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20-4-24 00: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rpheus423 于 2020-4-24 00:45 编辑
【雾雨魔理沙】
魔理沙是个常用的主角模板,但是很多时候塑造都过于流于表面化。在鄙人看来,魔理沙的塑造上有两个核心点的平衡是十分困难而又重要的,也就是人前的放浪形骸和人后的努力,这两者似乎很难用一种性格进行统合,但是如果为了方便而剥离其中任意一种的话,作为主角本就模糊的形象会加倍的模糊。说是作为主角模糊,就在于很多时候主角只是承担了摄像机或者被代入者的职位,作为角色自己的主体性为了剧情而被牺牲,反而变得模糊了。在这个小说当中我打算采取如下的逻辑链条:
1. 努力的部分:魔理沙对于灵梦的才能是天然的具有羡慕和竞争心的,长久以来的努力正是为了希望能够追赶上对方,或者说人天然的一种想要追求对等的渴望。但是在本文当中,魔理沙会逐渐注意到这种差距是无法弥补的,那么她就会需要一个更为长久的努力的动机。这种心态上的转变以及成长将是时间线上的第一部分的重要线索。魔理沙学习魔法的动机在这个世界观下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我的构思是这样的:
刚开始的时候只是觉得很帅,既然有那份才能就希望得到认可,变得和别人不一样之后就不可能再停留在凡人的世界里,正所谓见识了天空就不愿意停留在大地上。
见到了与自己一样不同的灵梦,因为同是不凡的人类而被人疏远而逐渐亲近,但是自然地意识到对方和自己并不是一种人,慵懒度日的对方只需要天赋就可以将自己的努力轻松超越,由于自尊心为了不被对方怜悯而习惯于掩饰的努力。
在风神录之后意识到双方表面上停留在同一片天空中,但是对方却从来就与自己看的不是一个地方。因此而心生沮丧。暂时消沉了一段时间。
之后被爱丽丝训斥了,因此开始寻找新的动机。
2.表面上的大大咧咧和率直:
人在经历了悲剧之后往往有两种想法,一种是因此而怨恨世界,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另一种则较为难得,那就是希望悲剧不再发生。尽管在人前露出自以为是的样子,但是魔理沙因为灵梦的存在而比任何人都清醒的知道自己是一个凡人,但是由于自尊心和不成熟而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弱小,因此往往去逞强做一些自己觉得会让人瞧得起的事情。面具戴久了就会停留在脸上,到了后来这种反应已经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各种不法行为也有一种想要从这种束缚感里挣脱的补偿心理。明明知道偷窃是可耻的,明明知道只要去问就可以借到,也一定要去偷,就是一种反叛心。再加上幻想乡里充满了没落的遗孤,同自我放逐的魔理沙相比,经历的过去往往并非出于自己的选择。因为离家出走是自己的选择,所以魔理沙对于这种流放的感受更加容易察觉和共情,因此会试图扮演自己希望能够在孤独时被人相待的原因。简单的因果报应一样的想法,如果自己能够成为别人的依靠,那么也许可以填满自己的倔强导致的孤独的空洞,也许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找到可以依靠的人,这点被圣白莲很快察觉,但是她并没有指出,也许是因为看到自己过去的影子而心生的同情吧。
3.对于魔法的态度(后期):
爱丽丝·玛格特罗伊德宣称“魔法使的每一个行为都是自私的”,对此帕秋莉·诺雷姬深表赞同。但是魔理沙不是傻子,她知道自己的两位好友没有一个践行这个信条的。但是毫无疑问,魔法使的成长动力来自于欲望。魔理沙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她究竟是只能当魔法使还是想当魔法使。特别是当这篇小说发展到后来,魔法逐渐衰亡的时候,她如果不成为魔法使又能够成为什么。或者说什么才是魔法?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将导致魔理沙获得最为重要的成长,她不得不承认这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偏向性的答案。妖怪都很难说在行为上具有某种纯粹的动机,凡人更是如此。接受这种自相矛盾将是她后期重要的目标。
4. 对于爱丽丝的关系:
这篇小说还有一个目的,我自己给自己产刀子产累了,想要放松一下吃点甜品。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动机。我是不能够接受两个人的关系当中如果把名字换了仍然可以通畅阅读的东西的,所以说关系当中必须渗透个人的特点。那么问题就在于在我这里爱丽丝和魔理沙为什么会相互吸引。我在这里主要描述爱丽丝为什么会吸引魔理沙。
作为魔法使的亲近,作为邻居之间的相互照顾,这些都是可以让人成为密友的事情。但是主要来说,这里让魔理沙动心的是一种特殊的体贴,这种体贴体现在爱丽丝是整个小说当中为数不多的体察到了魔理沙复杂心思的人,当然这份名单上剩下的几个人是灵梦, 圣白莲,和帕秋莉。在这里圣白莲是个特殊的人选,我们之后再说,但是决定性的差异在于拥有了这份知识之后的行为。
灵梦的行为是不予干涉,这与她在我这里的设定有关,我这里灵梦的性格是比较习惯让人自然发展,少加干涉的性格。因此就算发现了也只是等待着对方自己去改变,偶尔提点一下。这么说也许有些不近人情,但是我这里的灵梦就是一种比较出世的淡然和入世的忠于欲望的结合体,倒不如说是过于早熟的样子。圣白莲则相信人如果向她求助的话她才应该介入,但是这个理念在小说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改变了,但是我们这里的故事发生在小说开始前。帕秋莉在此事上和灵梦态度类似。只有爱丽丝是因为某种内在的原因而在这件事上毫不避讳的批评魔理沙并且督促她改变。主要原因是因为爱丽丝和其他人不同,对于魔理沙的期望更高,不仅把对方的成长当成一种有趣的事看待,而且在乎过程的同时也在乎结果。她的确希望魔理沙变成真正的魔法使。魔理沙正是因为这份期望当中所包含的认可而对爱丽丝心怀感激。同时,魔理沙也开始注意到尽管外在的性格完全不同,但是她与爱丽丝在某种核心上是相似的。这个相似性我们在爱丽丝的部分会说。因此两人的性格并没有形成恶性的对立而是形成了良性的互补,因为这种性格只不过是类似的内在的不同表现形式。
但是,最为重要的是,作者必须认识到感情是一种非理性的不可解释的存在。因此对于这种理由上的阐述应该停留在“为什么感情会开始”以及“为什么两人没有关系破裂”的层次,而绝对不可以上升到“为什么两个人会感情这么好”以及“为什么感情可以进一步发展”。因为试图解说不可言喻之物只会暴露作者本人的浅陋见识以及实际经验的匮乏 。所以分寸一定要把握清楚。作者要意识到自己擅长的是结果以及开头(几乎所有人都这样),而不是实际的过程。重点要放在魔理沙的成长,而不是关系的成长,这是根据过去经验一定要避开的东西。但是同时也不能忘记,在描写当中需要渗透两个人的不同性格,这点应该以mitsunara为主要参考对象,来避免关系的同质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