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喵玉殿官方微博

 找回密码
 少女注册中
搜索
查看: 11846|回复: 21

[考据] 論道教對日本神道教的影響與關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3 19: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赤口大人 于 2014-7-3 22:34 编辑

起因於在百度有人問神靈廟的劇情內容
並問說青娥說靈夢有在修道教系法術,而靈夢對此感到驚訝
還有布都在口授的描述:
不過對她來說這種自然信仰的意義跟神道的那方面根本沒多大變化。在學習道教之前自己身上已經存在的東西,也繼續成為了現在的能力而行使著。
、という言い方をしている(*1)が、彼女のそれは自然信仰という意味で神道のそれと余り変わらない。道教の勉強をする前から身に付けていたものを、そのまま今の能力としている。

還有靈夢的神社的御神體居然是陰陽玉一事,問起現實世界道教與神道教的關連
結果底下的回應不看還好,一看差點昏倒
大部分是認為道教與神道教毫無關聯,神道教就是日本土生土長的宗教而與道教無關

不過我査到的資料其實又是一回事:
考古學上,雖然神道的確立是為了對抗佛教不過道教思想其實對日本神道的確立有很深遠影響.只是與佛教相比較為片段而不具系統性
導致很多人誤以為影響日本神道的只有佛教與儒學,其實.道教等中國思想也對日本神道,民俗信仰,以及相關典章體系影響深遠

首先.雖然很多人認為日本神道教是純正的日本信仰
但是以現代考古學來講,其實現代神道教的主流:中央/大和神話體系,反而是源自大陸體系的人格神系統

所謂的大和族
是從大陸經朝鮮半島移民日本的外來民族
真正的"日本土著信仰"現今不是早就亡失,就是被矮化.少數從繩文時代流傳至今的文化或信仰體系主要是諏訪信仰
有派說法認為日本初民信仰的創世神,並不是什麼高皇產靈尊與神產巢日神等別天津神
而是大太法師.大太法師可能早期被視為土著的創造神.但在中央神話從大陸渡來日本後就被矮化為妖怪之流
像古事記,日本書紀等成文神話成書時,其實已經不是最純正的日本當地神話
是因政治性目的(彰顯天皇家系權威與統治合理性)而修飾過的官方"定本"
這兩本神話其實就是一段大和族征服繩文人與出雲族,並確立其在日本的王權的隱喻
記紀成文神話的部分記述,其實就多少有受到中國思想的影響
"大多數學者認為日本神話的文書系統以及組織形式都深受中國和印度的影響,這與中國儒家思想與印度佛教傳入有關,另外,統治階級選擇將中國道教思想及印度的佛教融入日本的神話中是出於政治利益考慮的。
公元5世紀後,佛教傳入日本,一部分皈依佛教的大臣與堅守傳統神道的大臣以各自的信仰為幌子作權力的爭鬥。"
(摘自中文維基)


記紀受到中國思想的影響部分如下:
開天闢地:
「古(いにしえ)に天地未だ剖(わか)れず、陰陽分れざりしとき……」

這段記載與中國古代經典的淮南子(內有很多道家思想,雖跟道教比較沒關係還是列出來)的記述幾乎一樣:
天地未だ剖(わか)れず、陰陽未だ判(わか)れず、四時未だ分れず、萬物未だ生ぜず……」

此外,"五"柱別天津神,裡面有"三"柱造化三神
這三與五,是有人認為混入了中國的"三皇五帝"的寓意
同時,造化三神的高御產巢日神和神產巢日神.這兩柱神皆為創造之神.而這兩柱神可能也隱喻了陰陽兩儀

此外,日本書紀裡的"天皇"等說法
其實天皇體系據說就受到不少道教思想的影響
天皇本身源自道教思想的天皇大帝,一說該神象徵北極星
此外天皇的三神器中的"鏡"與"劍"的起源似乎也是道教思想
一說三神器與邪馬台國的卑彌呼女王年代,進貢中原,由魏帝回賜的百面銅鏡、五尺刀(環首長刀)、五十斤鉛丹有關,
而銅鏡在古代巫術、方術中有很重要的地位(相當於歐陸的水晶球)
另外還有所謂的庚申信仰也是從中國傳入日本的
器物上
據說在日本古墳時代發現的許多神獸鏡中
有部分上面刻了道教系咒文

而此外,中國史書說卑彌呼"善使鬼道" 這點也有很大的爭論
有一派學者是認為這"鬼道"可能是中國道教系法術.不過也有一派可能只是單純泛靈信仰式的咒術而已
或是儒家本位思考將所有相異於儒家思想的打為"鬼道"也說不定
甚至也有人認為"鬼道"就是日本後來的"神道"
而支持鬼道乃道教系,或受中國思想影響的法術的證據是:
考古學家挖出了很多桃種和道教類似的器具
桃子是道教中的仙人果
而鬼道大概就跟黃巾賊張角用的太平道法術差不多

此外,天武天皇據說是一位喜愛道教文化的天皇,所以比方說他的諡號也是取偏中國系的諡號:天渟中原瀛真人(夠中二了吧?)

