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章 原应叹息春风晚 
   “像花卷荞麦面那样,面线糊上面加料然后要求食客动态食用,不,菜品连固液混合的构成都是动态的,不是拿破仑那样固定码好的一层又一层。”“很奇怪吗?拿破仑的切法决定了适宜的餐具和吃法,那么倒推决定切法也是很正常的思路。虽然说摆盘的金科玉律是尽量暴露主材的截面,但既然主材已经确定了,那就没必要急着摆到台面上来。甲壳类只要肉够厚,上面多铺些蒜蓉粉丝你也不会介意的。一般情况下,中餐大菜除了一锅一锅的,和红三剁、黑三剁、苍蝇头那样全都碎了的固体,是不太会有这种设计,但主食中这种设计俯拾皆是,强调食客本人即时的参与,有时是推卸责任。存在感低了,淀粉是芡的一部分了后就不再需要是作为主材。云南的调糕藕粉和贵州的糕粑稀饭,都是分阶段的藕粉小吃,后来才吃到的糯米饭就不能算是主材。” “你又看不上这些菜品。”
 “你我的能力都不能用来改进菜品,那就更要谦虚学习。你刚才的拍牛蒡是用媲美淮扬菜的刀工来破坏牛蒡的纤维,但芙兰的能力可能就可以把牛蒡变成粉皮一样的口感。”
 “我不知道她是什么能力,你大概也懒得告诉我,但我觉得她的能力总不该这么用。”
 “嘛,她的能力就是用来捕食的,这么用没错的。按层数来算,肉燕只有1层多一点,一般的饺子是4层,云吞更多一点,抄手最多。而且,油腻的酱汁更容易缠在其内部,更简单的意面设计起来则要考虑尽可能在外部抓住酱汁。就连中国的蟹棒和日本的蟹棒的结构也不一样,前者的更像日本的煎蛋卷,容易裹住酱汁。”
 “意面有什么吃头?”
 “绿酱意面,全天下的罐头绿酱都是狗屎,基本找不到能吃的新鲜货色。香港的炒意面也还可以。中餐酱汁如果低盐,就可以用豆制品代替面条,比如秃黄油腐皮。重辣用薯粉,重甜用葛粉。”
 “也就是说依赖酱汁的主材不止要增大表面积,还要形成层次?”
 “是的。拿日本的蒲烧鳗鱼来说,摊开了涂酱是增大了表面积,也方便吃了,但没有层次感了,结构还不如蒜子鳝筒那么简简单单的斩段,因此要吃的是再卷起来的八幡卷,把鳗鱼做成去皮牛蒡的‘皮’。”
 “日本人就吃不来鳝筒,可能连冰醉蟹、辣酱生腌梭子蟹都吃不干净。店家为此取肉的服务是有的,但那样会破坏食物的风味。”
 “河鲜常常比海鲜有更多的刺,食客要有耐心学习吃河鲜的技术,结果只有东南亚菜系到川菜再到本帮菜的这一路是会吃河鲜的。西餐也有吃鳗鱼的,但做起来太顾虑笨手笨脚的食客,结果就做不好吃。吃内脏也是一样,会吃一种动物表现在吃得来其内脏这件事上,因此我一开始就说过了,最吃得来猪的是闽菜。”
 “刚才说的炸河豚、炸甲鱼、炸田鸡还算容易吃。”
 “也不需要复杂的调味,次一些像牛蛙就只好拿去代替歌乐山辣子鸡的鸡丁。其实幻想乡也是有鳗鱼吃的,虽然离土用丑日还有一个多月,小摊还没出来。也没什么吃的意义,靠宣传教出来的错误食用习惯,在夏天还不如去吃蒲烧茄子。鳗鱼当季是在冬天,而且要吃鳗鱼苗。”
 “说起来,鳗鱼如果是蒲烧就不再需要对烤出来的表皮做什么,但如果是白烧就好像还可以做点什么。”
 “就说春卷这种也挺常用的外皮吧,蒲烧鳗鱼只适合搭配越南春卷,白烧鳗鱼则适合搭配中国的。但所谓的固定搭配也是不固定的,比如羊肉在中餐搭配茴香,在西餐就搭配百里香,其次是都用的香叶,原因就在于加热温度不同。顺便一提,幻想乡有的炉子可以烧到1500万度。中餐的加热区间是30度,从0度到300度是十成热,而加一层‘皮’和过油这道工序一样是把加热过程拆成更多段,再组合起来就更容易修正误差了,当然,核心目标是强化层次感。春卷,就是中餐最看温度的菜品之一了,虽然只能是个咸点心,做不了大菜。”
 “之一?还有什么?”
