村社会一样,在经历了那么长的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整个里的内部,必将存在一种结构上的划分。(不过,也许和《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一样,大家亲如一家,没有身份上的不同,不过,那样的话,除非大家都是圣人,没有任何的私心。我还是很相信,人间之里的人们尽管道德高尚,为人善良,但是也都是平常人,也当然会有自己的意识和期望。)当然,结构上的划分,不代表着阶级上的差异,而是大家所担当的社会分工不同,而所掌握的生产资料也不尽相同。人间之里还是个很美好很理想的地方的,这个可不能违背了ZUN的初衷。
 
 但是,和外界相比,人间之里的社会结构又是十分特殊的。这里,没有所谓的蕃主大名等统治阶级,没有“政府”这个概念,相比外界来说,人间之里的社会分布相对松散,但还是有负责事务的成员的。总之,社会的金字塔,在梦幻的幻想乡中,依然在被默默地重组着。
 
 (1)
 农户&猎户
 由于缺乏工业发展的条件,尽管时间的巨轮已经缓缓地碾过了一百多年,人间之里依然以农业人口为主要的劳动力和有生力量。从人们赖以为生的粮食到商人们统一收购的农作物,农业和畜牧业一直是支撑着整个人间之里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尽管有妖怪的危险存在,仍然有很多勇敢的人们前往野兽出没的森林中采集与狩猎。(事实上,传统意义上的日本定居者并不会以狩猎为业,但是在特殊的幻想乡中,人们需要从别的地方获取食物来源,当然也是要为妖怪提供的。)这些住民在幻想乡这片土地存在的那一刻,便开始在这里安身立业的,他们思想保守传统但是天性善良淳朴,相互之间关心互助,对于意外进入幻想乡的外界人类也是十分地友善好客。这些住民保留着浓厚的原道教信仰,对于妖怪的敬畏也是十分根深蒂固的,但也不乏开放甚至激进的年轻一代。
 (2)
 锻冶匠(以及其他手工业者)
 在这片土地还没有被结界笼罩的时候,这里是一片风景幽静、地形复杂、环境幽谧的秘境。对于很多希望通过冥想来悟出真正的锻冶之道的年轻锻冶师们来说,幻想乡是隐居修行的最佳去所。风景如画的幻想乡不仅仅是修行的天堂,同时也是妖怪的乐园。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大量的锻造师进入幻想乡,并为立志要消灭妖怪的勇士们提供精良而繁多的武器防具。从此,锻造师在幻想乡名声大噪,也引起了妖怪贤者八云紫的注意。结界构成之后,大量的锻造师因为各种原因突然地消失了,剩下的锻造名人们也迫于压力,闲居在人间之里中。直到今天,人间之里的锻造匠们依然在为人们提供品质优良的金属器皿。他们虽然显得些许神秘,但是和周围的农户们以及商家们保持着一种良好的供给关系,是整个人间之里的技术支柱。
 
 
 (3)
 退治师
 曾经是幻想乡人类的最强力量的化身。在之前的冲突阶段,数量上极具规模的退治师“大军”曾经对妖怪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或为了个人的修行,或为了公家的赏金,退治师成了整个幻想乡最为活跃的人类力量。明治十七年,巨大的博丽大结界封锁了整个幻想乡。为了进一步削弱人类的威胁,加强他们对于妖怪的敬畏感,妖怪贤者八云紫采取了一系列软硬兼施的措施。在经过十年的时间内,里内退治师的数量急剧减少,大量的人被迫另寻他路维持生计。同时,在稗田氏的协助下,退治师的职权以及活动范围被重新划分,异变的解决权长久地交给了博丽氏。就这样,延续数个世纪的退治师与妖怪之争最终被画上了一个句号。如今人间之里的退治术主要分为注重主动搜索与攻击的“刃之流”以及注重被动防御与诱导的“盾之流”,当然目前为止大规模的异变是交给博丽氏处理。
 
 
 (4)
 商人众
 目前人间之里最受人尊敬的阶层。幻想乡的商人们应该是当时最不容易的职业了。他们通过统一向农业人口收购农作物,再以中间人的身份将之贩售给需要的作坊以及手工业者,或者直接送到别的里或町进行交易,然后反之将成品回卖给村民们。由于幻想乡优越的自然条件,从这里产出的农作物都是十分优质的,使得大量的商人们因此获益,也产生了很多从事更高级的交易,例如像舶来品、奢侈品之类,当地的蕃邦领主和富人们一般都是这些货品的主顾。当然,很多妖怪也显示了对这些商人的兴趣与注意。结界构成后,由于与外界的联系被断绝,大量的货源无法保证,商人的巨大数量成了大问题。为了活下去,很多人只得被迫重新从事农业生产。在结界形成的头二十年,屡屡出现商人为了强行打破结界而付出生命代价的事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徒劳无功的努力最终被停止了下来。尽管失去了外界的商路,但是还是有一些铤而走险的勇敢者们,试图在重构里间交易圈的同时,试图将自己的商品推销给以前从来也没有想过的妖怪们。经历了近百年的努力与发展,人间之里变成了一个交易圈完整(薄利多销)的村庄,而且善于交涉的商人们开始用粮食等一般必需品向有条件的妖怪鬼神们换取稀缺资源,甚至是金钱货币。人间之里的商人们,无论是商家还是行商,甚至是一般的店主,都是和人交涉沟通的好手,再加上这里和外界不同的纯朴民风和善良秉性,使得这个群体充满弹性,以社会代表的身份活跃地出现在人间之里的各种重大场合上,甚至有些有影响力的商人众可以代表人类与妖怪进行交涉。最后,在商人众中,又出现了新的阶层——商人司。
 
 
 商人司,从字面上来说就是就是从商业者的管理者。人间之里的人类是淳朴善良的,但是也懂得利益、规范的重要性。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之后,人间之里的商人们为了更好的将零散的运作集中起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出了商人司的构想与计划。对商人司的规划中,明确了商人司的职责:统一商品的流通价格,防止下属商家囤聚货物,并统一开发新的交易路线,保护行商的安全。目前担任商人司的,是人间之里中历史最为悠久的龙造寺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