另外,像常世國的概念雖然來自沖繩的儀來河內(死後世界)
不過後世有很多傳承基本上融合或混雜了許多中國式思想

比方說日本書紀,風土記,萬葉集等如水江浦嶋子傳說、羽衣傳說等就有受到中國的神仙思想之影響


目前日本學術界對於道教對古日本文化的影響或關連
基本上是這樣:道教作為宗教,其教典、道士、道觀等成體系的組織形態,並沒有傳來日本,關於這一點,目前確實無史料可證。但是道教作為思想給日本以影響,可以說已是難以否定的事實(摘自中文維基)
道教等中國思想對日本思想體系的影響不只是修驗道與陰陽道的成立
對於神道教本身也有一定程度的深遠影響(如中央神話,天皇制度,天皇王權的象徵:三神器,etc)

那這裡來看看為何口授會這樣說布都的捏他

物部氏的祖神:
饒速日命據說在天孫降臨之時從天乘坐天之磐船降落
其實有種說法認為天之磐船是隱喻隕石

而物部氏的祖神之一,饒速日命.是除神武天皇外的另一位降臨的天孫其手下:天津赤星,有一說與星辰之神-天香香背男神為同一神
而饒速日命和天津赤星=天香香背男神有可能是同一柱星神的分化,或說有著親戚關係或有一說認為饒速日命可能原本是太陽神
那這樣的話,物部氏祖神其實說是星神信仰也不為過
而將星宿作為神祇敬奉的,中國也有類似的思想.如二十八星宿什麼的,紫微北極星大帝一類的......

所以要說作為物部氏祖神的星神信仰,可能也曾受到中國思想影響


故神主才會將物部設定為道教徒,

至於靈夢的陰陽玉
我以為是捏自日本神道教與道教,或中國思想間曖昧的關係
其實要說的話,依姬的喚神能力,反而才可能是日本未受到中央神話影響前,巫女,或說日本初民泛靈信仰的真面目:
巫女是與神靈溝通,聯繫兩個世界的靈媒

不過令人玩味的,靈夢在鈴奈庵的別稱有薩滿二字,可能也是在暗示靈夢的神道也還有溝通兩個世界的用途吧?
畢竟道士,或是陰陽道的陰陽師,有時也會進行溝通兩個世界的工作

再來,神靈廟內太子採用"外佛內道"的宗教政策,我以為也是在隱喻現實兩大教對日本社會乃至於神道教的影響程度
相較於道教的影響是更為隱晦曖昧,傳到日本的主要是較為片段的知識與民俗信仰/概念,
雖然有部分概念有傳到民間
但裡面的很多部分,如方術則為較偏上層階級獨佔的知識
佛教基本上有正統的教團,有受到蘇我氏等渡來豪族的政治力支持
導致佛教在日本的影響比起道教更加顯著而道教雖然隱晦,但某種方面卻更像黑幕一樣
就如神子的外佛內道
而"天皇"這稱號受到中國道教思想的影響
推廣佛教的,也是蘇我氏還有推古天皇,聖德太子等上層階級
但"天皇",與該制度本身就是受中國道教思想的頭銜與體系(語源乃天皇上帝,一說代表北極星)
而"神道"一詞本身據說也是取自更早的中國古籍

不過道教對日本的影響還是有的

結論:

現實世界來看,道教,或說道教前身的方仙道思想,神仙思想的大陸系思想
其實對於日本文化,包括神道教在內也是影響深遠
不過由於比起佛教較為影薄
導致很多人都以為神道教與道教無關(包括我)
但考據後,其實發現道教作為思想,是有對日本文化造成影響的
而"神道教"的成立雖是為了對抗佛教,但神道教本身的神靈信仰之本源雖可回溯到彌生時代(或繩文時代)但該宗教體系之發展完善除了融入佛教,是否曾受到道教思想影響?
就我査到的資料,答案是肯定的







点评

没错,LZ应该要对比一下两教的信仰形式,看看有何联系,其实根本没有吧....即使在日本发现了象征古代道教文物也不能直接证明在道教影响下加上原始的宗教信仰形成了神道教...  发表于 2014-7-3 22:52
喔喔,原來如此.要說的話,道教的道或道德是沒有影響到神道思想  发表于 2014-7-3 22:37
不不不不,我这里说的世界观并不是神话的意思,指的是神灵崇拜和宗教世界观,要知道道教最根本的信仰就是所谓“道“或者“道德”,这个东西似乎我并没有在神道教的教义里看出了,也许是我不够了解?  发表于 2014-7-3 22:35
发表于 2014-7-3 21: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对日本古代的文化有一定的影响,所谓的日本阴阳师使用的阴阳术,其根本原理就来源于道教。不过最重要的一点是,神道教是日本土生土长的,它的起源跟道教毫无关系,在古代的几乎全封闭的日本,神道教的产生和自我发展几乎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完全能够反映当时的日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思想。神主对道教的理解本身也不透彻,从其对仙人的理解中不难看出。至于LZ认为大和民族来自中国,那我也只能呵呵了。

点评

http://www016.upp.so-net.ne.jp/shugendo/dokyonoeikyo.html 這個連結也有大略說明道教對日本文化,包括神道與天皇體系的影響  发表于 2014-7-3 21:34
日本學術界本身也有大和民族外來說.大和民族不是日本土生土長的民族  发表于 2014-7-3 21:33
而我也有講到,日本神話本身就有融入道教思想,你還要說神道教完全是日本本土信仰發展,而沒有取材或受到外來思想的薰陶? 那我也只能說你孤陋寡聞了.古日本沒有你說的那麼封閉.相反的,日本是會跟中國有交流的  发表于 2014-7-3 21:25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5%92%8C%E6%97%8F 這個連結有提到大和民族的起源.大和民族並非日本土生土長的民族,而是來自大陸系統的外來民族  发表于 2014-7-3 21:24
我前文就已經提到了.記紀神話本身就有受到道教思想的影響  发表于 2014-7-3 2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3 21: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节操的红白 发表于 2014-7-3 21:18
道教对日本古代的文化有一定的影响,所谓的日本阴阳师使用的阴阳术,其根本原理就来源于道教。不过最 ...

      那神道教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那个时候日本就跟天朝有过文化交流??我说的是神道教的起源跟道教毫无关系,至于后来道教传入了日本,执政者出于自身目的擅自引用了道教的典故来给神道教添油加醋,那跟事实无关,从客观来说神道教还是跟道教无任何关系。
      
      大和民族的确不是日本大陆的土著民族,大和族起源是由古代的日本是由众多的部落国家以及自东北亚迁徙来的游牧民族融合演变而成的大和族。大和族属于蒙古人种,大和族是在后古坟文化才完全角成,而大和族文化与北亚大陆以及朝鲜半岛上的文化属于同一系统。道教是汉族人自创的,是汉族文化,怎么跟大和民族有关呢?