 “春卷的油太单调了,无非是里、中、外合计共用上大约3层的不同油,我做起菜可能要用到10多种油。拿一个煎口蘑来说,法国菜的本帮菜改版,用菜籽油连锅之后,热的油是红花茶油混合猪油熬两种葱,因此也算是葱油、红葱油,冷却后和拆碎的菌柄、泡发的干贝丝、少量生抽、包含蒜头油的金银蒜混合,到此为止光一个馅料就用了6种油了。菌伞控水用黄油腌制后,和干辣椒圈、姜米、岩盐一起在橄榄油中低温加热,做成油封口蘑再捞出,冷却后填馅,这里算上辣油、姜油有4种。最后,再淋上热的香油,磨上黑胡椒,合计11种了,但没用过多高的温度。川菜的香料油更多,没空逐一叫过去。粤菜的‘油’字则不一定指油脂,萃取物也可以算,比如豉油、蚝油就和豉汁、蚝汁有所重合。”
 “春卷大约分为3种,冷做冷吃的,稍微放凉后热吃的,加热后外皮放冷了冷吃的。第一种是包括越南春卷的卷饼,可能夹着热的材料,且饼皮可以不算是主料,因此要单列,这次也不讨论。第二种太挑客人了,但饼皮就是主料,和第三种共用一套辅料,辅料的重点在于口感要脆,然后按加热后的含水率来分段。白菜丝、芹菜、黄豆芽、萝卜的含水量依然很高,包菜丝、韭菜、木耳、粉丝、虾子、大葱的就低下来了,笋丝、肉末、胡萝卜丝、干丝、香菇丝的本来就低,然后还要看吸附油脂的情况。炸的时候先中火保证各层皮都炸到,再强火加脆外层的皮,是不换油的过油。”
 “本帮菜比起春卷更擅长生煎包,但思路是很像的。”
 “粤菜和日本菜还喜欢用腐皮包裹,炸成响铃。用竹笙包裹鱼翅、燕窝的就没法直接炸了,但结构也相似,也是要分段加热的。肉燕是用猪肉敲打出来的皮子,也可以拿来炸。但是,日本中餐这10年来流行的剔骨香鱼春卷更应该算作低劣的天妇罗。”
 “川菜还会用碗芡降温来分段加热。”
 “粤菜烧腊多刷一道皮水也同理,把水分锁在肉皮表面,像熬猪油加水加酒一样炸出气泡。春卷最要追求的口感其实就是一个‘脆’,然后要‘滑’,而不要本帮菜的‘糯’。日本人最喜欢的口感是‘韧’,因此在日本是粤菜的春卷更受欢迎。我认为,春卷要‘脆’的价值观和笋丝是分不开的,因为春卷这一菜名并非只是把春季的时令材料卷进去,而是在模仿春天破土而出的笋尖,卷起来的结构也是笋的结构。反过来说,只要满足这些条件,哪怕像现在这样不是春天了,只要吃到春卷就可以联想到春笋乃至春天。”
 “这种象征含义对欧洲来的这些人行不通吧,笋是东亚一带才吃的食材。”
 “我们在幻想乡是会吃竹笋的,还去竹林现场采过。”红美铃插话打消了饕餮的顾虑。
 “饕餮你是怎么做春卷的?”
 “想到了才难得吃一次,也不会常常备着材料。自己组织里批量做就是用某家罐头装的油焖笋,以及贵州的脆哨,这两个方便的打底,点餐就以三丝春卷为主。”油焖笋的牌子音近主持人的名字一事大概只是巧合,但饕餮还是没讲出来,“如果要试点新奇的馅料,贵州辣子蟹棒,辣白菜,辣萝卜丝,金沙南瓜?”
 “日本人用粉丝解腻,你是用辣味换口味啊。依我看,春卷最重要的是皮子,里面的馅料一旦反客为主就变成炸馅料了。日本曾经流行过一种塞两个带子进去的馅料,那就反客为主了,还不如你说的油焖笋加脆哨。”
 “差劲的春卷是强行用春季食材,合格的是不在春季也能吃出春天的感觉,但更上一层楼的是超越自然的春天。”
 “真是大胆的思路,那么怎么做?”
 “春季当天采来的笋尖纵切为三角形的薄片,煮过去涩,记得放干辣椒,到这里为止是日本菜做法。然后在缝隙中嵌入脆哨片,拍粉用油蒸成天妇罗。这是隐岐奈的做法,不是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