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中禪寺斑 于 2025-2-2 18:24 编辑 
 
 《于是秘封就此前行。》的分镜稿 (2024年1月20日发布) 
   去年的秋例作品是秘封漫画。   在《于是秘封由此开始。3 怪雨》的故事之后,由莲子和梅莉组成的俱乐部才刚刚起步,还没站稳脚跟。因此,我想借这次机会,描绘二人关系、又或是俱乐部的变化。 
   ------------------------------------- ·角色 ※莲子 ※梅莉 ※局长 
     ------------------------------------- ·梅莉终究还是没能“站起来” ※分镜稿第6-7页 
   跟上次一样,我仍在摸索如何简化分镜稿。但要一开始就用力过猛,效果反而不好。感觉自己还得下不少功夫,才能养成习惯。 
   言归正传,在《怪雨》中,梅莉对千里眼做出了小小的反抗,但上司与部下间的地位差距并未改变。梅莉还是不擅长应付千里眼,而千里眼看着梅莉发愁,心里也在偷着乐。 
 这次千里眼的坏心眼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知道梅莉身为组织的一员,一定会按命行事,便故意将她派到了思想局。 
   对了,在故事里,千里眼每次登场时,都只能看到一张空椅子,这是因为他本人并未到场。像梅莉这样的底层人员,谁也不知道千里眼真正的嗓音与容貌。 
   
 ------------------------------------- ·局长的故事   ※第10-11页 
   最初我打算用对话加独白来转述“信里写了什么”,也即局长的故事;剧情主轴本来是二人在地下室默默检阅信件,不会花费多少笔墨来描写梅莉对思想局的抵触情绪…… 
   但这样的故事,实在没什么波澜起伏,莲子还好说,梅莉的内心世界就很难刻画了。因此,我当即决定换个方向,为局长安排了很多戏份。   ※第14-15页 
   对于白羊族、黑羊族之间的纷争,我脑海中的大致印象是: ·雪景 ·电影《兵临城下》 镜头的焦点则是“战火纷飞之际,善于苟延残喘的两个人”。 
   《兵临城下》讲的是狙击手之间的战斗,而本作讲的是无名小卒之间的故事,在战场上,可谓是稀松平常。 
     ------------------------------------- ·梅莉的故事   ※第26-27页 
 画到这里时,省略部分渐渐变多了。 
   按照我的设定,赫恩家族自古以来便拥有异能,因此每位族人都会加入界线组织,代代如此,已成惯例。另外,虽然普罗大众都生活在这边的世界,但异能者并不认为自己属于其中,并称这边的世界为“那边”。 
   不过,他们大多还是会上学、上班。 
 原因是: ·户籍等都在“那边”(人类这一种族主要栖息于此) ·经常要在“那边”行动 ·拥有身份与学问可以方便行动 ·最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异能者与非异能者在认知上的差异 
   所以,梅莉早已习惯于 ·遵循集体的方针 ·抹杀私情 并视之为理所当然。 
 异能者集群结队,自然就能在生活中享受诸多便利。 
   ------------------------------------- ·思想局外形设计的原型   它的内部装潢也古香古色,我一向对这类建筑情有独钟。 侧面。 在故事的后半部分,梅莉和局长聊天的地方就是这里,按原本的布局,画面会有些空,所以我稍微改造了一下。 
   如上图所示。 
     ------------------------------------- ·共鸣与纠结 
   我看了许多创作方法论,觉得故事要打动人心,就得满足两个条件——共鸣与冲突。 共鸣就是“这个角色的心情我太懂了~”。 冲突就是“想做XX,但迟迟无法实现目标(一波三折、大起大落)”。 
   有一点我一直觉得很有意思:共鸣带来的,未必都是正面情感。读者偶尔会遇到腐蚀心灵的毒素,或者回想起不堪回首的往事,这就要求读者一边阅读,一边应对内心的情绪。   ※特别是移情尴尬,会让人变成这样。 
   局长心里始终藏有抗拒之情,没法完全融入群体,却也没有脱离群体。 如今成了千里眼的部下,他也还是老样子,叫他拿出自己的信件,也会乖乖照办。 
   ------------------ 梅莉在上初中的时候,自傲与自卑应该都处于顶峰。 自傲是指:自己身负异能,与“那边”的凡人截然不同,感到高人一等。 自卑是指:虽有异能,但自己的能力平平无奇,又感到低人一头。 
   要是梅莉的能力与自傲相匹配,她的表现或许就不一样了吧。 她跟局长一样,身为群体一员却未完全融入;但她放不下过去的自傲,固执地认为“自己在组织中是模范成员”,结果被派到了思想局工作,在那儿栽了一个大跟头。 ------------------ 
   就这点来看,莲子的性格与梅莉截然相反。   人和羊都是群居生物,跟随群体倒也不是坏事,但借用局长的话来说就是:“倘若心灵都成了群体的奴隶,遇到非常之际,怕是会手足无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