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12-1-8 11: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 于是完结了,屠自古你没有脚啊踢啥+1 
 那天雪碧说,现在恨不得把风渡的楼炸掉,因为既没有故事性,人物也没有刻画的那么好。我说个人而言我还蛮喜欢风渡的啊,于是她问你到底觉得风渡哪好了,我回答说,它很跳,后面又解释了一堆,但是没得到回复...于是我按O键一看,嘁,这货居然打本去了!
 
 那我就把那些东西再说一遍...(偷懒死
 
 是的,这篇没啥所谓的故事性,就像RH在之前的回帖里说过的,只是依附在大家都知道的历史线上,然后提取出来的一个个片段。很多时候从一个时间点跳到下一个时,中间的空白都没有去说明,或者只是轻描淡写的带过,大量还埋在水下。这种感觉就像是作者在读者和作品之间拉了道帷幕,你得自己伸手去揭开它才能一睹为快,换句话说,读者必须自己去想,而不是等着人家把餐点送到嘴边。
 
 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有种类似掀裙的快感..到底是什么款式颜色还是干脆真空呢?必须自己看了才知道啊!(<ゝω·)~☆ (碎尸
 
 以前有次被同学贴过来一个视频,是复旦大学的思修网络公开课录像,那位讲师说的都很有道理,印象最深刻的是:你在读书时,看的不是作者要说的话,而是你自己想说却不知如何表达的东西。深以为然。作者无意中写下的、或许主观上并没有什么特别含义的话,可能会引起读者的某种遐思,作者并没有刻意去设置的线索,可能会被读者挖掘,或者说脑补出来,我不觉得这些会是坏事。
 
 想起曾经在某论坛文区参加活动,被其中一位评委吐槽说,那些我以为是重要线索情节触发物的东西到了最后居然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是啊!当时我觉得,是我自己修行太不到位,当然现在我依然觉得自己修行很不到位,不过对于这个评论却有了其他看法。
 
 谁规定说,在一个故事里出场的所有东西都必须一一对应的起到作用呢;谁又规定,非要让整个情节秋毫毕现才算是好故事?我仅仅认为,原本就是自由爱好的东西,没必要用各种条条框框把它圈死,将自己想说的好好说完足矣,至于读者觉得好不好,这种主观占大头的东西,就不是作者能够掌握的了。
 
 写到这里拖回去一看,我似乎已经把火车开太远了...看篇幅稍长的小说就像是作为暂时的同行者跟随里面的人物走过一段旅程,看他们哭看他们笑,为他们经历的感慨,为他们不知道的幕后故事唏嘘。最后到了该分开的时候道声再见,并且在自己更加长远的路途中偶尔回忆起关于他们的种种,并且知道他们也正在自己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这就够了。
 
 感谢雪碧带来的风渡。
 
 请继续写番外填水下的部分吧!(拖,揍
 |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