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帖最后由 miyazakehime 于 2017-4-22 00:06 编辑 
 TH16的名字取得还真是一贯的“东方”风味、鳟氏特色——
 东西、中日文化奇妙的调和在一起
 
 东方天空璋:Hidden Star in Four Seasons
 
 这个标题里蕴含了那些信息呢?院长和囧仙已经挖出了一些很有趣的东西了
 
 比如中国风、天界、天气、天子、四季、北极星
 
 然而站在民俗、历史、考古的层面上来看,这里面也是大有文章的
 
 天空璋乃天空树(世界树)?
 
 璋 绝对没有收入在那日本政府规定的2000多个常用汉字之内
 这又是鳟挖出来的 一个对于日本人来说“不明觉厉”的符号
 
 这个字眼即便对于我们这些当代中国人来说 其实也是有点“不明觉厉”了(确切的说是“进入幻想”w)。
 文献中,璋是周朝的礼仪文化中“六器/六瑞”中的一件:
 
 《周礼·春秋·大宗伯》: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璧、琮、圭、璋、琥、璜 这“六器”都是玉,他们都是时人在祭祀、朝会、交聘等礼仪场合使用的玉器,简称“礼玉”。
 
 可见璋,正如其偏旁,是我国发源自上古的玉文化的一部分:
 
 
 古人认为,玉是日月山川之精华,可以和自然界各种神灵沟通,也可以作为辟邪、敛葬使用。甚至认为食玉可以长寿,穿玉衣入葬可使尸体千年不朽。
 “圭璧祀日月星辰”,“沉马及璧以礼水神也”,“天子之望祭山、海,祭毕,例有埋玉璧”,古代还用玉祭祀日月星辰、大山名川,以祈求福祉、平安。
《赤璋礼南方——记三星堆出土玉璋》
 
 其实在对待玉的观念上,中日是非常类似的,这里限于篇幅不作展开。
 
 虽然“璋”文献始见于《周礼》,但考古上,上古的三星堆文化(距今4800至2800年)、龙山文化(距今2500至2000年)、二里头文化(距今2100至1700年)等等中就已经出土了大量的玉璋。
 
 那么“璋”究竟是做什么用的?仅仅用“礼器”加以说明,未免过于宽泛。
 
 在周朝“礼的时代”之前的夏商的“巫的时代”,“璋”它的形制究竟有着怎样的含义?
 
 “六瑞”中璧、琮、圭、琥、璜的形制和用途,学界无甚重大争议,唯独 璋 ,其形制几种,用途几何,迄今仍无定论。
 
 然而 璋 虽然形状多样,但主要可以归为两类
 
 一种是顶端作斜刃锐角形的璋。这种璋和圭的形状及其相似,《说文解字》解璋字:“剡上为圭,半圭为璋”《庄子·马蹄》云“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将二者相提并论。有趣的是,圭字,即两个土字叠加而成,那么“半圭”即土,那么这类经常出土自墓葬的尖头璋,很有可能与土地信仰、祖先信仰(丧葬)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土地信仰和山岳信仰在一定程度上是融合在一起的(参见《东方文化学刊》第6期〈御柱考〉)
 
 
 另一种是顶端两侧有尖(凹刃)的璋,即“牙璋”。
 
 
   《周礼·典瑞》: 牙璋以起军旅, 以治兵守。郑司农曰: 牙璋琢以为牙, 牙齿兵象, 故以牙璋发兵, 若今铜虎节。
 
 前人认为这种璋的凹刃象形着“猛兽的牙齿”,和虎符一样象征着军权。但现代考古学却认为,牙璋是误释,因为出土的上古牙璋并没有磨出着刃,牙璋的“牙”并非牙,那么这个形状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在三星堆遗址二号坑(祭祀坑)中出土了牙璋上雕饰的图案能给予我们启发:两座大山的两侧各置有一牙璋 而小铜人手持牙璋,在山前作跪拜状。可见牙璋和山地信仰有关,很有可能是古蜀人(夏人的一支)祭山的祭器。
 