点评

‘神道’的思想本来就有,而正式命名是后来的事。道教在后来对其影响可谓微乎其微,根本没有动摇神道教的根基和本质,所以我们口中所说的神道教严格来说是独立一门的宗教,不能说在道教的影响下又形成了新的神道教。  发表于 2014-7-3 22:27
日本"神道"一詞的起源可能來自中國周易: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日本可能在創立神道教時沿用了這個詞,只是意義與原意不同  发表于 2014-7-3 22:22
我今天這帖主要是想說明除了佛教,神道教本身也有受到道教思想影響,而不只是陰陽道.還有說明布都與靈夢的捏他來源而已  发表于 2014-7-3 22:18
順帶一提,日本採用"神道"這詞來與兩大外來宗教分庭抗禮,不過"神道"一詞在西元前三到四世紀的中國古典據說就有在用了  发表于 2014-7-3 22:17
也不用计较那么多了,反正‘神道’一词的制定就是为了区分这两种外来宗教的。  发表于 2014-7-3 22:11
要說的話,就像我剛剛說在日本傳入佛教時已經有天皇制了.我個人是認為道教作為思想傳入日本的時間可能還早於佛教  发表于 2014-7-3 22:06
而卑彌呼統治時期就有發覺出不少可能與道教系法術相關的器具.同時其出土的神獸鏡也有部分有刻上道教咒文  发表于 2014-7-3 22:05
不是同一時間喔.如果照歷史來看,卑彌呼女王的統治時間是在西元188年至248年.要說的話是大概西元兩世紀左右.漢傳佛教則是西元五到八世紀經朝鮮半島傳到日本.史書最早有關佛像或佛教的記載是約西元552年  发表于 2014-7-3 22:04
就是啦,道教跟佛教是以同一方式同一时间传入日本的!  发表于 2014-7-3 22:01
那我誤會了,我的意思是神道思想的本源是日本本土思想,但在發展完善時受到中國道教的思想影響,而開始產生影響的時間點可能還早於佛教,這是我的解讀  发表于 2014-7-3 21: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3 22: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说好呢?
日本和中国一衣带水,日本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释道儒三家的思想作为古代中国思想的主体对日本的思想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这三种思想在中国进行传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互相借鉴,互相影响
古代日本与中国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公认是在日本派遣遣唐使的时代,也就是7-9世纪的时候
那个时候,中国的佛道儒三家思想其实已经开始融合了,也就是所谓的“三教合一”
比如说道教天庭里有各种官职,天庭里四御或者六御都是各种大帝,天庭里也有各种君臣关系
这很明显就是道教借鉴了儒家思想里的君臣父子的伦理纲常了
另外一点就是,道教的思想来源也很多样,
有道家思想,也有阴阳五行家的思想也有更古老的占卜巫术的思想
不过我总觉得,神道教里受道教或者道家思想的世界观的影响似乎不大(或者我不太了解?)
受影响更多更类似于“用”,而“体”的影响不大
或者说,我觉得神道教受阴阳五行家和占卜巫术等等的影响更大,
不过这些在后来也可以算是道教的一部分,总觉得满纠结的
而道教的“用”更贴近于古代占卜巫术等形式,平心而论,世界各种文明都有这种现象
因此,我觉得日本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很大,自然也受到了道教的影响
至于神道教受到影响应该是肯定的,具体受了多大影响,我觉得很难确定
说句通俗的话就是:你说受了很大影响吧,又不是很确定,没受影响吧,也不现实
总之,这就是我的看法了

点评

“道”更偏向于纯理论的感觉了,因为“道”这个概念太玄乎,很难人格化,就像T-O-A-A一样,所以后来的道士拜的都是人格化的三清四御之类的了  发表于 2014-7-3 23:03
天之御中主神,听着倒挺像是四御里的感觉,不过天帝或者神王之类的,世界各种原始信仰都是有的。至于道教里,道教天庭的里诸神也是有人格化的,并非是纯伦理性的,因为天庭诸神应该是为了传教便利而创立的  发表于 2014-7-3 23:00
至於你說的宗教體系......神話裡的天之御中主神是有被認為是受中國"天帝"思想而誕生的神性.但因這神完全缺乏道教中"道",或偏倫理性的一面.所以一般認為該神就只是某體系的最高神,不一定受中國思想影響   发表于 2014-7-3 22:53
唐朝的时候李家把老聃奉为自家始祖倒是真的,至于奉他是道教祖师爷,道教祖师爷很多的,我记得皇帝是始祖,元始天尊是鼻祖,而老子是教祖,不一样的  发表于 2014-7-3 22:52
當初唐朝時李家把李耳(老子)奉為道教的祖師爺,據說還曾問過日本天皇要不要一起信道教.結果天皇以自己是天照大神的子孫為由拒絕.這或許是道教沒辦法以有系統的宗教之姿傳入日本的原因吧......  发表于 2014-7-3 22:46
,道教思想可能比佛教思想還早對日本的宗教體系產生影響,不過由於該思想傳入日本的方式不像佛教一樣具系統性.多為片段的知識,然後又有很多思想(如:方術)是被少數上層階級把持.其影響比起佛教更為影薄也是(ry  发表于 2014-7-3 22:43
我这里表达不是神话的世界观,可能更偏向于教义的世界观,也就是宗教最根本的崇拜什么?什么是至高的感觉,我只是在这个方面没觉得神道教和道教有什么明显的联系,当然,也可能是我对神道了解的不够多  发表于 2014-7-3 22:36
其实没多大影响的...而LZ在文中的说法很容易让人误解为在道教的影响之下才创立了神道教。  发表于 2014-7-3 22:30
所以要說有融入道教思想是有的,但有沒有完全被影響到,我也不是那麼確定了.不過假設中央神話本身是渡來族的體系.那中央神話會受到中華思想影響也是有可能的  发表于 2014-7-3 22:27
如果你說記紀神話的部分有沒有受中華文化或思想影響? 如我上文所說應該是肯定的.不過除了中華文化.裡面不少神如大國主也有很多是更偏向日本的土著信仰,大和神則是比較有受大陸系統影響  发表于 2014-7-3 2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23: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赤口大人 于 2014-7-3 23:07 编辑

