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喵玉殿官方微博

 找回密码
 少女注册中
搜索
楼主: 天象

[评论] 讲个笑话,有关欧洲哲学体系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23: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象 于 2015-2-27 15:55 编辑
Lasty 发表于 2015-2-26 06:36
问题是不分割的,笼统的看问题,只是能给你一个模糊的解释而已。连一个答案都不是。

哲学是一种 ...

哲学是一种形而上学,目的就是要用一种方式来完全的解释整个世界的运作方式。
这个话说得非常对,主要的问题是我们对世界的运行方式几乎一无所知。
我在我另外一篇文章里反复强调神秘,为什么要有神秘?为什么要有幻想?源于我们对自然深刻而绝对的无知。
假如我们对自然界的一切都有清晰而完全的了解,我们当然可以得到对一切问题通用而准确的答案。(当然幻想乡那也肯定是不存在了)  问题在于,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很无知,有很多事情是黑箱(低层抽象不知道),又有很多事情是摸象(高层抽象不知道)。而我们已经,并且依然要在这些领域持续不断地做出实践。若一个哲学不能为这些实践提供合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那么它就是不合格的。
因此哲学必须能允许模糊的存在。
西方哲学当然没陷入还原主义,没看见我在还原论后面特别打了个括号强调我指的是方法论吗?意思就是说,我既不认为西方哲学的结论是还原论的,也不认为西方哲学的主义是还原论的,但是我认为西方哲学家在研究哲学本身的时候不由自主地采用了还原论的方法论。没错,哲学本身也是一门抽象学科,也需要哲学的指导。哲学家工作的时候使用的是他脑子里不由自主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不是他拿出来指导别人的那套。
回到堆的问题。我拿堆是来比喻意识问题的,列举的那些理论大概就是“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人有意识是因为中间有一个灵魂”“世界的本质是一个绝对精神”“根本没有意识这回事”,这都是哲学史上出现过的思想吧。看起来一个个都很有道理,细想一个个都很好笑。意识的存在和用处是确实的,就像沙堆的存在和用处是确实的。意识的本质是不清楚的,沙堆的本质是清楚的。所以欧洲哲学能解释沙堆,不能解释意识。
对,哲学家确实可以先找大量沙堆存在的例证,然后找沙堆的形成和沙堆的用处,在此基础上研究沙堆的本质,然后给出沙堆的一般定义。但是这个是一种十分马后炮的行为,沙堆的本质都清楚了,还用你研究?而遇上本质无法弄清楚的事物,比如意识,他们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得出的结论差不多就像那些“堆理论”一样,很好笑。所以现在哲学研究被数学和自然科学压得影子都看不见了,大家都清楚我们需要做实事,数学和自然科学才是从头到尾贯彻普适,准确,可控的学科。
但是,这个世界上依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处在自然科学鞭长莫及之处,无法使用准确可控的方法论进行研究。研究这种问题,必须使用模糊、整体的方法。比如意识,我们不知道意识的本质是什么,也不知道意识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只能发现意识的很多小规律,抓到一条是一条,抓到三条可以试着组合一下。甚至,我们要指导别人如何利用直觉、灵感来解决意识上的问题,这也是哲学的一部分,因为哲学自封要向别人提供方法论,总不能不通过逻辑的就不算方法论了吧。但是,自然,欧洲哲学家在这一方面非常弱。
再次重申,欧洲哲学家不是意识不到整体论的存在,是他们从本性上就难以控制这种东西,大部分人都只能用机械逻辑方法研究哲学一条道走到黑。而世界上最擅长处理模糊整体信息的是谁呢?
那肯定是中国人。

最后,总结一下,哲学既要处理孤立的问题又要处理整体的问题,无法处理整体问题的不能算完整的哲学。哲学并不一定需要严谨的定义和答案,因为整体论的研究使得他无法事事寻找严谨的定义。能否运用定义来研究相近问题也不能强求。

最后回答两个问题:
1、知道大概的意思是probably不叫懂,跟他说“大概加一点盐”他知道加多少才叫懂。
2、老子传世一共五千言写的还磨磨唧唧的,他肯定觉得自己写这个不大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23: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Kubrat 发表于 2015-2-26 11:24
想起之前听王向远的讲座,他还专门就黑了一下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里面也有所谓的哲学家的贡献)造成的封闭地 ...

见上。另外,中国最后一拨有思想的人活在两晋南北朝,唐宋明清基本只剩几个不走寻常路的个例。信老庄又没有安心感我是不知道,反正我没什么感觉。经验主义么。他们也没把话说死,但是问题在于他们流派的人还是容易走极端,觉得写在书上的没什么用。

