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諸佛 
其實從起源講起 
是對當時婆羅門種性制度的反動 
 
比方說: 
認為眾生平等,佛只是"開悟者" 
而不是比人還要高等的存在 
佛教教意在某些方面甚至有點偏虛無主義 
主張拋棄欲望 
 
同時佛教也吸收了印度神話等元素 
並發展出自己的詮釋 
例如因陀羅變成帝釋天 
俱毗羅變成多聞天王 
焰摩變成閻羅王 
 
同時 
"天人"(Deva)一詞 
也從原意的"居住於天界的眾神"以及各種比人類高級的存在 
變為六道輪迴之一 
 
一方面 
中國的道教某種方面肯定欲望(如追求不死) 
同時有很多神也並非自然存在 
而是人類或英雄死後化神 
某種方面和求聞版設定的"神靈"一樣 
人類死後可以化神 
 
但在東方 
佛教究竟是以什麼定位存在? 
東方裡的許多詞彙和設定是有參考佛教術語的 
如地獄,天界和天人,等等 
但仔細看的話 
又和原本的佛教教義不大一樣 
當初佛教諸佛傳到日本時 
對兩者關係的主要解釋是:佛是本體,神明是佛為了度化眾生而化的型態 
也就是本地垂迹 
但之後又出現了對這種學說的反動 
就是:神明是本體,佛是化身 
 
即神本佛迹說 
 
其實這些學說基本上就已經將佛視為"神靈"的一種 
而非原本的"開悟者"了 
 
東方的佛的話 
大日如來 
有在香霖堂和文花帖提過或暗示過是天照大神的化身/不同面向 
光就這點來說 
佛是神的化身或不同面向 
 
但同時白蓮也有提到她可能無法成佛 
雖然日文的"成佛"和中文的"成佛"的意義上有不同 
不過我這裡是猜測 
說不定這成佛也有暗喻"開悟"的可能性 
 
加上東方的天人和天界 
定義上比起是六道輪迴之一 
更偏向原意的"居於天界的神明"和"眾神居所"的概念 
但同時又有類似道教觀念中 
人只要潛心修行 
就能夠飛升天界 
以及幽靈成佛後可以飛升天界的類似佛教的觀念 
說不定東方的"佛" 
也是混合了"開悟者"和"大能神靈"的兩個設定 
自然神如天照可以化身成佛 
但人類也可以藉由自行開悟而成佛 
獲得與神明相等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