這是我在一些歷史相關論壇問關於神道與道教關連的時候,她們的回答(括弧是個人補注):

簡單得這麼說吧,在中國文化傳入日本以前,日本確實有本土文化和本土信仰

但當時的神道教沒有"系統",沒有"理論"(簡言之就是無像基督教,佛教一樣完整的宗教論述體系,主要是敬神靈,但沒有對進一步的架構或理論進行構築)

就好像漢字傳入日本以前,日本根本沒有文字,
是有個示範在那裡日本人才想到:喔,原來文字這麼好用,我們也來創造自己的文字

也就是說扣掉精神層面和後來原創的部分,神道教的基本架構全都是被道教影響(或說神道教的發展完善,以及政治上的制度與祭祀儀式,法術與占卜等,是吸收了道教或中華文化思想)
看到道教的體系才讓日本人想到也要把神道教體系化(以與佛教分庭抗禮)

神道教沒有直接抄,但看到別人作你才想到要作,才想到要依樣畫葫蘆
就算這不是抄襲,也算得上是山寨
(但是日本的國情使自己有辦法吸收外國文化後演變出自己的東西,如吸收了某美國摔角基片演變出森之妖精次文化)

總結來說就是,神道教的雛形確實是日本土生土長的泛靈神靈信仰,但形成成熟的架構則是完全受到道教影響,不管是直接搬來用還是山寨改良過,"理論和體系"是日本神道教原來沒有的東西,
最原始神道教風貌,就是純粹的泛靈信仰(也就是依姬形式的神道"單純喚神上身")

簡言之
論起源,神道教確實與道教無關,是源自日本本土的神靈信仰,最遠可回溯至彌生,甚至是繩文時期
但是論將神道教發展成完整,可與佛教分庭抗禮的宗教體系,論述與理論
道教思想在這方面的發展是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道教思想對神道發展產生影響的時間點,搞不好還比佛教早
而之後神道融入佛教而有神佛習合
或是還融入儒學
則是更晚近的事了

点评

宗教都是互相影响的,道教也受了佛儒的影响,看这个样子,我觉得神道教是不是受佛教的影响也不小呢?  发表于 2014-7-3 23: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3 23: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占星者卡德加 于 2014-7-4 08:25 编辑

。。。我慢慢写,先不要急着点评。等我写完全文以后再说吧。因为在lz的文章之中,似乎完全的忽略了儒教的存在,所以我认为我有必要写下这一段文字。我的观点是,在儒家思想与佛教思想对日本神道教的影响的对比面前,道家思想的作用是极为微弱,几乎可以忽略的,所以儒教的重要性必须被提及。

我先去摆一些维基百科上面的资料吧,然后慢慢说。因为宗教的变迁与历史和文化也密不可分,所以顺便也提几句吧。首先,是大和族到底是哪些人所构成的。
“一般认为大和民族是由通古斯人弥生族(朝鲜人、汉人)、马来族、中南半岛人(苗族)、虾夷等民族构成。北方日本人是通过满洲桦太岛北海道千岛群岛朝鲜半岛到达日本。但南方日本人是由从南洋中南半岛南太平洋北上的马来族玻里尼西亚人矮黑人江南一带的吴越人云南西南夷等少数民族构成,北方的日本人体质像蒙古人与东亚人,南方的日本人体质像马来人。到飞鸟时代使用日语的大和族基本上已定型。日本民族最主要来源是马来人、原始韩族(濊貊)、吴越人矮黑人。”                                                      ——维基百科,大和族


在其中我们发现,到达日本的转化为大和族人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北部的朝鲜半岛渡船通过,而另一条则是东南亚的诸国与大陆东南方的人们。显然,来自中原的人们北上或是南下然后再漂洋过海到达日本的人数必定是极少的。所以,真正到达日本的人口的主要来源,就是朝鲜东北与东南沿海和东南亚的住民。要知道,当时中国的中心在黄河流域,也就是中原。在那个年代,来自中原的文化辐射能力到了东北朝鲜一带和东南沿海一带的效果是极为微弱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中原看来,那是南蛮与北狄所统御的土地,是被中原所瞧不起的。当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有非儒家的教派都受到了来自中央政府的压制。而道教这一并非主流的教派,对这些“偏远地区”的影响力更是少的可怜。诚然,道教思想一定会被少数的移民者所带有,但是因为在中国中原地区道教并不流行,而且远地更是如此,所以这种经过多次稀释的影响力传播到日本本土的力量是极为微弱的。也就是说,我认为从大和族的人口来源上讲,道教对神道体系存在较大冲击的观点并不成立。如果要是有影响,那么主流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也要比道家强大得多。


——————————————————————————————————————————————————————
然后到了第二部分。在那里你引述了一段来自维基百科的说法,我打算将lz所引述的那个条目的一些上下文追加一下,再慢慢说我的观点。这一节只是一些背景知识的补充,可看可不看。营养并不高。