点评

的、高于当时人的感知的事物(叫理性也可以,叫朱子学里的理也可以)存在。这也是德意志古典哲学跟经验主义及其之后的流派不同的地方,有些保守主义者甚至叫他们神棍,也是因为脱离实证与科学研究的先验论的存在  发表于 2015-2-27 10:51
东西方对哲学的理解确实很不一样。跟西方比起来,东方哲学较少与科学相结合。另外我不知道这点对不对,反正我现在的看法是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朱子学开始往后)和德意志古典哲学有很相似的地方,就是认为有一种先验  发表于 2015-2-27 10:47
另外经验主义走极端觉得写在书上的没什么用?孟子还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呢,孟子看书不?经验主义的出现本来就有历史背景的,它后来的发展也证明了它确实能和科学研究结合的比较好(虽然现在又受到新兴学科的冲击  发表于 2015-2-27 10:42
欧洲人研究哲学的一大特点是和科学(同时因为历史原因不可避免的也与神学)结合紧密,有很多科学家自己都涉及到了哲学领域(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奇葩)。脱离了科学基础的哲学说实话叫不叫哲学都难说。  发表于 2015-2-27 10: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23: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哲学喜欢把手伸得太长、往模糊领域里面伸的问题,直到欧洲哲学衰落才解决(或者只是简单地没人关心了)。现代科学家多数很清楚自己的界限,知道哪里自己不知道。但是你去看那些经典著作,写那些的可不是现代科学家,手到处伸,看多了很容易受影响。
如果一定要看,就不要太相信,我就这个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7 03: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sty 于 2015-2-27 07:39 编辑
天象 发表于 2015-2-26 23:21
哲学是一种形而上学,目的就是要用一种方式来完全的解释整个世界的运作方式。
这个话说得非常对,主要的 ...

什么叫做一无所知?你确定?大自然对于人类所留下来的神秘实际上也不多了。
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个。因为的确就是这样。

哲学必须允许模糊,对于这个“必须”我是不清楚,求出处。

西方哲学家没有使用还原论,因为这和形而上学的本质相悖。所以说为什么要用?在用还原论的是我和你。

一个个都很好笑?
不好笑,所有的解释都对人和意识的某一个方面做出极其精细的解释。但是过于精细的代价就代表着不全面,所以失败也就成为必然。(顺便的确,就没有意识这回事,主要也就是现在的人不愿接受这一点而已。)
但尽管如此,首先这是很早以前的解释了。
其次相对于西方哲学,东方连这一点都没开始。

顺便你是先承认了意识的存在,之后再解释意识。
问题在于,对于事物的定性本身就已经构造事物。你认为意识是存在的,基于某些主观因素(文化或者自我理解),那么你对意识的理解必然也是仅出于你个人的角度,换言之,不全面的。

关于"大量沙堆存在的例证"那段要么你没看懂我说的,要么我看不懂你在说什么。总之前后文不搭界。
不过有一点,哲学在理解全面性上远大于自然科学。这点别浪费时间质疑。不理解就算了。

---才看见---
“甚至,我们要指导别人如何利用直觉、灵感、反复锻炼和信仰来解决意识上的问题,这也是哲学的一部分,因为哲学自封要向别人提供方法论,总不能不通过逻辑的就不算方法论了吧。”
用直觉来解释?用信仰解释?至少请你过哲学101再来评论哲学好么?至少得用理性的方法来看好么?!
你那个叫做社会科学或者道德学谢谢!!

方法论是评判一门学科所使用的方法,那么请告诉我用信仰来解释意识除了你觉得有意思之外有任何【可以使所有其他人信服】的优势?
别随便拿自己胡扯出来的东西当做教条好么
而且先告诉我,什么时候东方哲学有考虑过意识的存在?对于东方哲学存在过这个问题么?东方哲学的优势是结论,很多东方哲学(说白了也就道家了)衍生出的结论实际上和西方用了几个世纪猜得出来的结论几乎一致,而且更简洁。
问题是方法,他们没有一个,完全没能使用一个让人信服的方法。所以也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可以得出来这个结论。


然后你还觉得这个是最好的。

点评

我不确定。。儒家算是哲学么?  发表于 2015-2-27 11:24
其实东方哲学流派也很多的,像儒家也有过理学和心学。不过说实话跟欧洲的比起来更侧重现世与修身而不是研究。所以东方哲学很长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在那玩,也没有和被轻视的科学研究相结合。。。  发表于 2015-2-27 11: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7 10: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方的思想不同吧,但在一些特定的地方二者又巧妙的相似,不得不说世界真奇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7 11: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说一点吧,只信经验不信书本那是反智,经验主义者自己又不是不看书。关键是书本究竟代表了什么?楼主你不会是看到“经验”两字就下意识觉得那些人真的不看书吧?不好意思,经验主义者自己都还写书呢。

关键是早期的经验主义因为历史原因显得比较幼稚和“走极端”,而后来人不断的发展其理论,并且将其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才走到今天的。

点评

作为解释的指导思想也是弱势。至于所谓的“二者结合”,你不会是想说维也纳学派吧?。。。  发表于 2015-2-27 22:05
授自己推崇的都是兰克学派,准备搞中国东方学研究的整合与普及的王向远自己在讲座上都把中华传统给黑了一遍。“什么解释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就信服什么解释”,目前来看不好意思,东方哲学哪怕是在文科研究领域  发表于 2015-2-27 22:01
这不废话么?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差不多都是十六十七世纪的东西了。你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自然会觉得有很多幼稚极端的地方。问题是东方“哲学”现在除了某些奇葩外还有人拿来进行问题解决的指导么?搞日本文化领域的教  发表于 2015-2-27 21:58
今天已经没有什么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了,科学家也不会认为自己是在用经验主义的方法或者理性主义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而是二者结合的方法。  发表于 2015-2-27 14: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7 15: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象 于 2015-2-27 16:14 编辑
Lasty 发表于 2015-2-27 03:27
什么叫做一无所知?你确定?大自然对于人类所留下来的神秘实际上也不多了。
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解 ...