 
     三星堆出土的牙璋和持牙璋跪拜小铜人像
 
 在古人眼中,玉和石柱上的蛇、山岳、神木、巨石、立柱一样,都是在颛顼“绝地天通”之后,凡人与天神沟通的媒介、通天之路、“神道”。
 
 而另一方面,牙璋所祭祀、写照的神山,很有可能就是古人眼中的宇宙山,而以建木扶桑、昆仑铜柱(甚至是诹访御柱)为代表的宇宙树/世界树/天空树不过是它的变体而已。(参见《东方文化学刊》第6期〈御柱考〉)
 
 更加有趣的是,三星堆遗址中还出土了一件顶端刻有飞禽的玉璋,要知道三星堆文化可是以太阳神鸟而闻名的,这玉璋上的鸟会不会就是“负日金乌”呢,而这件玉璋就是扶桑神话的一个缩影呢。(值得一提的是,赤璋所礼的南方之神,不就是朱雀么)
 
 
   
 也就是说,玉璋或许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御柱”(立柱祭祀)而已,“东方天空璋”标题字体为绿色,而且天字上面还顶着一个太阳,在加上日语中璋(ショウ)和树(シュ)相近的发音,是不是也在暗示,天空璋就是,天空柱,即天空树、扶桑树、世界树?
 
 
   
 天空树和 Hidden Star
 
 将天空璋解读为天空树,也是很方便与 Hidden Star 建立起联系的。
 
 扶桑树上为什么停留着太阳神鸟,这或许是因为神树信仰在发源自山地信仰的同时,还复合了一层其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也就是圭表)的含义——天空树,不仅是通天之路、神山的集约、也是历法之柱。(参见《东方文化学刊》第6期〈御柱考〉)
 
 而历法的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就是划定四季。若是天空璋中的出现了控制天气的角色,那恐怕是大规模的天气,即“控制气候程度的能力”吧
 
 其实也有学者认为牙璋是起源于木制、骨制的獐牙器,和圭表一样,是一种天文测量工具:
 
 
   
 中国天文观测仪器可分三类: 一为测日月用的圭, 测星(特别是北斗星、北极星)用的璇玑;二为规天用的钺仪,作半圆仪,或与圭尺分用, 或与量天尺(圭尺) 捆在一起合用; 矩地用的勾股, 即量天尺;三为推步日、月、星辰历度用的挺木牙交(即璋牙,后名牙璋)。挺木牙交为尺木与獐牙圭的组合。獐牙器初见于大汶口文化墓葬, 在木棒端捆绑两獐牙, 成“ ” 形, 当作圆规用, 划天○形, 分历度; 牙璋在转为玉器时, 为舒首圭, 长八寸或尺余,下端有玑牙, 实为圭度。其状似羊角, 取象扶桑挺木(建木、鸟秩树) 树端二歧(示阴阳) , 作,简而为“丫”。与圭尺(量天尺)分用时, 巫者一手持圭, 一手持牙璋; 与圭尺合一使用时, 巫者一手持圭璋合一器, 一手持钺仪、; 或一手持钺(规) 璋合一器, 一手持圭、矩合一器(圭尺的另一端与四方形相连, 作凸形。)《璋牙璇玑──中华文明与美洲古代文明亲缘关系图证(4)》
 
 我们再来看 Hidden Star in Four Seasons
 星星为什么会隐藏,恐怕是TH16要讨论的中心问题吧
 
 但撇开这个,四季之星,让人最容易联想起来的是,正如院长和囧仙所提的,北极星,又称太一(太乙、泰一)、北辰、天帝。
 
 从记纪神话就可以看出,遥远的星辰在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据的位置很小,他们觉得神明降临在离他们更近的地方,甚至所谓“他界”就近在眼前。但随着7世纪佛教、阴阳道(对历法的刚需)等大陆文化的流入,星辰信仰也逐渐渗透至日本社会之中。比如可谓是灵梦的祖师爷,吉田兼备就于中世将《北斗经》等道教经典、太元尊神(太一)和灵符印一起引入了神道教(吉田神道)。
 