日本神话是日本人对自然界人类世界的种种现象以及大和王权的起源的神格化,其起源可追溯到绳文时代。后来由于中国文字的传入,各氏族便借由汉字,将神话、传说等故事记载下来。至公元8世纪,由于已确立了律令国家的基础,日本天皇遂下令编纂《古事记》(西元712年成书)、《日本书纪》(西元720年成书)等书籍,以统合各氏族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反映了当时日本人的生活,和他们的宇宙观生死观宗教观等的多种思维方式。大多数学者认为日本神话的文书系统以及组织形式都深受中国和印度的影响,这与中国的儒教与印度的佛教传入有关,另外,统治阶级选择将中国的道教思想及印度的佛教融和进日本的神话中是出于政治利益考虑的。公元5世纪后,佛教传入日本,一部分皈依佛教的大臣与坚守传统神道的大臣以各自的信仰为幌子作权力的争斗。”
                                                                   ——————摘自中文维基百科,日本神话部分


这里所说的,就是真正的,来自大陆的对日本本土文化的强大冲击了。当时随着大陆文化的真正大规模涌入,日本的整个宗教与文化氛围受到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儒道佛三者同时随着来自大陆的移民人口来到了日本。在那时时代已经比较靠后了,已经不是在大和族建立的时代了。而到达日本的移民人口则带来大量的中原先进的文化,与本土文化开始了竞争。然后接下来,则是那个著名的苏我氏与布都氏的战争与圣德太子的大化改新了。如果说古坟时代之前是属于日本本土的时代,那么飞鸟时代之后一直到平安时代则是属于中国的时代。政治、文化、宗教、艺术,各行各业都是如此。在这段时间里,神道教被压制了,取而代之的是佛教与儒家思想。但是正如在中国本土道教并非主导一样,日本的各种正史之中难以见到道教的影子。在王权的力量下,神道教衰落了。究竟此时神道教呈现出了怎样的姿态,因为并无统一的文字记载与一些足够可信的论据的支撑,我们无从考证。但是应该以民俗神道的形态,借助地方的口头和文字记载,以及神社的传承保持下来的吧。这里就不多说了。
而然后,就是神道教发展中不得不提到的一件事了。也就是由稗田阿礼所编写的《古事记》了。还有就是同时期出现的《日本书纪》与《风土记》系列了。这个系列将零散的神道教神话编纂成册,然后作为官方的神道教神话留存了下来。
其实,真正受到冲击的,还是那些神道教中与中央神话关联紧密的东西。在地方的民俗神道仍然保存着它原始的姿态。
问题还是那一点:在这个阶段,儒道佛都给与了神道以强烈的冲击。但是,道教本身究竟给了神道怎样的影响呢?我认为是很微弱的。至于原因,在下文会说。
————————————————————————————————————————————————————-
这里是第三部分,也就是lz推理的最为重要的来源。因为lz的文中有不少的论据,我就去查找了一下,然后发现了一些东西。


lz引述的论据的来源,似乎是这样一篇文章。《试论儒家思想对日本《古事记》的影响》。
原文地址在此:http://www.confucius2000.com/confucian/ribenruxue/slrjsxdrbgsjdyx.htm
这篇文章较为详细的讨论了儒家思想对《古事记》一书,并在其中加入了少量有关道教的元素。
真的要说的话,儒教,或者说是儒家思想,对神道教的影响,要比道教大得多。而我的论据,就在那篇上面的引文之中。它写的非常详细了,我也不在此一一赘述了。
整体的古事记的故事脉络与传达出的思想无不折射出了儒家”有德者王”“古圣王开创盛世”的精神,并在对于先王的形象描写之中模写儒家典籍记载的尧、舜、文、武的事迹 。
——————————————————————————————————————————————————
事实上,在之前福永光司于1981年做的研究演讲《日本文化与道教--从以天皇为思想信仰谈起》就已经较为完备的写出了有关神道教与道教之间的影响了呢。等会我把它的宗教部分概述也贴出来吧。道教的思想在神道教的中央神话中的影响,在和我等下贴出来的维基里有关儒教的思想的对比中,程度便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

最后,一个建议,有很多地方你只摆出了结论,而没有给出引用的来源。这让论据的真实性存疑,而且还加大了考证的难度。
像维基百科那样的风格应该是最良好的考据写法了吧。注释中标出“有的人”、“有的学者”是谁,还有引用的来源总是有好处的。
比如
有一派學者是認為這"鬼道"可能是中國道教系法術.不過也有一派可能只是單純泛靈信仰式的咒術而已或是儒家本位思考將所有相異於儒家思想的打為"鬼道"也說不定
甚至也有人認為"鬼道"就是日本後來的"神道"
而支持鬼道乃道教系,或受中國思想影響的法術的證據是:
考古學家挖出了很多桃種和道教類似的器具
桃子是道教中的仙人果
而鬼道大概就跟黃巾賊張角用的太平道法術差不多

这里,我查不到来源呢。

点评

顺带一提,阴阳家的创始人是齐人邹衍,这个人大概是400B.C,但是如果你看wiki的解释,阴阳家的著作还有《吕氏春秋》而真正成派是《淮南子》,那是秦代后的事儿,真正式微我觉得百度的解释更合理,汉武帝之后  发表于 2014-7-4 09:26
严格来说,道家思想就是老庄那一套,你说融入的应该算是黄老之术了,不过黄老之术里“黄”是黄帝,就是方仙道和阴阳五行家,“老”就是老子了这其实已经不能完全算是道家思想了,不过这个是道教的鼻祖流派倒是真的  发表于 2014-7-4 09:20
但是这两家思想同样融入了道家。阴阳五行两家在秦后便已式微,而其后的两家理论的使用者则是儒家、道家与道教思想的持有者。  发表于 2014-7-4 07:07
借鉴的更多的应该是阴阳家和五行家的学派,道家学派反而借鉴不多呢  发表于 2014-7-4 00:35
的确不能完全混为一谈。但是,所谓的神道教借鉴的道教的“精神”,更加的偏重于道家的思想。  发表于 2014-7-3 23:39
首先明确一点,道教和道家不完全一样。道家是哲学学派,道教是宗教流派,二者虽然有承继关系,但是不能完全混为一谈  发表于 2014-7-3 23: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3 23: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占星者卡德加 于 2014-7-3 23:37 编辑