你说“没有意识这回事”,是想说不存在先验、超越现实世界物理规律的意识吧,这是肯定的。但是意识不存在,这不可能。我们所称的意识,是指人能够认识和理解世界这个现象,以及其所依赖的物理实体。说意识不存在,是在睁眼说瞎话。
现代科学距离能彻底阐释清楚意识运作的机理,还十分遥远。 不管是神经科学的角度,心理学的角度,人工智能的角度,对此的理解都很浅薄。不知你哪里来的信心,认为我们十分了解这个世界。
现在科学界对意识现象的共识是:
·意识是基于物理定律和神经细胞的,大致形成于大脑的纹状区
·意识依赖强大的模式识别和高层抽象能力运作
·意识建立在极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及巨大的复杂性上
分别对应上面三个研究角度。
主干再往下就没有了,认知神经学的那帮人正在为跟踪神经电流的大问题而苦恼,而人工智能还在为意识是否具有可计算性分成两派整天吵架呢。但是差不多能摸着一个轮廓,越来越表明意识的存在十分清楚,是一个可以研究的实体,绝不是不存在。


就算在今天的科研活动中,idea也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往往对于个人来说是唯一的可控因素。idea哪里来?反正不是靠严谨的逻辑推理来的,靠的就是“直觉和灵感”。
我来举一个直觉的例子,黑洞熵。经典物理学早就证明了,黑洞是无毛的,不会发出任何辐射。但是贝肯斯坦却认为黑洞会发出辐射,这个结论得出时没有任何理论支撑,遭到了霍金的反对。今天我们公认,黑洞确实可以发出霍金辐射,而其理论基础是(我们至今依然只摸到边角的)量子引力理论。而贝肯斯坦正是靠着强大的物理直觉提前很多年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是对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十分清楚的,越是清楚,越是觉得几百年以前那些欧洲哲学家们写的“经典著作”很极端,看了不一定有好处。
我提道家,目的是——弥补——而且就是顺口一说。那个更不推荐直接去看,但是都主动要看哲学了那还是看看吧。缺点肯定很多——比欧洲哲学多——但是优点一样鲜明。贬低它能带来什么呢?把它贬得再一文不值,古典哲学还是跟不上时代。


【可以使所有其他人信服】
这个条件提得好,我认输。但是我要提醒你,对于真正在一线工作的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人员,什么解释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就信服什么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7 16: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象 于 2015-2-27 17:49 编辑

我现在觉得那,很多人真是守着东方里的大宝藏而不知。尤其是一些干考据的,简直是挖金矿卖石头价。ZUN正是一位艺术天才,一个处理抽象和隐晦信息的大师。能跟他的电波同谐,很多原本想不明白的问题能迎刃而解。
当然这个肯定是要归类为不理性或者无法使别人信服的方法。


点评

那也无法普及,只能作为个人的一种理解而存在了。  发表于 2015-2-27 22:16
你自己也说了zun是“艺术天才”,这不正好说明东方的世界观所拥有的非理性、文学性等特征么?一些西哲无法解释的问题固然可以通过别的理论来解释,但如果这种解释本身缺乏在科学领域存在下去的生命力(无法实证)  发表于 2015-2-27 22: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7 22: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看法就是东方哲学,尤其是道家相比西哲,其文学性更为突出。但作为科学研究来说,无疑还是长期与科研紧密联系的西哲更胜一筹。

点评

(接下下)为什么欧洲能出那样的人(虽然跟大多数欧洲人在近代化以前对世界总体认知水平实际上和旧大陆别的地区半斤八两)东方却出不了楼主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环境在起作用啊有木有。。。  发表于 2015-2-28 21:36
那些将科学与哲学相联系的人历史上出过多少个?跟他们一样在搞科研的又有多少个?你的那个1%放在这样的对比下很难形成反驳  发表于 2015-2-28 21:33
我前面用的“可能”代表他们研究问题时不一定只受某个流派的思想影响,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是受其人生经历、生活环境影响的。一个欧洲人更容易接受西方中心论,俄国人中国人日本人就要难一些  发表于 2015-2-28 21:29
没看过本人著作就不会受影响么?现在世界各国大学里除了哲学系的有几个会主动去看哲学著作(更别提古典哲学)?问题是人家的研究方法、指导思想大多都可能是从那里来的,跟他看没看过这些著作没有绝对关系  发表于 2015-2-28 21:22
反正我就跟你讲,搞科学研究的人里面,能看过一本欧洲古典哲学著作的,也就%1。  发表于 2015-2-27 22: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8 01: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现在没人说什么欧陆什么分析balabal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少女注册中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与事务联系|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喵玉殿

GMT+8, 2025-11-5 05: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