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16-1-21 11: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院长each 于 2016-1-21 11:47 编辑
我谈谈与希腊的神明相比日本本土的死后世界之神吧。
在地狱这一名词与佛教一同传来之前,日本地区观念中的死后世界还是黄泉,这一名词大概也是大陆传来的,比《古事记》更早地见于《管子》,在岛国似乎被附加上了海底的意思。而黄泉国的神不是伊邪那美这个“黄泉津大神”,这个故事现存最早的版本在《古事记》中,伊邪那岐想将伊邪那美从黄泉国接走,伊邪那美表示要请示黄泉国的神明,之后才被称为黄泉津大神,黄泉津就是指黄泉国(对日本)的边界,到后来的版本例如《住吉大社神代记》中黄泉国神的存在就被有意地掩盖掉了,改成了“伊邪那美跟到达黄泉国的伊邪那岐表示自己要先睡一觉再说离开的事”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粗糙改编。
至于黄泉国的神是谁,我的观点是祸津日神。记纪中祸津日神的来历是在伊邪那岐祓禊中,他将自己从黄泉国带回的污秽洗涤下来而形成,但是,伊邪那岐不是夸父,之后洗涤面部而形成的三贵子(天照、月读、须佐)也不是两眼和鼻子变化出来的,而诞生在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决裂之后的须佐之男依然称伊邪那美为母亲,那么祸津日神的来历、辈分就很奇怪了,更不用说神格。可以说是黄泉国的污秽被伊邪那岐赋予了神性而形成的吗?如果真是那样,而且祸津日神顺从伊邪那岐的话,祓禊就没那么复杂了,根本不会有洗涤污秽而生出三贵子这一情节的必要。
把思路的顺序颠倒一下,说祸津日神本来就是黄泉国的神明就可以了,被伊邪那岐带出了黄泉国,用这样的改编来改造的故事原本的形态就是: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决裂,伊邪那美入主黄泉国,此处的黄泉国和《管子》中的“黄泉”一样还不带宗教意味,伊邪那岐则从黄泉国带走祸津日神即黄泉国原本的国主,大费周章地对祸津日神所代表的污秽进行的祓禊也就相当于对祸津日神的水葬,驱除污秽的直毗神诞生在污秽的祸津日神之后而非之前就是关键,之后祸津日神也确实再没在神话中出现过。至于“黄泉国”这个名称,则是对与出云国、苇原中国同一时期或更早的某个政权起的代号。顺从天津神的土著神是国津神,但是黄泉国若不被当作日本的一部分,祸津日神就既不是伊邪那岐诞下的天津神,也不是不被算在日本(地面)境内的黄泉国的国津神或土著神。
祸津日神有两位,第一位是八十祸津日神,是祓禊所生的第一位,包括《古事记》在内各个版本都一样,但是紧随其后的大祸津日神就时有时无了(《古事记》中是有的),后来还曾被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早先所生的大屋毗古神混同,或者说,本来的某国虽然不是八岛国之一但也是被算在日本境内的,但是随着其被排除并成为黄泉国,该国的神明大屋毗古神也变成了大祸津日神。八十祸津日神现在在皇大神宫被当作天照的荒魂祭祀,《古事记》之后确实有版本把对祸津日神的祓禊和三贵子诞生的顺序颠倒、从而让三贵子顺理成章地成为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的孩子的(按照天照和须佐的思路,伊邪那岐自己生下的三贵子也不会是伊邪那美的孩子了),但按《古事记》的说法的话,八十祸津日神和天照的辈分就不对,八十祸津日神怎么可能是天照的荒魂,而一同在荒祭宫被祭祀、用来对付天照荒魂的濑织津姬也根本不是出现在记纪中的直毗神,要直接拿来当作转转的元Neta是做不到的,有关这位神明异于两部神道提出的《神道五部书》中的来历与后期的演化,很有趣,也可以联系到伊邪那美与东方的其他角色,这里我就不提了。
这里我还有一种设想,有关大屋毗古神、祸津日神的转变过程上的另一个阶段的名字,不过现在也不打算提,有兴趣的可以查查“出云大社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