然后,在这个楼里,放上两个材料。
http://www.confucius2000.com/confucian/ribenruxue/slrjsxdrbgsjdyx.htm
这篇文章,因为原作者表明禁止转载,我还是只上链接吧。写的很好的一篇有关儒家对神道的影响的文章呢。

——————————————————————————————————————————————————
这里,是来自福永光司于1981年做的研究演讲《日本文化与道教--从以天皇为思想信仰谈起》的信仰部分的概述




(1)"天皇"、"真人"的词语来自中国。日本古代史上初次出现"天皇"一词,是在公元607年,尔后,天皇一词便在日本文献中经常出现,关于天皇思想和信仰也逐渐发展起来,并确立了它的位置。与"天皇"一词关系密切的"真人"一词,从7世纪后半叶起出现于日本文献上,如天武帝十三年(公元684年)将中央豪族区分为八色之姓:真人、朝臣、宿弥、忌寸、道师、臣、连、稻置,其中位于首位的"真人"姓,只授予天皇家族。天武帝的谥号为"天氵亭中原瀛真人天皇"。在中国宗教思想史上,"天皇"作为宇宙最高神的意义,首次出现是在公元前1世纪,比日本早700年。中国的"天皇"概念是把北极星神格化,是宇宙最高神,亦称"天皇大帝"。东汉以来,把在紫宫中伺候天皇大帝的仙界初级官僚称为"真人"。

(2)意味天皇地位的两种神器--镜和剑来自道教。据《日本书纪》《养老令》等载,象征天皇地位的镜和剑两种神器在天皇传位时作为玉玺授予新天皇(事先加上八尺琼勾玉,遂成为三种神器,至今在日本皇室中仍为最主要的废物)。关于天皇大帝高尚威望的象征是镜与剑两种神器的记叙,最早见于中国梁朝道教巨匠陶弘景的著作中,后来唐代道士司马承帧在《含象剑鉴图》中精细论述了这两种神器所具有的宗教哲学的意义。

(3)日本天皇和皇室注重紫色是受道教的影响。天皇宫殿的门称为紫门,只要最上位的官吏才干穿紫色的衣服,紫色在往常的日本皇室中仍受尊重。这和中国古代以为天皇上帝住在公开神仙世界的紫宫中以及道家将紫色视为正色的思想是一致的。

(4)皇室的祖先是天上世界来临的,天皇是现人神的思想和信仰很清楚是受中国道教"神人"宗教哲学的影响。在中国道教教义学中,有奉天皇大帝之命的神仙或真人、神人,从天上世界降临到地上世界,以挽救生民,并教授完成地上世界大和的劝诫。如在汉天师张道陵的传记里,就记载着道教神仙太上老君从天上神仙世界降临到地上世界的故事,并且授予道士张道陵以"天师"的称号和"正一明威之道"的教义。太上老君就被称做"神人",既是人又是神的具有,也就是所谓的"现人神"。可见日本古代把天皇当做现人神的思想是受中国道教的影响。
(此处我表示质疑,因为不管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犹太教甚至是苏美尔神话,神性与人性的双重身份的拥有者都是存在的。或者说,大部分与政治产生联系宗教都可以自然地产生神性与人性的双重身份的拥有者 。神灵后裔化身为人到达人间救苦救难的理论是极为普遍的,所以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创造出现人神的说法同样是太正常不过的了。此处不应作为道教的影响)

(5)祈愿天皇短命的祝词是移植中国道教的祝文。日本古代宫廷每年6月和12月举行"大拔"的仪式,宣读祈祷天皇长寿的祝词。记载在公元10世纪成书的《延喜式》卷八里的祝词的形式如下:"谨请皇天上帝、三极太君、日月星斗、八方诸神、司命司籍、左东王父、有西王母、五方五帝、四时四气,捧以银人,请除祸灾,捧以金刀,请延帝柞。咒曰:东至扶桑,西至虞渊,南至炎光,北至弱水,干城百国,精治万岁,万岁,万岁。"祝词中出现的皇天上帝、三极太君、东王父、西王母等神名,全都来自中国道教的神谱。

(6)天皇在宫廷落第行四方拜的仪式,是一成不变地引入了中国道教的宗教仪礼。如在圆融天皇天禄四年(公元974年)举行的元旦四方拜仪式上,天皇在野北遥拜了自己的本命星后,念咒文曰:"贼寇之中,过度我身,毒魔之中,过度我身…厌魅之中,过度我身,万病除愈,所欲随心。急急如律令。"文中采用的"…之中,过度我身"的格式,是道教咒文最基本的格式之一,意即平安地经过我身、有害我身。"急急如律令"更是道士们在念咒文经常用的术语。其中拜本命星的实际和仪式在道教模范《北斗本命延生真经》6Jb斗二十八章经》《七星移度经》中可以看到详细的叙说。

(7)日本神道和神道学与中国道教神学有密切的关系。"神道"一词在中国思想史上首次出现是在《易经》中,后来道教承袭了这一概念,用来指"神明之道"或"糜烂之神道",作为宗教世界的一般过失。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神道之教作为中国固有的宗教信仰或思想,用于与外来的"佛道之教"相对立。从宗教上说,中国古文化中的神道,便是对道教教义和仪礼的总摄,日本借用神道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书纪》中,当时作为与外来的"佛法"一词相对置的概念,这时的"神道"不再是中国道教的总摄,而是指在佛教传入日本以前已在日本外乡传播的咒术性宗教信仰或思想的总称。可以说,日本神道是无见地地采用了中国道教自古以来所用的"神道"一词。此后,日本神道哲学在发展的进程中,还少量地引进了中国道教的教义学。