 
   伊杂宫植田祭的所立的“太一”
 
 北极星位于天轴之上,其位置一年四季都不会变动,夜里所有的天体都围着它转,所以它在古人眼中成为了天上最尊贵的星星“天帝”,而五星和二十八星宿都被设定为了他的幕僚或宫宇,其中人们最为熟知的就是北斗七星。
 
 《史记·天官书》: 斗为帝车, 运于中央, 临制四乡。公阴阳, 建四时, 均五行, 移节度, 定诸纪, 皆系于斗。
 
 《鹃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在古人看来,斗柄的指向与植物枯荣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而斗柄的运转又是天帝发号施令所为, 号令所达, 则万物遵命而行”《〈周易〉"帝出乎震"之"帝"考释——兼论与北辰、北斗的关系》
 
 所以北斗化作了天帝指挥天下的车舆,从另一个方面看,北斗也可以被视为活跃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天上的表尺”。
 
 囧仙还提到了,副标题中的star并没采用复数形式,那么star是北斗的话则说不通,虽然和四季联系更大的是北斗,但是事实上,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北辰和北斗有时候也混淆在一起的,比如妙见菩萨又称作北辰菩萨。而且鉴于鳟经常会使用主仆关系的设定,北辰和北斗的问题其实也是很好处理的。
 
 天空树与凭依花
 
 15年的深秘录和绀珠传也算是开了一个小数点和整数作剧情相连的头
 这样的思路恐怕也适用于今年吧。天空树(璋)和凭依花似乎也能组成一对概念——在萨满教中,巫觋和精灵/神灵沟通的方式可以划分为脱魂(ecstasy)和凭依(possession)两种。假如后者对应的是凭依的话,那么天空树正好是巫女飞翔(脱魂)、修行者登仙(脱魂)的通路。
 
 结论
 
 天空璋,虽然这里鳟全部用的是汉字,但无论是放在日本,还是中国,都是一个显得莫名其妙的词语。用符号学的观点来看,这是送信人(鳟)和收信人(玩家)所使用的编码规则不一样所致,但东方并不是抽象绘画,鳟氏传达(创作)的编码规则依然是(主要)建立在东方文化之上,不过他不拘常识的将原有的规则打乱,而又重组了起来,这就是我们东方人(乃至于西方人)在游戏中似曾相识的同时又能感到无比的新意,这就是鳟其展现在游戏中的个人魅力所在(仅讨论设定)。而我们考据所做的工作,就是将这些打散的“文化拼图”重新拼好,当然东方并不是科学信文,而是一种设计信文,所以我们有时候也会将自己的“拼图”混入拼图过程之中,所以考据也具有一定的创作成分。
 
 囧仙提到了这一作很可能会出现的“中国风”,这所谓的中国风其实就是鳟在作品中应用了我们中国人较为熟悉的编码规则(或者说文化习俗),我是很期待着新作中的“中国风”,天空璋可能就是由中国系角色打主场,毕竟“璋”的文化、星辰的信仰是我们这边更为熟悉的编码规则,比天子的“桃”更甚。这或许是近年来两个社群交流频繁的结果吧。
 
 推荐阅读
 
 “牙璋”初论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 ... 0RoMVQzcVRyV00xRnI=
 
 道教与日本古代的北辰北斗信仰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 ... TFGckNVUkwyZlkrUnU=
 
 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像、青铜神树、玉璋祭山图案的文献学解读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 ... jdGck8vSHRmTXFKRWI=
 
 《东方文化学刊》第6期〈御柱考〉
 http://bbs.nyasa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8124
 
 
 
 
 
 |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