————————————————————————————————————————————————————
这里,是有关神道教在维基百科上的解释

神道起初没有正式的名称,一直到公元5世纪至8世纪,汉传佛教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神道与外国传入的佛法。是以在《日本书纪》〈用明天皇纪〉中的“天皇信佛法,尊神道。”句中,首次出现了“神道”这个称呼。汉字传入日本后,“神”字被用来表示日语中的“かみ”(kami)。当时的日本人称已逝的人之亡灵为“かみ”,亦将认为值得敬拜的山神树木狐狸等动植物的灵魂称为“かみ”。“かみ”还包括一些令人骇闻的凶神恶煞。其后,人物神的历任天皇、幕府将军、功臣、武士等也渐渐被作为膜拜对象,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佛教初传入日本时,神道信徒甚为反对。由中国渡来的有力氏族,例如苏我氏,支持佛教。日本本土的氏族,物部氏中臣氏拥护神道,反对佛教。佛教僧侣具有中国先进的知识,天皇因此支持佛教。一时神道失势,然至8世纪末,佛教僧兵的权力亢进,天皇欲制佛教的势力,因而神道再度得势,两种宗教逐渐互相混合(即神佛习合)。至明治时期,百姓等信仰两宗教。于是佛教寺院和神道的神社,两者浑然。例外的是伊势神宫,供奉天皇的祖先,属于古神社。德川家康的儒臣林罗山提出神道即之道,皇祖皇宗的正道,与儒教的精神同一。

德川义直继承了林罗山的神道观,著有《神祇宝典》,排斥佛菩萨本地垂迹说,主张神道即王道,即尧舜之道,即儒道、圣贤之道,即“易云:圣人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1]德川义直认为日本为神灵栖舍之所,故称为神国,其宝称神器,守神器之人称神皇,其兵称神兵。神意人心本是一理,剑玺镜即勇信智,玺镜为文,剑为武。若林强斎继承了山崎闇斎的垂加神道,著《神道大意》强调儒教即神道。

当时盛行的还有朱子学派儒者山崎暗斋的创立垂加神道。阳明学派儒者中江藤树提出神明即良知的本体。其门人熊泽藩山以此为旨著《神道大义》,主张神道与儒教一致,“以神明之本体为良如”,神道以正直为体,知仁勇为三德,三种神器分别象征了知、仁、勇。荻生徂徕的门人太宰春台在《辨道书》中指出神道即《周易》观卦《彖》传中的“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出口延佳受林罗山的影响,收集战国时代以来散逸烧亡的神宫旧记和神书,导入理气学,创设的伊势神道则以《周易》易理为神道,强调神道即天下万民的道。撰有《中臣祓瑞穂抄》《神代巻讲述抄》《太神宫神道或问》。

江户时代末期,国粹的神道理论家宣称,两者不能相混。本居宣长反对把儒家和神道混同,由此产生了复古神道。荷田春满及其门人贺茂真渊通过对《万叶集》、《古事记》的古语、国学的研究创设复古神道,把《古事记》奉为第一神典,主张以孝道为先,孝父母、敬神和忠于天皇。复古神道主张古道即神道,万国都承蒙天照大神的御德,日本是天照大神降生之国,其子孙天皇万世一系,继承三种神器,居于万国之上。平田笃胤是复古神道的集大成者。平田笃胤早年在朱子学者中山青莪门下学习汉学,批判太宰春台《辨道书》,著有《古道大意》,提出日本人都是神的后裔。他以中国自古革命不断、乱臣贼子众多为根据,论证日本输入儒道以来也战乱不断。他在《赤县太古传》、《三五本纪考》中提出中国才是日本神祇渡海所经营的,三皇五帝是从日本渡海去的神。他著《俗神道大意》排斥其他神道派别为俗神道。

——————————————————————————————————————————————————

在百科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百科中提及的中国的思想对于神道教重要的影响,都是来自于儒教,其次是佛教。而道教,则只字未提。我想,原因应该是影响程度远小于前两者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4 00: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一个“论”字是要吓跑多少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4 07: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赤口大人 于 2014-7-4 08:03 编辑
占星者卡德加 发表于 2014-7-3 23:22
然后,在这个楼里,放上两个材料。
http://www.confucius2000.com/confucian/ribenruxue/slrjsxdrbgsjdyx. ...

你都貼上福永光司的學說了,而你還是硬要說影響神道的只有儒學跟佛教?你這不是睜眼說瞎話是什麼?維基百科是不錯的參考資料
可是要更深究去查
最好是查資料來源
還是你們是想證明神主對道教了解完全不如中國/台灣人
他對布都以及靈夢的設定都是他酒醉亂寫
實際上道教跟神道本身一點關係都沒,
連影響借鑒都沒有嗎?

還有,之所以忽略了儒家
主要是因為我以為儒家比起基督教,佛教等宗教體系
更接近哲學體系,所以才主要討論佛與道
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s=id=%22081TKU00045009%22.&searchmode=basic

這篇論文,是談論記紀神話,風土記,萬葉集裡的中國神仙思想
這些成文神話不是只有受到中國儒學影響
還有神仙思想!!
你們是瞎了還是故意對此視而不見
硬要說道教,或說神仙思想對日本成文神話無任何影響?
還有這裡討論一下日本的本土信仰:
日本的信史從約公元七百年開始
在這之前有關日本歷史的文獻只有中國史書有記載
可以確定的是在漢朝的時候,
日本就有跟朝鮮半島和大陸來往的紀錄
漢倭奴國王印為日本國寶,現藏於日本福岡市博物館

可以合理的推測日本原始宗教的型態可能跟商周以前的中國宗教型態類似,可能是大陸移民到日本的時候一起帶過去的

後來中國經歷了春秋戰國時代的思想革命(諸子百家),宗教型態有了很大的改變
(中國的戰國時代與歐洲的希臘城邦時代大約都在公元前五百年左右,這段時期是上古文明的思想革命時期,哲學家輩出)

而日本列島因為與大陸隔絕,所以沒有經歷過這種思想革命,保留了很多石器時代的原始宗教型態


而這個原始宗教在理論發展完善時先後受到道教,儒學,佛教的影響


道教的影響都是到影響天皇制,神器以及記紀神話了

哪裡來的“影響力小到可以忽略”?

ja.wikipedia.org/wiki/%E9%AC%BC%E9%81%93

你要引維基嗎?
這個是日文維基對卑彌呼的“鬼道”條目

ja.wikipedia.org/wiki/%E9%81%93%E6%95%99#.E6.97.A5.E6.9C.AC.E3.81.AB.E3.81.8A.E3.81.91.E3.82.8B.E9.81.93.E6.95.99
這個,則是日文維基裡道教的條目
要看道教對日本的影響
請跳日本における道教


如果說看完還是要說道教對日本文化或神道沒有影響
只有佛儒有
神主對道教設定是酒醉亂寫
那我也無話可說了


我要說明的是:
道教思想對日本文化與神道發展不是沒有
即使沒有佛教與儒學明顯
也不代表沒有影響
更不是“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
神主對布都與靈夢的設定的設定就是捏他這點!!
你們是有哪點不能接受?
是因為神主與福永光司是日本人
不可能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所以一定要說道教與神道教發展半點關係都沒有
即使考古證據顯示完全不是這樣?


点评

两位先都消消气儿,心平气和,卡德加一开始也表示了认可道教对神道教是有影响的,赤口你也先别太着急,卡德加的回帖确实有点儿歪楼了,赤口你也别用“你们”这个代词啊,毕竟这儿除了卡德加没别人了  发表于 2014-7-4 09:52
还有不要说”你们xxx“”你们xxx“,【因为对神道的影响力中,儒仏的重要性高于道,所以既然提及了仏就需要提儒】这一观点, 是我个人所持有的。针对个人来说就可以了。  发表于 2014-7-4 09:20
再说鬼道,卑弥呼时代的鬼道记载,只有三国志里的一句话,从此各种史料中再无踪迹。真要说日本的鬼道就是中国的道教初级形态,那就拿出证据吧。  发表于 2014-7-4 09:01
如果要说单纯只说道教对神道的影响,去看福永光司的演讲。相较于你我的文章,它非常直白详细。直接贴出来它就好,没有这么多麻烦的事。  发表于 2014-7-4 08:58
影响力存在还是不存在,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东西。影响力存在这件事就如同没说一样,妇孺皆知。但是大小上究竟是怎样的程度,影响的点在哪里,以及和儒佛的影响对比是什么情况,则是我整篇所谈论的东西。  发表于 2014-7-4 08:55
我已经一再的说明我的观点了。只是因为你将儒教视为了哲学体系,但我仍视其为宗教,所以在此处产生了分歧。我上面一大段话的主旨非常明确,那就是儒教影响远大于道,甚至大于仏,所以既然提及了佛,就应当提及儒。  发表于 2014-7-4 08:52
我引述维基上的话的目的,是说明相较于儒佛,道的影响是要小得多的。不要上纲上线。聖德太子成為仙人的确是有neta,我并没有否定这一点。  发表于 2014-7-4 08:46
我所说的是,既然你提及了佛教,但是却不提及儒教,这是非常不合适的。  发表于 2014-7-4 08:44
我的論據是“影響力的有無”,而今天的證據是顯示道教對日本文化,神道,還有政治體系並不是無影響,以大小來看,即使不如佛教儒學,卻也不應無視!!  发表于 2014-7-4 08:34
https://www.ptt.cc/man/Touhou/DCE/DEAC/DDE7/D5BB/M.1353500116.A.F36.html 這個連結也整理了道教思想對日本影響,以及神子的捏他  发表于 2014-7-4 08: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4 09: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赤口大人 发表于 2014-7-4 07:15
你都貼上福永光司的學說了,而你還是硬要說影響神道的只有儒學跟佛教?你這不是睜眼說瞎話是什麼?維基百 ...
道教的影響都是到影響天皇制,神器以及記紀神話了

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再来说说天皇制吧。
天皇制,是典型的照搬以儒家思想与儒教精神为根基的中国隋唐的中央集权的体制。
后世天皇制的雏形真正确立,就是源自圣德太子时代。
十七条宪法,冠位十二阶,隋唐律法的引用,全部成为了接下来天皇制的真正确立的根基。
引用一下十七条里的话吧。
”一曰、以和为贵无忤为宗
人皆有党,亦少达者。是以或不顺君父,乍违于邻里。
然上和下睦,谐于论事,则事理自通,何事不成?“

”三曰,承诏必谨。
君则天之,臣则地之。天覆地转,四时顺行,万气得通。地欲覆天,则致坏耳。
是以君言臣承,上行下靡,故承诏必慎,不谨自败。“
”四曰,群臣百寮,以礼为本
其治民之本,要在乎礼。上不礼而下非齐,下无礼以必有罪。
是以,群臣有礼,位次不乱;百姓有礼,国家自治。“

看呐,以和为贵,不得忤逆君父,君言臣承、上行下靡,以礼为本,都是典型的不能在典型的儒家理论了。

再说冠位十二阶,定名的内容是什么?德、仁、礼、信、义、智,就是儒家提出来的东西。
再说朝廷的体制,完全模仿隋唐,而这正是基于儒家理论所建立的体制。

道教在天皇制中所占据的位置,与儒相比,究竟应该放在哪里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少女注册中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与事务联系|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喵玉殿

GMT+8, 2025-11-5 02: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